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花之乡

目录导航

挑花之乡-湖北黄梅

黄梅挑花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广泛流传于湖北省黄梅县。长期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农家妇女的精研细作,这门工艺日臻完善,以明快的色彩组合、精巧的图案构想凸显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相传,黄梅挑花起源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末清初。 据《黄梅县志》记载:早在宋代,黄梅就有了十分讲究的挑花工艺。1958年,在黄梅县蔡山脚下发掘的明朝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1年)墓葬中,墓中女尸头上搭有彩线挑绣的"福寿双桃"方巾,可以证明黄梅挑花这门民间工艺,最少距今有约500年历史。

黄梅挑花属挑、补、绣这一民间刺绣的范畴,是在湖北省黄梅县民间长期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工艺,其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图案精美,色彩富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挑花,是一种具有极强装饰性的刺绣工艺。农家姑娘在藏青色的土布上,按照[1]代代相传的纹样样板,以白色棉线为纹线骨架,配以多彩丝线的十字交叉针法挑制成的一种刺绣。其中针脚为"×"字形的称"十字绣",针脚为"一"字形的称平线绣。它包括团花、边花、角花、填心花等;表现手法简练、高度夸张变形、高度程式化、几何化;描绘的对象有龙凤、花鸟、人兽、虫鱼、器具及少量的文字;反映的内容有吉祥富贵的婚嫁、娱乐、戏曲故事等等;挑法上有单面挑与双面挑,用特技针法挑出正反两面一样的图案;品种有近40种,大至被面、门帘,小至香袋、袜带,均为妇女、儿童日常生活穿戴和卧房内的部分用品,也有的是用于男性所需的女工制品,如褡裢、腰带、烟袋,或定情信物。

黄梅挑花被国内许多民间工艺研究专家称为彩挑。黄梅乡下百里棉区的彩色挑花更为精美,花样丰富多彩,地方特色浓郁。至近代,更以寓意深刻的图案构思、精巧匀称的画面布局、明快绚丽的色泽调和、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的总体效果瞩目于世,与全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天下祖庭五祖禅寺并称为“黄梅三宝”而名扬天下。当地有俗谚说:"黄梅有女皆挑花。"蔡山、新开、孔垅等地的挑花工艺最为兴盛,女孩刚懂事就跟着妈妈或婶婶做针线活,一直做到出嫁。当地人把不会挑花的女孩叫做"整巴掌",这对女孩是一种羞辱。

黄梅挑花在挑花领域久负盛名,1938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4年获波兰“社会主义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展览”奖,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众多湖北工艺品中亲自选其装饰人民大会堂湖北厅。改革开放以来,黄梅挑花多次作为国家和湖北地区的工艺品代表作赴国外巡展,被誉为“无声的抒情诗,立体的中国画”。

黄梅挑花是黄梅县民间一种古老的手工制作工艺。

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北省黄梅县以深厚的文化积淀著称于世。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产生了中华艺术瑰宝“黄梅挑花”、名扬中外的黄梅戏和禅宗天下祖庭四祖寺、五祖寺。

黄梅挑花起源于唐宋,发展成熟于明末清初。它以元青布作底,用针将五彩丝线挑制在底布的经线和纬线交叉的网格上,形成色泽绚丽、立体感强的图案。其产品最初为头巾、衣边、门帘、帐沿、床围等,是黄梅一带民间妇女用来外出打扮和装饰居室的。千百年来,经过黄梅乡间一代又一代农家妇女的精挑细作,其工艺日臻完善。至近代更以明快的色彩组合、精巧的图案构思、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瞩目于世。其图案无论是山水田园,还是花草动物,乃至神话传说、戏曲故事,都凝聚了黄梅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祝愿。

黄梅挑花的制作工艺不同于苏绣、湘绣等刺绣。顾名思义,刺绣在于刺,挑花在于挑。这种制作工艺极其古老和朴实,是古代黄梅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制作工艺独具特色,在全世界极为罕见,因此尤为珍贵和神奇,被专家学者称为刺绣中的“活化石“,绘画中的“摩崖石刻”。它的表现手法明快简练,高度夸张变形,其图案古朴抽象,重在写意,在似与非、人与神之间,给人以辽阔的想象空间。

