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集镇
枣阳市辖镇。1958年设熊集公社,1975年设区,1987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南部,属汉水流域,地处熊河水库下游,东与吴店镇相邻,西和黄龙镇、琚湾镇交界,南与平林、车河接壤,北与南城隔河相望。地理标座北纬31°52'至32°01',东经112°34'至112°44'。镇政府驻地距枣阳城区22公里。
1简介
湖北省枣阳市熊集镇隋仁寿元年置镇,地处枣西南边陲,南依宜城,西邻襄阳,素有“鸡鸣闻三县”之称。全镇
版土面积264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两个茶场,两个林场,境内有一处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熊河风景区。全镇总人口5万人。
熊集镇是湖北省主要的优质粮油和农副土特产品生产基地。耕地面积7.1万亩,山场面积23.3万亩,森林面积17.9万亩,林业资源居枣阳市之首,矿产资源丰富,白云石(镁)、蛇纹石、磷矿、铜矿等品质高、储量大。
熊集镇城镇建设发展迅速,建成有工业园、商贸小区、居民小区、旅游景区和文化娱乐区。是全国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试点镇、湖北省环境优美乡镇、省级文明乡镇。
熊集镇委镇政府团结带领全镇人民,立足“农业富镇、工业强镇、旅游名镇、文明城镇”的“四镇战略”,坚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之路,着力打造实力熊集、活力熊集、魅力熊集、和谐熊集,为实现生态、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不懈奋斗!
民国初期,沿用清末行政区划,熊集隶属南二区。
1947年冬,枣阳解放后,熊集属襄枣宜县。
1949年5月,撤销襄枣宜县,成立枣南县(治所在熊家集)。同年8月,枣南县并入枣阳县。
1952年,枣阳县划为17个区,熊集为第九区。1953年8月,区政府改称区公所,乡改称乡人民政府。辖熊集、段营、卧龙岗、陈庄、茶庵、彭冲、八角庙、柏树堰、段湾、陈岗、太平岗、曹岗、耿畈、杜岗、梁集、耿集、毛榨、刘沟、仁合寨、白石头20个乡。
1958年8月,全县成立13个人民公社,熊集由吴店划出,成立和平人民公社。同年11月,改“和平人民公社”为“熊集人民公社”。辖熊集、茶庵、杜岗、八角、板桥、耿集6个管理区,34个生产大队。
1961年6月,改人民公社为区,改管理区为人民公社。1965年12月,修熊河水库桥板人民公社因水淹没搬迁撤销,建立李湾人民公社。
1975年7月,撤区并社,熊集区更名为熊集人民公社。八角、耿集、李湾三个人民公社从熊集划出。熊集公社辖杜岗、茶庵、熊集三个管理区、13个生产大队、119个生产小队。
1981年5月,根据国发[1979]305号文件“一个县内生产大队名称不重名”及“生产大队名称按照当地地名命名,不用序数命名”的指示精神,县政府对熊集公社的陈庄大队、罗岗大队进行了更名。陈庄大队更名为熊河大队,罗岗大队更名为卢岗大队。更名后熊集公社所辖大队的名称是:高庄、卢岗、熊集、熊河、茶庵、彭冲、檀湾、段营、杜岗、后营、前营、湾堰、孙冲。
1984年3月,进行体制改革,政社分开,熊集公社更名为熊集区,管理区更名为乡(镇)。熊集区辖茶庵、杜岗、熊集三个乡和熊集镇。原生产大队更名为村民委员会,原生产小队更名为村民小组。
1984年8月,熊集乡与熊集镇合并为熊集镇。
1987年9月,撤区并乡建镇,熊集区公所更名为熊集镇人民政府,所辖二乡一镇撤销,成立茶庵、杜岗、熊集三个办事处。
1989年1月,成立熊集街道居民委员会。
1997年5月,成立“青龙山熊集风景区管理处”。
2000年8月,撒销熊集、茶庵、杜岗三个办事处。
2001年4月,根据机构改革精神,熊集、耿集两镇合并为熊集镇。[2]
地形地貌
全镇地势南高北低,最高点刘家冲海拔189.1米,最低点中寨海拔91.9米。南部山峦重叠,其间漫岗起伏,山林呼啸,中北部属丘陵地带,滚河傍境而过,熊河之水穿流其中。由南向北,随着山河走向,自然形成山峦、丘陵、河畈三种地貌,轮廓分明。
山脉
熊集境内南部为大洪山余脉,东起茶庵村(与吴店交界),西止孙冲村(与耿集接壤),全长约11.5公里,宽4公里,占全镇总面积的42%。较大的山有团山,海拔230米;母山海拔200米;徒山,海拔200米,位于彭冲、茶庵境内。岗地分为东大岗、西大岗,东大岗从洪寺至檀湾村,全长2公里,宽1.5公里;西大岗从卢岗村向西延伸到耿集镇白果村,熊集境内长3公里,宽2.5公里。
从八十年代至今,镇政府坚持推行“封山育林”政策,茶庵、檀湾,彭冲、熊河、孙冲等村先后共育林2万余亩。
河流
熊集镇地处熊河水库下游,水体聚集形成。熊河水库东干渠主灌熊河、段营、檀湾、前营四个村;西干渠主灌卢岗、孙冲、杜岗、熊集、高庄、后营、湾堰七个村,灌溉面积达26000余亩。有水库8座,堰塘650口,旱涝保收面积达28000余亩。
