石柱之地,古为《禹贡》梁州之域。
西周、春秋时,属巴国“南极黔涪”领地。
战国时期,先后分属楚黔中地、秦黔中郡。
秦至东汉年间,以境内七曜山为界,分属巴郡、黔中郡和临江县(今重庆忠县)、涪陵县(今重庆彭水县)。
石柱县建设三国至十六国成(汉)时期,属涪陵郡涪陵县。
南北朝宋时,县地改属巴郡。齐,属巴郡临江县。梁,属临江郡。北周,初属临江郡,武帝保定初(561年)属临江地分置的南都郡源阳县,建德四年(575年),属南都郡源阳县改名的怀德郡武宁县(今万县武陵镇)。
隋,县地属临州武宁县。
唐武德二年(619年)分浦州(今重庆万州区)之武宁县西界地置南宾县,为石柱建县之始。
五代十国、前蜀、后蜀循唐制。
北宋至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循唐制,隶忠州。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石砫安抚司,马定虎受封石砫安抚使,建立局势机构,节制九溪十八峒。
元初,在南宾县地设立为石砫军民府,后升为石砫军民宣抚司。元末,明玉珍据蜀,建立夏政权,改为石砫安抚司。
明洪武八年(1375年),置石砫宣抚司,隶重庆卫;十四年(1381年),撤销南宾县,改为南宾里。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改隶夔州卫。天启元年(1621年),石砫女宣抚使秦良玉勤王有功,升石柱宣慰司,隶夔州府(今重庆奉节县)。
石柱县自然风光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石柱宣慰司隶川东道夔州府。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改土归流,置石砫厅,仍隶夔州府。二十六年(1761年),升为石砫直隶厅,直隶四川省。
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石砫县,隶川东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隶四川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酉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改隶四川省第九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万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正式成立石砫县人民政府,隶川东行署区涪陵专区。1952年,隶四川省涪陵专区。1959年,改为石柱县。1984年,成立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隶四川省涪陵地区。1988年,改隶四川省黔江地区。
1997年6月18日,重庆恢复中央直辖市,随黔江地区改隶重庆。
2000年7月,直隶重庆。
1997年,石柱县面积3013平方千米,人口47.8万。辖4镇50乡。县政府驻南宾镇。
2000年,石柱县辖南宾、西沱、临溪、黄水4个镇;大歇、凤凰、灯盏、华丰、双庆、河坝、大河、三店、永和、下路、金彰、天泉、三树、三星、五斗、三汇、六塘、王家、河嘴、黎家、马武、黄鹤、洗新、新乐、漆辽、木坪、都会、万宝、石流、中兴、王场、黎场、沿溪、坡口、万朝、沙子、栗新、金竹、金岭、湖镇、卷店、蚕溪、中益、官田、悦来、鱼池、龙沙、桥头、三益、东木坪、冷水、枫木、洋洞、石家54个乡。
2002年,石柱县辖12个镇、20个乡,11个居委会、496个村委会。户籍人口51.11万,其中非农业人口6.46万人。
2008年,石柱县辖12个镇、20个乡:南宾镇、西沱镇、下路镇、悦崃镇、临溪镇、黄水镇、马武镇、沙子镇、王场镇、沿溪镇、龙沙镇、渔池镇、大歇乡、三河乡、万朝乡、黎场乡、三星乡、六塘乡、桥头乡、三益乡、王家乡、河嘴乡、石家乡、冷水乡、枫木乡、中益乡、洗新乡、黄鹤乡、龙潭乡、新乐乡、金铃乡、金竹乡。石柱县黄水镇(10)
2009年,石柱县辖32个乡镇。18个镇:南宾镇、西沱镇、黄水镇、下路镇、悦崃镇、临溪镇、马武镇、沙子镇、王场镇、沿溪镇、龙沙镇、鱼池镇、三河镇、大歇镇、桥头镇、万朝镇、冷水镇、黄鹤镇;14个乡:黎场乡、三星乡、六塘乡、三益乡、王家乡、河嘴乡、石家乡、枫木乡、中益乡、洗新乡、龙潭乡、新乐乡、金铃乡、金竹乡。
截至2021年,石柱县下辖3个街道、17个镇、13个乡。[6]
3个街道:南宾街道、万安街道、下路街道。
17个镇:西沱镇、黄水镇、悦崃镇、临溪镇、马武镇、沙子镇、王场镇、沿溪镇、龙沙镇、鱼池镇、三河镇、大歇镇、桥头镇、万朝镇、冷水镇、黄鹤镇、枫木镇。
13个乡:黎场乡、三星乡、六塘乡、三益乡、王家乡、河嘴乡、石家乡、中益乡、洗新乡、龙潭乡、新乐乡、金铃乡、金竹乡。[6]
2016年11月2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签发《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撤销石柱县枫木乡设立枫木镇的批复》(渝府〔2016〕95号),同意撤销枫木乡,设立枫木镇。
南宾街道
南宾街道为石柱县中心城区,距重庆市区250公里,距长江47公里、沪蓉高速公路6公里。幅员面积166.8平方公里,其中城区9平方公里。辖12个社区和11个行政村,82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0.6万人,其中:农业户数13264户,农业人口45562人。南宾街道是石柱县长毛兔、蚕桑、烤烟、辣椒、水果、中药材、林业生产基地。
西沱镇
西沱镇位于石柱县北部,原名西界沱,距县城76公里。幅员面积62平方公里。辖4个社区和7个行政村,47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3.5万多人。境内资源丰富,探明原煤储量为2000万吨,石灰石储量1.5亿吨,锰矿储量350万吨。
黄水镇
黄水镇位于石柱县东北部,地处渝鄂边陲,距县城63公里。幅员面积158.7平方公里。辖3个社区和5个行政村,38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2699人。2010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城镇和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下路街道
下路街道位于石柱县西南部,距县城7公里。幅员面积158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和11个行政村,69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41167人,土家族占总人口的76%。
悦崃镇
