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入侵物种

外来入侵物种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外来入侵物种外来入侵物种(3)自然界中的物种总是处在不断迁移、扩散的动态中。而人类活动的频繁又进一步加剧了物种的扩散,使得许多生物得以突破地理隔绝,拓展至其他环境当中。对于此类原来在当地没有自然分布,因为迁移扩散、人为活动等因素出现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之外的物种,统称为外来种。在外来种中,一部分物种是因为其用途,被人类有意地将其从一个地方引进到另外一个地方,这些物种被称为引入种,如加州蜜李、美国樱桃等。这些物种大多需要在人为照管下才能生存,对环境并没有危害。

然而,在外来种(包括引入种)中,也有一些在移入后逸散到环境中成为野生状态。若新环境没有天敌的控制,加上旺盛的繁殖力和强大的竞争力,外来种就会变成入侵者,排挤环境中的原生种,破坏当地生态平衡,甚至造成对人类经济的危害性影响。此类外来种则通称为入侵种,如红火蚁、福寿螺、布袋莲、非洲大蜗牛、巴西龟、松材线虫等。

标准

1、通过自然原因或有意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一个非本源地区域。

2、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具有高生长速度、强大繁殖能力和快速蔓延的能力。

3、可耐受各种环境,可以改变生长模式以适应现有环境,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地理结构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

区别

外来的≠国界外的。国界是人为的概念,国界内也可以发生物种的入侵。

入侵途径

自然入侵

外来入侵物种外来入侵物种(3)这种入侵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是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如豚草就是因为修建铁路公路时造成周围植被的破坏,逐步从朝鲜扩散至中国的。

无意引种是指某个物种利用人类或人类传送系统为媒介,扩散到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地地方,从而形成地非有意地引入。这种引进方式虽然是人为引进的,但在主观上并没有引进的意图。例如红火蚁,就是在二十世纪初因检防疫上的疏失而入侵了美国南方,最终造成美国在农业与环境卫生上非常重要的问题与经济上的损失。

有意引种

是指人类有意实行的引种,将某个物种有目的地专一到其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这类引种可以是授权地或未经授权地)。这些入侵种由于被改变了物种的生存环境和食物链,在缺乏天敌制约的情况下泛滥成灾。例如水葫芦起初是以净化水源为目的而引进的,但因为环境适宜,繁殖太快等原因,对中国多处水源造成危害;再如福寿螺,起先作为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用螺类被引入广东,最后引入北京,全国大面积养殖,但是因为味道掺杂腥味,被养殖者“放生”在国内水田、河流中,造成了一系列危害。

无意引种

指某个物种利用人类或人类传送系统为媒介,扩散到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地地方,从而形成地非有意的引入。

入侵扩散

外来入侵物种外来入侵物种(5)一个外来物种进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最后是否形成入侵通常取决于两个因素:进入新环境的外来入侵物种的自身特点,以及这个环境是否容易被这个物种入侵。

入侵物种特点

广域的分布和快速的扩散能力。这两个特征可以进一步引申为具入侵性的物种的生活史较短、结果时期较长、种子数量较大、种子体积较小、种子存活时间较长、易于被风和动物传播等。另外,一些研究也指出生活型或功能群与可入侵性有关,但没有哪一种生活型在所有生境中都具有入侵性。

被入侵生态系统特点:

和外来入侵种一样,这些容易遭到入侵的生态系统也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

资源供给经常处于一种波动状态的生境要比具有稳定的资源供给的环境容易受到入侵,当一个生境中的限制性资源突然升高或降低时更易受到入侵,受干扰、疾病或虫害侵袭后的生境的可入侵性也将增加。资源供给增加后,当本地的植物能利用这些资源所间隔的时间延长时,可入侵性增加;群落引入牧食者后,将使得生境更容易受到入侵。[3] 

入侵区域

中国易受外来物种入侵区域

外来入侵物种外来入侵物种(3)依据外来入侵种的传入途径以及入侵种和生态系统的特点,可以预计在中国外来种容易入侵的区域。

重要的港口、口岸附近,铁路、公路两侧。经国际货运传入的外来种往往首先在港口、口岸附近登陆,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建立小的种群而后开始扩散;轮船的压舱水排放和营附着生活的海洋物种也常常在港口落脚;火车、汽车携带的外来种则容易在铁路、公路两侧定居、扩散。

