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宣统元年(1909年),广九铁路华段开工建设。
清宣统三年(1911年),广九铁路华段建成通车。因广九铁路华段在广州市和深圳墟(深圳镇)之间,故又名广深铁路。改革开放之前,广深铁路仅为单线铁路。[3]
1984年,广深铁路开始增建第二条轨道,同时成立了广深铁路公司。
1987年,广深铁路的复线轨道建成通车,运输能力提高70%,成为当时广东省内首条双线铁路。
1989年,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和原广州铁路局组成联合专家组,对广深铁路提速改造进行可行性研究。[4]
1991年,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广深准高速铁路立项。
1994年,广深准高速铁路线路改造和增建第三线轨道工程正式投入运营。
1998年,广深线准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竣工,同年8月28日正式投入运营。
2000年,广深铁路Ⅲ线轨道电气化竣工通车,成为中国第一条三线轨道并行、全线封闭的电气化铁路。[1]
2004年,广深铁路增Ⅳ线轨道工程动工建设。
广州市内的广深铁路2007年4月18日,广深铁路Ⅰ、Ⅱ线轨道完成提速改造后,列车运行速度可达每小时200千米,成为中国第一条公交化城际客运专线;Ⅳ线建成通车后,广深段轨道线路成为中国首条四线轨道并行且客货分线运行的铁路。在随后的铁路运输中,Ⅰ和Ⅱ线轨道专供广深城际动车组列车高速行驶,即为广深城际铁路;其余两线轨道供广九直通车和其它跨线普速列车行驶,即为广九铁路;现今中国铁路总公司所称的广深铁路即指广深城际铁路。[5]
2014年,广深城际铁路石龙站停止客运业务,新建的东莞站投入使用,原常平镇内的东莞站亦于2013年更名为“常平站”。
2015年,广深铁路与沿海快速铁路厦深段的联络线竣工,成为厦深铁路联络广州和东莞两市城区的一条支线路段。[6]至此,广深城际铁路实现与中国国家高速铁路网对接。
线路参数 | |
设计速度 | 140~200千米/小时 |
轨道数量 | 四线(客专双线、普速双线) |
轨道类型 | 有砟轨道、有缝钢轨 |
轨道标准 | 1435毫米(标准轨) |
正线间距 | 4.8米 |
最小曲径 | 2200米、400米(困难地段) |
最大坡度 | 仙村以北6‰,仙村以南8‰ |
闭塞类型 | 自动闭塞 |
车辆基地 | 广州东动车运用所 |
电力供应 | |
动力方式 | 接触网供电:50赫兹、25千伏 |
参考资料[7] |
线路参数 | |
设计速度 | 140~200千米/小时 |
轨道数量 | 四线(客专双线、普速双线) |
轨道类型 | 有砟轨道、有缝钢轨 |
轨道标准 | 1435毫米(标准轨) |
正线间距 | 4.8米 |
最小曲径 | 2200米、400米(困难地段) |
最大坡度 | 仙村以北6‰,仙村以南8‰ |
闭塞类型 | 自动闭塞 |
车辆基地 | 广州东动车运用所 |
电力供应 | |
动力方式 | 接触网供电:50赫兹、25千伏 |
参考资料[7] |
车站名称 | 车站等级 | 车站性质 | 车站地址 |
广州站 | 特等站 | 长途、城际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街道环市西路159号 |
广州东站 | 一等站 | 长途、城际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街道东站路1号 |
东莞站 | 二等站 | 长途、城际 |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环湖路 |
常平站 | 二等站 | 长途、城际 |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口岸大道13号(距离常平南站1.5千米) |
樟木头站 | 三等站 | 城际 | 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南城广场路2号 |
平湖站 | 四等站 | 城际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上大街119 |
深圳站 | 一等站 | 长途、城际 |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建设路1003号 |
说明:1、樟木头站和平湖站只停靠广深城际列车、其它车站有中长途列车或不同路线的动车组列车停靠;2、广州东站与常平站停靠广九直通车 |
车站名称 | 地铁站名 | 换乘线路 |
广州站 | 广州火车站 | 广州地铁2号线、广州地铁5号线 |
广州东站 | 广州东站 | 广州地铁1号线、广州地铁3号线 |
东莞站 | 东莞火车站 | 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 |
深圳站 | 罗湖站、人民南站 | 深圳地铁1号线、深圳地铁9号线[8] |
车站名称 | 车站等级 | 车站性质 | 车站地址 |
广州站 | 特等站 | 长途、城际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街道环市西路159号 |
