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

黔江区

人口 55.52万人(2021年户籍人口)
中文名 黔江区
车牌代码 渝H
外文名 QianJiangDistrict
火车站 黔江正阳火车站、黔江北站(规划)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55522元(2021年)
机场 黔江武陵山机场(舟白机场)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国家/地区 重庆市
政府驻地 城西街道行署街759号
区长 周恩海
著名景点 小南海、濯水古镇、五里峡、官渡峡、阿蓬江、武陵仙山、蒲花河
电话区号 023(+86)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黔江区黔江区(59)黔江,《禹贡》为梁州之域。商周为百濮地、巴国属地。秦属巴郡。

汉初为涪陵县地。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在梁州巴郡置涪陵县。元封五年(前106年),改梁州为益州,属益州刺史部。东汉献帝建安六年(201年),析涪陵县置涪陵、永宁、 丹兴、汉葭四县。丹兴县治设于今城东街道南海城居委(古称楠木坪)。

三国沿用丹兴县名。蜀汉延熙十二年(249年),涪陵人徐巨杀都尉反,后主遣大将邓芝征讨,徐巨战死。事后,徙徐、蔺、谢、范等数千家于成都。

西晋,武帝咸宁六年(公元280年),实行州郡县三级制,涪陵郡下设涪陵、汉葭、汉夏、汉平等四县,丹兴废,其地入涪陵、汉夏二县。西晋光熙元年(306年),今酉、秀、黔、彭等地"没于蛮僚",历宋、齐、梁、魏、周等250余年。

黔江区在重庆市的位置(红色处)黔江区在重庆市的位置(红色处)南北朝时期,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涪陵少数民族首领田思鹤"以地内附",归顺中原王朝,在彭水置奉州。

隋朝,文帝开皇五年(585年),置石城县,兼置庸州。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废庸州,石城县隶属巴东郡。

唐朝,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石城县改属黔州,其县治移无慈城。后改黔州为黔中郡,辖彭水、洪杜、洋水、永宁和石城5县。太宗贞观四年(630年),治所迁回楠木坪。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名黔江,属黔安郡(黔州)。

五代十国时期,黔江属黔州。后唐长兴五年(935年),孟知祥据蜀,黔州地属之。

南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黔州升为绍庆府,黔江县隶属于绍庆府。

元代,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明玉珍据川,称帝10年,黔江县为其属地。

明朝,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蓝玉征黔,省黔江入彭水县。洪武十一年(1378年),蓝玉再次征黔,驻官兵1216名,置黔江守御千户所。洪武十四年(1381年),复置黔江县。黔江守御千户所隶四川都司所属的重庆卫,持续275年。

石钟山石钟山清初,黔江县属重庆府。康熙元年(1662年),改黔江守御千户所为黔彭营,镇守黔江、彭水等县,兼辖酉阳、石耶、平茶、邑梅五土司。雍正四年(1726年),改黔江县为黔江厅。雍正十二年(1734年),含彭水县升为黔彭直隶厅。雍正十三年(1735年),酉阳土司"改土归流"后,置酉阳直隶州,废黔彭直隶厅,复置黔江县,属酉阳直隶州。宣统三年(1911年)11月13日,黔江"反正",成立军政府。

民国成立后,废府、州、厅,黔江直属省。四川"防区制"时期,黔江属刘湘防区。民国24年(1935年),属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酉阳专署)。民国34年(1945年)10月,设立川黔湘鄂边区绥靖公署,绥署驻黔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49年11月25日成立黔江县人民政府,隶属川东行政专区。1950年1月23日,置酉阳专区,领酉阳、秀山、黔江3县。[11]1952年9月,酉阳专区并入涪陵专区,黔江随之属涪陵专区。198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黔江县,建立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8年5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四川省黔江地区,辖石柱县、彭水县、黔江县、酉阳县、秀山县。

1997年,黔江区辖联合、冯家坝、濯水、马喇、两河5个镇;九龙、白合、黑溪、西泡、沙坝、工农、石会、后坝、南海、中塘、栅山、青冈、舟白、县坝、濯西、水市、犁弯、五里、小庄、鹅池、学堂、杨柳、新安、新华、石家河、蒲花、金溪、新花、黎水、杉岭、新民、白石、黄溪、金洞、早化、平溪、石钟、水田、白土、太极、邻鄂、蓬东、寨子、正阳、渗坝45个乡。

1998年,改置重庆市黔江开发区。2000年6月,撤销重庆市黔江开发区、黔江自治县,设立重庆市黔江区,行政正厅(局)级。[12]黔江区全景图黔江区全景图

黔江区新城黔江区新城(30)2001年11月,黔江区将乡镇调整为3个街道办事处、15个镇、12个乡。保留7个乡镇不变:蓬东乡等。原舟白、县坝两乡合并设立舟白镇;原濯水镇、濯西乡、蒲花乡合并设立新的濯水镇;原金溪乡、平溪乡合并设立金溪镇;原黑溪乡、白合乡合并设立黑溪镇;原鹅池乡、学堂乡合并设立鹅池镇;原黄溪乡、新民乡合并设立黄溪镇;原南海乡、后坝乡合并设立小南海镇;原黎水、新花两乡合并设立黎水镇;邻鄂乡改为邻鄂镇;原西泡乡并入沙坝乡;原早化乡并入金洞乡;原杨柳乡、新安乡并入水市乡;原寨子乡并入冯家镇;原官庄乡并入马喇镇;原梨弯乡并入两河镇。

