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区

山海关区

人口 14万(2013年)
中文名 山海关区
外文名 shanhaiguandistrict
所属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
行政代码 130303
方言 东北官话-哈阜片-长锦小片-秦皇岛话
机场 山海关机场、秦皇岛北戴河机场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政府驻地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关城南路119号
著名景点 老龙头、长城、角山、燕塞湖、孟姜女庙、祖山、望峪山庄
区委书记 陈秋华
荣誉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旅游胜地40佳、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首批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山海关区山海关区(5)

山海关区山海关区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地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7]

清乾隆二年(1737年)撤卫置临榆县,为县治所在地。

解放初期先后设秦榆市(今秦皇岛市)山海关办事处,辽西省(现辽宁省)山海关市。

1952年11月划归河北省,1953年撤市建区,属秦皇岛市。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山海关区下辖4个街道、3个镇。[8]

山海关区山海关区(5)        

区划详情

4个街道:南关街道、古城街道、西关街道、路南街道。

3个镇:第一关镇、石河镇、孟姜镇。[8]

山海关区山海关区

建筑布局

山海关区山海关区(4)        山海关的城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空间,使建筑群体布局与环境取得和谐统一,形成了一个有机的风景综合体。山海关的古城布局充分注意了她的军事防御功能,独特的七城连环局势别树一帜。碧波浩瀚的大海,幽深静谧的角山、长寿山,秀美多姿的燕塞湖,组成了古城重塞恢廓无垠的背景和依托;湖光山色、海涛雄关,构成了山海关名城特有的城市景观和旅游胜地的独特风貌。山海关的整体布局是由七座城堡、十大关隘和长城上的三十座敌楼、六十二座城台、十八座烽火台、十六座墩台等组成的古代城防建筑群。

结构严谨、功能齐全,构成“主体两翼,左辅右弼,二城为哨,一线逶迤,互为犄角之势”的格局,是中国建筑史上罕见的奇作,是中国古代军事科学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军事科学,筑城技术研究的价值。

特别是呈大鹏展翅的古城,占地 1.5平方公里的古城,建筑雄伟粗犷,气势磅礴,是万里长城最精粹的地段。它南北有翼城,东西有罗城。古城周长4.3公里,城高14米,宽7米,古城与长城交界处顶宽15米,可“十人同行,五马并骑”。城墙土筑砖包,城四面都设有城门、城楼。作为城防体系核心的古城,城中建筑布局利用西北低、东北高的地形,突出了主体建筑“天下第一关”城楼。 13米高的城楼,为两层三间歇山重檐顶的建筑,四周飞檐上,饰以神态各异的神兽。楼的四周有箭窗六十八孔,红底白环黑靶心。红色的圆柱,配着五光十色的门窗画梁,显得俊秀而雄伟。明代著名书法家肖显所书“天下第一关”,笔锋苍劲,浑厚有力,与古朴雄壮的城楼浑然一体,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历经 600多年风雨沧桑的古城内,至今仍保持了明清时期街道方格网状布局,漫步在城内窄小的街巷,你会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的古朴与自然。许多保存完好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民居,透着典雅与温馨。素朴的门楼立在青石台阶上,同门内高大瓦房相呼应。影壁上镌刻有虫鱼草木莲花龙头图案,弥漫着浓浓的民族气息。

山海关区委、区政府将保护开发祖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当作头等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以延续古城历史文化,开发文物资源,发展旅游事业为出发点,全面启动了古城保护与开发项目。本着“保护长城、继承传统、综合开发、合理布局、发挥优势、开拓未来”的原则,立足高起点,以延续历史文脉的有续发展。2003年,河北省委书记白克明4次来关调研指出:“2008年之前,要把山海关古城打造成世界级的旅游文化名城。”省长季允石亲自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要求各级领导要把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当成河北省的一件大事,完成好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海潮涌动,此消彼长,浮云过隙,漫卷舒风。在这个长城海,龙脉相连的城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山海古城的古老身世和历史风貌将得到恢复和再现。一个再现历史风貌、世界旅游胜地的“天下第一关一一山海关古城”会以更加瑰丽的雄姿屹立在渤海之滨,长城之首。