广州东站 | 一等站 | 长途、城际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街道东站路1号 |
东莞站 | 二等站 | 长途、城际 |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环湖路 |
常平站 | 二等站 | 长途、城际 |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口岸大道13号(距离常平南站1.5千米) |
樟木头站 | 三等站 | 城际 | 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南城广场路2号 |
平湖站 | 四等站 | 城际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上大街119 |
深圳站 | 一等站 | 长途、城际 |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建设路1003号 |
说明:1、樟木头站和平湖站只停靠广深城际列车、其它车站有中长途列车或不同路线的动车组列车停靠;2、广州东站与常平站停靠广九直通车 |
车站名称 | 地铁站名 | 换乘线路 |
广州站 | 广州火车站 | 广州地铁2号线、广州地铁5号线 |
广州东站 | 广州东站 | 广州地铁1号线、广州地铁3号线 |
东莞站 | 东莞火车站 | 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 |
深圳站 | 罗湖站、人民南站 | 深圳地铁1号线、深圳地铁9号线[8] |
广深铁路广州段西起广州市越秀区广州站,沿广园快速路北侧向东依次经过天河区、黄埔区,至增城区新塘镇与穗莞深城际铁路交叉,东至仙村镇后南行;向南至石滩镇后跨越东江北支流入东莞。
广深铁路在广州铁路枢纽与京广铁路和广茂铁路衔接,另设连接广州鱼珠码头、黄埔新港和石龙港支线。[9]
广深铁路东莞段在石龙镇北接广州段线路,向南跨越东江南干流后依次经过茶山镇、东莞生态园湿地、横沥镇、常平镇,在常平铁路枢纽中与京九铁路和广梅汕铁路交汇,上跨广惠城际铁路;向南纵穿樟木头镇区,至塘厦镇入深圳。
广深铁路深圳段北起龙岗区平湖站接东莞,向南跨越平南铁路、平盐铁路和厦深铁路,经过深圳东站南下至罗湖区罗湖口岸北侧的深圳站,并在南端经罗湖桥与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营运的东铁线相接。
广深铁路在深圳铁路枢纽(平湖站区间)接驳沿海铁路厦深线。
20世纪80年代的广深铁路1959年10月,经原铁道部批准,广州、深圳之间增开91/92次特快列车,加挂餐车,不停靠中途站。
1966年8月,由四方机车车辆厂生产的中国第一代空调软座客车开始在广深铁路上担当91/92次列车,非广交会召开期间只供外宾及华侨乘坐。[10]
截至1979年,每日往返广深两地的旅客列车只有三对,全程耗时最快2小时5分钟,最慢4小时45分钟。[10]
80年代起,随着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广深铁路年旅客接发量约2000万人次,来往两地的客车数量不断增加。
1983年,广深铁路开行每站停、全程运行需6小时的543/544次慢车为沿途村民服务。[10]
1984年,广深铁路公司成立后,广深列车的车次分为特快81~90次;初期有备用的97~100次;1991年新增71~78次、普快101~116次、221~228次以及两趟慢车501/502次和543/544次,特快列车2小时可跑完全程。同时,原铁道部允许广深铁路实行特殊运价,使其成为中国首条实现浮动运价体制的国铁线路。
1993年,广深列车冠以“深”字头,年发送旅客达2600万人次。
1994年,广深铁路完成既有线准高速改造;同年12月22日,广深铁路开行中国首列准高速客车,第一次采用25Z型客车和DF11型准高速内燃机车;最高速度每小时160千米,全程行车时间缩短至1小时5分钟;启用代表准高速列车的“Z(准)”字头车次,特快车次由“深”字头改为“S”字头以便识别。
1998年,广深铁路电气化完工,同年8月28日起使用从瑞典引进的X2000摆式列车,并采用了“G(高)”字头车次,最快运行时间为55分钟。
2001年1月8日起,“蓝箭”电力动车组正式投入使用,最高速度每小时200千米,广深城际列车数量增至每天54对。[11]
出售和谐号动车组车票的自动售票机2007年2月1日,“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开始在广深铁路载客试运行,限速每小时160千米,当天早上6时45分和7时05分,T971次和T980次列车分别从广州和深圳两地双向对开。同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广深铁路升级为城际铁路,和谐号CRH1A型动力分散式动车组分批取代原有的“蓝箭”动车组,其中直达动车组全程运行时间缩短至52分钟。[12]
2009年3月23日起,广深铁路推出快通卡,完善铁路"公交化"运营模式。旅客持卡进出站时各刷一次,所乘区段的票价就可自动扣除。[13]
广深城际列车的CRH1A和谐号动车组2015年2月1日起,广深铁路每天增开多趟往返于广州东站和潮汕站之间的动车组。广州市区的旅客可在广州东站就近乘车速达粤省东部沿海城市,无需奔波到较远的广州南站;广州东站至潮汕站最快行车用时仅3小时15分钟;广州天河区至深圳龙岗区和惠州惠阳区的耗时均在90分钟内;东莞常平镇至惠州惠阳区的用时仅50分钟。[14]截至2015年,广深铁路广州东站至深圳站每日安排开行动车组达105对。[15]