2005年,黔江区辖3个街道、15个镇、12个乡:城东街道、城南街道、城西街道、两河镇、石会镇、黑溪镇、黄溪镇、黎水镇、金溪镇、马喇镇、濯水镇、石家镇、鹅池镇、正阳镇、舟白镇、小南海镇、冯家镇、邻鄂镇、中塘乡、蓬东乡、沙坝乡、白石乡、杉岭乡、太极乡、水田乡、白土乡、金洞乡、五里乡、水市乡、新华乡。

2007年6月11日,黔江区将两河镇更名为阿蓬江镇,其管辖区域和镇政府驻地不变。调整后,黔江区辖3个街道、15个镇、12个乡:城东街道、城南街道、城西街道、正阳镇、舟白镇、小南海镇、冯家镇、邻鄂镇、阿蓬江镇、石会镇、黑溪镇、黄溪镇、黎水镇、金溪镇、马喇镇、濯水镇、石家镇、鹅池镇、中塘乡、蓬东乡、沙坝乡、白石乡、杉岭乡、太极乡、水田乡、白土乡、金洞乡、五里乡、水市乡、新华乡。

行政区划

黔江区地图黔江区地图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黔江区辖6个街道、18个镇、6个乡。[13]

区划详情

黔江区黔江区(3)6个街道:城东街道、城南街道、城西街道、正阳街道、舟白街道、冯家街道。

18个镇:阿蓬江镇、石会镇、黑溪镇、黄溪镇、黎水镇、金溪镇、马喇镇、濯水镇、石家镇、鹅池镇、小南海镇、邻鄂镇、白石镇、中塘镇、沙坝镇、太极镇、五里镇、水市镇。

6个乡:蓬东乡、杉岭乡、水田乡、白土乡、金洞乡、新华乡。[13]

城东街道

城东街道位于黔江区中部,面积50平方千米。辖文汇、南海城、官坝、石城、下坝、杉木、金桥、高涧8个社区。办事处驻石城社区育才路。

城南街道

城南街道位于黔江区中部,面积70平方千米。辖沙坝、南沟、黑山、南家、一心、青坪、菱角、香水、牛郎9个社区。办事处驻南沟路。

城西街道

城西街道位于黔江区中部,区政府所在地。面积89.734平方千米。辖西山、水井湾、迎宾、洞塘、塘坊、大庄、册山7个社区,关云1个行政村。办事处驻新华大道西段路。

正阳街道

正阳街道位于黔江区东南部,面积43.39平方公里。辖积富、团结、朝阳、群力、桐坪5个社区。办事处驻凉水井。

舟白街道

舟白街道位于黔江城区东北部,面积85.187平方千米。辖路东、平坝、舟白、五台、县坝、箭坝、石门7个社区,丛山1个行政村。办事处驻张家坝。川鄂公路过境。

冯家街道

冯家街道位于黔江区中部,面积51平方千米。辖桂花、中坝、桥南、照耀、渔滩、寨子6个社区,柏腊、马林2个行政村。办事处驻冯家坝。国道319线过境。

小南海镇

小南海镇位于黔江区北部,面积111.43平方千米。辖大路1个社区,桥梁、双岩、塘莲洞、荆竹、双堡、新建、小南海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新场。黔(江)黄(溪)公路过境。

邻鄂镇

邻鄂镇位于黔江区东部,面积50平方千米。辖沙子场、五马顶2个社区,艾坪、高坪、松林、邻鄂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沙子场。

阿蓬江镇

阿蓬江镇位于黔江区南部,面积174平方千米。辖两河、龙田、高碛3个社区,大坪、漠河、分水、麒麟、细水、青杠、黄莲、石合、彭家、柒坨1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两河口。国道319线过境。

石会镇

石会镇位于黔江区西部,面积128平方千米。辖关后、黎明、武陵3个社区,中元、工农、会西、青山、高峰、梅子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两会坝。国道319线过境。

黑溪镇

黑溪镇位于黔江区西北部,面积94平方千米。辖胜地、白合2个社区,改革、苏维、光明、互助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胜地坝。黔(江)石(柱)公路过境。

黄溪镇

黄溪镇位于黔江区西北部,面积70平方千米。辖黄桥1个社区,塘河、三羊、茶山、新民、兴阳、共林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鱼泉口。黄(溪)黎(水)、两(会坝)黄(溪)公路贯穿境内。

黎水镇

黎水镇位于黔江区西北端,面积76平方千米。辖华阳1个社区,黄泥、黎水、竹园、新花、长坪村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黎水坝。黄(溪)黎(水)公路过境。

金溪镇

金溪镇位于黔江区西南部,面积84平方千米。辖金溪1个社区,长春、望岭、清水、岔河、山坳、桃坪、平溪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筲箕滩。黔(江)彭(水)公路过境。

马喇镇

马喇镇位于黔江区东南部,面积92平方千米。辖莲花1个社区,杉树、龙溪、高炉、小万、官庄、香树、印合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马喇湖。黔(江)早(化)公路过境。

