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考入长沙陆军小学堂,继人武昌陆军中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骑兵科学习。
毕业后入川I军供职,历任四川新军巡阅官、参谋官、江西吉安县长。
1924年,任湘军贺贵严师教导队教育长。
1927年,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上校大队长。
1928年,应邀任独立第二旅参谋长。
1930年,升任少将旅长。不久,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三师,晋升为少将参谋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与师长李必蕃将军率部由临潼出师抗日。9月,开赴德州,参加沧州会战,协助师长指挥部队,阻击日军沿津浦路南进,一度将数倍于我之敌击溃。
1938年5月,日军大举进犯鲁西南,二十三师奉命在菏泽、郓城一带驻守。5月13日,日军进攻菏泽,黄启东协助师长李必蕃率余部顽强抵抗.多次击退敌人进攻。5月15日,李必蕃、黄启东率部突围。黄启东不幸中弹,壮烈殉国。时年48岁。[3]
1938年,沪宁失守,日军数十万之众企图侵犯徐州。国民革命军二十三师奉令扼守豫东、鲁西之郓城、菏泽一带,防线较长,所部团、营、连长多被抽调至武汉受训。平江人、二十三师参谋长黄启东呕心沥血,昼夜巡查,督促全师将士百倍警惕,坚守阵地。5月,敌军精锐师团及一旅团,在空军配合下,以陆军的绝对优势倾巢来犯。黄启东与师长李必蕃率部血战数昼夜。后因伤亡过大,二十三师奉令转移至菏泽整补部队,继续阻击敌人。
这时,日本侵略军乘二十三师余部刚到菏泽,部署未定,驱其步兵、骑兵、炮兵、化学队和摩托车队,在坦克和装甲车掩护下,发起突然袭击,层层逼进,气势汹汹。黄启东与师长李必蕃抱定与菏泽城邑共存亡之决心,临危不惧,迅速变更战术,实行坚壁清野,主动分兵阻击,鏖战数昼夜,在枪林弹雨中,死守阵地,打退了日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不久,日军大批援兵蜂拥而来,二十三师粮尽援绝,情况十分危急。黄启东在师长李必蕃召开的高级军官会议上,慷慨陈词,力主死守不渝,牵制敌军。
激战至5月15日,李必蕃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亲自上阵指挥正面抗击。黄启东率领工兵营和特务连独当一面。血战数昼夜,伤亡惨重。李必蕃腹部中弹,流血不止。部下急将他抬下战场,行至城南王庄时,伤势恶化,乃自杀殉国。黄启东愤不欲生,以爱国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自勉,身先士卒,率余部与敌血战到底,冲锋十余次。在喊杀声中,他头部中弹,犹不退却,命卫士陈烈(湘潭人)背负,坚持在前沿指挥。其时,该师野战医院院长、平江同乡李少甫带领救护队,一再催促黄启东快上担架,黄启东坚决不从,摆手示意李少甫快去抢救其他伤员,并吃力地张开紧抿着的嘴唇,用微弱颤动的声音对李少甫等人说:“何以对国家?!何以对民族?!”“宁作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未几,黄启东终因流血过多,为国捐躯。临终怒目而视,死不瞑目。[1]
1985年,平江县政府报湖南省政府批准,追认黄启东为抗日烈士。[2]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