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龙

板龙

外文名 plateosaurus
目录导航

外形特征

  板龙全长约7米,站立时头部高约3.5米,是最早的高大食素性恐龙。头细小,口中有齿,颈长尾长,躯体粗大。后肢粗长。前肢短小,有5个指头,拇指有大爪,爪能自由活动,用利爪赶走敌人,也能抓摘食物。笨而大的板龙很可能要用四肢行走。有些科学家认为,它们喜欢群体活动,一起在树丛中寻找食物。

动物研究

1.自然界的一种古老动物

板龙板龙 

恐龙名称: 板龙

  拉丁文名: plateosaurus

  恐龙体长: 6-8米 身高3.6米

  恐龙体重: 5吨

  恐龙食物: 各类植物和树叶

  生存年代: 2亿1000万年前,晚三叠纪

  生存地点: 法国、瑞士和德国境内

  辨认要决: 两只强壮的后腿直立着

  恐龙种类: 蜥臀目·原蜥脚类

  来 历

  板龙意为"平板的爬行动物",食植物的板龙是生活在地球上的第一种巨型恐龙。

  简 介

  在板龙出现以前,最大的食草类动物的身材也就像一头猪那样大。而板龙要大的多,它的尺寸有一辆公共汽车那样长。有时候,它用四肢爬行并寻觅地上的植物,但但当需要时,它可以靠两只强壮的后腿直立起来,寻找其它可觅食的地方。板龙与在它之前生存的任何一种恐龙都不同,它可以够到最高的树木的树梢。板龙的牙齿和上下颌的结构都不大适合于咀嚼。因此,板龙大概是通过吞下各种石头,让它们储存在胃中,像一台碾磨机那样滚动碾磨,把食物碾碎成糊状。板龙很容易的向后弯曲它的指爪。平时,按在地上像脚趾,但如果它想抓住什么东西的话,它就会弯曲自己的五只指爪,向前紧紧的攥成一个拳头。板龙直立行走是不容易的。它灵活的脖子使它过于头重脚轻,不可能总是以两脚着地的姿态行走。而四肢朝地的爬行方式对板龙来说,才更为舒服自然。

  板龙是属于早期恐龙族群之一,是三叠纪最大的恐龙[1],也是唯一最常出现在孩子恐龙书籍或玩具中,具有很长的颈部与尾巴以及很小的脑袋,大约体长为八公尺,它或许是侏罗纪大型蜥脚类的祖先前身。

  板龙是生存于二亿年前的古老恐龙,分类上属于古蜥脚亚目(既原蜥脚类),科学家认为它们是蜥脚亚目的雷龙、腕龙、梁龙等恐龙的祖先,外形与雷龙近似,但体格较小。而且前肢矮小,也许有时候可以用后肢站立吧。从外表看,它像是介于用2足与4足步行的杂食性恐龙,属于初期的草食恐龙,好像也吃肉,但有关这点尚无确切的资料以为证据。板龙有着筒状的身躯,脖短而头小,除四足步行外,也可直立,直立时高达3米,是三叠纪中最大的恐龙。身体硕大的板龙,由于体温升高时散热不易,常在旱季缺乏食物时,作集体往海边迁徙的行动,而也因须横越沙漠、忍受酷暑和口渴,所以万一在中途迷路,常会发生集体灭亡的惨事。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