黄梅挑花于新中国解放前后多次在国内外获得大奖。其中,1938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4年获波兰“社会主义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展览”奖;1991年获“第二届北京·博览会金奖”。黄梅挑花还多次作为国家和湖北地区的珍贵工艺品代表作赴多个国家巡展,受到各国观众、专家学者的青睐和高度赞誉,并被一些行家和学者珍藏。1959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挑选黄梅挑花作品装饰人民大会堂湖北厅。

2006年,黄梅挑花被载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挑花的奇妙技艺与独特魅力

黄梅挑花是湖北省黄梅县民间一种古老的挑制工艺,堪称中华瑰宝。由于其工艺独特,风格奇幻,产品精美,被专家学者称为“富于幻象的楚辞,赋予情感的国画”。

取材广泛,古朴典雅

黄梅挑花的图案有团花、边花、填花、角花和花边之别。各纹样造型迥然不同。取材广泛,构思精巧,如团花就有富寿双全、龙凤呈祥等;边花有二龙戏珠、八仙过海等;填花则有斑鸠石榴、龙舟竞渡等;角花则无一定格式,多以 字、柏叶、莲花为主体,组成三角型图案置于四角;边花多以二方连接为主,大多用作挑花头巾的花边。分述如下:

团花:凤戏牡丹、富寿双桃、四季骨牌花、鲤鱼跳龙门、龙凤呈祥、鲤鱼穿莲、丹凤朝阳、恩哥蟠桃、打骨牌、鹭鸶戏莲、凤追凤、十样锦、喜鹊弹梅、四虎钻山、五彩宫灯等。

边花:送子娘娘、七仙女、七女送子、天女散花、福禄寿禧、二龙戏珠、双狮爬球、二虎出洞、状元游街、辕门斩子、穆桂英挂帅、女将列阵、打莲湘、桃园结义、八仙过海、娶媳妇、四凤恋花等。

填花:蝴蝶戏金瓜、斑鸠石榴、莲花骨牌、划龙船、八角莲、瓶插莲花、莲花铜钱心、石榴花、 寿、喜、八卦花、鱼、鸟、人等。

角花: 字花、柏叶花、莲花等。

边花:多用 字、蝴蝶、水鸭、云头纹、如意纹、蚕头尖(小三角形)、茉莉花苞(长六边形)、狗牙齿(锯齿形)、瓜子米(正六边形)等连续组成。

承载文化,寄寓理想

在图案构成上,黄梅挑花除了有上下、左右对称式(如角花蝴蝶戏金瓜等)、旋转式(如鹭鸶戏莲、凤追凤等)、向心式(如福寿双桃、柏叶花等)、放射式(如八角莲花、八卦花等)以外,有很多表达一定故事情节的图案。如七女送子、状元游街、穆桂英挂帅、桃园三结义等。这种图案不遵从格律,无一定法规,全凭艺术随心所欲地增减人数针数,但又不脱离民间自然形成的特有程式,而产生了独特的构图效果。一幅图就是一个故事,一幅图就是一段历史,这种极为罕见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所以产生于黄梅,是因为黄梅是一个戏曲之乡。著名的黄梅戏在黄梅农村,人人会唱、家家都唱。长年累月的耳濡目染,一些倾向性较强的戏曲故事被人们谙熟于心。人民需要表达爱憎,需要寄托理想,而一般的图案构成方法已不能完全表达作者内心对美的感受,于是就根据个人的体验和感情,创造了这种故事情节性的图案形式。

黄梅挑花作品还通过图案、文字等表达人们的情感,寄托人们的理想,一些图案和文字分别蕴涵各种不同的寓意。在这里略举一、二。

1、连年有余,丰衣足食。在黄梅挑花中,“鱼”是“余”的谐音,寓意富足有余。“鲤鱼”是“利余”的谐音,寓意“吉利有余”。有的把“鱼”和“莲”连在一起,取“莲”和“鱼”的谐音,寓意连年有余。“龙”是我国祖先崇拜的图腾,在黄梅挑花中,都以“龙”能呼风唤雨的神话传说,寓意人民征服大自然后,所得来的风调雨顺和丰收。