濯水镇

濯水镇位于黔江区南部,面积105平方千米。辖濯水、三门、蒲花、白杨、乌杨5个社区,桐木、五福、堰塘、双龙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濯河坝。铁路、国道319线过境。

石家镇

石家镇位于黔江区西南部,面积104平方千米。辖石家1个社区,关口、茶溪、交溪、马脑顶、渗坝、鱼田、清塘、长山、火石垭9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石家河。黔(江)彭(水)公路过境。

鹅池镇

鹅池镇位于黔江区西南,面积73.2平方千米。辖鹅池、学堂2个社区,治安、方家、社溪、石柱、南溪、杜家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鹅池。黔(江)彭(水)公路过境。

中塘乡

中塘乡位于黔江区东北部,面积80.47平方千米。辖中塘1个社区,兴泉、胜利、迎新、双石4个行政村。乡政府驻中坝。黔(江)南(海)公路过境。

蓬东乡

蓬东乡位于黔江区境东部,面积34.933平方千米。辖蓬勃1个社区,麻田、勃兴、尖山、蓬东4个行政村。乡政府驻火草坝。黔(江)早(化)公路过境。有官渡峡棺葬(岸墓葬)、苗家水葬等奇观。

沙坝乡

沙坝乡位于黔江区西部,面积80平方千米。辖十字1个社区,脉东、木良、石桥、西泡、万庆、三台6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客喜堡。乡道与国道319线交会。

白石乡

武陵仙山香山寺武陵仙山香山寺白石乡位于黔江区西北部,面积95平方千米。辖中河1个社区,凤山、龙池、玉岩、天河、鞍山、九龙、复兴7个行政村。乡政府驻白石关。两(会坝)黄(溪)公路、黔(江)黄(溪)公路过境。

杉岭乡

杉岭乡位于黔江西北部,面积53.621平方千米。辖杉岭1个社区,林峰、枫香、兴隆、尖山子、苦竹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乌龟堡。黔(江)黄(溪)公路过境。

太极乡

太极乡位于黔江区中部偏西南,面积60平方千米。辖太极1个社区,李子、石槽、金团、新陆、鹿子、太河6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太极场。黔(江)石(家)公路过境。

水田乡

水田乡位于黔江区中部,面积40平方千米。辖水田1个社区,龙桥、石郎、大塘3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水田坝。乡道接黔(江)彭(水)公路。

白土乡

白土乡位于黔江区中西部,面积66平方千米。辖白土1个社区,凉洞、安堡、三塘、金塘4个行政村。乡政府驻白土坝。乡道与黔(江)彭(水)公路交会。

金洞乡

金洞乡位于黔江区东南部,面积92平方千米。辖杨家1个社区,鱼泉、金洞、大垭、早化、凤台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杨家坳。黔(江)早(化)公路过境。

五里乡

五里乡位于黔江区东南边陲,面积48平方千米。辖五里1个社区,干溪、胡家坝、西洋、河南、海洋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干溪。乡道接黔(江)早(化)公路。

水市乡

水市乡位于黔江区西南部,面积103平方千米。辖水市1个社区,大山、青龙、新安、茶园、关里、杨柳、茂溪7个行政村。乡政府驻老场坝。濯(水)石(家)公路过境。

新华乡

新华乡位于黔江区西南部,面积52平方千米。辖大田1个社区,艾子、梨子、中安、新华、钟溪、石钟6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大田。乡道与黔(江)彭(水)公路交会。黔江区黔江区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黔江区黔江区(3)黔江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是渝、鄂、湘、黔四省市的结合部。地处东经108°28′-108°56′、北纬29°04′-29°52′之间。[14]东临湖北省的咸丰县,西接彭水县,南连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北接湖北利川市。东西宽45千米,南北长90千米,幅员面积为2402平方千米。黔江区西北距重庆主城250千米,东至湖北恩施162千米,南离湖南吉首367千米。

地质地貌

地质

黔江区属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南西段鄂西渝东褶皱带,底基构造为轻微变质的板溪群,有震旦纪至白垩纪的沉积,也有奥陶纪到第四纪的化石遗存。地处断裂带,北起中坝以西(小南海),向西南经城区西北大垭口、白家湾、青岗坪、筲箕滩至石家河,全长56公里,总体走向为北东30°-40°。

地貌

黔江区地形地貌受地质拼迭控制,山脉河流走向近似平行,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六岭五槽”地貌,平坝星落其间。山地占幅员面积的90%,东南部山脉条状明显,切割深;西北部以低山和浅切割中山为主,无明显条状带。山顶标高一般在700-1000米,切割深度一般在400-600米,属浅、中切割,中、低山地形。海拔1400米以上的地区占幅员面积的4.04%,1001-1400米的地区占17.18%,700-1000米的地区占59.9%,700米以下的地区占19.49%。灰千梁子主峰为黔江区最高点,海拔1938.5米,中井河与文江河交汇的马斯口是黔江区最低的地方,海拨319米。山岭多为北东—南西走向,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体有17条,是黔江森林的主要分布区。丘陵面积小,主要分布在阿蓬江两岸以及国道319公路沿线,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主产区,主要有正阳丘陵、石会丘陵等6处。平坝海拔低,农业发达,是水稻、小麦、油菜、柑桔等农作物的主要产区,主要有马喇湖平坝、官庄坝等21处。