人口民族

2013年,山海关区人口12.7万人,民族构成分汉族、满族、回族、蒙古族等17个民族,其中以汉族为主。

山海关山海关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山海关区山海关区山海关东距辽宁省会沈阳市380公里,西距北京市300公里,距石家庄600公里。东北、东北部与辽宁省绥中县接壤,西部与秦皇岛市中心区——海港区毗邻,南襟渤海,北依燕山。山海关地理位置极为优越。自古就是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冲, 以“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名播遐迩。如今它地处东北、华北、环渤海三大经济区的交汇处,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山海间距8公里。是连接东北华北的交通枢纽。

地形地貌

山海关区山海关区山海关地形呈阶梯状分布,东北高,西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中部为古城及道南新城区,南部滨海,城区西部为山海关的母亲河—大石河,潮河及万里长城南北贯穿山海关。山海关拥有山地、古城及滨海资源的城市区。山区中较高的山峰有5座,最高海拔926米。[5]

气候特点

山海关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9]年平均水温12℃。最高气温33℃,最低气温-7℃,年降水量700毫米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6]

水文

山海关区有河流9条,境内还有燕塞湖。海岸线西起西沙河口,东至金丝河口,全长14公里,其中沙岸12公里。[5]

自然资源

山海关区山海关区山海关区域地貌多样,自然条件优越,拥有多种自然资源。山海关境内粗中砂、砾卵石、花岗岩等矿藏储量丰富;海岸线长14公里,虾、蟹、贝类近海水产资源较为丰富;北部山区森林面积约为46600亩,植物、动物种类较多,被确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盛产桃、苹果、梨、枣、大樱桃等果品,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樱桃之乡”。

淡水资源

山海关区山海关区        境内有石河、沙河、潮河等地表河流9条,石河水库年调剂量在1.2亿立方米以上;境内地下水分布广泛、水质优良,具有很高开发、利用价值,用其酿造的啤酒享有盛誉;经国家水文部门化验分析和坚定的圣水泉矿泉水,系富含锶,偏硅酸的重碳酸—钙型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和化学成分。

水产资源

境内海岸线长14公里,水产资源丰富,特产海蟹、海参、对虾等海珍品;海水养殖潜力极大,10米等神线以内海域滩涂面积2500多亩,适合于对虾、扇贝、贻贝、海参等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林果资源

区域内有大面积林场和果园,实有林地面积8700公顷,生长有椴木、油松、落叶松,白杨等林木,盛产大樱桃、水蜜桃、苹果、梨等林果,还可提供近百种中药材。

矿产资源

矿藏主要为非金属建筑材料且储量很大,经初步探明,仅花岗石、大理石储量就达57亿立方米。

交通运输

山海关区山海关区山海关海陆空立体交通条件十分优越。京沈高速公路、102国道和205国道,京山、沈山铁路均在此交汇,京沈高速公路出口距城区仅5公里,从山海关到北京、到沈阳分别只有2个小时和3个小时的路程。山海关火车站是特等站,位于京沈铁路、京沈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中段。山海关民航机场位于城西南3公里处,可起降大中型客机,通往上海、广州、哈尔滨、西安等15个城市,并准备增开国内其他航线和国际航线。近临城区的山船码头有4个深水泊位,是良好的装运内外货物的作业区。城西15公里有全国第二大港——秦皇岛港,是世界最大的能源输出港,年货物吞吐量超过亿吨,与世界109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有业务往来。     

经济发展

山海关区山海关区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7亿元,同比2012增长5.3%。全部财政收入7.3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0.15亿元。消费品零售总额56.22亿元,增长1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75元,分别增长11.1%和12.3%。

