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相府图集(3)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是清代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的故里,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
皇城相府是建于明清时期的官宦宅居建筑群,枕山临水,依山而筑,城墙雄伟,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朴实典型,错落有致,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皇城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内城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为避战乱而建。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2007年,皇城相府成为AAAAA级游景区。
明清两代,皇城科甲鼎盛,人才辈出,述作繁盛,冠盖如林。祖居这里的陈氏家族更是明、清时期享有盛誉的文化巨族,从明孝宗到清乾隆(公元1501年--1760年)间的260年中,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美誉。在此期间,38人走上仕途,奔赴大半个中国为官,足迹遍及14个省、市,且多政绩显赫,百姓称颂,致仕去官时民为立祠。在陈氏家族鼎盛期的康熙年间,居官者达16人之多,出现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父子同编一典《康熙字典》的盛况,堪称北方第一文化巨族。
皇城相府(8)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市阳城北留镇境内,[4]东与河南省焦作市、新乡等地区相接,南与河南济源、洛阳接壤,西隔中条山与运城、侯马市相邻,晋(城)阳(城)、晋(城)侯(马)高速穿越全境,交通便利。
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风景区位于华北台地南缘,太行山断裂和中条山断裂交汇处为沁水煤田的南部区域。区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和盆地等地貌单元。
皇城相府景区属暧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比较显著: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少雪。
皇城相府(3) 皇城相府风景区属相对富水区。泉水分布比较集中,涌水量大,国家大型火力发电工程——阳城电厂即取延河泉之水。流经风景区的河流均属黄河水系,其中,沁河最大,是黄河的主要支流之一。
皇城相府风景区内植被以九女湖、史山、樊山、王街、老姥掌一带较多,天然次生林、人工生态林、灌丛林、花果林分布较广。
皇城相府建筑群分内城、外城两部分,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总面积36580平方米。内城始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为明代建筑风格。尤其是七层百尺河山楼及附属建筑107间藏兵洞,是明代建筑中的珍品,也显示出古老古堡风格。
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建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布局讲究、雕刻精美。康熙御赐的“午亭山村”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
整个皇城相府的建筑特征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古朴庄严、浑厚坚固。在河山楼内还有井、碾、磨,并有暗道直通城外,聚甲藏弩、护城保庄、抵御外侵。
皇城相府皇城相府的礼制建筑,也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丰厚而值得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外城城门外有高达8米的御书楼。 外城内有大小石牌坊两座,铭刻着“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功德。