悦崃镇位于石柱县中北部,距县城36公里。幅员面积170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4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448人。为重庆黄水统筹城乡示范区域旅游环线重要乡镇之一。
临溪镇
临溪镇位于石柱县北部,距县城65公里,距万州50公里。幅员面积149.7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和9个行政村,66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5718人。城镇人口为6033人,城镇化率为23.2%。
马武镇
马武镇位于石柱县东南部,距县城48公里。幅员面积90.81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4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万人。为石柱县重要的优质烤烟、蚕桑、生猪、辣椒生产基地。
沙子镇
沙子镇位于石柱县东南部,距县城43公里。幅员面积168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和9个行政村,总人口15027人。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银杏、冷竹笋、烤烟等绿特农产品资源丰富。
王场镇
王场镇位于石柱县西北部,距县城80公里。幅员面积57平方公里。辖1社区和6个行政村,44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8万人。拥有沿江片区最完善的水利设施——“桃花大堰水利体系”和新农村建设的亮点——“王场集镇新区”。
沿溪镇
沿溪镇位于石柱县西北角,距县城85公里。幅员面积56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70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0573人。沿溪码头为石柱县第二个长江码头。
龙沙镇
龙沙镇位于石柱县东北部,距县城20公里。幅员面积78.03平方公里。辖3个社区和5个行政村,44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6885人。农业以辣椒、烤烟、马铃薯三大产业为支柱。2012年,年度综合考核居分组第五名。
鱼池镇
鱼池镇位于石柱县北部,距县城46公里。幅员面积97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3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520人。旅游资源丰富,有千野草场、灵山佛景区、土家老街、莲花洞等。
三河镇
三河镇位于石柱县东部,距县城6公里。幅员面积101.36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5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9372人。三河镇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初具雏形。
大歇镇
大歇镇位于石柱县西北部,距县城9公里。幅员面积131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5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708人。烤烟、辣椒、长毛兔、马铃薯、中药材为五大支柱产业。
桥头镇
桥头镇位于石柱县中部,距县城33公里。幅员面积68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4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655人。以粮食生产为主,形成以辣椒、长毛兔为主导产业的种、养业。
万朝镇
万朝镇位于石柱县东北部,距县城32公里。幅员面积76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4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603人。属典型的丘陵地带,立体气候明显。
冷水镇
冷水镇位于石柱县东部,距县城42公里。幅员面积74.7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2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29人。
三星乡
三星乡位于石柱县南部,距县城19公里。幅员面积为102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3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062人。实有耕地面积15884亩,其中田面积4902亩,森林面积129348亩,草场面积9.1万亩。
六塘乡
六塘乡位于石柱县南部,距县城18公里。幅员面积129.6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55个村民小组,14840人。主要有烤烟、畜牧、中药材、林业四大支柱产业。
黎场乡
黎场乡位于石柱县西北部,距县城88公里。幅员面积36.1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4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520人。
三益乡
三益乡位于石柱县中部,距县城32公里。幅员面积23.8平方公里。辖四个行政村,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650人。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为:以辣椒产业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以长毛兔为主的畜牧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收入。
王家乡
王家乡位于石柱县北部,距县城65公里。幅员面积47.4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3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627人。行政村全部实现通路,其中有三个村全面实现硬化。
河嘴乡
河嘴乡位于石柱县北部,距县城79公里。幅员面积59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4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199人。
石家乡
