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有盐、丹之利和乌、郁江水道之便,上古是民之国地。 商至 春秋属巴。 战国属楚 黔中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 秦始皇帝统一中国后,全国划分为36郡,重置黔中郡, 彭水属之。
汉加强 郡县制。 西汉建元初(前140年 ), 武帝置涪陵县,沿今 郁山镇,属 巴郡,辖今彭水、 黔江、 酉阳、 武隆、 石柱、 沿河、 印江、 思南、 正安、 务川、道真等区、县和 秀山县西部,面积约3.50万平公里。因 伏牛山和 中清、后江河两盐水而得名。 新莽 始建国元年(9年)改涪陵县为巴亭, 东汉 建武元年(25年)复置。 建安六年(201年),置巴东属国都尉,治今 彭水县城,析涪陵县地置 涪陵(治今彭水县城)、 永宁(治今贵州省德江县上费溪)、丹兴(今 黔江区)、汉葭(治今郁郁山镇)4县属之。
蜀汉承汉制。 章武元年(211年)改巴东属国为 涪陵郡,仍治今彭水县城,改永宁为万宁,析涪陵县地置汉复县(治今沿河县洪渡镇一带),彭水地属涪陵郡。 延熙十三年(250年),析涪陵县地置汉平县(今武陵县)。
晋承蜀制。 太康元年(280年),省丹兴县入涪陵县。 咸和三年(328年)始 ,今黔江、彭水等地少数民族起义并占领涪陵郡地,直到 北周保定四年(564年)“蛮州”田思鹤“以地内附”,史称“地殁蛮僚”。涪陵郡被迫迁至汉平县。南齐(479~502年)时复置涪陵、汉葭两县,属涪陵郡。北周保定四年废涪陵等县置奉州,不设县,属益州。建德三年(574年),废奉州置黔州,治今郁山镇。
隋行州(郡)、县两级制,黔州仍置。 开皇十三年(593年)置彭水县,治今郁山镇,属黔州。原涪陵已迁至涪州(今涪陵区),今郁江时称彭水,县以江名。大业三年(60)年改黔州置黔安郡。大业十年(614年)析彭水县地置信安县(治今武隆县江口镇)。
唐增设道作为中央监督机构,彭水属江南道黔安郡。武德元年(618年),改黔安郡为黔州,治今彭水县城,析彭水地置石城县(天宝元年改名黔江县,即今黔江区)。次年,再析彭水地另置盈隆(治今润溪乡洋水桥)、洪杜(治今酉阳县龚滩镇)、相永(今贵州省境)、万资(今贵州省境)4县,同属黔州。贞观四年(630年),彭水县治移今汉葭镇县坝一带。贞观二十年(646年),分盈隆县地置都濡县(治今贵州省务川县濯水乡石桥子),先天元年(712年)因避 唐玄宗 李隆基讳改盈隆为盈川,天宝元年(742年)再改名洋水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全国增为15道,分江南道西部置黔中道,治今彭水县城,彭水县改隶黔中道黔州。大顺元年(890年),赐黔州观察使号武秦军节度,彭水属之。开元二十一年始,唐实行羁縻制,黔州领劳、福、犍等50个羁縻州,领地辖今渝、黔、鄂、桂结合部约30万平方公里,羁縻州委任土著首领管理。
五代仍属黔州、武泰军节度管辖。
宋初沿唐制。继改道为路,黔州仍置,彭水隶之。嘉祜八年(1063年),省都濡、信宁、洋水、洪社4县为镇入彭水,仍隶黔州。绍定元年(1228年),黔州升为绍庆府,辖彭水黔江2县,并领羁縻州49个。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绍庆府升为总管府,在今汉葭镇城南修筑石城,至顺元年(1330)改称绍庆路,直到 明代 洪武四年(1371年)废置。
元设行省,省下设路府、州、县。彭水县仍隶绍庆府(路)。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置绍庆珍州南平等处沿边宣尉使司,治今彭水县城。至正四年(1344年)置绍庆府军民宣抚都总使司,仍治彭水县城,领6州20县152镇。
大夏承元制,彭水属绍庆路。
明初仍袭元制。洪武四年(1371年)废绍庆府,彭水县改隶四川行省重庆府。次年,废黔江县入彭水。洪武十年,废武隆入彭水县,改隶涪州(治今涪陵市区)。洪武十三、十四年,先后复置武隆县、黔江县。
清初划分全国为18个省,后调整为22个省,省下设道、府、县。顺治二年(1645年),彭水县复隶重庆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政府实施“改土归流”,置黔彭军民厅,治今郁山镇,辖彭水、黔江、酉阳(时秀山属之)3县。乾隆元年(1736年)废黔彭军民厅置酉阳直隶州(治今酉阳县城),彭水改属该直隶州。
民国2年(1913年),彭水县属东川道。1927年改隶四川省长公署,第三年属四川省政府。1935年改隶四川省第八行督察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16日彭水解放。1950年1月,属川东行署涪陵专区。1952年9月,属四川省涪陵专区。1968年6月,属四川省涪陵地区。1983年月11月14日,国务院批准彭水县改建为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次年11月10日挂牌成立。1987年涪陵地区分设为涪陵、黔江两个地区,彭水自治县改属黔江地区。1997年6月,改属重庆直辖市,由黔江开发区代管至2000年。
500243100:~001鼓楼社区 ~002石嘴社区 ~003文庙社区 ~004渔塘社区 ~005沙沱社区 ~006河堡社区 ~007滨江社区 ~200上塘村 ~201白云村 ~202镇南村 ~203亭子村 ~204白杨村 ~205芦渡湖村 ~206青龙村 ~207北斗村 ~208天台村 ~209过江村 ~210柏香村 ~211弹子村 ~212坝竹村 ~213下塘村 ~214大树村 ~215天池村
附:城郊乡位于汉葭镇四周。国道319线,彭(水)务(川)、彭(水)桑(柘)、彭(水)石(柱)公路过境。
附:下塘乡位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部,距县城10.2千米。乌江和国道319线从境内通过。
附:下岩西乡位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南部,距县城15千米。彭(水)务(川)公路过境。 [沿革]清置岩西乡,1932年更名下岩西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7年,面积75.3平方千米,人口1.1万,辖弹子、余家、何家坝、冯家山、汪家、白香坝、张家、过江、秀水、天台、陈家11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弹子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