专家介绍,整座建筑反映了明末社会状态及清初政治面貌和宗教信仰,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陈廷敬图集(3)陈廷敬(1638-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中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日进起居注官、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直至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拜文渊阁大学士。为《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的总阅官。康熙皇帝对他极为器重,曾多次赐诗、赐联、题字。致仕时,康熙帝在花甲之年,为他御书"午亭山村"匾额和"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的匾联,以示为其功德的褒奖。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四月,陈廷敬病逝,享年74岁,康熙特命皇三子诚亲王胤祉率满汉文武大臣前往祭奠,为御赐挽诗,其中有"世传诗赋重,国典玉衡平"之句。以示辞别。然后遣官护丧归葬故里。
陈廷敬既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又是当朝宰相,是康熙的近臣、重臣。陈廷敬20岁走出这古城堡,中进土、入翰林,一生升迁28次,参与国家政要军机40余年,成为康熙皇帝的股肱之臣,为清王朝的发展,康熙盛世的形成,尤其是为康熙皇帝文治武功的施展起到了重要的辅佐作用,立下了显赫的功勋。
陈廷敬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同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理学家。他长期担任康熙皇帝的经筵讲官,同时主持编纂了《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明史》、《大清一统志》等重要的文化典籍,这位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清史研究的学术成就,拓宽了清史研究的学术领域,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陈氏家族是当地旺族,家境殷实,教育得当,因而人才辈出。皇城村陈氏家族中,从明代中叶至清代嘉庆年间,九人中进土,六人入翰林,有作品传世的诗人达33人之多,成为清代北方声名显赫的文化大家族。
陈家从陈廷敬的祖父起兴盛五代,败落后,故居陆续住进了1000多户村民。自1998年5月以来,当地政府将村民迁出,并筹资2000万元对建筑群进行了修缮。同时,有关部门根据史书记载恢复了一些已经坍塌毁坏的建筑,并对环境进行了整治。皇城村已先后成功地举办了“名相陈廷敬暨皇城古建学研讨会”、“皇城相府首届文化艺术旅游节”。
皇城相府建筑群分内城、外城两部分,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总面积36580平方米。内午亭山庄导航图城始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
斗筑居
春秋阁和文昌阁
内城“斗筑居”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避战乱而建。内城“斗筑居”东西相距71.5米,南北相距161.75米,设五门,墙头遍设垛口,重要部位筑堡楼,并在东北、东南角制高点建春秋阁和文昌阁。城墙内四周设藏兵洞,计五层125间,为战时家丁、垛夫藏身小憩之用。内城北部建一高堡楼,名曰河山楼,长三丈四尺,宽二丈四尺,高有十丈。楼分七层,层间有墙内梯道或木梯相通,底层深入地下,备有水井、石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并有暗道通往城外,是战乱时族人避敌藏身之处。内城建筑分祠庙、民宅和官宦邸三类,风格迥异。祠庙建筑有陈氏宗祠,民居有世德居、树德居和麒麟院,官宦私邸有容山公府和御史府等。
中道庄
西山院和世德院外城"中道庄",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紧依内城西墙而筑,基本呈正方形,比西城略短,东城内主要建筑为陈廷敬府第-冢宰第、大学士第,配套建筑有书房、花园、小姐院及管家院。相府大门外有一大一小两面三刀座功德牌楼,城墙以南有南书院、花园、状元桥、飞鱼阁、八卦亭、祖师庙等。止园书堂,为三进院落,占地11000平方米,为旧时陈氏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