石家乡位于石柱县东北部,距县城55公里。幅员面积52.3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983人。为产粮大乡,有“高原粮仓”之美称。
枫木乡
枫木乡位于石柱县东北部,距县城86公里。幅员面积136.4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总人口11077人,其中:农业人口3309户,10635人,95%人口系土家族。
中益乡
中益乡位于石柱县东北部,距县城55公里。幅员面积155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3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232人。境内有丰富的森林、水利、天然气等资源。
洗新乡
洗新乡位于石柱县东南部,距县城72公里。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20个村民组,总人口5160人。
黄鹤镇
黄鹤镇位于石柱县东南部,距县城40公里。幅员面积47平方公里。辖3个行政村,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838人。
龙潭乡
龙潭乡位于石柱县东南角,距县城40公里。幅员面积136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820人。
新乐乡
新乐乡位于石柱县东南部,距县城80公里。幅员面积65.5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635人。
金竹乡
金竹乡位于石柱县东部,距县城52公里。幅员面积58平方公里。辖3个行政村,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31人。
金铃乡
金铃乡位于石柱县东南部,距县城61公里。幅员面积62.4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2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11人。
石柱县地处长江上游南岸、重庆东部、三峡库区腹心,介于东经107°59'-108°34'、北纬29°39'-30°33'之间。东接湖北省利川市,南临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南靠重庆市丰都县,西北连重庆忠县,北与重庆市万州区接壤。县境南北长98.30千米,东西宽56.20千米,总面积3014平方千米。
石柱县地处渝东褶皱地带,属巫山大娄山中山区。境内地势东高西低,呈起伏下降。县境为多级夷平面与侵蚀沟谷组合的山区地貌,群山连绵,重峦叠嶂,峰坝交错,沟壑纵横。地表形态以中、低山为主,兼有山原、丘陵。西北方斗山背斜、东南老厂坪背斜,顺北东、南西近似平行纵贯全境,形成“两山夹一槽”的主要地貌特征。
石柱县西沱古镇(4)按海拔高度分为中山、低山、丘陵3个地貌大区:海拔1000米以上为中山区,面积为1940.4平方公里,约占石柱县幅员的64.4%;海拔在500米~1000米的为低山区,面积有885.1平方公里,约占石柱县幅员的29.4%;海拔在500米以下的为丘陵区,面积为187平方公里,约占石柱县幅员的6.2%。海拔相对高差1815.1米,最高点为黄水镇大风堡(1934.1米),最低点为西沱镇陶家坝(119米)。
按类型分为黄水山原区、方斗山背斜中山区、老厂坪背斜中山区、石柱向斜低山区、西沱向斜丘陵区5个地貌单元;单个地貌主要有山、岭、洞、坪、槽、沟散布石柱县境内。
石柱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春早、夏长、秋短、冬迟特点。日照少,气候垂直差异大,灾害性天气频繁。年平均温度16.5℃,极端高温40.2℃,极端低温-4.7℃。[7]
石柱县面积301406.13公顷,其中耕地56389.23公顷,园地5059.36公顷,林地184269.53公顷,草地26274.13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342.4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430.76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927.7公顷,其他土地10712.95公顷。[8]
石柱县探明的金属矿有铅、锌、铁、硫铁矿、铜、砂金、镉、锗、银;非金属矿有石灰石、石英砂岩、白云石岩、磷、含钾页岩、萤石、重晶石、盐卤水、陶瓷粘土、高岭土、泥岩、页岩、煤、天然气。其中,石灰、石英砂岩、铅锌、煤、天然气储量分别为200亿吨、1.37亿吨、167.60万吨、1.61亿吨、155亿立方米。[8]
石柱县已查明的野生植物共2216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有莼菜、荷叶铁线蕨、水杉、红豆杉、珙桐等40种;有马尾松、柏木、光叶珙桐、白桦等树种715种;全县有古树名木1004株,古树群5个;毛竹、冷竹、斑竹等竹类24种;中药材1700余种,其中常用中药材206种。
有野生动物470种,其中鱼类124种,属国家保护动物有小鸨、白鹗、水獭、中华鲟、岩原鲤等52种。
除长江过境水流量外,石柱县年平均径流量22.82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30.95万千瓦。[8]
石柱县是以古代巴人为主体,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的土家族栖息地之一。
2021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19.23万户,总人口54.61万人,其中男性28.20万人,女性26.41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6.79(以女性为100)。年末常住人口38.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83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84%,比上年提高0.95个百分点。公安户籍口径出生人口4013人,出生率7.34‰,死亡人口3505人,死亡率6.4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3‰。年末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2]