2、爱情忠贞,婚姻美满。除与其它民间艺术一样用“鸳鸯”寓意夫妻永不分离、相亲相爱外,黄梅挑花还有很多独特的寓意表现形式。如把鲤鱼、喜鹊、鹭鸶视作男性,把凤凰、荷花、梅花视为女性,并以此组合成“龙凤呈祥”、“鲤鱼穿莲”、“喜鹊登梅”、“鹭鸶戏荷”等,寓意着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的美好生活和美好前景。在黄梅挑花中,有的作品还干脆用直接叙情的手法,明白无误地表达对美满婚姻家庭渴望的寓意。如“迎亲图”,图上二十多个人物用“S”联成四排,前排为华盖、红灯、彩旗开道,紧接的是三乘大轿,按黄梅习俗第一乘为媒人,第二乘为新娘,第三乘为新郎,殿后的是嫁娶和吹打的乐队,从阵阵锣鼓、阵阵鞭炮的热烈气氛中形象地寓意着人民对爱情甜蜜、婚姻美满、家庭幸福的祝福。

3、驱邪镇妖,富贵如意。在黄梅挑花图案中,大量使用了龙、凤、狮、虎等人们敬仰和敬畏的动物,寓意驱病免灾、平安吉祥、富贵如意、家庭兴旺等。如狮为百兽之王,有至高的降魔镇邪的威力;虎能生威,有旺盛的生命力;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能呼风唤雨;凤代表着吉祥,古时就有“凤不落无宝之地”之说。还有很多寓意吉祥的植物被运用到黄梅挑花中,如莲花,寓意多子;并蒂莲,象征夫妻感情和睦、婚姻美满。

布局严谨,富于变化

黄梅挑花图案在整体布局上十分严谨,但在对称中力求变化。生活在田园中的巧妇和少女,凭着自己生活的体验和对美好生活的感受,凭着自己的天赋和才智,创造出多种形式的构图,既有端庄的轴对称结构,又有新奇的菱形结构,也有对角线结构,还有散点结构和正梯形结构。一幅完整的彩挑方巾由团花、边花、角花、填花组成,以中心团花为主,常用旋转式、向心式、放射式、对角式结构,形成方中见圆、圆中套方的变化无穷的格局,使之画面既均衡饱满,又生动活泼。在咫尺之间见天上地下、凡人神仙、礼仪风俗、花卉鸟雀,内容极为丰富,并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使之产生无限的遐想。

重在神似,浪漫抽象

黄梅挑花没有一幅形象逼真的作品。所有的黄梅挑花作品所展现的景物,都在是与非之间,都在神与人之间。它追求的是神似而不是形似,重在写意,重在传神,而不是逼真,成为人神共享的圣物。其作品对人们的思维、想象有强烈的扩张力和穿透力。

追求善美,寓意吉祥

黄梅挑花作品均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无论是人物、故事,还是动物、植物,或是数字布局,都反映了善美,寓意了吉祥。如反映生活的作品,则寓意有利有余,丰衣足食;反映婚姻的作品,则寓意美满忠贞,白头偕老;反映事业的作品,则寓意顺达如意,富贵吉祥。连作品中出现的数字,也都代表了吉祥,如“五子登科”、“七子团圆”、“长命百岁”等。

色彩清晰,格调高雅

黄梅挑花产生于民间,农妇村姑既是挑花作品的制作者,又是作品的使用者。在她们所创造的挑花图案中,“所有美的形式,其产生的基础都是对于一种特定情感的个人体验”。每一个图案、每一种纹样,都倾注了制作者由衷的情感和对生活的体验。在造型艺术中,色彩是最容易表达感情的手段,这一点,黄梅挑花与其他艺术有着类似之处。但是,它也有自己特殊的个性。在色彩处理上,除极少数用单色挑绣外,基本上都是以彩线挑绣。黄梅挑花以青粗布作底色,以白色作基本骨架,以大红、桃红、水红、浅红为主色,配以橘黄和淡黄,形成作品的暖色基调。其间或点缀些湖蓝、普绿等冷色,使整个作品丽而不佻、暖而不燥,繁复中展现和谐。既加强了色彩对比,又丰富了变化层次。加之作品多以深沉浑厚的宝蓝作底色,工艺的精细,图案的朴质,使整个作品绚丽而庄稳、多彩而清新、沉着而流畅,给人以典雅古朴、圣洁的感觉。

黄梅挑花与十字绣的区别

黄梅挑花是一种非常珍贵、独特,具有极强装饰性和鉴赏性的挑绣工艺。

黄梅挑花产生于湖北黄梅县民间。长期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农家妇女的口传心授、精研细作,这门珍贵的工艺日臻完善,以明快的色彩组合、精巧的图案构想凸现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黄梅挑花与十字绣相比,有极大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黄梅挑花产生于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而十字绣产生于欧洲,是舶来品。

