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冶金学院是辽宁省唯一一所冶金类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有三个校区,即平顶山校区、地工路校区、东明校区。学院占地面积 21.36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12.39 万平方米,各类实验教学中心(室)88个,其中 1 座 6000 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 1 座 3000 平方米的实训楼和拥有 8 座实习厂房的具有年机械加工生产能力 1500 吨的校办实习工厂。学生实习校内有设施配备一流的实训楼和实习工厂,具有技术先进的数控加工中心、 PLC 实习设备、液压回路综合实验台和液压伺服系统、计算机培训中心等,校外设有 20多个实习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00余万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较为完善,图书馆总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总量达20余万册。
截至2013年12月,学院有全日制在校学生8000 余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 497 人,其中教师 200余人,教授、副教授级教师占教学人员 30% 。
学校学院先后开设了车、钳、电 、焊、冷作等常设专业和冶炼、采掘、数控等复合专业 40 多个,为冶金、机加等行业培养、输送近 5 万余名中、高级技术人才和企业技师,毕业生遍及本钢、武钢、包钢、马钢、重钢、太钢、首钢、凌钢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可谓桃李芬芳。
校园景色(30)学校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服务质量,加强学生管理,细化教学管理和督导。教学管理部门设有技师部、基础部、学工部、德育部、冶金系、自动化系、机械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完全采用系部管理。推行以德育、安全、技能教育为重点的特色职业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明礼诚信,遵章守纪,爱岗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把法律、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企业理念作为道德教育的必修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岗位意识。培养学生安全生产意识和遵守生产规程的理念,真正培养企业适需对路的既会技术操作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注重安全的新一代高技能人才。
原本溪钢铁公司职工学院
1961年本溪钢铁学院(现辽宁科技学院)(夜校)改建为本钢业余大学,1980年本钢业余大学更名本钢工学院,1982年本钢工学院更名本溪钢铁公司职工工学院
原辽宁冶金技师学院
原本钢工学院(30)1950年本钢工人技术学校创建,本钢工人技术学校更名为本钢半工半读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本钢半工半读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更名为本钢技工学校,1996年本钢技工学校更名为本溪冶金高级技工学校,2004年本溪冶金高级技工学校更名为辽宁冶金技师学院
原辽宁冶金工业技术学院
2001年辽宁冶金工业技术学院创建
2008年辽宁冶金工业技术学院并入(合署)本溪钢铁公司职工工学院。
2009年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本溪钢铁公司职工工学院、辽宁冶金技师学院合并升格为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2016年8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苑兴垚 |
院长 | 曲涛 |
副院长 | 辛连宝、徐铁 |
资料来源:2021年3月24日学校官网[5]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苑兴垚 |
院长 | 曲涛 |
副院长 | 辛连宝、徐铁 |
学院建有职业技能鉴定所,可鉴定五大类、36个工种的鉴定。
名称 | 鉴定工种 | 鉴定等级 | 发证机构 |
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鉴定所 | 1.机械加工制造类:18种装配钳工、工具钳工、机修钳工、数控铣工、铣工、车工、磨工、镗工、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车床工、电焊工、冷作工、锻造工、炼钢工、转炉炼钢工、轧钢工、连铸工、金属热处理工2.电工电子类:5种高低压电器装配工、维修电工、家用音频设备维修工、机电装配工、变电设备安装工3.计算机信息类:2种计算机操作员、计算机维修工4.交通运输类:2种机车司机、汽车修理工5.其他:9种天车工、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管工、客房服务员、业务管理员、营业员、推销员、秘书、公关员 | 初级中级高级技师 |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本溪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
名称 | 鉴定工种 | 鉴定等级 | 发证机构 |
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鉴定所 | 1.机械加工制造类:18种装配钳工、工具钳工、机修钳工、数控铣工、铣工、车工、磨工、镗工、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车床工、电焊工、冷作工、锻造工、炼钢工、转炉炼钢工、轧钢工、连铸工、金属热处理工2.电工电子类:5种高低压电器装配工、维修电工、家用音频设备维修工、机电装配工、变电设备安装工3.计算机信息类:2种计算机操作员、计算机维修工4.交通运输类:2种机车司机、汽车修理工5.其他:9种天车工、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管工、客房服务员、业务管理员、营业员、推销员、秘书、公关员 | 初级中级高级技师 |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本溪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
省级特色专业
示范(重点)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开办时间 | 认定时间 | 认定部门 |
焊接加工 | 0119-3 | 1950 | 2009 | 辽宁省教育厅 |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护 | 0204-3 | 1950 | 2010 | 辽宁省人社厅 |
金属切削(铣工) | 0102-3 | 1950 | 2011 | 辽宁省人社厅 |
示范(重点)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开办时间 | 认定时间 | 认定部门 |
