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营镇

丁家营镇

人口 2万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中文名 丁家营镇
车牌代码 鄂C
所属地区 湖北丹江口
别名 鄂西北服装名镇
机场 十堰武当山机场
政府驻地 丁家营镇迎宾路
邮政区码 442713
目录导航

行政概况

丁家营镇地处湖北省丹江口市的中南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库区南岸,是车城十堰和道教胜地武当山的东大门。丁家营镇版土面积84.2平方公里,辖7个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约2万人。

丁家营集镇全景图丁家营集镇全景图丁家营镇三线而兴,上世纪70年代,国家实施“三线战略”,在辖区建设3541、3545、2397、2311四家军工服装厂,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兴起;军工而建,上世纪80年代,在军工企业带动下,经济空前发展,成立“镇”建制;调水而衰,本世纪初,国家实施南水北调战略,“保水质”成为头等重要政治任务,田地淹没,群众搬迁,军工企业外迁,部分企业关停,经济社会大衰退;脱贫攻坚而崛起十八大以来,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丁家营镇抓住发展机遇,在保水质的前提下,积极发展产业、壮大工业、完善设施、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得到振兴发展。进入新时代,丁家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随着重大项目建设、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向着“ 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再上新台阶,凝心聚力打造丹江口市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全镇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交通区位

丁家营镇交通便利,运输发达。丁家营镇对外水、陆、空交通成网,运输四通八达。

一是陆路运输便捷。距汉十高铁丹江口站、武当山站均10分钟车程,襄渝铁路及襄渝铁路复线、银川—武汉(武汉—十堰)高速公路、316国道四线平行横贯丁家营镇。在公路运输上,沿316国道,东距汉十高速土关垭入口20公里,西距武当山入口12公里。

二是航空运输近便。镇区距武当山机场45公里,约30分钟车程;距襄阳机场110公里,约80分钟车程。两个机场均可直飞北京、上海、深圳等地。

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三是水上航运前景广阔。丁家营镇地处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河的南岸,濒临丹江口水库,水路运输沿汉江航道直通武汉、上海,沿丹江航道直抵中原腹地河南省。四是镇内路网四通八达。因上世纪中期总后企业在丁家营镇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加之近五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以及通村公路政策扶持,使镇内路网建设日臻完善,丁家营镇实现了所有通村公路的硬化,大部分村通村路实现“黑化”,达到了“路通组、车到户、通村硬化”的村镇道路建设目标。

旅游资源

武当植物园武当植物园丁家营镇紧依5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著名道教圣地、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武当山,毗邻中国水都丹江口水库,辖区内近40平方千米树木覆盖,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00天以上。“游武当植物园·品均州八大碗”美食园艺节,“渔家灯火二道河”和“均州八大碗”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名片。饶祖铺“瓜田篱下”景观带,瓜果飘香、游人如织;二道河桃花岛农旅采摘游持续升温;殷河“花谷”、“药谷”和“养生谷”助推“乡愁之旅”日趋火爆。镇内各景点连点成线、以线带面,逐步呈现美丽乡村“二饶殷”旅游长廊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在境内,地处殷家河村的髽髻山,海拔930米,是七十二峰朝武当中别具一格的一座偏离武当山天柱峰的山峰,山中古木成林,涧溪蜿蜒,怪石嶙峋,道观古刹隐居深处,是一方保存完好的原始天然“氧吧”。“山水秀色美如画渔家灯火二道河”,二道河村分布有道仙观、红山寺、观音坪遗址,猴子岩、静乐港湾、二道河移民新村等旅游景点。武当植物园位于镇内饶祖铺村,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四季有花绿,全年有美景。

服装基础

丁家营镇是因军工企业而兴的工业镇,服装产业历史久远、文化浓厚。上世纪中叶,根据中央军委“三线战略”需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在丁营境内设置了三五四一、三五四五、三五九七等四家军工企业,主要从事军用纺织品印染和军服加工,培养了一大批产业技术工人和从事服装加工和贸易的企业家,形成了浓郁的服装产业发展氛围。