人为干扰严重的森林、草场。人类活动可直接带来外来种。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本来是稳定的,严重的认为干扰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使生态系统退化、多样性下降,给外来种的入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物种多样性较低、生境较为简单的岛屿、水域、牧场。物种多样性低,自然抑制力也低,天敌种类少,外来种容易生存,种群容易扩增。

受突发性的自然干扰,如火灾、洪水和干旱等破坏后的生态环境。在这些生态环境中,生态系统短时间内受到严重破坏,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变得简单,入侵种极易迅速占据大量的生态位而成为优势物种。 外来入侵种在温暖湿润、气候条件好的地区,如中国的南方地区,由于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常常给外来入侵种的大爆发提供良好的条件。

入侵现状

国内生物入侵现状

中国分别在2003年和2010年分2批发布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共35个物种。中国34个省市自治区全部受到影响,以西南和沿海地区最为严重。外来物种入侵途径主要是人为引进;沾粘在旅游者身上带入或自然传播。

据农业部的初步统计,截至2012年中国有40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外来入侵物种危及本地物种生存,破坏生态系统,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200亿元。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最具危害性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中,中国有50多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有11种,这11种外来入侵物种每年给我国造成大约600亿元的损失。

据调查,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公布的100种破坏力最强的外来入侵物种中,约有一半侵入了中国。与此相一致的是在《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有156个均在中国。

入侵防治

人工防治

依靠人力,捕捉外来害虫或拔除外来植物。人工防治适宜于那些刚刚传入、定居,还没有大面积扩散的入侵物种。中国人力资源丰富,人工防除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清除有害生物,但对于已沉入水里和土壤的植物种子和一些有害动物则无能为力;高繁殖力的有害植物容易再次生长蔓延,需要年年防治;人工防治有害动植物后如不妥善处理动植物残(体,如卵)株,它们可能成为新的传播源,客观上加速了外来生物的扩散。

机械去除

利用专门设计制造的机械设备防治有害植物。机械防除有害植物对环境安全,短时间内也可迅速杀灭一定范围内的外来植物。利用机械打捞船在非洲的维多利亚湖等地控制水葫芦等水生杂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中国云南昆明市也曾设计制造过一艘机械打捞船清除滇池水葫芦,福建农业大学也曾帮助福建宁德地区设计制造“割草机”控制大米草,但均因技术等原因最终未获成功。除技术问题外,机械防除后,如不妥善处理有害植物残株,这些残株依靠无性繁殖有可能成为新的传播源。通过物理学的各种途径防治也可控制外来有害生物,如用火烧控制有害植物,黑光灯诱捕有害昆虫,等等。

替代控制

替代控制主要针对外来植物,是一种生态控制方法,其核心是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的自身规律用有经济或生态价值的本地植物取代外来入侵植物。它的优点在于:

替代控制植物一旦定植便长期控制入侵植物,不必连年防治;

替代植物能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涵养水源,提高环境质量;

替代植物有直接经济价值,能在短期内收回栽植成本,长期获益;

替代植物可使荒芜土地变成经济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替代控制的不足在于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很多生境并不适宜人工种植植物,如陡峭的山地、水域等,同时人工种植本地植物恢复自然生态环境涉及到的生态学因素很多,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研究利用替代植物控制外来有害植物,应充分研究本地土生植物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如它们与入侵植物的竞争力、他感作用等,掌握繁殖、栽培这些植物的技术要点,并探讨本地植物的经济特性,市场潜力等,以便同时获得经济和生态效益。沈阳农业大学和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合作于1989和1990年在沈大和沈桃这两条高速公路的两侧建立了200h㎡的豚草替代控制示范区,所选取的替代植物包括紫穗槐、沙棘、草地早熟禾、小冠花和菊芋等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示范区建成后三裂叶豚草的生物量由每平方米30kg降到0.2kg,这些替代植物还在饲料、绿肥、食品、医药、编筐条材、能源和化工原料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从外来有害生物的原产地引进食性专一的天敌将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控制在生态和经济危害水平之下,类似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生物防治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依据有害生物-天敌的生态平衡理论,在有害生物的传入地通过引入原产地的天敌因子重新建立有害生物-天敌之间的相互调节、相互制约机制,恢复和保持这种生态平衡。因此生物防治可以取得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结果。