焊接加工 | 0119-3 | 1950 | 2009 | 辽宁省教育厅 |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护 | 0204-3 | 1950 | 2010 | 辽宁省人社厅 |
金属切削(铣工) | 0102-3 | 1950 | 2011 | 辽宁省人社厅 |
馆藏资源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较为完善,图书馆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截至2013年底,馆藏纸质文献总量达20余万册,其中:印刷图书19万册,电子读物1.1万册,报纸11种,期刊180种。初步形成了以理工为主,以采矿、冶金为特色,包括材料、机械工程、自动化工程、管理工程、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藏书体系。各书库及阅览室采用开放式布局,宽敞明亮,实行藏、借、阅、咨询一体化,为读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术期刊
《教海求索》 (教科处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
作者 | 教研成果名称 | 发表、获奖或出版情况 | 年度 | 部门 |
曹洪利 |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获得2009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一等奖 | 2009 | 机电工程系 |
李丹 | 《浅谈技工学校数控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 获得2009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二等奖 | 2009 | 机电工程系 |
付强 | 《Cimatron系统高速加工编程在数控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获得2009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二等奖 | 2009 | 机电工程系 |
袁家君 | 《谈辽宁冶金技师学院职业教育》 | 获得2009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三等奖 | 2009 | 机电工程系 |
王利欣 | 《谈实习教学》 | 获得2009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三等奖 | 2009 | 机电工程系 |
胡小枫 | 《浅淡实习教学中的模仿练习》 | 获2010年度全国冶金技校教育论文评审二等奖 | 2010 | 机电工程系 |
付强 | 《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生产实习教学评价》 | 获2010年度全国冶金技校教育论文评审三等奖 | 2010 | 机电工程系 |
王铁俊 | 《钳工一体化教学经验谈》 | 获2010年度全国冶金技校教育论文评审三等奖 | 2010 | 机电工程系 |
殷宏 | 《液压传动教学改革初探》 | 获得2011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二等奖 | 2011 | 机电工程系 |
牟作云 | 《现代教育媒体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的应用》 | 获得2011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二等奖 | 2011 | 机电工程系 |
韩瞧 | 《教师课堂能力提高方法的探讨》 | 获得2011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二等奖 | 2011 | 机电工程系 |
张志宏 | 《优化铣工技能教学》 | 获得2011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三等奖 | 2011 | 机电工程系 |
于新 | 《起重运输机械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 获得2011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三等奖 | 2011 | 机电工程系 |
李国梁 | 《点检制是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管理新模式》 | 获得2011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三等奖 | 2011 | 机电工程系 |
初晓旭 |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冷轧带钢液压纠偏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 获得2011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优秀奖 | 2011 | 机电工程系 |
侯玉芬 | 《CAXA软件在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 荣获2011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三等奖 | 2011 | 机械工程系 |
刘成海乔玉华 | 《实施科学管理变“消耗型”实习为“效益型”实习》 | 荣获2011年度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二等奖 | 2011 | 机械工程系 |
于瀛洋乔玉华 | 《焊工专业实训教学节能降耗的途径与方法》 | 荣获2011年度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一等奖 | 2011 | 机械工程系 |
刘成海郑文杰于瀛洋 | 《实施科学管理变“消耗型”实习为“效益型”实习》 | 被本钢集团公司企业管理进步成果委员会评定为2010年度企业管理进步成果 | 2011 | 机械工程系 |
乔玉华 | 《50t电炉除尘风机轴承座漏油的改进》 | 被机械工业出版社评为优秀论文 | 2011 | 机械工程系 |
王亚君 | 论文变频器运行中的电磁干扰及其治理措施 | 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获二等奖 | 2009 | 自动化系 |
洪宗海 | 基于PLC单片机实现FFT算法研究 | 辽宁省劳动社会保障学会获三等奖 | 2011 | 自动化系 |
陈启山 | 《冶金职业教育如何加强学生学习考核工作》 | 全国冶金技校教育论文评审二等奖 | 2010 | 管理工程系 |
胡艳 | 《谈职业指导课在纠正学生问题行为方面引发的思考》 | 2009年度全国冶金技校教育论文评审一等奖 | 2009 | 管理工程系 |
雷党萍 | 《由要我学到我要学》 | 获得2011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三等奖 | 2011 | 冶金系 |
何刚 | 《调整心态从容就业》 | 获得2011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二等奖 | 2011 | 冶金系 |
李延军 | 《浅谈讲练法教学》 | 获得2011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三等奖 | 2011 | 冶金系 |
作者 | 教研成果名称 | 发表、获奖或出版情况 | 年度 | 部门 |
