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中文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外文名 FoshanUniversity
学校类型 综合
党委书记 骆少明
硕士招生电话 0757-829823950757-82982395
本科专业 54个
主管部门 广东省
主要院系 16个二级学院
知名校友 郭文海、李巨浪
简称 佛大、FSU
类别 公立大学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原佛山大学

柳明湖畔柳明湖畔1958年6月,佛山师范专科学校成立。

1986年2月,在佛山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成立佛山大学。

1987年3月,佛山市政府和中山大学签订了《中山大学、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联合办学,将佛山大学办成中山大学分校的协议》。

1990年12月,国家教育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同意广东省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调整方案的通知》,佛山师范专科学校并入佛山大学。

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

胡春华同志来校调研胡春华同志来校调研1958年,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成立。

1963年,更名为佛山兽医专科学校。

1992年,更名为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

1996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成为全国首个开办畜牧兽医与管理专业本科与专科自学考试的主考学校。

原佛山职工医学院

教学区教学区

1924年2月,英国教会医院创办佛山循道高级护士学校。

1951年1月,更名为广东省第二医士学校。

1951年12月,更名为广东省第二卫生技术学校。

1958年9月,更名为中山医学院佛山分院,开办医疗大专专业。

1962年9月,更名为广东省佛山卫生学校。

1992年1月,更名为广东省佛山职工医学专科学校,由广东省与佛山市共管

1995年10月,更名为广东省佛山职工医学院。

2001年9月,首届临床医学(全科方向)本科学生入学。

原佛山教育学院

仙溪校区图书馆仙溪校区图书馆1960年,佛山地区教师进修学校成立。

1981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在佛山地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佛山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3年,更名为佛山教育学院。

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1995年3月,国家教委批准佛山大学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1996年7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正式挂牌,英文名沿用 Foshan University 。

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海南大学、湘潭大学等院校采用“1+2”模式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315人。

2002年6月,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合格评价。

江湾校区校门江湾校区校门2005年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佛山职工医学院和佛山教育学院并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07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良评价。

2013年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机械工程、兽医学、土木工程成为首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13个二级学科。

2014年5月,获得高等学校副教授评审权。

仙溪校区校门仙溪校区校门2014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育硕士(下设7个招生专业领域)、工程硕士(控制工程)、农业推广硕士(下设4个招生专业领域)三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学校又具有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2015年9月,首批入选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行列。

2015年11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章程》经广东省教育厅核准生效实施。

2015年11月,广东省教育厅与佛山市人民政府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举行省市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框架协议签署仪式暨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佛山)揭牌仪式。

2016年4月,部分专业纳入第一批本科招生。

2016年5月,学校获批为广东省第六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2016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科技园成立,翌年获批广东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单位。

2016年以来,学校与湖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6所高校签署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协议。

2017年6月,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17年6月,建设总投资15.98亿元,占地面积1468亩的新校区(北区)建成。

2017年7月,更名为“广东科技大学”正式纳入广东省高校设置“十三五”规划。

2018年1月,获批新增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2018年,学校与加拿大圭尔夫大学、英国南威尔士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等国外高校共同招收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019年4月,粤台人工智能学院成立。8月5日,学院获评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10]

2019年9月10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对广州交通大学等4所学校进行实地考察的公示》显示,佛山市政府申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名为广东科学技术大学。

2020年10月16日,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名单”。[11]

2021年8月,进入广东(2021—2025年)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名单。[12]

2022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首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公布首批201所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入选。

2022年8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个科技小院获国家支持建设。[13]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10)截至2021年7月,学校设有研究生学院和16个二级学院:粤台人工智能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半导体光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氢能学院、工业设计与陶瓷艺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交通与土木建筑学院、医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含通识教育中心)、经济管理学院(质量与标准化学院)、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有招生专业53个。[3]

  • 二级学院
序号 二级学院名称 序号 二级学院名称
01 机电工程学院 09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02 自动化学院 10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03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1 交通与土木建筑学院
04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 12 口腔医学院(医药工程学院)
05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半导体光学工程学院) 13 人文与教育学院
06 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 14 经济管理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07 工业设计与陶瓷艺术学院 15 马克思主义学院
08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16 粤台人工智能学院
  • 本科专业设置
学科 专业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
法学 法学、社会工作
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
文学 汉语言文学、英语
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学
工学 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工程、交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化学工程与工艺、光源与照明、材料化学、工业设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生物工程、风景园林、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科学
农学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园艺
医学 口腔医学
管理学 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
艺术学 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
  • 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位类型 一级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 专业
学术硕士 机械工程 /
兽医学 /
土木工程 /
光学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畜牧学 /
专业硕士 教育硕士 1.学科教学(语文)2.学科教学(数学)3.学科教学(英语)4.现代教育技术
工程硕士 控制工程
农业硕士 1.园艺2.养殖3.渔业4.食品加工与安全
国际商务 /
兽医 /