熊集境内河流主要有熊河、滚河两支。
熊河,古称瀴水,是滚河南岸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大洪山脉的乌龙观,向北流经车河、平林、熊集。筑坝建库后,现有支流小溪,经熊河村、高庄村、后营村、杜岗村,在梁集西的姜家后营东侧汇入滚河。迳流变幅较大,枯水季节流量0.2立方米/秒,夏季洪水暴发,最大流量可达1450立方米/秒。现已在支流建电泵站2处。
滚河,古称白水,发源于大阜山,向西南流经兴隆,又西流经吴店,再南与昆河水会流,经后营,杜岗流入琚湾境内。河道比降在0.7‰至2‰,平均总迳流量6至7亿立方米。冬季最小流量1至2立方米/秒,夏季最大流量5000至6000立方米/秒。建国后滚河流域建大中型水库12座,基本控制了洪水灾害。
浅层地下水
熊集地处熊河水库下游,系滚河、熊河故道滚动范围。地面20-40米以下沙层约5米左右,含有大量地下水。据预测,地下水储量约1.8亿立方米。
深层地下水
境内东南部,面积21.5平方公里,黄棕壤土。地面30-60米以下为新第三纪,含有白土夹沙砾土,内有空隙,储水每平方公里约20万立方米,年储量约3.18亿立方米。[3]
气候特征
熊集属北亚热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夏热冬冷,春秋温和,四季分明,具有南北过渡型和垂直地带性气候特征。
四季特征
春季,约2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期90天。太阳辐射量平均30.1千米/cm,占年辐射量的27.1%。熊集处在冷暖空气交替往返地带,冷暖气流强烈交换,有时局部地区造成大风、雨雪和冰雹阴雨天气。
夏季,约5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期94天。气温升高,降雨量集中。太阳辐射量平均为39.8%千米/ cm,占年辐射量的35.8%。盛夏在七月中旬至八月中旬,日均气温在28°以上,平均气温在32°以上,高于35°的天数约有10余天,持续高于35°的天数约为5天。入伏后时有暴雨天气,造成局部的洪涝灾害,同时,因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也会出现“伏旱”天气。
秋季,约8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为期92天。太阳辐射量平均为23.7千米/ cm,占年辐射量的21.3%。天气慢慢变为凉爽,有时带有“秋旱”,“秋涝”天气出现。
冬季,约11月中旬至次年2月上旬,为期89天。太阳辐射量平均为17.5%千米/ cm,占年辐射量的15.7%。严寒日数不多,日均气温低于零度的天数一般约在15天左右。
四季又分为二十四个节令气候(简称“节气”)。它的由来是根据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一年),所需要的时间是365天5时48分16秒,分成比较均衡的二十四个等份,地球转到这二十四份的不同位置上的时候,地球的气温也各不相同,故称之为“二十四节气”。[3]
气温
据历史记载,熊集历年年平均气温在14.7°至16.5°之间,以最炎热的天气7—8月计算,月平均温度在30.2°。每年1月最寒冷,月平均气温1.1°,一般在4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8°左右。6月初气温上升很快,人们习惯把端午节作为春夏之交,认为“吃端午粽,把棉衣送”。当平均气温稳定在25°时,便进入夏季,为期90天左右,至白露结束。9月中旬气温逐渐下降,形成秋雨连绵的天气,至此下一次雨就凉爽一次,群众中有“白露不露身”的说法。
日照
熊集全年日照为2156.3小时,日平均5.8小时,夏季多,冬季少,春、秋介于其间。夏至后日照最长,每天平均日照8小时以上,冬季日照较短,日平均日照在6小时以内,年日照率48﹪。
蒸发量
熊集南部属丘陵地带,北部属平原地带,年蒸发量平均为1700毫米左右,日平均蒸发量190毫米左右。
降雨量
据熊河水库雨量测报站测报数据显示,熊集年平均降雨量为800-1000毫米左右。春季降雨量平均为98.4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9.9%。夏季降雨量为342.2毫米, 占全年降雨量的36.4%,常见暴雨集中在六、七两个月。秋季降雨量平均为291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31%。冬季降雨量最少,平均为212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22.7%。
风律气象