生物防治的一般工作程序包括:在原产地考察、采集天敌;天敌的安全性评价;引入与检疫;天敌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天敌的释放与效果评价。因为天敌一旦在新的生境下建立种群,就可能依靠自我繁殖、自我扩散,长期控制有害生物,所以生物防治具有控效持久、防治成本相对低廉的优点。

另外,引进天敌防治外来有害生物也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性,释放天敌前如不经过谨慎的、科学的风险分析,引进的天敌很可能成为新的外来入侵生物,从而带来"引狼入室"的后果。国际上杂草生物防治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引进天敌控制杂草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天敌安全性等新的挑战。天敌昆虫Cactoblastis cactorum曾成功地控制了澳大利亚、南非、夏威夷等地的仙人掌Opuntiaspp.,但在1989年,美国的佛罗里达发现该虫威胁当地的一种花卉植物仙人掌,成为一种严重的害虫。

1993年FAO颁布了《国际生防天敌引种管理公约》,对天敌的引种进行了规范。国际上进行有害植物生物防治释放天敌前,均进行天敌的安全性测定,主要方法有选择性测定和非选择性测定两种,进行风险分析的供试植物种类包括以下几类:

分类上与目标植物同属同科或近缘科的代表种;

本地重要的经济、观赏作物的代表种;

本地濒危物种;

形态学、物候学上与目标种相似的物种。

综合治理

将生物、化学、机械、人工、替代等单项技术融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各自不足,达到综合控制入侵生物的目的,这就是综合治理技术。综合治理并不是各种技术的简单相加,而是它们有机的融合,彼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以利用生物和化学防治综合治理入侵植物为例,由于融合了化学和生物防治的优势,同时又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因此具有以下特点:

速效性在实施的前期,在一些急需除掉有害植物的地方,将有选择地使用一定品种和剂量的除草剂,以在短期内迅速抑制有害植物种群的扩散蔓延,

持续性由于除草剂只能取得短期防效,难以持久,因此,使用除草剂后,释放一定数量的专食有害植物的天敌昆虫并使其建立种群定居,长期自我繁殖,并逐渐达到和保持植物-天敌之间的种群动态平衡,

安全性与单一应用化学除草剂相比,综合治理对化学除草剂的品种、使用浓度、剂量及应用次数都有严格的限制,所选择的除草剂对其它生物安全,使用浓度、剂量、次数都大大低于常规用量,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经济性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以生物防治为主,在释放天敌后,天敌可自我繁殖,建立种群,在达到一定数量后基本上不再需要人工增殖,因此具有一次投资、长期见效的优势。

入侵物种

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有400多种,其中危害较大的有100余种。在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我国就有50余种。

我国已成为遭受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4]

物种列表 

哺乳类

獭狸Nutria (Myocastor coypus)海狸鼠科

麝鼠Musk rat (Ondatra zibethicus)鼠科

褐家鼠Brown rat (Rattus norvegicus)鼠科

鸟类

小葵花凤头鹦鹉Sulphur-crested cockatoo (Cacatua sulpurea)鹦鹉科

虹彩吸蜜鹦鹉Rainbow lorikeet (Trichoglossus haematotus)鹦鹉科

加拿大鹅Canada goose (Anser canadensis)鸭科

家八哥Indian myna (Acridotheres tristis)椋鸟科

爬行类

巴西龟(Trachemys scripta)泽龟科

两栖类

牛蛙Bull frog (Rana catesbeiana)蛙科

鱼类

鳙Bighead (Aristichthys nobilis)鲤科

鰕虎鱼Gobies (Gobiidae)鰕虎鱼科

麦穗鱼Topmouth Gudgeon (Pseudorasbora parva)鲤科

食蚊鱼Mosquito fish (Gambusia affinis)花鳉科

胎鳉Livebearers (Poeciliidae)胎鳉科

鲢Silver carp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鲤科

甲壳类

克氏螯虾Crayfish (Procambius clarkii)龙虾科

福寿螺Amazonian snail (pomacea canaliculata)苹果螺科

明线瓶螺(pomacea lineata)苹果螺科

非洲大蜗牛Giant Africa snail (Achatina fulica)玛瑙螺科

昆虫

白蚁(Termite)白蚁科

松突圆蚧Pine Scale (Hemiberlesia pitysophila)盾蚧科

美国白蛾Fall webworm,American White Moth (Hyphantria cunea)灯蛾科

蔗扁蛾Banana moth (Opogona sacchari)螟蛾科

湿地松粉蚧Loblolly pine mealybug (Oracella acuta)粉蚧科

美洲斑潜蝇Vegetable Leaf Miner (Liriomyza sativae)潜蝇科

稻水象甲American rice water weevil (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象甲科