师资力量

序号 二级学院名称 序号 二级学院名称
01 机电工程学院 09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02 自动化学院 10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03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1 交通与土木建筑学院
04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 12 口腔医学院(医药工程学院)
05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半导体光学工程学院) 13 人文与教育学院
06 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 14 经济管理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07 工业设计与陶瓷艺术学院 15 马克思主义学院
08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16 粤台人工智能学院

教学建设

学科 专业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
法学 法学、社会工作
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
文学 汉语言文学、英语
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学
工学 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工程、交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化学工程与工艺、光源与照明、材料化学、工业设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生物工程、风景园林、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科学
农学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园艺
医学 口腔医学
管理学 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
艺术学 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

学科建设

学位类型 一级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 专业
学术硕士 机械工程 /
兽医学 /
土木工程 /
光学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畜牧学 /
专业硕士 教育硕士 1.学科教学(语文)2.学科教学(数学)3.学科教学(英语)4.现代教育技术
工程硕士 控制工程
农业硕士 1.园艺2.养殖3.渔业4.食品加工与安全
国际商务 /
兽医 /

合作交流

师资概况

截至2022年3月1日,学校有教职工1864人,其中高级职称617人,博士学位741人,双聘院士6人(含海外院士1人),在聘全职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4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7人。学校40%以上的教职员工曾在海外合作院校学习或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此外,还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丁肇中等为名誉教授,聘任岭南讲座教授177人。[3]

杰出人才

双聘院士:王大成、陈润生、姚建铨、王浩、金宁一

名誉教授:杨振宁、丁肈中、乔治•斯穆特(George Fitzgerald Smoot III)、埃菲•杰曼诺夫(Efim Zelmanov)、沃恩•琼斯(Vaughan F.R.Jones)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郭宝珠、孙富春、魏勋斌、江涛、高彦峰

万人计划入选:毕利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刘全、曾令文、施卫明、段发阶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郝志峰、邢立宁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王凯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郝志峰、王凯、金昌宁、李华、燕希强、罗旗帜、伍文义

广东省珠江讲座教授:赵桂苹

广东省珠江青年学者:丁东红

广东省珠江青年拔尖人才:户华文、陈旻

广东省珠江海外来粤专家:丁毅力

广东省扬帆计划(佛山(云浮)氢能产业和新材料发展研究院)紧缺拔尖青年人才:燕希强、赵吉诗

广东省高等学院“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唐冬生、戎海武、李华、陈东初、司兴奎、范劲松、李凡、屈莉莉

省级高层次领军人才:赵黎明、刘大海、袁嵇康、伍雁雄、李舟、潘志庚、吴林海、吕欣、刘家宏、何诚、刘志祥

特聘教授:杨景利、俞培强、叶维彰、邓和浦、谭元生、周亚凤、陈勇、郭强华、张文生、燕希强、黄桂东、王凯、胡柱东、吴玉友、罗树红、秦嘉、王炯琦、伍国华、蓝公仆、丁东红、黄燕平、孙恢礼、向海、胡飞、许景江、汤贤、赵红

产业特聘教授:陈建波、蔡宏、古勇明

二级讲座教授:陈燕智、宋云峰、王睿俐、孙陆逸、郑诗礼、李永涛、张永振、陈志伟、赵书红、凌均棨、黄洪章、谭骏、徐福荫、刘勇、郜元宝、曹炳元、凌文华、刘红、李芳柏、杨健、宋乃庆、汪明、王凌、邓飞其、蒋锡群、古远清

三级讲座教授:孙道恒、黄文璋、陈哲、袁浩然、欧建臻、袁涛、赵伟、罗渊、王二平、魏泓、王中柯、王宗伟、于峰、温明章、谢曦、赵兴波、杨洪、张智军、方棋红、沈骑、王敬丰、高展、王鲁宁[14]

全国优秀教师:罗旗帜(1995)、戎海武(2001)、刘爱平(2002)、潘杰(2004)、杨承忠(2004)、范劲松(2007)、陈国杰(2009)