二、黄梅挑花产品由于工艺要求严格,必须全靠人工一针一线挑制,生产率低,至今难以成为一种商品,因而其产品在社会上流传极少。而十字绣产品现在基本上都用机械制作,生产率高,因此在国内外制作十字绣产品的厂家众多,其产品在市面上十分普遍。

三、黄梅挑花所展现的景物追求神似。挑花凭借“心灵手感,从心所欲”,重在写意,重在传神,而非逼真,没有一件与实物一样“逼真”的作品。其作品对人们的思维、想象力有强烈的扩张力和穿透力。而十字绣所展现的景物追求形似,形象逼真。

四、黄梅挑花走民俗化、民族化的路子,追求古朴、原始、和谐,重在抽象美,散发出原始混沌的美。十字绣走大众化、市场化的路子,追求现代、真实,重在具象美。

五、在工艺制作上,黄梅挑花讲究特殊针法,分十字针、双面针、直线针、空针、牵针五种。无论哪一种针法,其正反两面都十分整齐,都可看出相同的图案,且背面没有针线接头,十分平整。而十字绣正面针法平整,但由于工艺不同,其反面则是乱针,多接头和凹凸不平,图案也零乱不正。

因此,在专家眼里,黄梅挑花除了她自身的艺术价值外,还是一种民间文化、民众文化的载体。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朝闻先生说:“挑花有幻象性与真实性所显示的豪放与活泼的美,强烈对比与和谐统一,仿佛是读富于幻象的楚辞”。

黄梅挑花,胜甲天下

到过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的人都会对厅内的装饰——黄梅挑花赞不绝口。这些黄梅挑花都是黄梅民间挑花女精心挑制的作品。

1959年,周恩来总理选中神韵无穷的黄梅挑花装饰湖北厅,1980年,黄梅挑花女再次挑制了一批产品,选送北京。

其实,黄梅挑花的影响还远远不止这些,近五十年来,黄梅挑花多次荣获国际大奖。

据《黄梅县志》记载:早在宋代,黄梅就有了十分讲究的挑花工艺。农家姑娘在藏青色的土布上,按照代代相传的纹样样板,以白色棉线为纹线骨架,配以多彩丝线的十字交叉针法挑制成的一种刺绣。它包括团花、边花、角花、填心花等;表现手法简练、高度夸张变形、高度程式化、几何化;描绘的对象有龙凤、花鸟、人兽、虫鱼、器具及少量的文字;反映的内容有吉祥富贵的婚嫁、娱乐、戏曲故事等等;挑法上有单面挑与双面挑,用特技针法挑出正反两面一样的图案;品种有近40种,大至被面、门帘,小至香袋、袜带,均为妇女、儿童日常生活穿戴和卧房内的部分用品,也有的是用于男性所需的女工制品,如褡裢、腰带、烟袋,或定情信物。其中,以方巾最为普遍,应用较广。

挑花工艺十分严谨和复杂,必须一根纱、一根纱地数着挑,一针也不能错位。制作过程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自我创造。由于制造者对图案的构成规律运用自如,因此均能按自己的欣赏趣味,在同一样板上,纹样和颜色由自己创作,姑娘们常常把几何纹样与描绘的对象纹样有机地揉合在一起,用各种亮丽的彩线配合使用,使布局统一协调,画面生动活泼,纹样千姿百态,颜色各具风采。

黄梅挑花在黄梅各地普遍流行,其中,蔡山镇、新开镇、孔垄镇流行最广。这三个镇盛产棉花,而且家庭纺纱织布业历史悠久,生产的土布为挑花提供了大量的底布材料。

黄梅挑花曾四度出国展出,第一次是在1938年,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奖;第二次是在1954年,参加波兰民间美术展览会,再次获奖;第三次是在1987年7月,到意大利等国巡展,获奖;第四次是在1987年9月,首届中国艺术节隆重举行,在北京主会场,黄梅挑花在全国美术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展出。专家学者、美术学院学生、国内外收藏家、文人对黄梅挑花情有独钟。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朝闻先生看了黄梅挑花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观感,并附有一幅黄梅挑花方巾照片。他说:“观赏包括作为围裙、披肩、围巾和头巾的纹样,仿佛是在读富于幻想的楚辞。”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