美洲大蠊American Cockroach (Periplaneta americana)蜚蠊科

德国小蠊German Cockroach (Blattella germanica)蜚蠊科

苹果棉蚜Woolly Apple Aphid (Eriosoma lanigerum)棉蚜科

葡萄根虫Grape Root Louse (Phylloxera vitifolii)

线虫

松材线虫North American pinewood nematode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滑刃总科

真菌

甘薯长喙壳菌Black Spot (Ceratocystis fimbriata)

野生动物疾病Wildlife Diseases:

鲑鱼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 in trout (IPNV)

植物类

土荆芥Mexican Tea (Chenopodium ambrosioides)藜科

水花生Alligator weed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苋科

刺花莲子草Spingflower Alternanthera (Alternanthera pungens)苋科

西番莲(Passiflora coerulea)西番莲科

仙人掌Cacti (Opuntia stricta)仙人掌科

假连翘Golden Dewdrop (Duranta repens)马鞭草科

刺茄Love Apple (Solanum aculeatissimum)茄科

美洲车前Plantaiga (Plantago virginica)车前科

异檐花Venus' Looking-glass (Triodanis perfoliata)桔梗科

藿香蓟Tropic Ageratum (Ageratum conyzoides)菊科

豚草Ragweed (Ambrosia artemisiifolia)菊科

一年蓬Daisy Fleabane (Erigeron annuus)菊科

紫茎泽兰Crofton weed (Eupatorium adenophorum)菊科

薇甘菊South American Climber (Mikania micrantha)菊科

加拿大一枝黄花Tall goldenrod (Solidago altissma)菊科

大波斯菊cosmos(Cosmos bipinnatus) 菊科

大米草Common cordgrass (Spartina anglica)禾本科

毒麦Darnel ryegrass (Lolium temulentum)禾本科

凤眼莲(又名水葫芦)Water hyacinth (Eichhornia crassipes)雨久花科

五爪金龙Palmate-leaved Morning Glory (Ipomoea cairica)旋花科

红瓜Ivygourd (Coccinia cordifolia)葫芦科

马缨丹Common Lantana (Lantana camara)马鞭草科

五叶地锦Virginia Creeper (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葡萄科

猫爪藤Common Cat's Claw Vine (Macfadyena unguis-cati)紫葳科

三裂蟛蜞菊Trilobe Wedelia (Wedelia trilobata)菊科

蓖麻Castor-oil Plant (Ricinus communis)大戟科

银胶菊Common Parthenium (Parthenium hysterophorus)菊科

苇状羊茅Tall Fescue (Festuca arundinacea)禾本科

大花老鸦嘴Blue Trumpet Vine (Thunbergia graniflora)爵床科

飞机草Odor Eupatorium (Eupatorium odoratum)菊科

单刺仙人掌Prickly Pear (Opuntia monacantha)仙人掌科

赛葵Coromandel Coast Falsemallow (Malvastrum coromandelianum)锦葵科

梯牧草Timothy (Phleum pratense)禾本科

地毯草Carpetgrass (Axonopus compressus)禾本科

节节草Ramose Scouring Rush (Equisetum ramosissimum)禾本科

毛花雀稗Caterpillar Grass (Paspalum dilatatum)禾本科

铺地狼尾草West African Pennisetum (Pennisetum clandestinum)禾本科

莠狗尾草Knotroot Bristlegrass (Setaria geniculata)禾本科

球茎大麦Bulbous Barley (Hordeum bulbosum)禾本科

熊耳草Mexican Ageratum (Ageratum houstonianum)

蛇目菊Tinctorial Coreopsis (Coreopsis tinctoria)菊科

大花金鸡菊Lance Coreopsis (Coreopsis lanceolata)菊科

矢车菊Corntfower (Centaurea cyanus)菊科

万寿菊Aztec Marigold (Tagetes erecta)菊科

圆叶牵牛Common Morning Glory (Ipomoea purpurea)旋花科

紫茉莉Four-o'clock (Mirabilis jalapa)紫茉莉科

含羞草Pink Woodsorrel (Mimosa pudica)豆科

铜锤草Corymb Wood Sorrel (Oxalis corymbosa)禾本科

大麻Hemp (Cannabis indica)大麻科

含羞草决明Sensitiveplant-like Senna (Cassia mimosoides)豆科

决明Sickle Senna (Cassia tora)豆科

土人参Panicled Fameflower (Talinum paniculatum)马齿觅科

望江南Coffee Senna (Cassia occidentalis)豆科

美洲商陆Common Pokeweed (Phytolacca americana)商陆科

野茼蒿Hawksbeard Velvetplant (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茼蒿科