广东省教学名师奖:王丙云(2008)、陈国杰(2018)

广东省海外名师项目:李静(2016)、邓和浦(2017)、SalvadorNavarro(2017)

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黄伟雄(1993)、钱灿平(1993)、叶润全(1994)、杨承忠(1994)、颜农秋(1994)、崔向荣(1994)、傅江景(1995)、曾峥(1996)、万广仁(1997)、叶润全(1997)、屈莉莉(1997)、邓桦(1997)、郭伟刚(1997)、邝永辉(1998)、崔志新(1999)、罗平(1999)、郝志峰(2000)、刘洪文(2000)、戎海武(2000)、吕敏芝(2000)、黄勤锦(2000)、梁绮惠(2001)、杨兆华(2001)、陈国杰(2004)、范劲松(2004)、李军(2004)、古必训(2004)、王丙云(2007)、林冬梅(2009)、杨灵娥(2009)、叶树林(2009)、曹辉(2012)、刘玉华(2015)、罗冬梅(2015)、周燕(2018)、喻敏(2018)、谢嘉宁(2018)、余俊渠(2018)[15]

岭南学者激励计划入选者:

特岗:唐冬生、郝志峰

一岗:陈东初、张敏、范劲松、魏兴琥、黄伟雄、欧阳永中、范彦斌、金昌宁、魏陆顺、邹安全、刘芳、于辉、王丙云、刘为民、李华、王凯、陈建红、杨承忠、王蕴波、喻敏、曾峥、王向东、陈国杰、谭海曙

二岗:卢清华、王兴波、罗冬梅、张国学、周荣、傅江景、黄达鸿、景栋林、钟先锋、黄勇、曾亚光、屈莉

三岗:朱珍、杨跃武、文霞、陈士明、周红艺、王兮之、李凡、张永利、杨富国、叶树林、乔健、王祥秋、刘小勇、王伯超、万伟成、蒋家付、杨 鸿、李焕友、马春全、司兴奎、张辉华、陈建酬、张济培、聂呈荣、张英慧、董华强、谢嘉宁、陈广义

四岗:熊帮云、樊婷、何海英、孙海波、周燕、郭伟刚、于昕梅、王修才、方新国、吴斌、谢吴成、许锋、朱峰、陈晓娟、李杰森、刘淑娟、李辉霞、汪清蓉、周应龙、刘峰璧、郗志刚、张文灿、张立平、彭可可、任吉君、罗锋、戴激波、严爱芬、郭嘉亮、吴智刚、林瑞青、姚朝文、巫小黎、王今越、黄淑坚、张浩吉、黄得纯、陈志胜、赵海全、陈胜锋、付强、刘璨颖、李智丽、覃丽梅、刘富来、李锐、周建荣、陈剑、吴楚芬、和河向、钟俊平、严冬、余奕聪、熊红莲、苏志锟、陈立冰、韩定安、王茗祎、宁秋奕、张莉、陈伟成、刘玉华、张彩霞、张朝霞、伍俊、陈丹凤、姜桂秀、余伟、戢斗勇

五岗:苗磊、王坤、常萌蕾、聂宝华、霍景沛、罗杰、许泳行、张德丰、曾凡智、李玲玲、陈忻、王宇华、曾霞光、陈嘉健、刁生富、王雪琴、辛焕平、黄丽、向玉兰、张开泽、黄峰、余俊渠、韩中谊、蒋书红、孙琪、张学研、何永明、白挨泉、邓桦、尚秀国、杨映、张继平、曹毅、肖鹏、麦满芳、何俊[16]