石柱县土家院落石柱县共有民族29个,为汉族、土家族、苗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独龙族、侗族、哈尼族、瑶族、朝鲜族、满族、回族、布依族、藏族、壮族、彝族、黎族、傣族、鄂温克族、畲族、珞巴族、佤族、白族、水族、土族、塔吉克族、门巴族、基诺族、撒拉族。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石柱县共有29个民族,除汉族外,28个少数民族情况为:土家族348790人(男181757人、女167033人),占总人口的71.93%;其他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0.3%,为苗族961人、维吾尔族96人、蒙古族67人、独龙族44人、侗族33人、哈尼族31人、瑶族29人、朝鲜族26人、满族25人、回族23人、布依族16人、藏族12人、壮族12人、彝族8人、黎族8人、傣族7人、鄂温克族6人、畲族4人、佤族3人、珞巴族3人、白族2人、水族2人、土族2人、塔吉克族2人、门巴族1人、基诺族1人、撒拉族1人,未识别民族4人,共计1429人。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张华 |
县委副书记 | 郭小萍、王琼英 |
职务 | 姓名 |
---|---|
县长 | 郭小萍 |
副县长 | 冉启明、谭祥平、何德华、石华、王淑蓉、冉义智、陈建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谭新生 |
副主任 | 郭先文、秦荣华、陈以平、冉雪梅、彭德金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向东 |
副主席 | 隆文波、周华榕、刘长胜、汪万德、张平、谭道洪 |
参考资料来源: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9]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张华 |
县委副书记 | 郭小萍、王琼英 |
职务 | 姓名 |
---|---|
县长 | 郭小萍 |
副县长 | 冉启明、谭祥平、何德华、石华、王淑蓉、冉义智、陈建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谭新生 |
副主任 | 郭先文、秦荣华、陈以平、冉雪梅、彭德金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向东 |
副主席 | 隆文波、周华榕、刘长胜、汪万德、张平、谭道洪 |
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54亿元,比上年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5.1%。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33.86亿元,增长8.7%;第二产业增加值43.25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109.43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8.1:23.2:58.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8004元,比上年增长7.7%。民营经济增加值101.45亿元,增长7.6%,占全县经济总量的54.4%。 “大康养”经济占GDP比重达到51.0%。
2021年,招商工作全面推进,全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8个,合同引资157.2亿元,含续建项目在内的实际到位资金36.9亿元。[2]
石柱县土家吊脚楼2021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80亿元,比上年增长8.2%(现价)。其中,农业产值38.46亿元,林业产值2.25亿元,牧业产值10.61亿元,渔业产值1.92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56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4.24亿元(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7%。
2021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6.64万亩,比上年增长0.7%。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8.31万亩,增长0.1%;玉米种植面积13.16万亩,增长2.3%。油料种植面积5.26万亩,比上年增长2.6%;烟叶种植面积2.44万亩,下降17.6%。
2021年,全年粮食产量22.35万吨,比上年增加0.32万吨,增产1.5%。其中,夏粮产量5.96万吨,增产0.3%;秋粮产量16.39万吨,增产1.9%。粮食综合单产335公斤/亩,增长0.7%。主要粮食品种中,稻谷产量8.36万吨,增产1.5%;玉米产量5.50万吨,增产2.3%;薯类产量7.92万吨,增产0.9%。油料产量0.70万吨,增产6.1%;烟叶产量0.30万吨,减产17.0%;蔬菜产量50.01万吨,增产5.8%。
2021年,全年肉类总产量2.81万吨(不含兔肉及其他肉产量),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猪肉产量1.96万吨,增长22.2%;牛肉产量0.43万吨,增长5.3%;羊肉产量0.11万吨,增长1.8%;禽肉产量0.31万吨,增长3.4%。生猪出栏24.82万头,增长17.7%。年末生猪存栏14.83万头,增长7.0%。禽蛋产量0.29万吨,下降5.9%。[2]
2021年水产品产量0.43万吨,增长9.2%。[10]
工业
202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8.00亿元,比上年增长7.5%,工业经济比重1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4%。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3.2%,制造业增长2.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1%。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5.25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轻工业产值28.80亿元,增长61.5%;重工业产值46.45亿元,下降1.0%。分门类看,采矿业产值0.41亿元,下降58.6%;制造业产值51.16亿元,增长9.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值23.68亿元,增长38.6%。实现工业销售产值75.08亿元,增长16.1%;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0.23亿元,下降66.8%。
