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 顺义区北小营镇、
该镇属潮白河水系,地下水埋深目前为2—5米。本镇有顺密公路纵穿全境,牛魏路横通东西。此外有北马路、白马路等。北小营镇是北京市确定的33个重点建设的中心镇之一。
北小营镇历史悠久。西汉初期,在北境狐奴山下,北府村南,设有狐奴县,前后历经近650年。东汉初年,张堪任渔阳太守,在狐奴山下开稻田八千顷,教民种植,使民殷富。北小营镇全境除西北部分外,皆为种稻之中心区域。北小营、北府、东、西府、前、后鲁、仇家店、马辛庄、前、后礼务等村,在当时均已有民耕作,成居民点,后逐渐发展成村。东、西乌鸡、牛富屯为明代初年移民成村,传说村西金鸡坡上栖有乌鸡而得名,清代析为二,改为武吉,也写作武级村。牛富屯是因村北土丘形似牛体而称牛栏务,后更今称。上辇因处河畔,筑埝防水而称上埝,谐音今名。榆林昔多水患,榆树丛生,明初移民,以榆林名村,该村为潮白河古渡。大、小胡营均建于元代,为山东胡姓移民所居而成村,后析为二村。
北小营镇在明代顺义县划13个社或12个里时,是为佃子社、城子社、或佃子里、城子里。清代分10路属时,为东北路属。民国初期为顺义第八区,1949年属顺义第三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北小营乡。1958年9月8日设人民公社时,属木林人民公社,1961年5月,划为北小营人民公社,1978年2月撤消马坊公社,西南部并入北小营公社,1983年公社改乡,1990年2月改乡为镇,沿袭至今。
北小营镇北府村南有古 狐奴县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旧有“狐奴远眺”景。1963年在该地区发掘出两枚“青石斧”,同年,发现明代“金香平”,1986年发现汉代陶器。1975年3—5月,在东府村东双台子等地发现7座东汉时墓葬,出土陶器多件。旧有张堪庙(在后鲁各庄)、张真人庙等。清代在北府有内务府旗西府恭亲王府旗地等多处。在仇家店村北旧有高梁桥,箭杆河水曲流,澄澈潆洄,谓之顺义八景之一——“曲水晴涛”。
张堪庙遗址
北小营村前鲁各庄。张堪为东汉渔阳太守,传说他将种稻的技术带到北方。 侯宠墓
杨镇杨各庄。侯宠为明代嘉靖时乾清宫近侍御马太监,墓存石碑石案。
狐奴县遗址
北小营北府村前狐奴山下。狐奴县,置于西汉初年,属古渔阳郡。遗址当地俗呼城坡,地表有大量的汉代砖瓦碎片,曾出土有陶井、汉瓦、青铜剑、五铢钱等汉代器物,为顺义区文物保护单位。狐奴县的地域,相当于顺义地区。三国时,曾将渔阳、俿奚、犷平三县入狐奴,即整个京北平原,都属狐奴之地。后魏将狐奴入蓟县,自汉至魏,历时600余年。东汉初,渔阳太守张堪屯兵狐奴,开稻田8000余顷,开北京地区种水稻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