教授(特聘):曾峥、郝志峰、张玉红、傅江景、李先祥、范彦斌、谭海曙、邹安全、古广灵、王向东、魏兴琥、张敏、司兴奎、张琳、杜环欢、赵飞、梁秋发、谢海青、林冬梅、彭坚、肖秋红、万伟成、张惠、梁念琼、王桂珍、蒋家付、王伯超、莫运平、崔向荣、季琴、李婵娟、孙琪、周日安、蒋书红、周胜、姚朝文、曹辉、陈国杰、谢嘉宁、陈伟成、韩定安、刘玉华、秦嘉、蓝公仆、黄燕平、伍雁雄、许景江、吴玉友、汤贤、卢清华、王兴波、周应龙、刘峰璧、汪建晓、王宇华、王凯、丁东红、黄淑坚、何永明、张辉华、王丙云、白挨泉、陈志胜、陈云、赵海全、杨鸿、邓桦、张浩吉、杨承忠、李焕友、郭照良、吕敏芝、景栋林、林树茂、马春全、娄华、向海、陈玉骥、刘全、杨正涛、罗锋、刘小勇、徐继超、康宏、陈晶瑛、刁生富、李晓春、朱道华、唐雄山、李军、刘耘、黄丽、陈忻、黄伟雄、朱峰、李辉霞、汪清蓉、陈士明、李凡、王兮之、杨富国、张永利、孙恢礼、刘芳、张晓林、唐冬生、崔志新、吴剑峰、黄峰、周颂华、周亚凤、刘大海、陈勇、罗树红、杨景利、王蕴波、聂呈荣、喻敏、曹毅、黄桂东、魏陆顺、朱珍、周燕、曾凡智、蒋业文、钟勇、张德丰、周灵、范劲松、任吉君、缪小群、刘永峰、巫小黎、张红、王晓娟、于辉、叶树林、李华、谭元生、徐海祥、戴激波、苏彩红、屈莉莉、陈广义、杨兆华、张志飞、黄国顺、戎海武、胡永忠、杨灵娥、杨豫晖、陈东初、卢维奇、刘志祥、袁嵇康、黄达鸿、燕希强、胡柱东、胡飞、张翼、赵红、张国学、周荣、王祥秋、罗冬梅、金昌宁、罗旗帜、伍文义[17]

学术研究

胡春华同志调研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情况胡春华同志调研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情况截至2019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广东省特色专业9个。广东省重点专业3个,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专业1个,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4个,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0个,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广东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7个,广东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广东省级试点学院1个,广东省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学院2个,广东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3项,广东省级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2个,广东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1个,广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有广东省级精品课程2门,广东重点课程7门,广东精品开放课程14门。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3]

国家级特色专业:土木工程、动物医学

广东省级重点专业(自主特色项目):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广东省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园艺专业、材料化学专业、护理学(康复护理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药学

广东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广东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化学、土木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

广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电技术中心、生物基础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教育科学实验教学中心、食品与园艺实验教学中心、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大数据实验教学中心

广东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动物医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方向)、动物科学、康复治疗学、老年护理专业方向—培养老年护理、应用心理学

广东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地方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实验区、地方院校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地方院校体育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地方院校农科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验区建设、复合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

广东省级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自主特色项目):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方向)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

广东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自主特色项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广东省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方向)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

广东省级精品开放课程:旅游学原理、食品微生物学、大学物理实验、现代教育技术、动物生理学、数学分析、医学免疫学、信号与系统、英语语法、诊断学、材料力学、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基础护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力学、营养学、计算机网络

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信号与系统、教育技术、医学免疫学、旅游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人力资源管理、数学分析、动物生理学、食品微生物学、英语语法、大学物理实验、基础护理学、农业生态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

  • 博士及博士后人才培养

2015年11月,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佛山)成立。2016年5月,佛山科技学院获批成为广东省第六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7年4月,首批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注册入学。

直属附属医院
佛山市口腔医院 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
国家级特色专业
动物医学 土木工程
广东省特色专业
动物医学 土木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际经济与贸易 动物科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材料化学 园艺 护理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
数学
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预防兽医学 材料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机电技术中心 生物基础教学中心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 教学成果

佛山科技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1项。

2016-2017年,学校申请发明专利1234件,在2017年中国大学有效专利排行榜中,位列全国223位。

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9.61%,本科毕业生平均薪酬(初次就业)为4003元,78%的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100%,就业率在广东省一本招生高校中排名第二位。

2017年,学校教师主编、参编出版教材33部,有24部为省级及以上的“十二五”、“十三五”或二十世纪高校规划教材。2017-2018学年,新增广东省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54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67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

截至2019年4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1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文化竞赛,共获省级及以上奖1819项,其中国际、国家级591项、省级1228项;学校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4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80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地方本科高校“双学院制”工科人才共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2018年)等[18]

研究机构

直属附属医院
佛山市口腔医院 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

学术资源

国家级特色专业
动物医学 土木工程

科研成果

广东省特色专业
动物医学 土木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际经济与贸易 动物科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材料化学 园艺 护理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杰出校友

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
数学

现任领导

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预防兽医学 材料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文化传统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机电技术中心 生物基础教学中心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校徽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拥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个、特色重点学科4个、“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4个,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3]