2021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家,全年完成营业收入74.08亿元,增长15.5%,利润总额10.63亿元,增长19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7.07元,比上年减少6.71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3.69%,比上年提高8.25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7.56%,比上年末提高2.12个百分点。[10]
建筑业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5.25亿元,比上年下降0.6%。年末全县注册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47家,其中资质等级一级1家、二级5家、三级41家,年末从业人员7203人。注册地建筑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61亿元,比上年增长32.6%。[10]
服务业
2021年,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0.86亿元,比上年增长20.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02亿元,增长2.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68亿元,增长6.3%;金融业增加值14.65亿元,增长7.1%;房地产业增加值11.26亿元,增长4.5%;其他服务业增加值52.96亿元,增长7.1%。
2021年,全年货物运输总量723万吨,其中公路货物运输量719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67578万吨公里,下降1.6%,其中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67005万吨公里。
2021年,全年旅客运输量594.1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3.5%,其中铁路旅客发送量109.78万人次。旅客运输周转量22507万人公里(不含铁路),下降13.8%。
2021年,全县年末含村道路在内的公路里程5557公里,年末技术等级公路里程分别是:国道336公里、省道255公里、县道293公里、乡道530公里、村道4143公里。
2021年,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17亿元,比上年增长8.4%。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4.13万件,快递业务71.42万件,报刊业务累计完成182万份。
2021年,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66亿元,比上年增长3.1%。年末全县电话用户48.54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45.83万户。互联网用户53.63万户,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35.61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8.0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98万户;手机上网用户35.59万户。
国内外贸易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7.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5.24亿元,增长17.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14亿元,增长19.2%。按消费类型统计,批发零售业零售额81.11亿元,增长18.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6.27亿元,增长14.9%。
2021年,全年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60.8%,饮料类和烟酒类增长9.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0.5%,化妆品类下降26.6%,日用品类增长89.4%,五金、电料类增长3.4%,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0.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0.4%,中西药品类下降23.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9.1%,家具类增长5.7%,通讯器材类下降14.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3.0%,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5.4%,机电产品及设备类下降63.4%,汽车类下降31.8%。
2021年,全年实现电商交易额达42.4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1亿元,增长17.1%,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4.2%。
2021年,全县有直接出口权的企业100家,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2.43亿元,比上年增长39.6%。其中,出口0.18亿元,下降32.7%;进口32.25亿元,增长40.5%。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21年,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下降18.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1.9%,工业投资下降38.3%,民间投资下降29.7%。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7.57亿元,比上年下降3.6%。其中,住宅投资23.52亿元,增长1.3%;办公楼投资0.02亿元;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83亿元,下降29.0%;其他类房屋投资2.21亿元,下降14.4%。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20.87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0.88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1.34万平方米,减少1.21万平方米。