树德院
位居内城之东北角,建于明嘉靖年间。该院为东西向的两个并列四合院,主院由正房、厢房和倒座围合而成,正房为三层楼房,采用"明三暗五"形式,厢房和倒座均为二层楼,院落四角为封闭或开敞的天井。这种建筑形制极其独特,与云南"四合五天井"式民居有某些类似之处。院内地面以素砖枵条石铺筑,主院西北天井辟门与偏院相通,门不设影壁。偏院布局同主院基本相同。
世德院
皇城相府该院为陈廷敬出生地。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11月27日。陈廷敬出生于该院西房。院落大体形制均与树德院类同。统观其整个明代建筑,简洁、古朴、典雅。除祠堂外一概不用斗棋,柱间枋木组合主要为:平板枋、大额枋和雀替,柱础、门枕石、影壁均为素面,门窗一般为拱形或方形,窗以直棂窗和支摘窗为主,木栏板,梁架结构极少装饰,室内次间多设落地罩,纹饰一般为几何图形。
河山楼
皇城相府河山楼又名"风月楼"。位于内城北部。河山楼,名取"河山为囿"之意,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当时正值明末战乱风起云涌之时。为抵御流寇侵扰,由陈家昌言、昌期、昌齐三兄弟合力建造,高三十多米,是皇城相府中最高的建筑。楼平面呈长方形,长15米,宽10米,高23米,共七层(含地下一层)。楼外墙整齐划一内部则逐层递减。整个河山楼只在南向辟一拱门,门设两道,为防火计,外门为石门,门后施以杠栓。楼层间构筑棚板屯贮人员物质。河山楼三层以上才设有窗户,进入堡垒的石门高悬于二层之上,通过吊桥与地面相通。河山楼楼顶建有垛口和堞楼,便于瞭望敌情保卫城堡。河山楼内还储备有大量粮食,以应付可能出现的长期围困。河山楼建于公元1632年,工程尚未完工,流寇不期而至,陈氏家族及附近村民八百余人入楼避难。流寇久攻不下,扬言要日夜封锁并采取火攻,楼内村民将井水从楼顶泼下,以显示准备充分,不惧围困,流寇知难而退,撤兵离去。此后十个月里,流寇又先后三次进犯,依靠河山楼的避佑而逃过兵灾的村民多达数千人次。
石牌楼冢宰第
冢宰第建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大门开于正南,入大门迎影壁东折为一狭儿庭院,东侧建如意门通东书院,南面为一倒座,北为二门,门两面三刀侧施八字影壁,明间内柱间设木质屏风,此为主人及贵或有重大事件里的通道,平时封闭。入二门为一宽敞的方形庭院,正北厅堂悬有康熙御笔牌匾"点翰堂"。正厅往北本为内宅,入大门西折往北沿狭长通道可通花园、假山、鱼池等地。花园往北就是专为家族中成年少女居住而建的小姐院,小姐院前后均辟门以通花园,并有踏道通城上之望河楼。
石牌楼
建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的牌楼四柱三楼式。楼柱两侧置夹杆石,下枋上雕二龙戏珠,其上花坊、中枋直至定坊均饰图案,高浮雕。各枋间施牌匾和字牌。定枋上施仿木构斗棋屋檐,正脊两端设吻兽,脊刹饰麒麟。整座牌楼雄伟庄重,制作精美。建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的两柱一楼式小牌楼,在大牌楼建成之前,是陈氏家族的一个主要标志。
御书楼御书楼
"中道庄"西门外有御书楼一座,是陈廷敬三子陈壮履为炫耀其陈家皇恩浩荡而特建。据新编《晋城金石志》载,该楼建成时,上有康熙帝御笔亲书赐陈廷敬及陈壮履诗近二十首、楹联四副和其它题记等,潇洒飞逸蔚为壮观。现楼内仅存康熙御匾"午亭山村"及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匾、联均为原来之实物。
屯兵洞
战乱时期驻藏家丁或垛夫的隧道,共计五层125间。隧道间或通、或不通,或三五间相连,层间有暗道相通,可直达城头。最高一层筑于城墙之内,并设炮眼对着城外,既可发射火器,又可观察敌情。
陈氏宗祠
陈氏家族供奉祭祀祖先的祠庙。建于明嘉靖年间,结构为两进院落,前为祭祖堂,后为先贤祠。
麒麟院和容山公府
相府内城明代早期建筑之一,原为陈廷敬祖父陈经济居所。门边石兽、门前照壁均有麒麟图案,故取名“麒麟院”。容山公府座北朝南,由前后两进院落组成。每院一正两厢,所有房屋均为硬山式双层出檐屋顶,前院为会客室,后院为内宅。
御史府
皇城相府(3)御史府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府邸。因其官居都察院御史,故称御史府。由于地理位置所限,主体建筑被建成并列两院,左为庭堂,右为内宅。
小姐院
陈氏闺中小姐及侍从女眷居住的场所,其院落与西花园过厅相通。该院室屋顶形式采用券棚顶,风格独特,屋身低矮。