校训

仙溪校区图书馆仙溪校区图书馆佛山科技学院高度重视教育的国际化,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荷兰、芬兰、南非等20多个国家地区的6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行多层次多模式的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提升学校国际合作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开展国境外访问学者选派和海外引智工作,大幅度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佛山科技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加拿大奎尔大学、澳大利亚纽卡素大学签订联合培养博士协议;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签订共建“先进碳材料实验室”协议;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密切接触,拟在生物医学工程、口腔医学、环境地理工程等学科展开合作与交流。

2019年8月8日,教育部批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与德国特里尔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截至2022年3月,学校举办中–德、粤–台(台湾)环境工程、产品设计等本科专业合作办学项目,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等近10所高校开展硕/博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组建粤港澳智能微纳光电技术联合实验室、国际膜生物学与环境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3]

校歌

校园环境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有国家标准委国家氢能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佛山)1个,广东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5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广东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5个广东省教育厅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1个佛山市工程技术中心,33个佛山市科技创新平台;与美的集团、创维集团、海天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研究中心(院、所)、联合实验室10个、工程技术中心32个。

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 01.广东省智能制造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01.广东省一门式政务服务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02.广东省智慧养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预防兽医学实验室
广东省教育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01.现代制造装备工程技术开发中心02.土建工程技术开发中心03.畜禽疾病诊断防控技术中心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01.广东省一门式政务服务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02.广东省数字化口腔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03.广东省铝型材智能包装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04.广东省柔性电子材料和印刷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05.广东省非标自动化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06.广东省传统发酵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07.广东省肉鸡商业化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08.广东省机器油液监测与分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09.广东省先进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广东省畜禽疾病免疫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广东省智能制造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广东省草鱼抗病选育与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广东省水产疾病防控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广东省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健康监测与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广东省生物饲料添加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广东省食品流通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广东省面向制造业产品协同设计与定制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广东省健康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广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广东省微量元素新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广东省铝合金型材环境友好型表面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广东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广东省粮油质量安全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广东省水体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佛山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3个
佛山市科技创新平台 23个
佛山市科技创新团队项目 01.高能效全自动光电晶体生长设备及其产业化研究02.物联网柔性传感制造及应用集成的开发与产业化
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基地
科技园 佛山大学科技园(校内、火炬园区、南海高新区)
研究院 01.佛山南洋研究院(与新加坡·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促进协会共建)02.佛山中科协同创新研究院(与中科院广州分院共建)03.华南科技创新战略发展研究院(与广东省知识产权局、佛山生态协会等共建)04.佛山(云浮)氢能产业与新材料发展研究院(与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共建)05.佛山360互联网产业研究院06.佛山岭南文化研究院
中心 全球新技术转移(华南)中心
科研平台 01.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基地02.中国酒文化研究中心03.陶瓷技术研究中心04.佛山文化名城研究中心05.企业发展研究中心06.生物技术研究中心07.广东省高等院校科研型重点实验室
研究机构 01.佛山计算机学会02.佛山物理学会03.佛山自动化学会04.佛山数学学会

学校荣誉

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 01.广东省智能制造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01.广东省一门式政务服务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02.广东省智慧养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预防兽医学实验室
广东省教育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01.现代制造装备工程技术开发中心02.土建工程技术开发中心03.畜禽疾病诊断防控技术中心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01.广东省一门式政务服务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02.广东省数字化口腔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03.广东省铝型材智能包装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04.广东省柔性电子材料和印刷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05.广东省非标自动化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06.广东省传统发酵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07.广东省肉鸡商业化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08.广东省机器油液监测与分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09.广东省先进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广东省畜禽疾病免疫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广东省智能制造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广东省草鱼抗病选育与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广东省水产疾病防控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广东省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健康监测与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广东省生物饲料添加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广东省食品流通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广东省面向制造业产品协同设计与定制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广东省健康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广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广东省微量元素新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广东省铝合金型材环境友好型表面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广东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广东省粮油质量安全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广东省水体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佛山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3个
佛山市科技创新平台 23个
佛山市科技创新团队项目 01.高能效全自动光电晶体生长设备及其产业化研究02.物联网柔性传感制造及应用集成的开发与产业化
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基地
科技园 佛山大学科技园(校内、火炬园区、南海高新区)
研究院 01.佛山南洋研究院(与新加坡·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促进协会共建)02.佛山中科协同创新研究院(与中科院广州分院共建)03.华南科技创新战略发展研究院(与广东省知识产权局、佛山生态协会等共建)04.佛山(云浮)氢能产业与新材料发展研究院(与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共建)05.佛山360互联网产业研究院06.佛山岭南文化研究院
中心 全球新技术转移(华南)中心
科研平台 01.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基地02.中国酒文化研究中心03.陶瓷技术研究中心04.佛山文化名城研究中心05.企业发展研究中心06.生物技术研究中心07.广东省高等院校科研型重点实验室
研究机构 01.佛山计算机学会02.佛山物理学会03.佛山自动化学会04.佛山数学学会