熊集春天多东北风和少量东南风。夏季和秋季多东南风,风力一般3至7级冬季多西北风,一般风力在三至四级,最大风力在七至八级。到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是寒潮盛期,西北风从不间断。一年最冷时节是元月(农历腊月),2月立春后阳气上升,3月是小麦发育盛期,俗语说“惊蛰春分麦苗昼夜不停”。此时有少量的偏南风和春雨,故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四月是春雨多的时间,多东北风和西南风,风力不大,有“清明前好种棉”和“谷雨满堰塘,插秧心不慌”的农业谚语。5、6、7、8月为暴雨季节,有时会延伸到9月,多偏南风和西北风,时有东北风出现,故有“南风刮的凉悠悠,遇到北风就回头”的说法。滚滚乌云随南风而动,遇到北风突然中止,形成雷阵雨,所以有“六月雨隔田埂”或“东边日头西边雨”之说。9月气温变低,西北风徐徐而来,故有“九月里来秋风凉”之言。10月气温逐渐变冷,西北风增多,多下蒙蒙细雨,当地有“麻分细雨老北风,寒露霜降迎初冬”的习语。
霜
每年11月中旬前后为初霜期,4月上旬前后为终霜期。霜期时间是冬季,长达40天左右,是四季中最长、最冷、最干燥的季节。全年无霜期约为230天左右。
雪冰
雪期:熊集降雪期98天左右,初雪日一般在12月上旬左右,终雪日一般为3月上旬左右,全年无雪期在260天左右。
冰期:初冰期在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全年无冰期约270天左右。[3]
柳树:是本地发芽早、落叶迟的木本植物,自发芽到落叶完约270天时间。一般在“立春”后,“雨水”前发芽,农谚:“五九、六九杨树摆柳”。“惊蛰”前展叶,“谷雨”前开花,“小满”前后花落,“秋分”叶始变色,“霜降”始落叶,“立冬”前后叶落完。
枣树:是本地发叶迟落叶早的木本植物,发芽至落叶约160天时间。一般在“谷雨”后,“立夏”前发芽,“小满”前展叶,“芒种”前开花,农谚 “枣花香,吃面汤(新麦面条)”。“夏至”前结果,“白露”前成熟,农谚:“七月半,枣子红一转。”“秋分”后叶变黄,“寒露”前叶落完。[3]
燕子:一般在“谷雨”前10天左右南来,“秋分”前后南去,在本地栖留150天左右。“芒种”始建巢,“夏至”前后产卵孵雏。
麦割鸟:春南来,鸣叫“麦枯”字音,意小麦将已成熟,呼唤人们准备收割小麦,待稻谷扬花时含花南去。
豌豆八鸽:春南来,鸣叫“豌豆八鸽”字音,意豌豆已在成熟,提醒人们收获豌豆,待稻谷扬花后含花南去。
燕行鸟:(俗称叉鸡):“谷雨”后南来,“秋分”后南去,在本地栖留140天左右,“立夏”后始鸣,农谚:“立夏到,叉鸡叫”。夏收夏种季节,约凌晨三点钟鸣叫,催民耕耘。
大雁:“霜降”后北来,“立春”前后北去。农谚:“二月十五(农历)雁(燕)门开,大雁去,小燕来”。雁在本地栖留140天左右。
青蛙:“霜降”后冬眠,“清明”前5天左右出土,眠期170天左右。“清明”出土后鸣叫、交配、产卵。农谚:“蛤蟆(青蛙)打哇哇,四十八天吃粑粑(馒头)”。“霜降”前终鸣,农谚:“九月九虫封口”。
蛇:本地有水蛇,花红柳,土布袋,风梢等。一般在“霜降”前冬眠,“春分”后出土,眠期160天左右,“小满”后产卵或产幼虫。[3]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
---|
总人口
25300
男
12824
女
12476
家庭户户数
7365
家庭户总人口(总)
25135
家庭户男
12725
家庭户女
12410
0-14岁(总)
6311
0-14岁男
3111
0-14岁女
3200
15-64岁(总)
17212
15-64岁男
8837
15-64岁女
8375
65岁及以上(总)
1777
65岁及以上男
876
65岁及以上女
90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5030[4]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
---|
熊集镇下辖村 | |||
---|---|---|---|
前营村 |
高庄村
卢岗村
熊集村
彭冲村
檀湾村
段营村
茶庵村
熊河村
后营村
杜岗村
湾堰村
孙冲村
关冲村
当咀村
李湾村
毛榨村
赵庙村
古桥村
老庄村
钟湾村
姚湾村
红土村
耿集村
白果村
钱湾村
七里村
梁山村
仁河村
楼子村
梨园村
九龙村[5]
熊集镇下辖村 | |||
---|---|---|---|
前营村 |
熊集镇中小学名录
枣阳市熊集镇中学 |
枣阳市熊集镇八角高级小学
枣阳市熊集镇前营小学
枣阳市熊集镇卢岗小学
枣阳市熊集镇古桥小学
枣阳市熊集镇后营小学
枣阳市熊集镇孙冲小学
枣阳市熊集镇当嘴小学
枣阳市熊集镇彭冲小学
枣阳市熊集镇李湾小学
枣阳市熊集镇杜岗小学
枣阳市熊集镇檀湾小学
枣阳市熊集镇段营小学
枣阳市熊集镇毛榨小学
枣阳市熊集镇湾堰小学
枣阳市熊集镇熊河小学
枣阳市熊集镇犁元小学
枣阳市熊集镇白果小学
枣阳市熊集镇红土小学
枣阳市熊集镇耿集中学
枣阳市熊集镇耿集中心小学
枣阳市熊集镇茶庵小学
枣阳市熊集镇赵庙小学
枣阳市熊集镇高庄小学
枣阳市熊集镇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