气候特征

黔江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但辐射、光照不足,灾害气候频繁。气候具有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立体规律,是典型的山地气候。[15]

黔江区多年年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38.6℃,极端最低气温5.8℃。月平均气温7月最高,为25.9℃。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13毫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66.6小时。干旱夏季突出。绵雨集中在5-6月(双抢)和9-10月(三秋),绵雨对农作物影响较大。山中黔江区山中黔江区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黔江区土地资源受成土母质(岩性)和气候的影响,包括沙、粘、瘦、薄等种类,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共分7个土类、12个亚类、23个土属、52个土种。坡度在25度以下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50%,砾石、沙土358329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8.9%,粘土面积148753亩,占20.3%,水土流失面积占幅员面积的63.27%。

2012年,黔江区土地总面积239185.14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9716.94公顷,园地面积2289.36公顷,林地面积138571.44公顷,草地面积6744.47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0616.6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464.9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3421.53公顷,其它土地面积15359.84公顷。

矿产资源

黔江区探明有矿产地11处、10个矿种,矿(化)点14处。现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主要有铜、铁、硫、煤、磷、铝、锌、汞、石膏、高岭土、冰解石、莹石、重晶石、明矾、石灰石、石英石、矿岩等矿藏。其中,铝土矿(D+E级)储量为1148。9万吨;铅锌矿储量为70万吨;原煤储量为3288.9万吨;莹石储量40多万吨,石灰石储量1亿吨以上。全区共有18对煤矿井,全区设计能力为51万吨/年,全区实际生产能力为19.8万吨/年。此外,砂岩、方解石、粘土、锑矿等矿产资源也丰富。[16]

生物资源

植物

黔江区属渝东南湿润森林植被区,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植物种类多,垂直分布明显。乔木主要有苏铁、银杏、中华杜鹃、鄂西红豆树等42科、81属、146种。草本植物有巴茅、野苕藤等200余种。其中,中华纹母、拱桐、岩柏、银杏、红豆杉、铁坚杉、黄杉、三尖杉、水杉、柳杉、薄皮马尾松、厚朴、白花泡桐等是国家珍稀植物。食用植物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其中粮食作物品种226个。经济作物有烟叶、棉花、油菜、花生、蚕桑、麻等。水果品种共21属、12科、89种。 药用植物包括中草药、兽医药、农用药等,有野生、家种中药材672个品种。

动物

黔江区野生动物有4类、23目、69科、147种。哺乳类有刺猬、四川短尾鼯等100余种;鸟类有水葫芦、小杜鹃等100余种;爬行类有乌龟、鳖、黑眉锦蛇等;两栖类有大鲵、大蟾蜍、林蛙等。其中,黑金丝猴、毛冠鹿、红腹角雉、鸳鸯、大鲵、猕猴、黔江灰金丝猴、穿山甲、大灵猫、林麝、云豹、红腹锦鸡等属国家保护动物。

水能资源

黔江区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6.6万千瓦,其中阿蓬江为10多万千瓦,可开发量为近10万千瓦。全区水资源总量为15.83立方米,人平4066立方米,亩平2.6立方米。以八面山为分水岭,东南为阿蓬江、诸佛江支流,西北为郁江支流,均属长江水系乌江支系。[16]

人口概况

人口

2021年,年末户籍人口55.5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15万人,乡村人口33.37万人。

2021年,全区年末常住人口48.86万人,比上年增加0.1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9.4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27%,比上年提高1.09个百分点。

2021年,全年人口出生率7.92‰,死亡率6.25‰,人口自然增长率1.66‰。[9]

民族

黔江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土家族、苗族是两大主体少数民族此外,还居散着回族、蒙古族、藏族、满族、维吾尔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侗族、瑶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东乡族、黎族、佤族、撒拉族、高山族、塔吉克族、鄂温克族、普米族、水族、畲族等24个少数民族。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黔江区常住人口445000,其中,汉族118840人、土家族256246人、苗族69553人、其他少数民族373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3.3%。2012年,变更少数民族成份229例。

政治

党委领导

区委书记:徐江[17]

区委副书记:周恩海、李泽玉[18][10]

政府领导

区长:周恩海[19]

副区长:封波、唐洪芳、周晓东、曾祥远、罗仑、滕旭荣、毛立新[20]

人大领导

主任:刘毅

副主任:孙章华、郭晓燕、何福元、何仁军、任天银[20]

政协领导

区政协主席:姚登惠

区政协副主席:张光平、刘元寿、肖培明、冉光荣、李世波、胡江、王希辉

区政协秘书长:陈煦泽[21]

经济

综述

2017年10月,黔江区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由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退出贫困区县。[22]

2021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70.98亿元,比上年增长7.8%。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33.34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增加值98.14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139.50亿元,增长8.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3:36.2:51.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5522元,比上年增长7.5%。民营经济增加值140.43亿元,增长8.6%,占全区经济总量的51.8%。

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42万人,比上年减少0.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0.59万人。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制造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8.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7%。全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下降19.3%,占工业投资的12.6%。

2021年,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6953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50212户。[9]