南书院
皇城相府小姐院和南书院、管家园创建于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是皇城陈氏子弟学文习儒科举仕进的地方。
管家院
相府管家办事和居住的地方,其房舍均为单层结构。门楣上镌刻“笃诚”二字,是相府选拔管家的用人标尺。
止园
建成于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是陈氏家族最大的一处园林,占地近1.1万平方米。这里是相府主人经常召集文人墨客饮酒作诗的场所。
紫云阡
陈廷敬墓地名曰"紫云阡",占地1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石牌坊、御书挽诗碑亭、十通高大的甬道碑等。
皇城相府导游图1.旺季(每年4月1日—10月31日)120元;
淡季(每年11月1日—12月31日)80元、(每年1月1日至3月31日)100元
2.开放时间:夏季8:00-18:00;冬季8:00-17:00
3.取票地点:景区售票处
4.入园凭证:凭票入内(如提前预定侠行客旅游网门票或同类折扣门票应凭短信入内)
5.特殊人群:A.、免费政策:1.2米(含)及6周岁(含)以下儿童免票;65周岁(含)以上老人凭相关证件免费,现役军人持军官证免票 B、优惠政策:凭老年证60-65周岁之间购半票,学生凭学生证购景区优惠票(上述优惠政策,需到景区自行购买)
6.发票说明:网上订票,侠行客不提供发票。
7.温馨提示:该景点支持刷卡。
山西省物价局对皇城相府景区门票价格整合做出批复,批准皇城相府、皇城相府珍品展览馆、皇城相府生态农业区与相府景区其他未单独售票的景点统一整合,实行一票制,整合后门票价格为120元/人·次。此价格自2013年4月16日起执行。
交通指南城内交通
皇城相府地处山西东南部,晋城市阳城北留镇境内,可以在晋城市区乘坐直达车辆,30分钟左右到达。
皇城相府自驾车路线:
到皇城相府的行车路线:
北京-皇城相府780km,经京石、京珠、郑焦晋、晋阳北留出口2.5km抵达旅游区
上海-皇城相府1160km,经京沪、连霍、郑焦晋、晋阳高速北留出口2.5km抵达旅游区
石家庄-皇城相府500km,经京珠、青兰、(长邯)、长晋晋阳高速北留出口2.5cm抵达旅游区
西安-皇城相府390km,经西禹、侯晋、晋阳高速北留出口2.5km抵达旅游区
太原-皇城相府320km,经太长、长晋、晋阳高速北留出口2.5km抵达旅游区
郑州-皇城相府145km,经郑焦、晋焦、晋阳高速北留出口2.5km抵达旅游区
洛阳-皇城相府130km,经二广(经晋城至洛阳)、晋阳高速北留出口2.5km抵达旅游区
焦作-皇城相府75km,经晋焦、晋阳高速北留出口2.5km抵达旅游区[5][6]
阳城烧肝
皇城相府(3)烧肝的主要食材是新鲜猪肝,配上大蒜一起剁碎,加入姜沫、鸡蛋、玉米淀粉搅拌均匀,再用猪花油包裹起来,先炸后蒸。上桌前要切成5毫米的厚片,在油锅中炸成金黄色、装盘、撒上葱丝。
油糊角
创制于唐代。据传那时有位将军远征,其妻身怀有孕。将军征战得胜而归,其妻用家乡的特产黍米面,炸成油糊角犒劳丈夫。有趣的是油糊角里分别包上了红豆馅和胡萝卜馅,红豆馅表示生男,胡萝卜馅表示生女。
肉罐肉
阳城肉罐,罐似粗瓷,内敷细釉,瓯式盖子,盖与罐口大小合度,放之平稳、严密。使用起来极其方便,能够适合煮、炖、焖肉的需要。肉罐肉是用猪肉、牛肉或羊肉、小米及各种作料煎煮而成的。
烧大葱
相传慈禧太后路经泽州府(今晋城),知府隆重设宴招待。但在开宴时,厨师发现慌乱之中少做了一道菜。为了免遭杀身之祸,厨师急中生智,马上把菜案上的巴公大葱拿来一把,几刀切段放入油锅,炸成金黄色捞出,加调料吊汤,送上宴桌。大葱,配上鲜荔枝,使口味咸鲜香中有甘甜微酸。
小米煎饼
北方人说起煎饼,想到的可以就是那种摊开的软黄薄饼,阳城的煎饼不太一样,是用特殊模具之城的有点像甜甜圈一样的东西。阳城昼夜温差大,当地人还有一种习惯,煎饼快熟时,在上面或打入鸡蛋,或撒上葱花,或放些红糖,再配一碗杂割(羊杂汤)。[7]
2002年至今,皇城相府连续被评为“山西省十佳文明景区”、“山西省文明和谐风景区”。
2008年皇城相府被中央文明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授予 “第二届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
2012年4月份,皇城相府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评选冠军。
2018年12月,皇城相府入选2018《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魅力榜年度魅力文化景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