金融保险业
2021年,全年辖区内财政总收入24.57亿元,比上年下降1.9%;地方财政收入16.61亿元,下降1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3亿元,增长5.9%,其中税收收入7.78亿元,增长3.7%。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3.09亿元,增长5.9%;企业所得税1.54亿元,增长37.8%。全年地方财政支出58.84亿元,比上年下降18.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91亿元,下降15.7%;一般公共服务、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分别支出4.56亿元、11.08亿元、4.30亿元、3.22亿元,分别增长-11.3%、0.3%、-7.3%、-55.7%。
2021年,全县辖区税收收入累计完成14.53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民营经济税收收入9.22亿元,占全县税收比重为63.4%。
2021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4.88亿元,比年初增加10.4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233.88亿元,增加21.0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63.22亿元,比年初增加57.88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2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47%,比上年下降0.33个百分点。
2021年末,全县共有保险机构16家,全年完成保费总收入4.77亿元。全县理赔各类保险金1.57亿元。[2]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一角
石柱县区位优势石柱县为渝东枢纽门户,是渝蓉地区通往华中和华东地区重要通道。
公路
走沪渝高速公路,从石柱县2小时可到达重庆主城,12小时可到达上海。走沪渝南线高速公路(涪丰石高速公路),从石柱县1.5小时可到达重庆主城。
2021年末,含村道路在内的公路里程5557公里,年末技术等级公路里程分别是:国道336公里、省道255公里、县道293公里、乡道530公里、村道4143公里。
铁路
2013年12月,重庆石柱县境内渝利铁路通车运行(设石柱县站),实现1小时重庆、3.5小时成都、5小时武汉。2019年7月,渝利铁路沙子客运站开工建设。
水路
石柱县交通图长江水道流经石柱县境西北,县城西出长江高家镇港28公里、北出长江西沱港62公里。
石柱县西沱古镇云梯街
2021年,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14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6件。获得专利授权34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件。截至年底,全县市级研发机构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科技型企业220家。全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3.54亿元。
2021年,全县共有学校151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2所,普通中学20所,普通小学47所,幼儿园8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普通高中招生4687人,在校生13483人,毕业生3749人,专任教师847人;普通初中招生5177人,在校生17021人,毕业生6396人,专任教师1503人;普通小学招生4082人,在校生27219人,毕业生5122人,专任教师2317人。
2021年,全年全县文化旅游招商项目完成合同引资33.5亿元,完成旅游投资25.62亿元。万人拥有“三馆一中心”建筑面积达663.66㎡/万人,实施流动文化服务进村1000场。有线电视及IPTV覆盖率达70%,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康养民宿达47家,“黄水人家”社员增至1220家。
2021年,年末全县拥有国家A级景区8个,其中4A级景区5个。全年共接待游客17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1%,其中过夜游客976万人次、增长1.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7.8亿元,比上年增长6.7%。
2021年,全年新增2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家规模以上旅游企业。全县旅游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8.57亿元,比上年现价增长12.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6%。[2]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2021年,卫生系统全年实现总收入12.02亿元。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51个。其中,医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个,乡镇卫生院30个,村卫生室213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3955张。其中,医院床位2560张,乡镇卫生院床位1197张。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765人。其中,执业医师818人,执业助理医师232人,注册护士1233人。常住人口中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13人。