农业

农业经济稳中向好。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248万元,同比增长17.9%。其中,农业产值33782万元,同比增长14.5%;林业产值934万元,同比增长16.3%;牧业产值17047万元,同比增长29.1%;渔业产值8367万元,同比增长11.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8万元,同比增长9.3%。农业结构继续调整,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比重为56:2:28:13:1。2007年,通过政策与价格的双向驱动,畜牧生产迅速复苏。具体表现:存栏50头以上的养猪户231户,比上年增加34户;养禽规模户76户,比上年增加14户。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合计68257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520公顷。

工业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充分适应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因势利导、攻坚克难,积极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紧扣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的主旋律,确保生产经营顺畅运行。工业经济保持了在较高平台上平稳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06810万元,同比增长26.7%;实现工业增加值52035万元,同比增长15.2%。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主营业务收入173199万元,同比增长34.7%;全区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7%。

2013年山海关区工业企业(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06810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26.7%。工业增加值52035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15.2%。山海关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主营业务收入173199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34.7%。山海关区工业产品产销率97%。

2014年山海关区工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87亿元,增长12.3%,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家。临港经济开发区实现产值40亿元、税金6000万元。

第三产业

2013年山海关区旅游业比2012年增长12.8%。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8805.2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19%餐饮业零售额41078.4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4.5%。税收收入9228万元,比上年增长23.1%。[7]

2014年山海关区全年接待游客464.83万人次,实现旅游门票收入1.39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21.5%和12.1%。农业总产值完成10.6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4%。引进农业新品种30个,推广新技术10项。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3家,覆盖率60%。农业产业化经营率72%。[8]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市场拓展亮点纷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357万元,同比增长35.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1567万元,同比增长63.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8790万元,同比下降41%。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项目建设投资131702万元,同比增长77.8%,房地产开发完成9865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1%,农村非农户投资13298万元,同比下降58.2%。全区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施工产值116006万元,实现建筑业竣工产值104681万元。

国内贸易

商贸布局更趋合理,消费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883.6万元,比上年增长15.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8805.2万元,增长19%;餐饮业零售额41078.4万元,增长4.5%。

劳动情况

在岗职工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年末全区在岗职工总人数16769人,年平均工资22887元。全区共有行政单位58家,在岗职工年末人数1477人,年平均工资19873元;事业单位94家,在岗职工年末人数4126人,年平均工资16383元;企业单位(不包括私营)64家,在岗职工年末人数11166人,年平均工资25706元。

财政

财政收入加快增长。2007年完成全部财政收入27025万元,比上年增长23.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242万元,同比增长27%。全年税收收入24877万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第二产业税收收入15648万元,比上年增长22.9%,第三产业税收收入9228万元,比上年增长23.1%。

居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73元,比上年增长12.8%;人均消费支出7793.6元,比上年增长18.1%。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415元,比上年增长9.6%;年末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00台/百户,家用电冰箱74台/百户,洗衣机100台/百户。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总建筑面积为23.7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36.85平方米。

政府领导

陈秋华陈秋华陈秋华:区委书记[10]

刘尤优:区长[11]

张奇海、桑菊、贾旭涛、徐型伟、张斌、张兴家:副区长

社会事业

山海关区山海关区2007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以突出关注民生为主线,强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着眼区域协调,统筹城乡发展。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3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旅游门票总收入11758万元,比上年增长17.6%,2007年底,全区共有群众表演艺术团体18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24000册,电视发射台2个,有线广播电视用户43634户,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和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均达100%。

社会保障

山海关区2013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73元,比2012增长12.8%。人均消费支出7793.6元,比2012年增长18.1%。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415元,比上年增长9.6%。2012年末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00台/百户,家用电冰箱74台/百户,洗衣机100台/百户。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总建筑面积为23.7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36.85平方米。

2014年山海关区财政用于民生支出4.4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2.5%。城镇新增就业4014人,安排再就业1508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74人,建成农村养老互助幸福院10个。建设农村标准化卫生室11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7%。完成续建保障房1457套,新开工保障房1078套。[10]