解放军总后勤部企业战略转移遗留下丰富的服装产业资源,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建成丹江口轻工服装产业园、三线服装产业园两大产业园区,纺织、服装加工等业态接续发展,培育和造就了一大批从事服装加工、贸易的企业家和服装技术工人。据2019年不完全统计,全镇尚有服装加工熟练技能工人3000余人,其中100余人在东莞、福州、常州等地从事服装加工和贸易,带动就业近1000人;服装产业人才充裕,具有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服装产业发展优势(65岁以下的丁家营人特别是妇女普遍具备熟练的服装加工技能)。

经济发展

近年来,丁家营镇按照丹江口市建设“三宜”城市、打造“中国水都”的战略部署,围绕全镇“一核两轴三区”的总体规划,以精准扶贫统领一切,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绿色转型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业经济(轻工服装产业为主)、绿色发展(乡村旅游)“三项重点”,聚焦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三大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接续推进特色农业、轻工服装、乡村旅游三产融合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全镇突出脱贫攻坚首要地位,将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围绕苗木、艾蒿、芍药种植及深加工、食用菌种植业,加大土地流转,发挥市场主体及能人大户带动作用,引导贫困户带资入股,培植花卉苗木、中草药,辅以食用菌、花椒种植及农家乐、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截至2019年底,全镇共有30余家专业合作社,建有观光采摘园50亩,发展小花菇等食用菌种植30万袋、艾蒿、芍药、淫羊藿等中药材种植1000余亩。依托电商孵化园逐步发展农产品电商,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通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轻工服装产业转型跨越。镇党委、政府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精准扶贫为发展统领,以丹江口轻工服装产业园为建设重点,大力推动轻工服装产业发展,服装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集聚效应正在形成。辖区以轻工服装为主的工业企业25家,其中规上企业5家,轻工服装企业共有设备2500余台(套),年生产服装1100万件(套)、胚布3万千米;2019年工业总产值达13.5亿元。2018年以来,丁家营镇加快推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建成轻工服装电商孵化园,促进服装企业由传统的代加工转为线上线下齐发力,拉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逐步实现服装产业C2M模式;同时,带动我镇仓储、物流、包装、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拉动市场消费。

丹江口轻工服装产业园丹江口轻工服装产业园

渔家灯火二道河渔家灯火二道河乡村旅游产业乘势而上。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农村四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大力推进镇村环境卫生整治,深化“清水行动”,严格落实“河长制”,进一步完善了生活垃圾综合管理体系建设,坚持严格落实集镇管理“四制”长效机制,镇村环境展现新面貌,镇域内呈现出山清水秀、天蓝水绿的秀美环境,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基础条件。通过评选“最美丁家营人”、“新乡贤”,持续开展“农家小院环境整治”,定期开展“最美农家小院”评选,公示公开“环境卫生曝光台”“红黑榜”,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树立正面典型,发扬榜样的力量,营造了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氛围。通过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渔家灯火二道河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武当植物园转型发展成效初显。2018年成功举办“游武当植物园·品均州八大碗”美食园艺节,“渔家灯火二道河”和“均州八大碗”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名片。饶祖铺“瓜田篱下”景观带,瓜果飘香、游人如织;二道河桃花岛农旅采摘游持续升温。殷河“花谷”、“药谷”和“养生谷”助推“乡愁之旅”日趋火爆。镇内各景点连点成线、以线带面,逐步呈现美丽乡村“二饶殷”旅游长廊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壮大轻工服装产业园

丹江口轻工服装产业园位于丁家营镇集镇土武一级路沿线,正值十堰至丹江口中点区域,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园区内基础设施配套完整,路网便捷,环境优美,是丹江口市三大工业园区(水都、六里坪、丁家营)之一。

轻工服装产业园包括老园区和新园区,2013年通过了省发改委立项审批,同时环境评价、水保方案及防汛影响评审已基本完成;配套设施完备,达到“七通一平”标准,为工业经济发展储备了近6000亩的工业用地。新园区占地4000余亩,已建成单(双)层车间7栋77860平方米,商住房104套8880平方米,商业门面房22220平方米,综合用房2栋4200平方米,已浇筑地梁2个车间近9420平方米。老园区依托原总后3541、3545、2397、2311战略转移后闲置资源,培植发展以服装加工、汽车零部件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已基本实现满园。