2021年,全年新增公共体育面积37843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2.19平方米。举办市级以上品牌赛事3项次、县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37场次。中国•石柱成渝双城铁人三项赛已升级为国家A级赛事。全年新增体育企业4家、体育社会组织2个,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00人。在重庆市第六届运动会上,我县代表团共摘得4金2银4铜。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达1.74亿元,募集体彩公益金超过1800万元。
2021年,全年全县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35元,比上年增长9.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467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56元,增长11.0%。城乡收入比由上年的2.41:1调整优化为2.36:1。年末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分别为51.4平方米、56.7平方米。
2021年,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320元,比上年增长13.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529元,增长12.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823元,增长14.1%。全县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7%,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32.8%,农村为34.8%。
2021年,年末全县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37万人,比上年末下降3.9%。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12万人,下降1.5%。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4.61万人,下降1.7%。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63万人,增长3.7%。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33万人,增长8.5% 。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08万人,增长4.0%。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94万人,增长0.2%。
2021年,全县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667人,比上年下降5.8%,最低生活保障支出2221.1万元,下降9.7%;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4974人,比上年下降1.8%,最低生活保障支出7085.9万元,下降0.2%。年末各类养老福利机构105个,床位1095张,在院人数291人。全年临时救助468户次。[2]
2021年,县城建成区面积12.2平方公里。车行道面积93.3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63.2万平方米。全县共有停车场(点)96个,停车位2.03万个,其中室内停车场74个,停车位1.89万个。年末功能性照明路灯数量12516盏,道路照明总长度83.42公里。全县环卫直管固定公厕50座,垃圾处理站9座,垃圾运输车31辆,扫地车5辆,洁洗车17辆,环卫工人655人,道路清扫保洁面积134万平方米。
2021年,全年总用水量7784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6%。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耗量11.53万吨标煤(不含大唐火电),同口径同比下降9.4%。
2021年,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15.7万亩,森林覆盖率62.56%(含四旁树)。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8平方公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4天。县城垃圾处理量4.85万吨。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98%。县城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2.6分贝。
2021年,全年共发生火灾以外的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伤亡事故11起,死亡11人,均与上年持平。其中,道路交通安全事故5起,死亡5人,均与上年持平;建筑施工事故5起,死亡5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起和2人;工矿商贸及其他事故1起,死亡1人,分别比上年较少2起和2人。全年火灾事故130起,死亡1人,分别比上年减少17起和1人,火灾直接经济损失698万元,增加573万元。[2]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3)
