苫草

苫草

被子植物门
亚属 野古草亚属
别称 毛秆野古草
野古草族
中文学名 苫草
禾本科
亚纲 鸭跖草亚纲
分布区域 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苫草shān cǎo,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簇生,根系发达,耐干旱,耐贫瘠,茎秆富有韧性。根茎较粗壮,被淡黄色鳞片,须根直径约1毫米。秆直立,高90-150厘米,径2-4毫米,质稍硬,被白色疣毛及疏长柔毛,后变无毛,节黄褐色,密被短柔毛。叶鞘被疣毛,边缘具纤毛;叶舌长约0.2毫米,上缘截平,具长纤毛;叶片长15-40厘米,宽约10毫米,先端长渐尖,两面被疣毛。圆锥花序长15-40厘米,花序柄、主轴及分枝均被疣毛;孪生小穗柄分别长约1.5毫米及4毫米,较粗糙,具疏长柔毛;小穗长3-4.2毫米,无毛;第一颖长2.4-3.4毫米,先端渐尖,具3-7脉,常为5脉;第二颖长2.8-3.6毫米,具5脉;第一小花雄性,长3-3.5毫米,外稃具3-5脉,内稃略短;第二小花长卵形,外稃长2.4-3毫米,无芒,常具0.2-0.6毫米的小尖头,基盘毛长1-1.6毫米,约为稃体的1/2。花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毛秆野古草毛秆野古草多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坡、路旁或灌丛中

分布范围

产江苏、江西、湖北、湖南等省;苏联远东地区、朝鲜、日本也有。

主要价值

幼嫩植株可作饲料;根茎密集,可固堤,也可作造纸原料

名字由来

大概与最初用来苫粮、苫房有关。据老人讲,原先,农家是用苫草来打苫的。每年秋后,农家都要割些苫草,待晾干后,用麻绳打制草苫以苫粮垛。因苫草抗浸泡,不易腐烂,故苫草编的草苫比麦秸编的草苫更耐用,更受农家喜欢。苫草还是披草房的上好材料。苫草用桐油浸泡后,更耐腐烂,结实无比,能抵挡风雨侵蚀,而且这种苫草披的房屋冬暖夏凉。

苫草根系发达,生命力顽强。生长在龙口海滩上的苫草,其防风固沙的作用不可小觑。旧时龙口沿海一带的茔盘上多有苫草,究其因,是百姓薅苫草撒在茔盘上用来护坟头的。这些茔盘里的苫草尽管被火种烧得体无完肤,来年春天照样能吐出一片新绿。

苫草还可以用来编蒸大饽饽的笼头。编笼头前,先褪掉苫草秆上的叶子,再用麻绳勒制,这种笼头的底部呈圆柱状,达到一定高度后逐渐收拢成圆锥状,笼头的最顶端系绳,以便提放。这种苫草笼头细密而不漏气,用它蒸出来的大饽饽光洁漂亮,格外香甜,因而倍受乡里人欢迎。

旧时的元宵节,龙口一带流传着用苫草秆来制作菜灯灯芯的习俗。据说,这种灯芯燃烧时,其灰烬为豆状,寓意来年的大豆会有好收成,能给农家带来好运。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