曹洪利 |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获得2009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一等奖 | 2009 | 机电工程系 |
李丹 | 《浅谈技工学校数控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 获得2009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二等奖 | 2009 | 机电工程系 |
付强 | 《Cimatron系统高速加工编程在数控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 获得2009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二等奖 | 2009 | 机电工程系 |
袁家君 | 《谈辽宁冶金技师学院职业教育》 | 获得2009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三等奖 | 2009 | 机电工程系 |
王利欣 | 《谈实习教学》 | 获得2009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三等奖 | 2009 | 机电工程系 |
胡小枫 | 《浅淡实习教学中的模仿练习》 | 获2010年度全国冶金技校教育论文评审二等奖 | 2010 | 机电工程系 |
付强 | 《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生产实习教学评价》 | 获2010年度全国冶金技校教育论文评审三等奖 | 2010 | 机电工程系 |
王铁俊 | 《钳工一体化教学经验谈》 | 获2010年度全国冶金技校教育论文评审三等奖 | 2010 | 机电工程系 |
殷宏 | 《液压传动教学改革初探》 | 获得2011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二等奖 | 2011 | 机电工程系 |
牟作云 | 《现代教育媒体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的应用》 | 获得2011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二等奖 | 2011 | 机电工程系 |
韩瞧 | 《教师课堂能力提高方法的探讨》 | 获得2011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二等奖 | 2011 | 机电工程系 |
张志宏 | 《优化铣工技能教学》 | 获得2011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三等奖 | 2011 | 机电工程系 |
于新 | 《起重运输机械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 获得2011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三等奖 | 2011 | 机电工程系 |
李国梁 | 《点检制是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管理新模式》 | 获得2011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三等奖 | 2011 | 机电工程系 |
初晓旭 |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冷轧带钢液压纠偏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 获得2011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优秀奖 | 2011 | 机电工程系 |
侯玉芬 | 《CAXA软件在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 荣获2011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三等奖 | 2011 | 机械工程系 |
刘成海乔玉华 | 《实施科学管理变“消耗型”实习为“效益型”实习》 | 荣获2011年度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二等奖 | 2011 | 机械工程系 |
于瀛洋乔玉华 | 《焊工专业实训教学节能降耗的途径与方法》 | 荣获2011年度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一等奖 | 2011 | 机械工程系 |
刘成海郑文杰于瀛洋 | 《实施科学管理变“消耗型”实习为“效益型”实习》 | 被本钢集团公司企业管理进步成果委员会评定为2010年度企业管理进步成果 | 2011 | 机械工程系 |
乔玉华 | 《50t电炉除尘风机轴承座漏油的改进》 | 被机械工业出版社评为优秀论文 | 2011 | 机械工程系 |
王亚君 | 论文变频器运行中的电磁干扰及其治理措施 | 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获二等奖 | 2009 | 自动化系 |
洪宗海 | 基于PLC单片机实现FFT算法研究 | 辽宁省劳动社会保障学会获三等奖 | 2011 | 自动化系 |
陈启山 | 《冶金职业教育如何加强学生学习考核工作》 | 全国冶金技校教育论文评审二等奖 | 2010 | 管理工程系 |
胡艳 | 《谈职业指导课在纠正学生问题行为方面引发的思考》 | 2009年度全国冶金技校教育论文评审一等奖 | 2009 | 管理工程系 |
雷党萍 | 《由要我学到我要学》 | 获得2011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三等奖 | 2011 | 冶金系 |
何刚 | 《调整心态从容就业》 | 获得2011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二等奖 | 2011 | 冶金系 |
李延军 | 《浅谈讲练法教学》 | 获得2011年全国冶金职业教育论文评审三等奖 | 2011 | 冶金系 |
医疗网络管理系统、2003年本溪市科技成果一等奖、本钢科技成果一等奖
机械制造业生产管理系统、2004年辽宁省优秀项目奖、本溪市科技成果一等奖、本钢科技成果一等奖
系部设置 | 专业设置 | |||||
机电工程系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 数控技术专业 |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 | 液压与气动技术专业 | 物流管理专业 | |
冶金工程系 | 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 | 选矿技术专业 | 冶金技术专业 | 材料工程技术专业 | ||
自动化系 | 机电一体化专业 |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 ||||
机械工程系 |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 ||||
信息工程系 | 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 |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 |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 |
系部设置 | 专业设置 | |||||