总体思路:紧紧围绕调结构转方式,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技术升级为抓手,立足服装产业,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品牌建设,促进产业聚集和链条式发展,着力培育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一批新特优产品,促进轻工服装产业园上档升级,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发展定位: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产业园区的发展要求,丁家营镇将瞄准轻工服装产业定位,全力打造鄂西北地区集研发、生产、贸易为一体的轻工服装专业园区。

发展目标:园区实现较快发展,力争未来五年内入驻企业100家,年产值过亿企业10家,规模以上企业30家,中小企业60余家。

狠抓招商引资工作

由党委书记总牵头负责招商引资工作,镇长负责项目落地相关工作。组建2个招商引资工作专班,分地域分行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其中,第一专班负责江浙一带招商引资工作,侧重于服装、玩具、文具、灯饰等轻工业项目,并负责对口协作和道家养生食品等项目;第二专班负责广州福建等沿海一带招商引资,侧重于服装及配套类项目。

一是围绕发展壮大轻工服装产业招商。突出轻工服装产业链招商,发挥丁家营轻工服装产业优势,积极引进灯饰、文具、玩具及配套项目。

二是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招商。抓住3541公司生产医疗防护用品产业转型,积极谋划引进医疗防护用品上下游原材料及辅料产业。

三是围绕乡村旅游招商。服务好北京盛诺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淫羊藿种植基地项目,推进产品初加工工厂建设。引进道家养生食品加工和康养项目。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壮大的,只有坚持深化改革才能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宽广的舞台。牢固树立“亲商、扶商、富商、安商”的理念,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和“资智回丁”工程,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的作用,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筑巢引凤”“腾笼换鸟”重点突出“个着力”。

着力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决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切实消除在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

着力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聚焦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健全政策体系,完善政策执行方式,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问题。

着力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坚持执法、司法等各环节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民营企业家的人身、财产合法权益,为民营企业家创造更多安全感。

着力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支持引导民营企业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主动进行结构性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激发改革创新动力。

着力优化企业及市场主体服务。一是成立镇轻工服装行业协会,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及运行,促进服装企业抱团发展,培育带动50个服装加工作坊,形成轻工服装产业链和加工集群。二是落实“干部助企业、服务促发展”领导助联企业制度,做好企业技改、融资等方面的协调服务工作,支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三是加快推进园区生产生活要素设施配套和园区规范化管理,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入驻条件,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入驻。

着力促进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引导民营企业筑牢守法经营底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引导民营企业家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首届十大孝星颁奖晚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首届十大孝星颁奖晚会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服务意识和能力,畅通民营企业与政府的沟通渠道,理直气壮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推动支持民营企业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实现民营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除了要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民营企业自身也要不断改革、积极创新、规范经营、练好内功。前者是外部制度保障,后者才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动力源泉。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政策和法治环境的同时,突出“双向发力”,强调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健康发展,通过加强自身改革,完善法人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

自然资源禀赋

水资源

作为集镇的供水源头,新修建的贺家沟水库,对集镇供水管网进行了改造,能有效供给集镇居民和大型企业的生产生活用水。

植物资源

据市种质资源普查和专题调查,主要树种有24科,132属,314种,分布有华中区系植物和西南大巴山脉区系植物,其代表树种有马尾松、栓皮栎、杉木、茅栗、柏木、杜仲、油桐等。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即银杏、水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0种,即野大豆、樟树、鹅掌楸、毛红椿、杜仲、金钱松、凹叶厚朴、黄皮树、香果树、红豆树。

矿产资源

位于集镇东北部因铜矿资源储量大而得名的铜架山村,境内拥有丰富的铜资源,储量大而集中,埋藏浅,剥采比小,矿石可选性好,综合利用元素多,具有极大的开采价值。

丁家营镇人民政府丁家营镇人民政府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