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收费站(起点)
集贤路出入口
金寨路出入口
小西冲枢纽
包河大道出入口
龙塘出入口
肥东服务区
肥东出入口
陇西枢纽
文集服务区
大墅服务区
大墅出入口
全椒出入口
吴庄服务区
吴庄皖苏省界收费站
星甸收费站
杰海服务区
杰海出入口
建设路出入口
康华桥出入口(终点)
宁合高速公路于1986年10月动工,1995年11月全线贯通。总投资10.89亿元。宁合高速公路31K-133.43K,路基宽26米,路面宽9米×2,沥青混凝土路肩2米×2,中央绿化带1.5米,于1991年10月4日建成通车;0K-31K(大蜀山至龙塘段)路基宽26米,路面宽8.5米×2,水泥混凝土路肩2.75米×2,中央分隔带为新泽西护栏,于1995年9月底建成通车。
宁合高速公路于2002年开始沥青混凝土路面改建。2002年完成了15.6千米试验段改建任务,2003年3月进入规模施工阶段,完成双幅62千米改建任务,2004年完成双幅41.3千米及陇西立交、合徐南花滩段4.6千米的改建任务。2004年11月6日全线改建完工通车,共完成投资7.4亿元。[1]改建后的宁合高速公路,原来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全部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所替换。
宁合高速公路于2006年开始由4车道扩建成8车道。这也是安徽首条“四改八”的高速公路,2006年9月20日,一期工程大陇段正式开工。本次扩建的一期工程大蜀山至肥东陇西互通立交段,全长42.64千米,为合安高速公路、合巢芜高速公路、合徐高速公路、合淮阜高速公路,合肥绕城高速公路的共用段,工程投资19.65亿元,计划2009年8月竣工。扩建施工将在26米宽的道路两侧各加拼8米宽两车道,南淝河特大桥及局部路段两侧则各新建一条13.25米的分离式路基。全线为沥青混凝土结构,设计时速120公里每小时。
宁合高速公路是安徽省第一条高速公路。
1993年该工程荣获了交通部颁发的“全国十大公路工程”称号,1996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安徽‘八五’十大重点工程”称号。
已“服役”近20年的宁合高速,2015年将通过扩建改造,从四车道变为八车道。“已经启动了前期工作。”相关负责人透露,宁合高速是沟通合肥、滁州、南京的重要通道,“四改八”扩建后,将大大缓解交通拥堵的现象。
为了让这条高速公路全面焕发活力,在前期扩建了大蜀山至陇西互通段之后,2017 年 3 月 6 日,合宁高速陇西互通至皖苏省界段“四改八”扩建工程正式开工。该项目是目前安徽省最长的在建改扩建工程,全长89.323km,自东往西延伸,途经全椒、巢湖、肥东三地。[2]
按照设计建成后,全线将由双向 4 车道扩容为双向 8 车道,全封闭、全立交、沥青混凝土结构,路基宽度 42 米,设计速度 120 公里 / 小时,计划 2019 年底全线建成通车。[2]
宁合高速公路为全封闭、全立交、控制出入的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部分路段8车道),全线设合肥、滁州两个管理处,下辖两个机械化综合养护队,吴庄、全椒、大墅、肥东、龙塘、包河大道(原机场)、金寨路(原十八岗)、大蜀山8个收费站,设有文集、大墅及吴庄3个服务区。
2010年10月9日,宁合高速发生车祸,一油罐车和车牌号为湖北的大巴相撞,已造成17人死亡。
宁合高速公路对于安徽省的意义不仅仅是重要的交通动脉。1991年初夏,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几乎遍袭安徽。汹涌的洪水切断了安徽主要对外陆路交通,铁路、普通公路未能幸免,全部深埋水下。无数村庄和百姓被困水中,千万灾民急需救援,而大批救援物资运不进来。就在最危急的时刻,宁合高速公路成为了当时通往灾区、救援灾民的惟一通道。宁合高速公路不仅为抗洪抢险物资和人员的运输铺设了一条绿色生命线,而且成为沿线群众躲避洪水的“诺亚方舟”,被喻为“救命路”。
2002年8月20日宁合高速公路开始大修 8月20日,宁合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在高速路面上树起了“减速通行”的标志牌以提醒驾驶员谨慎驾驶。宁合高速公路是我国最早修建的高速公路之一,已投入运营11年,因车流量增加、运营年限已久而造成路面破损严重,安徽省有关部门决定投资8亿元对该高速公路进行大修改造。
为确保宁合高速与长江五桥于2020年同步建成,自2019年7月30日起,宁合高速龙华立交至张店枢纽段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宁合高速龙华立交至张店枢纽段全线封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