第一产业

黔江区农村建设黔江区农村建设

2021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2021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农业31.51亿元,增长8.4%;畜牧业17.46亿元,增长12.4%;林业4.93亿元,增长46.3%;渔业0.85亿元,增长30.6%。

2021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2.56万亩,比上年增长0.4%。粮食综合单产322.79公斤/亩。

2021年,全年粮食总产量23.42万吨,比上年增长1.9%。其中,夏粮产量4.90万吨,增长1.7%;秋粮产量18.52万吨,增长1.9%。谷物产量13.30万吨,增长2.3%。其中,稻谷产量6.21万吨,增长1.8%;玉米产量6.98万吨,增长3.0%。油料产量1.90万吨,增长4.8%;烤烟产量0.34万吨,增长15.2%;水果产量6.82万吨,增长0.7%。猪肉产量5.69万吨,增长26.2%。生猪出栏71.87万头,增长21.0%。年末生猪存栏43.67万头,增长2.3%。[9]

第二产业

工业

黔江夜景黔江夜景(4)

2021年,全年工业增加值82.04亿元,比上年增长6.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3%。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0.9%,制造业增长5.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5%。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总产值增长13.8%。

建筑业

2021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6.09亿元,比上年增长2.9%。[9]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1年,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3.73亿元,增长11.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54亿元,增长1.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48亿元,增长10.3%;金融业增加值16.50亿元,增长5.0%;房地产业增加值22.19亿元,增长1.1%;其他服务业增加值72.34亿元,增长12.3%。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30.55亿元,比上年增长52.8%。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3.77亿元,增长10.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3.62亿元,下降5.8%;第二产业投资16.00亿元,增长79.5%;第三产业投资44.15亿元,下降2.3%。其中,民间投资增长38.6%,占比达56.0%,较上年提高11.5个百分点。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住宅投资13.14亿元,增长9.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69亿元,增长49.3%。

2021年,全区公路总里程6444公里。路网密度268公里/百平方公里。

国内贸易

黔江区城建黔江区城建(4)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82亿元,增长17.3%。在限额以上单位中,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5.8%,饮料类商品增长9.8%,烟酒类商品增长17.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增长6.1%,日用品类商品增长18.5%,五金、电料类商品增长8.4%,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增长23.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增长7.7%,中西药品类商品增长11.8%,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增长43.5%,家具类商品增长10.9%,通讯器材类商品下降11.2%,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增长15.3%,汽车类商品增长1.3%。

旅游业

2021年,全区旅游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4.34亿元,较上年增长14.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3%,比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年末全区拥有国家A级景区8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7个。

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7527.89万元,比上年增长47.5%。其中,出口15756.95万元,增长34.3%;进口1770.94万元,增长1032.0%。

金融

2021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29亿元,比上年增长0.9%。其中税收收入18.40亿元,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6.35亿元,下降17.8%。

2021年,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707.91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存款余额299.44亿元,增长4.8%,贷款余额408.47亿元,增长16.1%。

2021年,全区共有证券分支机构4家。全区共有营业性保险分公司22家。保费总收入13.23亿元,其中,财产保险收入5.44亿元。人寿保险收入7.79亿元,全年赔付各类保险金3.63亿元,其中,财产保险赔付2.73亿元,人寿保险赔付0.90亿元。[9]

文化

民俗风情

服饰

黔江民族服饰黔江民族服饰土家族传统服饰,缠青、白布头巾。上衣为无领对襟大袖短衣,无肩缝,袖口花边约4—5寸宽;衣的下摆前后合缝处有三四寸宽不合缝成边,使下摆前后左右成为三块,在胸及袖口衣边四周,用青、白、粉红色的缎子镶边。苗族服饰,男装简朴,女装繁华。男装无领,衣袖长而小,一般7颗纽扣,以腰带束身,裤管短而大,青年喜白色头帕,老年喜青色头帕。妇女多穿满襟,胸前及袖口要滚边、绣花,有的还在开叉和放摆前后边缘绣挖云钓;裤子较短,裤脚边缘装饰与衣服大致相同。苗族服饰最具特色的是百褶裙,下沿绣满花纹,轮廓分明,手工精湛。

织锦

土家织锦又名“西兰卡普”,手工挑织而成,粗犷质朴,构图饱满,其传统图案有二百余种,其内容有:狮头花、荷花鸳鸯、鲤鱼跳龙门等。[23]

挑花刺绣

西兰卡普西兰卡普(3)挑花主要用于服饰,以黑白单色的十字挑花工艺为主,按底布的经纬线挑绣图案。纹样工整、对称,装饰性强。衣裤、围腰纹饰多花鸟。手帕、枕巾、床单等则常见人物、建筑、家具、动物,吹吹打打,骑马坐轿的迎亲场面也较为普遍。彩色平绣多用于帐沿、枕头、鞋面、童帽等。纹样为折枝花草、雀鸟鱼虫。

饮食

主食有较强的季节性。夏季麦子收获以后,以麦子为主;秋季玉米收获以后,以玉米为主(平坝河谷地带的土家人,在稻谷收获后,以稻谷为主);深秋红薯收获以后,以红薯为主;此外,主食中也有荞麦、豆类等其它杂粮。