获得荣誉

  • 馆藏资源

江湾校区图书馆江湾校区图书馆

截至2021年底,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86万余册、采购中文期刊1500余份,外文期刊48份,电子图书155万册,电子期刊16000余种,引进中国知网、SD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等中外文数据库43个。[19]

图书馆提供外借阅览、借阅查询、馆际互借、电子文献传递、科技查新、学科服务、在线咨询和用户教育等服务。读者使用图书馆网站和移动图书馆APP,能够迅速、准确、方便地获取包括馆藏书目、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以及各种多媒体资源,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图书馆也面向社会,为佛山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发展服务。

  • 学术期刊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被中国社会科学院选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评为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设有政法研究、文学研究、哲学研究、经济学研究、佛山研究、教育学研究等栏目。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获中国优秀期刊奖,为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设有数字理论、机电自动化、土建工程、化学与化工、环境科学、信息科学、农业与生物技术等栏目。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学术季刊,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并被中国社会科学院选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学校排名

佛山科技学院与政府部门、企业共建300多个研究中心(院所)或产学研基地。

2016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等各类科技奖励52项,国家级行业协会奖72项。其中,学校外籍特聘教授Christopher John Guzy荣获“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成为办学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此项殊荣的外籍专家。2019年,学校首次实现以第一依托单位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历史性突破。

2017年,培育孵化高新技术企业114家,入库36家。

2017年科研项目总经费3.98亿元,2010-2017连续八年科研经费位居全省前10。

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23项,累计资助金额699万元,全国高校排名第374。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项,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63,广东省排名第9。

2015-2017年,连续三年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一等奖”和“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2021年,学校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牌,5个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

截至2022年3月,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基金19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等各类科技奖励52项。

2022年,学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之一的7个项目荣获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位列广东省高校排行榜第八,其中4项学校为主持单位、3项学校为参与单位。[20]

 2016以来学校获得的省部级及以上奖项清单
序号 完成人 成果名称 授奖名称 授奖等级 获奖时间
1
卢清华 铝型材生产关键工艺装备及智能优化技术与应用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22-3-1
2 郭嘉亮 岭南名优中药全链条精准分析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22-3-1
3 张翼 建筑陶瓷喷墨打印墨水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22-3-1
4 肖鑫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复杂环境的功能环保型路面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22-3-1
5 孙海波 高频低损耗非晶纳米晶磁性元器件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22-3-1
6 周燕 视觉数据智能分析与理解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22-3-1
7 乔健 高效可靠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及其关键设备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22-3-1
8 李锐 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8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 2022-1-1
9 钟先锋 亚麻籽高效高值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21-3-1
10 王兴波 大型柴油机高压共轨及轻量化动力总成件的制造技术及装备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21-3-1
11 范冰丰 高性能氧化锌透明电极制备关键技术及LED芯片应用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21-3-1
12

陈忻

陈晓刚

许峰

南海特色海洋生物活性肽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应用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21-3-1
13 孙金燕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预警与诊断系统研发及应用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21-3-1
14 熊明华 Impact of government subsidy on BOT contract design: Price, demand, and concession period(政府补贴对BOT合同设计的影响:价格、需求和特许经营期)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2021-12-1
15 刘全 致角膜炎棘阿米巴功能分子筛选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2020-11-4
16

郝志峰

温雯

蔡瑞初

王鸿飞

张奇

张鑫

刘建明

王宗武


一种基于产品信息结构化的Web问答检索系统:专利号:ZL201310354888.4 中国专利优秀奖 优秀奖 2020-7-1
17

肖冬明

刘杰

李学军

安全高效矿用架空乘人装置及其物联网管控系统 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2020-4-1
18