菊苣Common Chicory (Cichorium intybus)菊科

产生影响

物种列表 

哺乳类

獭狸Nutria (Myocastor coypus)海狸鼠科

麝鼠Musk rat (Ondatra zibethicus)鼠科

褐家鼠Brown rat (Rattus norvegicus)鼠科

鸟类

小葵花凤头鹦鹉Sulphur-crested cockatoo (Cacatua sulpurea)鹦鹉科

虹彩吸蜜鹦鹉Rainbow lorikeet (Trichoglossus haematotus)鹦鹉科

加拿大鹅Canada goose (Anser canadensis)鸭科

家八哥Indian myna (Acridotheres tristis)椋鸟科

爬行类

巴西龟(Trachemys scripta)泽龟科

两栖类

牛蛙Bull frog (Rana catesbeiana)蛙科

鱼类

鳙Bighead (Aristichthys nobilis)鲤科

鰕虎鱼Gobies (Gobiidae)鰕虎鱼科

麦穗鱼Topmouth Gudgeon (Pseudorasbora parva)鲤科

食蚊鱼Mosquito fish (Gambusia affinis)花鳉科

胎鳉Livebearers (Poeciliidae)胎鳉科

鲢Silver carp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鲤科

甲壳类

克氏螯虾Crayfish (Procambius clarkii)龙虾科

福寿螺Amazonian snail (pomacea canaliculata)苹果螺科

明线瓶螺(pomacea lineata)苹果螺科

非洲大蜗牛Giant Africa snail (Achatina fulica)玛瑙螺科

昆虫

白蚁(Termite)白蚁科

松突圆蚧Pine Scale (Hemiberlesia pitysophila)盾蚧科

美国白蛾Fall webworm,American White Moth (Hyphantria cunea)灯蛾科

蔗扁蛾Banana moth (Opogona sacchari)螟蛾科

湿地松粉蚧Loblolly pine mealybug (Oracella acuta)粉蚧科

美洲斑潜蝇Vegetable Leaf Miner (Liriomyza sativae)潜蝇科

稻水象甲American rice water weevil (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象甲科

美洲大蠊American Cockroach (Periplaneta americana)蜚蠊科

德国小蠊German Cockroach (Blattella germanica)蜚蠊科

苹果棉蚜Woolly Apple Aphid (Eriosoma lanigerum)棉蚜科

葡萄根虫Grape Root Louse (Phylloxera vitifolii)

线虫

松材线虫North American pinewood nematode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滑刃总科

真菌

甘薯长喙壳菌Black Spot (Ceratocystis fimbriata)

野生动物疾病Wildlife Diseases:

鲑鱼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 in trout (IPNV)