机电工程系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 数控技术专业 |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 | 液压与气动技术专业 | 物流管理专业 | |
冶金工程系 | 金属矿开采技术专业 | 选矿技术专业 | 冶金技术专业 | 材料工程技术专业 | ||
自动化系 | 机电一体化专业 |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 ||||
机械工程系 |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 ||||
信息工程系 | 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 |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 |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 |
截至2013年5月,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有专任教师23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123人,“双师型”教师120人,省市级科技专家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 人,各专业学科带头人10人,享受市地级奖励津贴专家36人。
机电工程系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是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之一,本专业装备先进的数控加工中心,电加工设备、数控雕铣机,高端的分析、设计与制造软件。主要开设了模具CAD/CAM技术、模具制造技术及实训、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电加工工艺编程与操作、模具钳工技能等一体化教学模块,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主要培养从事企业的模具设计、模具的加工、数控机床的操作及数控编程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二、 数控技术专业
数控技术是未来产品设计、机械加工的发展趋势。我院数控技术专业拥有先进的进口、国产数控实训设备和软件,配套齐全,技术先进。开设了金工实习、金属切削、CAD/CAM技术应用实训、数控车床加工编程与操作、数控铣床加工编程与操作、电加工工艺编程与操作等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块。主要培养从事企业的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数控编程、数控机床的操作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三、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先进的液压安装检测实验室、数控机床故障维修实训设备、机床综合电气故障实训设备、PLC变频实训设备、发动机拆装设备和普通机床维修实训教室等。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机电设备生产线的调试、运行、点检、维护、维修、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与技术服务等与机电技术应用相关的工作,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并能够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人才。
冶 金 系
一、冶金技术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冶金技术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高炉炼铁、转炉炼钢、连铸生产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现场操作能力的高级技能人才。主要开设计算机应用、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原理、冶金炉热工基础、质量管理、金属学与热处理、炼铁学、烧结与球团、转炉炼钢工艺、炉外精炼、连铸工艺及设备、电炉炼钢工艺及设备、现场管理、品种质量等课程。
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冶金企业的基层单位,从事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电炉炼钢、连铸生产的操作与技术管理等有关的工作。
二、材料工程技术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材料工程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热轧和冷轧带钢生产、型钢生产、钢管生产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现场操作能力的高级技能人才。主要开设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工程力学、机械制图、金属学、塑性变形与轧制原理、轧钢原理、轧钢工艺及设备、小型材生产技术、钢管轧制技术、合金钢、控制轧制、普通冶金学、钢材质量检验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冶金企业的基层单位,从事热轧和冷轧带钢生产、型钢生产、钢管生产操作与技术管理等有关的工作。
三、煤化工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必要的化学、炼焦工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适应炼焦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主要开设课程有基础化学、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分析化学、化工原理、煤化学、化工机械与设备、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炼焦工艺、煤化工工艺、班组管理等。
自动化系
一、电气自动化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面向冶金、机械制造等企业,培养熟练掌握电气设备及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维护、检修技术,并熟悉电气设备运行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本专业配置了现代控制技术的核心设备(PLC、变频器)及交直流调速、机床、吊车电控系统等配套的实训设备。主要开设了电路、电子技术、电工仪表、电机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自控原理、检测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工厂电气设备、工厂供电、自控系统、交流电机调速、机械基础、机械制图及相应的技能训练等课程。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电气系统设计、安装、维护、检修、调试工作,也可以从事电气施工监理、电器销售、售后服务等工作。能满足现代化技术装备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机械工程系