教育事业

截至2013年,山海关区普通中学9所,在校学生6446人。小学22所,在校学生7896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8666人。年末全区普通中学9所,在校学生6446人;小学22所,在校学生7896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成人教育和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得到加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8666人。

卫生

山海关人民医院山海关人民医院2007年,该区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全面铺开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8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50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500个;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79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721人。

体育

体育事业成绩斐然。我区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促进全民健身,成功举办了国家级、省级、市级体育比赛项目6项次,参加省、市级比赛项目20项次。全年共获得省市级体育比赛奖牌21枚,其中金牌15枚,银牌4枚,铜牌2枚。推荐省级1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名,向省输送运动员2名。

环境保护

2018年4月,省住建厅制定《2018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及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38个县(市、区)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县,山海关区在列。[12]

2018年4月28日,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通报2017年度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考核结果,山海关区被授予2017年度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先进区。

2018年8月13日,河北省大气办对2018年6月份非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所辖县(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幅度或PM2.5平均浓度同比改善幅度后3名的山海关区,予以预警提示。[13]

旅游景区

概况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地创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山海关区山海关区如今,这雄关虽已成为历史陈迹,但是他却以他那雄伟庄严地风貌、可歌可泣的历史,鼓舞着人们的坚强意志,激励着人们的爱国情感。是河北省秦皇岛市一个分体式城市区,总面积192平方公里,人口14万。 历 史: 山海关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众多。早在新石器时期,人类祖先就在此劳动生息。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创立山海关,因其依山邻海,故得名山海关。山海关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万里长城一山海关”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有34个,有开发价值的文化遗存90多处。

山海关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区。明万里长城的东部起点老龙头长城与大海交汇,蔚为壮观;镇守中央的“天下第一关”,气势雄伟;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山的角山长城烽台险峻;孟姜女庙演绎着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姜女寻夫的动人故事;长寿山中有中国北方最大的天然花岗岩石洞悬阳洞。以长城为主线开发的“长城系列六大景观”已成为国内长城旅游线上的著名景观。1991年山海关暨老龙头长城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1999年山海关区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山海关是中外驰名的旅游区。驰名中外的“天下第一关”,角山长城,烽台险峻;孟姜女庙,演绎着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姜女寻夫的动人故事;中国北方最大的天然花岗岩石洞—悬阳洞,隐身在奇峰异石的长寿山中;塞北明珠—燕塞湖,美不胜收。以长城为主线开辟的“老龙头”、“第一关”、“姜女庙”、“角山”、“长寿山”、“长城博物馆”等六大景区已全部对中外游客开放,同时拥有欢乐海洋公园、森林公园、海洋水族馆、鸟语林、松鼠乐园等多家私营景点,并且区内尚有90余处历史古迹、自然景观有待开发。山海关已形成了景观相互交映、道路畅通、服务完善的旅游城,1999年山海关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0多万人次,是中国旅游热点城市之一。

著名景点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王家大院王家大院,又叫山海关民俗博物馆,它座落在雄伟的"天下第一关"西侧,位于山海关东三条,是万里长城起点的第一家。

王家大院是一个民俗类专题博物馆,占地十余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共分三个套院,18个展厅,是一个典型明清四合庭院。大院始建于明末清初,建筑布局非常严谨,风格典雅别致。"清砖铺地叠瓦房,花格窗户映回廊,翠竹摇曳青草绿,燕语蝶舞花凝香。"王家兴盛于咸丰年间,到了光绪年间已成为富商巨贾,占据了山海关的"半壁江山"。王家大院的建筑风格与山海关民俗博物馆的展品,真实再现了古城文化发展的美丽画卷,是滔滔历史长河形成的宝贵财富。