居住

吊脚楼可分为内吊型(亦即“低吊型”)、外吊型(亦即“高吊型”)、半吊型、全吊型数种。“内吊型”是在室内,将卧室建成吊脚楼,离地1米左右,住者需上三、五步木梯,方能进入卧室。外吊型为建在平房左侧或右侧的前方,其部分悬虚者为“半吊型”、全部悬虚者为“全吊型”。这类吊脚楼,一般为一层,也有建二层、三层的,四周铺设走廊,屋檐四角上翘如鱼尾状,也有四角平铺而下的。

少数民族少女少数民族少女平房可分为一般平房、“吞口屋”、一正一厢、一正两厢。一般平房有一字儿排开关列的三大间,或四大间,或五大间,最大者有七大间的;“吞口屋”是将堂屋朝内退进2米左右。两侧可开门直接进入厨房或卧室,勿需再经堂屋;一正一厢,即在平房的左侧或右侧建一厢房,呈“┌─”形,或“─┐”形;一正两厢是在平房的左右两侧各建一厢房,呈“┌┐”形。一栋四排三间的平房,中间为“堂屋”,作祭祀祖先、迎宾客和办喜庆等大事用;堂屋两侧的左右两间住人,右为大,左为小,通称“人间”。“人间”以中柱为界,分为前后两个小间,右侧前一小间作橱房,后一小间住父母;左边后一小间住长子,前一小间住未婚子女;若有两兄弟,分了家,兄长住右边后一“人间”,小弟住左边“人间”,父母住神龛后边的“抱兜房”。“人间”上边做板楼或条楼,作仓储用。

婚姻

土家族的婚姻是比较自由的。未婚男女,正月在跳摆手舞时,选择对象,以歌为媒,以歌传情,对唱山歌,表白爱情,相互爱慕,建立感情后,经人作证,即可成亲,不受礼仪限制。

生育

土家人生产以后,用鸡报喜。孩子出生后的第三天,孩子的父亲便提着鸡去岳父岳母家报喜。若是男孩,便捉公鸡;若是女孩,便捉母鸡。

丧葬

土家人先后行过火葬、岩棺葬、悬棺葬、土葬。其土葬的坟墓为石头砌成的条形坟墓,墓前打碑,左右有联,大多还在墓前端和左右两边打上龙凤和“野鹿衔花”等传统图案。

名优特产

黔江鸡杂

黔江鸡杂,泛指鸡的内脏,即鸡心、鸡胗、鸡肠和鸡肝之类。爆椒鸡杂是地道的风味菜,鸡杂的腥膻味重,将其与辣椒、泡椒和葱姜蒜同炒,热菜油烹饪红艳艳的泡椒、粉嫩嫩的泡萝卜丝,既可以去除鸡杂的异味,还使成菜脆嫩鲜香。

黔江鸡杂运用土家烹饪方式,鸡杂的腥膻味重,热菜油烹饪红艳艳的泡辣椒、粉嫩嫩的泡萝卜丝,辅以葱、姜、蒜、花椒等调料烹制而成。口味脆嫩鲜香、麻辣兼备,色鲜味美,醇香可口。

武陵山珍

武陵山脉生长着大脚菌、羊肚菌、鸡油菌、九月香等野生珍贵菌类不下百种和天麻、山药等植物。

黔江绿豆粉

黔江绿豆粉是黔江人最常吃的食物之一。绿豆粉在黔江的大街小巷、菜市场、市民家中都不鲜见。 黔江绿豆粉最为有名的当属黔江区濯水古镇的濯水绿豆粉。

濯水古镇的绿豆粉制作技艺已被纳入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酸酢肉

酸酢肉做法:将猪五花肉切片,加盐腌制后加酢粉拌匀,装入坛内,塞满稻草或竹叶,密封倒扣,腌制15天-30天,使肉与调料充分发生反应,微微发酸。食用时取出,蒸、炸、煎均可,还可在蒸、炸、煎之后再加各式配料炒食。

油茶汤

油茶汤配料食油、茶叶、粉丝、蛋片等。用油把茶叶炸黄后加入少量的水煮沸,成褐色茶浆时再加水稀释,烧开,投入食盐,大蒜,胡椒和其它作料,味道可口。

米豆腐

米豆腐润滑鲜嫩、酸辣可口。它是用大米淘洗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浆,然后加碱熬制,冷却,形成块状“豆腐”即成。食用时切成小片放入凉水中再捞出,盛入容器后,将切好的大头菜、盐菜、酥黄豆、酥花生、葱花等适合个人味口的不同佐料末与汤汁放于米豆腐上即可。

蜂蜜荞粑

蜂蜜荞粑,采用三塘、向阳等气候冷凉的高寒山区荞麦,磨成面,加上适量的清水,拌匀后煎成饼,即为荞粑粑。粑粑有苦荞和甜荞两种口味,甜荞味淡不苦,苦荞粑粑味道微苦,但清凉可口,更有凉血降火,清凉润肠的功效。食用时,蘸上泸西特有的阿庐蜜,又香、又甜,集营养和美味于一体。