植物类

土荆芥Mexican Tea (Chenopodium ambrosioides)藜科

水花生Alligator weed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苋科

刺花莲子草Spingflower Alternanthera (Alternanthera pungens)苋科

西番莲(Passiflora coerulea)西番莲科

仙人掌Cacti (Opuntia stricta)仙人掌科

假连翘Golden Dewdrop (Duranta repens)马鞭草科

刺茄Love Apple (Solanum aculeatissimum)茄科

美洲车前Plantaiga (Plantago virginica)车前科

异檐花Venus' Looking-glass (Triodanis perfoliata)桔梗科

藿香蓟Tropic Ageratum (Ageratum conyzoides)菊科

豚草Ragweed (Ambrosia artemisiifolia)菊科

一年蓬Daisy Fleabane (Erigeron annuus)菊科

紫茎泽兰Crofton weed (Eupatorium adenophorum)菊科

薇甘菊South American Climber (Mikania micrantha)菊科

加拿大一枝黄花Tall goldenrod (Solidago altissma)菊科

大波斯菊cosmos(Cosmos bipinnatus) 菊科

大米草Common cordgrass (Spartina anglica)禾本科

毒麦Darnel ryegrass (Lolium temulentum)禾本科

凤眼莲(又名水葫芦)Water hyacinth (Eichhornia crassipes)雨久花科

五爪金龙Palmate-leaved Morning Glory (Ipomoea cairica)旋花科

红瓜Ivygourd (Coccinia cordifolia)葫芦科

马缨丹Common Lantana (Lantana camara)马鞭草科

五叶地锦Virginia Creeper (Parthenocissus quinquefolia)葡萄科

猫爪藤Common Cat's Claw Vine (Macfadyena unguis-cati)紫葳科

三裂蟛蜞菊Trilobe Wedelia (Wedelia trilobata)菊科

蓖麻Castor-oil Plant (Ricinus communis)大戟科

银胶菊Common Parthenium (Parthenium hysterophorus)菊科

苇状羊茅Tall Fescue (Festuca arundinacea)禾本科

大花老鸦嘴Blue Trumpet Vine (Thunbergia graniflora)爵床科

飞机草Odor Eupatorium (Eupatorium odoratum)菊科

单刺仙人掌Prickly Pear (Opuntia monacantha)仙人掌科

赛葵Coromandel Coast Falsemallow (Malvastrum coromandelianum)锦葵科

梯牧草Timothy (Phleum pratense)禾本科

地毯草Carpetgrass (Axonopus compressus)禾本科

节节草Ramose Scouring Rush (Equisetum ramosissimum)禾本科

毛花雀稗Caterpillar Grass (Paspalum dilatatum)禾本科

铺地狼尾草West African Pennisetum (Pennisetum clandestinum)禾本科

莠狗尾草Knotroot Bristlegrass (Setaria geniculata)禾本科

球茎大麦Bulbous Barley (Hordeum bulbosum)禾本科

熊耳草Mexican Ageratum (Ageratum houstonianum)

蛇目菊Tinctorial Coreopsis (Coreopsis tinctoria)菊科

大花金鸡菊Lance Coreopsis (Coreopsis lanceolata)菊科

矢车菊Corntfower (Centaurea cyanus)菊科

万寿菊Aztec Marigold (Tagetes erecta)菊科

圆叶牵牛Common Morning Glory (Ipomoea purpurea)旋花科

紫茉莉Four-o'clock (Mirabilis jalapa)紫茉莉科

含羞草Pink Woodsorrel (Mimosa pudica)豆科

铜锤草Corymb Wood Sorrel (Oxalis corymbosa)禾本科

大麻Hemp (Cannabis indica)大麻科

含羞草决明Sensitiveplant-like Senna (Cassia mimosoides)豆科

决明Sickle Senna (Cassia tora)豆科

土人参Panicled Fameflower (Talinum paniculatum)马齿觅科

望江南Coffee Senna (Cassia occidentalis)豆科

美洲商陆Common Pokeweed (Phytolacca americana)商陆科

野茼蒿Hawksbeard Velvetplant (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茼蒿科

菊苣Common Chicory (Cichorium intybus)菊科

生态影响

社会影响

对个体的影响

入侵种对于本地种个体具有着快速而显著的影响。例如,个体在面临入侵的捕食者或竞争者时,生长或生殖率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同时,生物个体的形态在面对入侵者时也会产生改变。个体也会由于入侵者的捕食或竞争而产生行为学上的反应,例如改变对资源的利用模式。

对遗传的影响

入侵种和本地种之间可以通过直接的基因交流——例如杂交(hybridization)和基因渗透(introgression),对本地种的遗传产生影响。例如,入侵种与本地种之间可能通过杂交,产生一种新的、有入侵性的杂合体基因型,例如北美的平滑网茅(Spartina alternifora)与欧洲的S. maritima杂交可形成了一种新的更有入侵性的多倍体物种(S. anglica);入侵种和本地种可能还会杂交产生不育的杂合体,与本地种竞争资源,对于濒危种其实是浪费配子;再如入侵种和本地种可能产生一群杂交体和广泛的基因渗透,通过“基因污染”而导致本地种的灭绝。

入侵种也可以通过改变自然选择的模式或本地种群间的基因流通间接影响本地种的遗传。例如,当入侵种施加强烈的选择压力时,本地种的自然种群可能会改变其等位基因频率;再如入侵种可能通过造成本地种种群的斑块化, 从而切断基因流动。

对种群的影响

种群的分布、结构(年龄或大小)以及增长率等,都会严重受到入侵种的影响。例如入侵种可能会通过占领本地种的生态位,减少本地种的可利用资源,导致本地种种群的增长大大降低率,进而将本地种排斥出去。

