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海关

郑州海关

中文名 郑州海关
关长 于洋
目录导航

机构规模

人员从建关初期39人发展到400余人;现有洛阳海关(关区洛阳市、三门峡市)、南阳海关(关区南阳市、驻马店市)、信阳海关(关区信阳市)、周口海关(关区周口市、漯河市)、许昌海关、郑州机场海关、郑州综合保税区海关、新乡海关、驻安阳办事处(关区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驻商丘办事处、审单处、现场业务处、驻铁路东站办事、驻邮局办事处、驻郑州出口加工区办事处、驻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办事处和焦作海关、三门峡海关、安阳海关、鹤壁海关、许昌海关等20个业务现场,关区监管布局日趋合理和完善。2011年,河南省外贸进出口历史首次突破300亿美元,全年进出口总值达326.4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83.1%,增幅居全国第2位;郑州海关共监管进出口货运量1026万吨,增长18.9%,进出境人员34.66万人次,增长32.8%,邮递物品144.9万件,增长21.6%,实现“两税”实际入库54.88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增长19.6%

郑州海关关区图:见右。

机构作用

结合内陆海关实际,积极拓展转关运输新领域,已分别与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南京、深圳等沿海海关或港口,建立了稳定的联系制度,构筑了一条由内陆通往沿海的“黄金通道”,真正把国门移到河南,为河南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了优质服务和可靠保障。

机构发展

郑州海关大楼郑州海关大楼郑州海关把支持河南省的外向型经济作为目标近,坚持“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海关工作方针,按照“政治坚强,业务过硬,值得信赖”的要求,大力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深化业务改革,坚持以诚信为本,认真落实对外服务承诺,把“首问责任制”、“一站式报关”、“便捷式通关”等措施落到实处,大力开展“门对门”服务,积极推行“全天候、无假日”的预约值班工作制,积极探索新型信用监管模式,与守法企业签定MOU,为企业提供通关便利,建立海关与企业之间的新型关系,取信于民、取信于企,促使企业守法自律。

监管效能

着力优化海关监管与服务,以创新监管模式为抓手,提升监管效能。深化大监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三查合一”、“三定”等重点工作;加强关区监管场所的监管,以集中清理规范海关监管场所为契机,努力解决郑州铁路东站一类口岸监管区不规范、内陆地区缺少查验场地等历史遗留问题,积极主动跟进郑州圃田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海关监管场所建设项目;全面推广出口分类通关改革,进一步优化各业务现场运行机制,并根据总署统一部署,着手进行进口分类通关关区试点工作;加强专业审单,综合运用风险手段,优化审单机制,做好报关单批量复审工作,进一步加大审单业务的检查指导力度;支持加快我省铁路、公路、航空现代物流业发展,积极拓展新航线,促进空港客运、货运发展;积极推动实施“区港联动”、“区区联动”监管模式,形成机场口岸和各海关监管区域“无缝对接”,互为支撑、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海关监管格局。2011年,共监管进出口货运量1026万吨,进出口货值12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同)增长19%、135%;监管进出境航班4548架次、人员34.66万人次,分别增长46.4%和32.8%。

税收成效

继续完善综合治税领导机构的职责和运行机制,强化综合治税。修订和完善了减免税、联网监管以及规范政策性退税操作等方面的制度和办法;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税收征管质量监控,加强对税收征管过程实时跟踪,规范税单流转程序,及时纠偏,适时反馈,不断提高依法征管、科学征管水平。总署税收量化考核结果显示,通过加强监控与核查,我关商品归类差异率指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税单的核注、核销状况良好;继续拓展“网上支付”与“网上税费担保”业务。扎实做好减免税审批及监控、加工贸易内销价格监控和指导等工作;加强加工贸易监管、提升关区保税监管质量。全年关区两税实际入库54.88亿元,增长19.6%,再创历史新高;审批各类减免税2099笔,审批货值7.34亿美元,增长19%,累计减免税款6.82亿元人民币,增长25%;备案加工贸易合同947份,增长15%,内销征税2.2亿元,增长259.8%。