珍珠兰茶

合并图册合并图册(2)珍珠兰茶,起于三国而盛于清朝,深得乾隆皇帝垂青,特御制配诗花卉墨匾流传后世的佳茗。

珍珠兰茶是以武陵云雾山区独特的富硒绿茶和名贵珠兰花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精制而成。其产品叶嫩绿鲜润,香清雅馥郁,纯正持久、味鲜醇清爽,富含硒,汤色黄绿晶莹。

交通

综述

黔江区有公路、铁路、航空于一体的武陵山区域立体交通枢纽优势,是重庆、成都等地进入东南沿海市场的交通线路之一。

2021年,全年空港旅客吞吐量36.4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7.8%;货邮吞吐量710吨,增长100.4%。

2021年,全年公路运输总周转量比上年增长2.9%。公路客运周转量24852万人公里,下降19.9%;公路货运周转量29122万吨公里,增长5.5%。

2021年,全年铁路运输总周转量比上年下降16.3%。铁路旅客发送量76.44万人次,增长33.3%;铁路旅客到达量75.37万人次,增长27.0%;铁路货物发送量0.5万吨,下降98.9%;铁路货物到达量38.5万吨,下降9.4%。[9]

公路

黔江区交通黔江区交通(4)黔江区有公路总里程4706公里,其中G65渝(重庆)湘(怀化)高速黔江境内78公里,G5515黔(江)恩(施)段21公里,即将建成通车的G5515黔(江)石(柱)高速公路黔江境内26公里。普通国省干线(G319,S202,S209)335公里,各类县乡村道4293公里,公路密度达196公里/百平方公里。水路:通航里程99公里,各类生产性码头泊位4个。

铁路

黔江区火车站黔江区火车站(2)渝(重庆)怀(怀化)铁路,在黔江境内达62.5公里,设6个站点。黔张常铁路已经开工建设,2020年竣工后将开行动车。2018年11月23日,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正式开工,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

航空

黔江武陵山机场,现已与上海、昆明、北京、广州、重庆、成都、杭州、西安、海口、宁波等十个城市通航。

社会

教育事业

2021年,全区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普通中学27所,普通小学58所,幼儿园14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2%,初中入学率100%,小学入学率100%,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0.03%。学前教育普惠率95.9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9]

科学事业

2021年,全年新培育科技型企业44家,科技型企业总量达394家。全年获批高新技术企业15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41家。全年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81项。

2021年,全年共获得专利授权48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4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121件。

2021年,全区共有注册商标4842件,比上年增长18.5%。地理标志5件。[9]

文化事业

2021年,全区共有博物馆1个,民族文化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综合档案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27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2%。[9]

卫生事业

2021年,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11个,其中,医院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乡镇卫生院24个,村卫生室184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4489张,其中,医院床位3284张,乡镇卫生院床位1104张。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97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369人,注册护士1889人。[9]

体育事业

2021年,全年在市级及以上体育赛事中获得金牌67枚,银牌39枚,铜牌49枚。[9]

扶贫事业

2018年,累计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13.49亿元,争取到各类对口帮扶资金0.61万元。

截止2018年底,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11758户、45398人。已脱贫10982户、42645人(其中新脱贫734户、2696人),贫困人口减少至776户、2753人(包括返贫15户、5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88%。

民生事业

2021年,全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65元,比上年增加2541元,增长9.7%。全区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238元,比上年增加1996元,增长11.6%。

2021年,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70元,比上年增加3435元,增长9.2%。其中,工资性收入20107元,增长8.9%;经营净收入12761元,增长10.4%;财产净收入3312元,增长7.4%;转移净收入4590元,增长8.4%。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660元,比上年增加2600元,增长11.3%。

2021年,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70元,比上年增加1566元,增长11.1%。其中,工资性收入4525元,增长10.2%;经营净收入5376元,增长13.2%;财产净收入377元,增长15.4%;转移净收入5392元,增长9.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234元,比上年增加1337元,增长12.3%。

2021年,全区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3%,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34.8%,农村36.5%。[9]

社保情况

2021年,全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7.2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9.8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50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5.5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5.8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3.83万人。

2021年,年末全区共有5015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2025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285人,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1735人。

2021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636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515元/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827元/月,集中供养孤儿补助标准1477元/月,社会散居孤儿补助标准1277元/月。[9]

资源环境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19.0%,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18.8%。全年水资源总量19.65亿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1268.6毫米。用水量0.93亿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平方公里。

2021年,全区市级自然保护区2个。完成营造林面积约33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65%。

2021年,黔江辖区地表水监测的六条河流水质均保持在III类及以上,均满足水域功能要求。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2021年,全区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昼间达标率100%,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2.7分贝,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62.9分贝。城市区域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二级,评价为较好;道路交通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一级,评价为好。

2021年,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3天。城区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8微克/立方米。[9]

应急管理

2021年,全年地质灾害应急处置92起。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1人,其中工矿商贸业生产安全事故7人。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1.89人。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41人,比上年下降21.5%。[9]

邮电通讯

2021年,全年邮政业务总量0.88亿元。邮政业完成邮政函件业务3.43万件,快递业务472.83万件,快递业务收入6572.26万元。

2021年,全年电信业务总量3.95亿元。年末移动电话基站数5909个,其中4G基站3236个,5G基站1193个。电话用户63.45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59.10万户。互联网用户86.17万户,其中固定宽带互联网用户22.61万户,手机上网用户54.49万户,互联网普及率100%。[9]