对群落的影响

入侵种会严重的影响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尽管入侵种的大量迁入可能会增加总体的物种丰富度,但由于入侵种竞争力强,本地种往往被其取代,甚至群落的建群种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进一步改变了原有的生境,导致其他的本地种的消失,引起生物多样性的下降。例如引入澳大利亚北部的含羞草(Mimosa pigra)将开阔的莎草湿地转变成灌木丛,导致一些特异的本地动植物失去其生境而消失。

此外,入侵种还可能通过对本地种的捕食、寄生等作用,影响到本地种的生存,进而改变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对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

入侵种对一生态系统功能和过程的影响所引起的变化可发生在:1. 资源库或供应速率;2. 动植物对资源的获取率;3. 干扰体系。例如,入侵树种Myrica faya通过固氮和增加土壤中可利用的氮而影响在贫瘠的火山土里的演替进程。

入侵种也可以通过改变生境的物理特性而极大地改变生态系统功能。例如,非本地草食动物可导致大量的侵蚀与滑坡,因而严重地影响了溪流生态系统。

充当宠物

经济损失:新病虫害造成农业损失,外来物种通过改变生态系统所带来的一系列水土、气候等不良影响从而产生间接经济损失。

健康威胁:引发人类新疾病,外来物种传染病病原体中带有本地不常见的类型,本地物种可能缺乏对于新病原体的免疫力,对人群具有不良影响。

词条图册

成都海关驻邮局办事处的关员在邮包查验现场查获一批活体昆虫,随包裹邮寄说明书注明这批昆虫为蟑螂,由德国始发,其体型较国内常见的蟑螂大出约3倍,经邮政平邮挂号的方式辗转入境成都。

从鳄鱼龟、野生巨蛙,到绿鬣蜥、红蜘蛛等,近年来,随着我国一小部分猎奇宠物爱好者的兴起,我国海关已从各种渠道多次查获外来物种。

此次被成都海关查获的活体昆虫,分装在4个仿生态的塑料容器中,共计40余只。海关人员开箱检查时,恶臭扑面,黑色、褐色的活体昆虫甲壳油亮、四处乱爬,令人不寒而栗。

“在世界任何国家,对外来入侵物种都有严格的管理法规,因为它们对当地生态平衡存在严重危害——主要是破坏食物链的平衡。”唐业忠以外来入侵物种巨蛙为例介绍说,在野外考察中他和团队常常发现,在沼泽、池塘等生态圈内,一旦有这种巨蛙的存在,其它生物几乎消失,“包括小型的蛇、鼠及其它蛙类,几乎全部被巨蛙吃掉了”。

“究其原因,是这种巨蛙的突然‘降临’,使它因为没有天敌而处于当地食物链的顶端。”唐业忠说,一些外来物种之所以在原产地不会破坏生态平衡,而“入侵”到其它生态圈后便产生严重后果,其根本就是破坏了食物链的平衡。“比如这种巨蛙生活在美洲时,有一种密西西比鳄是它的天敌,这种鳄鱼主要以巨蛙为食物。而将巨蛙引进国内后,天敌的消失,使它得以肆无忌惮地繁衍。”

唐业忠说,大自然的确具备生态平衡恢复能力,但由于人类活动的破坏和自然进化的缓慢,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后,生态系统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自然进化,形成新的生态平衡体系。“此外,还有很多外来物种,科学家甚至还无法判断它未来对当地生态圈的潜在影响。”

“不仅如此,运输、饲养外来入侵生物,也具有极高风险。”据了解,成都海关在此次查获活体昆虫后发现,其中3盒已没有生命迹象。唐业忠说,尽管可以通过人为制造出适合外来入侵物种的生存环境,但因为运输、管理不善,造成外来入侵物种泛滥,破坏当地生态的事件在世界各国都曾发生过。“一些物种逃脱饲养人员的视野进入当地生态圈后,一方面可能因不适应环境死亡;另一方面,也可能发生行为、生态变异,带来更多的潜在危害。比如,过去它们对人类无害,变异后可能就会有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法》相关规定,对于邮递国家禁止进境名录以外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的,需如实向海关申报,未经检疫不得运递。同时,对于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野生植物保护法》等法律保护或属于我国已参加的国际公约所限制进出口的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均需提交相关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海关凭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才能查验放行。[5]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