2016年9月26日,广深铁路平湖站重新开通,来往深圳站及广州东站、广州站的直达列车数量维持在每天2对。
2018年2月2日起,广深铁路推出刷手机进站服务;[16]同年7月1日起,广深铁路开行广州东站至厦门北站的动车组列车。[17]
2018年5月20日起,广深城际铁路全线各站(广州站至深圳站)率先实行银联闪付进站乘车。
2019年1月,广深铁路首次实现了刷手机坐火车,不需要提前买票,忘记身份证也能乘车。只要在闸机上刷支付宝,比对人脸之后就能通行,系统会自动把票务信息发送到乘客手机。
1979年,广深铁路日发送旅客仅1500人次左右。
1993年,广深铁路年发送旅客已达2600万人次。[18]
2008年,广深铁路年发送旅客突破3000万人次。
2012年,春运期间广深铁路客流量达282万人次。[19]
2014年,广深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达3600万人次。[15]
2017年,广深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达3400万人次。[20]
CRH6A型动车组停靠广深铁路广州东站截至2018年8月,广深铁路的营运列车有和谐号CRH1A型电力动车组(2007年2月1日起)和和谐号CRH6A型电力动车组(2018年1月起)。
和谐号CRH1型电力动车组由BSP(庞巴迪—青岛四方—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制造,构造速度每小时250千米,5动3拖8节车厢编组,包括2节一等座车、5节二等座车和1节餐车,全车座位定员680人。[21]
和谐号CRH6型电力动车组由原中国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和制造。该型动车组持续运营速度每小时200千米,单列8节车厢编组,车内采用准地铁化设计,最大载客数可达1488人,满足大载客量、快启快停、快速乘降、编组灵活的城际铁路运营要求;能够适应站站停、大站停和一站直达式等多种运营模式;具有安全舒适、低碳环保等特点,并具备与干线铁路互联互通以及承担城市群区域内大客流的运输能力。[22]
● 历史车型
使用时间 | 蒸汽机车 | 内燃机车 | 电力机车 |
1966年以前 | 胜利6型 | ||
1966年至70年代中期 | 胜利6型 | 东方红1型、东风型 | |
70年代至1994年底 | 东风3型、ND2型、东风4B型、东风9型 | ||
1994年底至1998年 | 东风4B型、东风9型、东风11型 | ||
1998年至2004年 | 东风4B型、东风11型 | 韶山8型、DDJ1型、先锋号、新时速X2000、蓝箭号 | |
2004年至2006年 | 东风4B型、东风11型 | 韶山8型、新时速X2000、蓝箭号 | |
备注:韶山8型电力机车至今仍牵引广九直通车 | |||
参考资料[23][24] |
使用时间 | 蒸汽机车 | 内燃机车 | 电力机车 |
1966年以前 | 胜利6型 | ||
1966年至70年代中期 | 胜利6型 | 东方红1型、东风型 | |
70年代至1994年底 | 东风3型、ND2型、东风4B型、东风9型 | ||
1994年底至1998年 | 东风4B型、东风9型、东风11型 | ||
1998年至2004年 | 东风4B型、东风11型 | 韶山8型、DDJ1型、先锋号、新时速X2000、蓝箭号 | |
2004年至2006年 | 东风4B型、东风11型 | 韶山8型、新时速X2000、蓝箭号 | |
备注:韶山8型电力机车至今仍牵引广九直通车 | |||
参考资料[23][24] |
曾作为广深铁路城际列车的蓝箭号电力动车组曾代表中国铁路先进水准的“蓝箭”动车组、跨区间无缝线路、高速轨检车、高速道岔、信息化调度指挥系统等一系列技术与设施都在广深铁路率先投入运用。中国自主研制的列车控制系统(CTCS-2)是满足广深铁路提速要求的重点设备,通过车载设备(ATP)的安全型计算机进行超速防护和自动监控列车运行速度,实现时速200千米列车自动控制。
穿越深圳市区的广深铁路广深铁路在石龙镇共有三座跨越东江南干流的铁路桥,分别为石龙南桥(1911年建成,单线)、石龙南特大桥(1994年建成,双线)、四线石龙南桥(2007年建成,双线)。旧石龙南桥由昔日的英国铁路公司建造,并由中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任铁路桥顾问,为原广深铁路的控制性工程。2005年8月26日,广深铁路四线轨道增建工程全面启动,新建特大桥1座、大中桥梁31座;同时,石龙南单线铁路桥停用。
四线并行的广深铁路在广深铁路的试验中,列车交会试验时强大的交会压力波把车窗玻璃全部打碎;列车高速行驶时,将一块施工人员留在钢轨间的钢板吸起来,并将车底的设备损坏,这些现象提醒设计人员一方面要降低列车的升力,另一方面也为无砟轨道的采用提供了依据。为了配合高速列车的信号控制,中国引进了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的计算机联锁系统,于1991年11月19日率先在广深铁路红海站开通使用,成为中国铁路干线上第一个计算机联锁车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