2021年,建成“四好农村路”235公里,改造农村电网10千伏线路61.5千米、低压线路31.31千米,新建及改扩建4G基站186个、5G基站244个,新建燃气管网75公里、惠及居民用户2155户。建成高标准农田2.74万亩及13个中蜂标准化示范场,新(续)建有机农业示范基地41个,新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19个,新评定市级名牌农产品9个,认定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5个;巩固提升长效增收产业27.4万亩,新种植黄精、前胡等草本中药材3.05万亩,水果在地13.1万亩。选派3个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队、87名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新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22名,回引本土人才369名。开展技能培训254人次,高素质农民培训500人,致富带头人培训200人次,培育扶持青年农场主10人。建设乡情陈列馆5个,培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3个,创作乡村文艺作品500余件,开展惠民电影放映3448场次。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3.54%,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20000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3.5%、化肥利用率达40.3%、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0%。回收废弃农膜181.19吨、农用包装物26.12吨。成功创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23个、美丽庭院250余个。
2021年,全年资助脱贫家庭学生8.3万人次5226万元;医疗救助脱贫人口、农村低保对象7.67万人次2601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00户,完成改造农村户厕2568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53处,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9.5%;实施临时困难救助385人次。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3741人,脱贫人口实现转移就业25371人。兑现脱贫人口交通补贴14630人次283.13万元、一次求职创业补助2458人123.65万元。带动搬迁户发展特色种植7037亩、养殖生猪、家禽、中蜂等19611头(群、只),促进2993名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全部就业。全年分别安排财政衔接资金、财政涉农统筹整合资金3.42亿元、6.13亿元。[2]
黄水药用植物园
重庆石柱县旅游资源丰富,集中体现出绿色生态、土家风情、历史文化三大特色。黄水国家森林公园里的原始森林大风堡、土家乐园毕兹卡绿宫、高原明珠黄水湖、中国一号水杉母树、天然画廊油草河等景区景点和喀斯特地貌大观园千野草场、明清古镇西沱云梯街、千年古刹银杏堂、秦良玉古战场遗址万寿寨等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长江三峡旅游黄金线上。
土家族历史的积淀形成了独特的风土人情,重庆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唱出了土家人的情怀,西兰卡普织出了“五谷丰登”、“福禄寿喜”。
黄水国家森林公园
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巫山沉积岩中山地貌,最高海拔1934米,最低海拔800米,平均海拔1600米,总面积50400公顷。风景区拥有毕兹卡绿宫、中国一号水杉母树、黄水湖、马老城、出鱼洞、大风堡原始森林风景区、十二花园姊妹峰、明清西沱古镇、地主庄园姚家院子等散落的36处景区景点。
黄水风景名胜区
黄水市级风景名胜区于2000年由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总面积10160公顷。是集山地、森林、奇石、溪谷等自然景观于一体,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科考教育为主要功能,并具有土家族民族特色的山岳型市(省)级风景名胜区。包括景象万千的地貌景观、瑰丽多姿的水体景观、苍郁婀娜的森林景观、丰富多彩的动物景观、土家族民族特色5大类32个景点。
黄水药用植物园
黄水药用植物园位于黄水国家森林公园中,是重庆首个以“药”为主题的植物园,也是重庆首个集中药材种植加工、科研科普、标本陈列、黄连苦文化和土家风情展示为一体的多功能的生态旅游景点。
大风堡原始森林风景区
大风堡原始森林风景区属巫山山系七曜山余脉,主峰海拔1934米,是石柱县最高峰和重庆东部最高山峰,有“渝东第一峰”美誉。景区内有“十二花园姊妹山”、小风堡、卧牛石、油草河、摩天坡、三层岩、狮子岩及牛路口古蜀道、万胜坝土家民居、新开寺遗址、大石桥、跳墩河、八角庙等自然人文景观20余处。
毕兹卡绿宫
毕兹卡绿宫毕兹卡绿宫位于黄水镇,海拔1560米。区内森林茂密、苍挺葱绿、瀑飞溪碧、沟壑纵横,有森林迷宫、土家乐园、山路十八弯、摆手堂、树屋、旱冰场、弹琴蛙池、森林拓展训练等景点。
千野草场
千野草场景区位于方斗山山脉岩口至瓦屋沿线,全长22公里,离长江口岸西沱镇仅30公里。平均海拔1300米,区域面积3300公顷。景区内资源类型独特,具有万亩草场、万亩火棘、万亩石牙、万亩森林四大特色旅游资源。
千野草场(3)万寿山
万寿山也称为万寿寨,位于重庆石柱县城东部20公里处,是以明代秦良玉筑寨御敌古战场为主的历史文化景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秦良玉陵园
秦良玉陵园位于重庆石柱县城东3公里,是秦良玉陵寝墓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秦良玉陵园始建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由陵园区和秦良玉家庙三教寺两部分组成,良玉墓呈圆形,坐南朝北,条石镶砌,墓前27平方米拜台左右有华表、青狮、白象、石马、石佣各一,墓前宽3米,长50米神道两侧有明末风格石雕48尊。三教寺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由大山门,藏经楼,三清殿,玉皇殿,大佛殿及厢房等建筑组成。
龙骨寨风景区
龙骨寨风景区位于重庆石柱县东南部,毗邻万寿寨景区,与黄水国家森林公园遥相呼应,是集避暑休闲、动植物观赏、科普考察、生态环境保护、佛教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山岳型森林佛教旅游胜地。
西沱古镇
西沱古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云梯街重点文物由巴盐古道、明清商铺、宗教建筑、会馆驿站、特色民居等建筑群组成,包括了南龙眼桥、北龙眼桥和下盐店等43处重要文物。[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