一、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是省级品牌专业。本专业拥有焊接结构件生产与技能训练车间、特种材料焊接技术实训室、先进焊接技术实训室、焊接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实训室、力学性能实训室、金相实训中心及CAD/CAM机房等。功能较完善、设备较先进、具有一定规模的集教学、培训、科研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内实训教学基地。主要开设焊接冶金过程分析与控制;焊接设备的选用与维护;焊接方法与操作技术;金属材料焊接工艺的制定;焊接工装选用与设计;典型焊接结构的生产;焊接质量检验与控制;焊接生产管理等课程。本专业建有多个稳固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涉及车辆制造、化工机械、冶金工业及能源工业等不同行业领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和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有益经验。先后与唐山松下焊接培训学校、加拿大北亚理工学院、英国斯旺西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焊接专业技术交流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合作。
二、钢结构制造技术专业
钢结构制造技术是机械制造业的支柱专业,在金属结构的制造行业素有“钢铁裁缝”之美称,可进行锅炉、压力容器、梁、柱和各种金属结构件及各种管道的制作、安装与维修工作。拥有完善的实训教室、场地及设备,金属结构加工放样用的放样间、液压龙门式斜口剪板机、对称式三轴辊卷板机、液压折弯机、压力机、冲床、台式钻床、立式钻床、万向摇臂钻床、砂轮机等。多年来,本专业教师承担着编写冷作专业技术书籍及教材的任务,曾先后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了《冷作工工艺学》、《冷作工技能训练》、《冷作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冷作工技能训练图册》、《焊接与冷作操作禁忌实例》等专业书籍和教材。经过学习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较高的识读焊接结构图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设计和绘制施工图的能力;能完成复杂金属结构件的放样工作;能完成异形构件的加工成形工作;能进行工艺分析并会制定工艺规程;同时也能了解本专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及发展概况。
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本专业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既有扎实的本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汽车维修高级技能复合型实用人才为目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掌握一定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本领,成为社会急需的汽车运用与维修高技能人才。拥有完善的实训教室、场地及设备,有丰田电喷发动机实验台、本田电喷发动机实验台、时代超人电喷发动机实验台、捷达柴油机电喷发动机实验台、自动变速器实验台、桑塔纳电路实验台、EQ1091全车电路实验台、ABS制动系统实验台、空调实验台,还有拆装用发动机、机械变速器、自动变速器,整车,无线电脑故障检测系统。
信息工程系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
五、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
学校经过50多年的发展壮大,借助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强劲东风,近几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技师培养为龙头,以高级工为主,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长、中、短期培训相结合,具有多功能、多层次办学条件的新一代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时间 | 获奖名称 | 颁奖单位 |
1984 | 辽宁省重点技工学校 | 辽宁省人民政府 |
1991 | 全国冶金企业一类技工学校 | 国家冶金工业部 |
1993 | 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
2000 | 全国冶金技校先进单位 | 国家冶金工业局 |
2004 | 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
2004 | 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
2004 | 本钢集团公司先进单位 | 本溪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2005 | 辽宁省创业技能培训成果展金牌奖 | 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
2006 | 辽宁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 | 辽宁省人民政府 |
2006 | 职业培训教材建设突出贡献奖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
2007 | 辽宁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先进单位 | 辽宁省高技能人才工作协调小组 |
2007 | 本钢集团公司先进单位 | 本溪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2007 | 本钢集团公司先进党委 | 中共本钢集团公司委员会 |
2008 | 本钢集团公司先进单位 | 本溪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2009 | 本溪市先进集体 | 本溪市人民政府 |
2010 | 本钢集团公司先进单位 | 本钢集团有限公司 |
2010 | 本钢集团公司先进党委 | 中共本钢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 |
2010 | 对口援助四川地震灾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2011 | 本钢集团公司先进党委 | 中共本钢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 |
2011 | 本钢集团公司先进单位 | 本钢集团有限公司 |
2011 | 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系统先进单位 |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2014 | 平安校园 | 辽宁省教育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