燕希强

刘志祥

车用燃料电池电堆技术推广与应用 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2020-2-1
19

秦磊

卢清华

卫生洁具高效生产的机器人集成智能产线关键技术与应用 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2020-2-1
20 李华 优质早熟自别雌雄麻鸡配套系的选育及推广 2016-2018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 一等奖 2019-12-1
21 陈心怡 英语教师的基本语言知识结构要素及其预测能力研究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2019-6-1
22 张彩霞 基于多传感信息融合的航天器异常状态检测与辨别技术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2019-3-22
23 陈东初 铝合金型材无铬表面钝化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广东省科技奖 二等奖 2019-3-1
24

钟先锋

黄桂东

含果糖基天然益生元功效分析、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广东省科技奖 二等奖 2019-3-1
25 魏陆顺 超高层建筑结构高效耗能减震关键技术研究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2019-1-10
26 蒋业文 身份认证压缩感知技术及其在智能安防领域的产业化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2018-2-1
27

张彩霞

余伟

基于多传感信息融合的航天器异常状态检测与辨别技术 西安市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2018-1-10
28 陈东初 提高铝型材对海洋性气候与工业环境耐丝状腐蚀性能的关键技术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2017-2-1
29 刘占明 喀斯特人地系统研究(著作类) 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2016-12-27
国家级项目 5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
省部级项目 220项
2017年科研经费 3.98亿元

词条图册

 2016以来学校获得的省部级及以上奖项清单
序号 完成人 成果名称 授奖名称 授奖等级 获奖时间
1
卢清华 铝型材生产关键工艺装备及智能优化技术与应用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22-3-1
2 郭嘉亮 岭南名优中药全链条精准分析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22-3-1
3 张翼 建筑陶瓷喷墨打印墨水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22-3-1
4 肖鑫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复杂环境的功能环保型路面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22-3-1
5 孙海波 高频低损耗非晶纳米晶磁性元器件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22-3-1
6 周燕 视觉数据智能分析与理解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22-3-1
7 乔健 高效可靠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及其关键设备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22-3-1
8 李锐 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8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 2022-1-1
9 钟先锋 亚麻籽高效高值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21-3-1
10 王兴波 大型柴油机高压共轨及轻量化动力总成件的制造技术及装备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21-3-1
11 范冰丰 高性能氧化锌透明电极制备关键技术及LED芯片应用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21-3-1
12

陈忻

陈晓刚

许峰

南海特色海洋生物活性肽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应用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21-3-1
13 孙金燕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预警与诊断系统研发及应用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21-3-1
14 熊明华 Impact of government subsidy on BOT contract design: Price, demand, and concession period(政府补贴对BOT合同设计的影响:价格、需求和特许经营期)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2021-12-1
15 刘全 致角膜炎棘阿米巴功能分子筛选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2020-11-4
16

郝志峰

温雯

蔡瑞初

王鸿飞

张奇

张鑫

刘建明

王宗武


一种基于产品信息结构化的Web问答检索系统:专利号:ZL201310354888.4 中国专利优秀奖 优秀奖 2020-7-1
17

肖冬明

刘杰

李学军

安全高效矿用架空乘人装置及其物联网管控系统 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2020-4-1
18

燕希强

刘志祥

车用燃料电池电堆技术推广与应用 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2020-2-1
19

秦磊

卢清华

卫生洁具高效生产的机器人集成智能产线关键技术与应用 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2020-2-1
20 李华 优质早熟自别雌雄麻鸡配套系的选育及推广 2016-2018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 一等奖 2019-12-1
21 陈心怡 英语教师的基本语言知识结构要素及其预测能力研究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2019-6-1
22 张彩霞 基于多传感信息融合的航天器异常状态检测与辨别技术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2019-3-22
23 陈东初 铝合金型材无铬表面钝化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广东省科技奖 二等奖 2019-3-1
24

钟先锋

黄桂东

含果糖基天然益生元功效分析、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广东省科技奖 二等奖 2019-3-1
25 魏陆顺 超高层建筑结构高效耗能减震关键技术研究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2019-1-10
26 蒋业文 身份认证压缩感知技术及其在智能安防领域的产业化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2018-2-1
27

张彩霞

余伟

基于多传感信息融合的航天器异常状态检测与辨别技术 西安市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2018-1-10
28 陈东初 提高铝型材对海洋性气候与工业环境耐丝状腐蚀性能的关键技术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2017-2-1
29 刘占明 喀斯特人地系统研究(著作类) 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2016-12-27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