打击走私

继续保持打击走私高压态势,不断提升缉私能力和执法质量。充分发挥情报先导作用,加强执法联动,发挥打私合力,综合运用刑事、行政、稽查补税3种手段,提高海关执法整体能力。针对重点商品和重点渠道,积极开展打击羊皮走私专项活动,“清网行动”与“海鹰行动”成效显著;进一步深化关警融合,为洛阳、南阳、周口、郑州机场海关和驻安阳、商丘办事处授予相应简单案件办理权限;继续推进反走私绩效评估,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坚持将反走私与社会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相结合,全面深化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全年,共立案走私犯罪案件2起,其中走私毒品案件1起,缴获毒品大麻7173.8克,查获走私珍贵动物制品案1起,缴获豹皮2张,价值12万余元;共立案行政案件81起,增长138%,总案值4889.10万元;查获古唇鱼化石16件,胡氏贵州龙化石4件,茂名无盾龟化石1件,古钱币60余枚。全年罚没入库1194万元。

分析预警

狠抓数据质量管理,上报数据保持零差错。截止12月底,共审核各类进出口报关单59898份,上报进出口贸易数16.99万条,业务统计数据51.2万条,实现上报统计数据102个月无差错。坚持《海关监测预警专报》制度,不断完善常态化进出口监测预警应急机制。组织开展重点课题研究和分析,主动服务河南外向型经济发展,共撰写上报信息、统计分析125篇次,被省委和省政府及新闻媒体广泛采用,监测预警分析文章在总署海关要情、中办国办等载体累计采用20篇次。我关参与撰写的2篇文章先后获得温家宝总理和王岐山副总理的批示;开展专项执法评估,认真分析挖掘风险微观数据信息,找出业务“短板”,有效化解执法风险;积极做好统计咨询服务工作,拓宽咨询领域,发挥海关统计数据信息服务、辅助决策的最大效能。全年,共为外经贸部门提供协议数据48次、约37万条,为关区各单位提供各类统计数据咨询75次、约52万条,为企业提供统计咨询105次、约119万条。

强化监管

进一步发挥风险管理在构建海关大监管体系中的中心环节作用,加强风险信息的应用共享与处置转化,建立起了关区上下联动的风险信息报送机制,实现风险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应用共享;积极开展直属海关风险管理平台的推广应用,风险管理平台的四个子系统均已顺利运行,为综合业务平台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做好分类通关改革的参数维护和定期监控工作,共组织各部门加工风险参数23909条。加大通关布控工作力度,提高风险布控执行效率。2011年,关区的风险布控率为8.89%,布控有效率为21.55%,实体有效率为2.4%;以新的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实施为契机,积极推进关区企业管理工作,对郑州、濮阳、安阳3市的300家进出口企业开展了企业分类管理政策宣讲;及时审批企业申请类别,按程序落实企业分类管理工作,全年关区审批A类企业112家,AA类企业32家;截止12月底全省A类企业有356家,AA类企业有63家。组织完成了2011年度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河南考区工作,共有3488名通过现场资格确认,2317名参加了统一考试。按照“三查合一”工作要求,完善稽查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以抓规范、抓重点为突破口,深入开展稽查工作,利用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关区的专项稽查和保税核查业务,丰富拓展稽查手段,有效解决了稽查队伍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截止12月底,稽查企业55家,核查企业45家,稽查补税867万元。

机构领导

于洋:郑州海关关长、党委书记(正厅局级)。

钟卫华:郑州海关缉私局局长、关党委委员、局党组书记(副厅局级)。

黄勇:郑州海关副关长、党委委员(副厅局级)。

张纪英:郑州海关副关长、党委委员(副厅局级)。

许顺华:郑州海关党委委员、党委纪检组组长(副厅局级)。

徐晓捷:郑州海关副关长、党委委员(副厅局级)。

谢永亮:郑州海关政治部主任、党委委员(副厅局级)。

高翔:郑州海关副关长、党委委员(副厅局级)。[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