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与同乡王通吾、高鹤年等同志去山东沂水岸堤参加八路军举办的救国青年干部训练班学习。年底回到家乡,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工作。
193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高流一带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同年党派钱天素同志建立磐石庄支部。宋耀南的家成了支部的活动阵地。沭阳3区区委建立后,宋耀南任区委书记。10月,区委筹建了抗日青年救国团,这是进步的群众性的抗日团体。宋耀南等同志以青救团的合法名义,公开活动。号召群众有钱出钱,有枪出枪,组织起来,保卫家乡。不久便建立了“抗日青救大队”,有十几条枪,到年底发展到50条枪。宋耀南、王通吾、宋光彩为负责人。
1940年3月,云台大队在山东郯城县巡会一带改编为南进支队第9大队,后又编入南进支队3团。组织决定宋耀南仍回到地方工作。
1941年6月,东海县大队建立,宋耀南任政,曹通三任大队长,带领县大队配合地方主力打开金塘,吓开马场,使伪顽势力闻风丧胆。
1942年,淮海区党委决定把东海、宿北、沭阳3县县大队整编为淮海军分区3支队。东海县大队编为3支队7团,宋耀南任团长,李登荣任政委。
1943年7月,抗日武装开展反扫荡,发起夏季攻势。宋耀南奉命率7团围攻桑墟据点。这个据点,是沭赣线上伪军设置的1个中心据点,内住伪军1个大队1000多人,兵力较强,而且深沟高垒,外设铁丝网,工事构筑坚固,不便攻坚。7团边采取围困战术,一方面武力封锁,切断它与外界一切联系,断粮断草。一方面利用桑墟臭狗阵战术,后敌人忍不住溃逃时宋耀南不幸受伤,医治无效,不幸牺牲。
1944年7月,在纪念抗日战争7周年之际,东海县委、县政府召开追悼抗日烈士大会,为宋耀南等烈士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