旅游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黔江区名列其中。

合并图册合并图册(3)芭拉胡景区(黔江峡谷公园)

黔江芭拉胡自然融合度高,谷宽80-100米,平均深度200米,最大落差500米;峡谷峭壁直立,崖壁大多与地平线成直角,呈现出中国西南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武陵仙山

武陵仙山(武陵仙山香山寺)距黔江城区16公里,集佛、道、儒于一体,曾与峨眉山、梵净山齐名,是渝东南宗教圣地。武陵仙山上古木参天,有珍稀植物如红豆杉、黄杉、铁尖杉、水杉白豆杉、马尾松等,林中有麂子、金钱豹、黄猴、野猪、獐子、锦鸡等动物出没。以武陵仙山为中心的19.2万亩的广阔林区已被批准为“黔江国家森林公园”。

合并图册合并图册(5)灰千梁子

灰千梁子地处武陵山脉西翼,在重庆黔江区东部边缘,属喀斯特地貌。有乔木达100种,其中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名贵树种达20多种。灰千梁子为喀斯特地貌,岩溶发育,岭脊平缓、岩陡交错,千峰突兀,沟壑纵横,其北端直距黔江城16公里,咸丰县城33公里,南端直距酉阳县城36公里。

濯水古镇

濯水古镇濯水古镇(7)濯水古镇位于黔江区东南角,地处乌江主要支流阿蓬江畔,主要居民为土家族和苗族。古镇四面环山,是武陵山区少有的土家水乡,是一个集土家吊脚楼群落、水运码头、商贸集镇于一体的千年古镇。在2014年12月的景区评级中,成为黔江区的第二个AAAA级景区。

濯水古镇距黔江主城26公里,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国道319线穿境而过,距舟白机场26公里。

小南海小南海(9)濯水古镇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朝,明清以后逐渐衰落,是渝东南地区最富盛名的古镇之一。作为重庆旧城老街的典型,濯水古镇街巷格局保留较为完整,具有浓郁的渝东南古镇格局,它既体现了与其他城市历史街区的差异,也承载着巴文化、土家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传承与创新,同时码头文化、商贾文化、场镇文化相互交织。

小南海

小南海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地震遗址,是一个融山、水、岛、峡等风光的高山淡水湮塞湖泊景区。平湖之中有岛突兀而立,便是朝阳寺岛,岛上朝阳寺以供奉南海观音而得名。

官渡峡官渡峡小南海距离城区32公里,面积约3平方公里,是一个融山、水、岛、峡等风光于一体的高山淡水湮塞湖泊景区。小南海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地震遗址(黔江地震)。

阿蓬江官渡峡

官渡峡位于黔江区冯家镇,距黔江城区18公里,因古驿道从这里船渡过江而得名,峡谷全长15公里。主要景点有“一线天”、“苗家水寨”遗址、“崖墓葬”、白水泉、神女蜂等景点,使官渡峡被誉为“小盆景”。[24]

阿蓬江●神龟峡

神龟峡神龟峡(2)神龟峡是阿蓬江峡谷景观的组成部分,长38.9公里。峡口紧邻国道319线,距黔江城44公里。神龟峡因峡口两山酷似雌雄双龟对卧而得名。

五里峡

五里峡是位于黔江区于与利川市交界处的一处大峡谷,这个地方也有一个叫法说是一脚踏三县,及黔江、利川、咸丰三县。五里峡是乌江的一条支流流经一个峡谷。

传说大禹治水的时候修到了那里,累了坐下来歇气,把他治水用的锄头顺手插入山边,等他休息好了以后来取锄头,只见锄头已没入了山体之中,他也就放弃了上山取锄头。从此以后这条河在五里峡这个位置,向上水流很急,向下水流就缓下来了。现今还可以看见那个石头锄头。

合并图册合并图册(5)八面山旅游度假区

八面山在黔江城的西北,南至火烧岩梅子关,西至凤池山,北至板凳岩,面积30平方公里。地接南海、石会、现属城西街道辖,最高处钟顶山海拔1720米。产天麻、黄莲等药材。

仰头山森林公园

仰头山森林公园位于黔江城北,山峰形状恰如一个对天仰卧的人头。山上层峦叠嶂。[25]

著名人物

陈景星(1841~1916),又名陈其楠,字云五,号笑山,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进士,官至署沂州知州,著有《叠岫楼诗草》。[26]

荣誉

合并图册合并图册(3)2007年10月,在重庆市政府召开的全市退耕还林暨森林分类经营工作会上,黔江区荣获全市退耕还林工作先进区。

2011年12月,在由中国文联民间艺术家协会、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等单位主办的中国首届《乡土盛典》活动上,黔江区当选为“最具风情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27]

黔江区交通建设黔江区交通建设2011年,黔江区被评为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2012年5月,黔江区被农业部授予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称号,示范产品为猕猴桃。

2012年8月,黔江区被水利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授予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的称号。

2012年9月,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表彰大会上,黔江区被表彰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

2013年7月25日,黔江区荣获“全国平安铁路示范区”授牌仪式在综合楼二楼会议室举行。

2017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

2018年4月,获“中国最美休闲度假胜地”。

2021年6月,黔江区入选2021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名单。[28]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