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借贷便利 中国央行2014年11月6日表示,今年九月创设了中期借贷便利(MLF),并于9、10两月通过该工具向银行体系投放总计7695亿基础货币。此外央行还证实通过 抵押补充贷款工具( PSL)为开发性金融支持 棚户区改造提供长期资金。此前媒体曾多次报道央行创设新工具释放流动性,但对工具类型却众说纷纭,今日谜底终于揭晓。
中期借贷便利 央行还证实,2014年9月和10月,通过中期借贷便利向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大规模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分别投放基础货币5000亿元和2695亿元,期限均为3个月,利率为3.5%, 在提供流动性的同时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引导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增长。
中期借贷便利 央行称,"总体看,在外汇占款渠道投放基础货币出现阶段性放缓的情况下,中期借贷便利起到了补充流动性缺口的作用,有利于保持中性适度的流动性水平。“
中期借贷便利MLF是一个新的创举,印证了市场关于中期信贷融资工具的猜测。
中期借贷便利 与常备借贷便利(SLF)相比,区别并没有明确,只不过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更能稳定大家的预期。创设中期借贷便利既能满足当前央行稳定利率的要求又不直接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这是个两全的办法。
中期借贷便利体现了我们货币政策基本方针的调整,即有保有压,定向调控,调整结构,而且是预调、微调。
中期借贷便利2015年5月之前,MLF操作均为3个月期限,而2015年下半年至年底都是6个月期限的;2016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1年期期限的MLF操作。
2015年各季度分别开展MLF操作10145亿元、5145亿元、3600亿元和3058亿元,期末MLF余额为6658亿元。上半年,操作期限均为3个月,利率为3.5%。下半年,将期限延长为6个月,利率为3.35%,为引导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11月又将其利率下调至3.25%。
2016年7月18日,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7月下旬MLF到期2185亿元,人民银行对14家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2270亿元,其中3个月530亿元、6个月1345亿元、1年期395亿元,利率与上期持平,分别为2.75%、2.85%、3.0%。[3]
2017年1月24日,人民银行对22家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共2455亿元,其中6个月1385亿元、1年期107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2.95%、3.1%,较上期上升10个基点。这是人民银行自2014年9月首次开展MLF操作以来,第一次上调利率,也是政策利率近六年来首次上调,其意义等同于加息。[4]
2019年10月16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2000亿元,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3.3%。这是央行10月份首次通过MLF操作投放流动性,也是连续10个工作日暂停逆回购操作。[5]
2022年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8月15日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8月16日MLF到期的续做),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的中标利率分别为2.75%,下降10个基点。[6]
2022年10月17日,人民银行开展5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75%和2.0%,均与此前持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