老龙头

老龙头位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城南5千米处,是明代万里长城的东部起点,也是万里长城唯一集山、海、关、城于一体的海陆军事防御体系。在600余年的变迁中,老龙头书写了一部历尽沧桑的历史,为爱国主义提供了良好的教材。老龙头距山海关4公里。明朝时的长城东起老龙头,西至嘉峪关,全长12700里,横跨崇山峻岭,蜿蜒发一条巨龙入渤海,故长城之首称"老龙头"。老龙头由入海石城、靖卤台、南海口关和澄海楼组成。澄海楼高踞老龙头之上,为明代所建,清康熙、乾隆年前重修。楼上有明朝大学士孙承宗所书"雄襟万里"和清乾隆皇帝所书"澄海楼"匾额。楼壁镶嵌有数块历史名人手书的卧碑。自澄海楼南下3层城台有一独耸的石碑,镌刻着"天开海岳"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乐岛海洋公园

山海关区山海关区乐岛坐落于美丽的滨海之城——素有"夏都"美誉的秦皇岛市。东距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东部起点老龙头2公里,西距秦皇岛机场仅8公里。乐岛是国内规模最大、最具海洋特色、在国内唯一融互动游乐、运动休闲、动物展演、科普展示、度假娱乐为一体的海洋主题公园。

欢乐海洋公园将各种与海洋相关的旅游产品完美的整合在一起,整个海洋公园由欢乐海湾区、主文化广场区、戏水乐园区、美食风情街、海滨浴场区和运动休闲区六大区域组成。园区的绿化非常好,遍植雪松、冷杉、金丝柳、法国梧桐、木槿、海棠等50余种植物,园区的绿化面积达45亩以上。

特色小吃

饽椤饼

相传明朝将领戚继光率领以浙江人为主力的“戚家军”镇守山海关,北方粗粮较多,戍边士兵生活艰苦,因此有人利用每年五月长城沿线饽椤叶鲜嫩时机,制成饽椤叶饼,粗粮细做,改善生活。其成品为一张秦皇岛市山区常风的饽椤叶树叶,内裹淀粉作皮,三鲜为馅的饼,饼皮隐约透明。味道三鲜和饽椤叶散发沁人的清香,是纯粹的民俗食品。

花生糕

花生糕系古代宫廷膳食,源于宋朝,后经元、明、清三个朝代600余年,流传至今。挖掘传统不同口味的花生糕,宫廷膳食制作工艺,以精选白沙花生仁为主料,辅以长寿山上的上等蜂蜜等,经过熬、拨、砸,刀切成形等工序制成。成品呈片状,多层次,显明细网络,疏松度强;食之口味桦脆,香甜利口,含口自化,令人回味无穷。花生糕由精致白沙花生,上等蜂蜜等料配置而成。成品色泽淡黄,为多层疏松片状,食之口酥松脆,香甜利口。

回记糕点

回记糕点是清真食品,始建于1945年,因初创人是回民,又姓回而称“回记”。原料用当地所产绿豆以及白糖,依秘方调制而成。特点:油而不腻,松软香甜,口味醇正。

四条包子

1958年开业的老字号企业,因坐落在古城山海关四条这条街上而得名,其店初创时,服务质量比较高,吸引顾客较多,而名气越来越大。

清河浑锅子

清河浑锅子传承了山海关火锅的民俗特色。以传统紫铜火锅为器具,将祖传秘方炖制的老鸡汤、特制腌酸菜、精选五花肉、丸子、焖子、冻豆腐、各种海鲜放入锅中,以炭火炖制,极具特色。其特点:白肉肥而不腻,丸子香嫩爽滑,酸菜解腻适口,海鲜提味独特,冻豆腐吸油爽口,让人百吃不腻,回味绵长。

获得荣誉

山海关区山海关区山海关三次产业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质量稳定,工业已形成船舶修造、铁路桥梁、机械加工、金属加工等多种行业和门类体系;农业呈城郊型,龙头企业带动,果菜二分天下称雄;旅游业兴旺不衰,“向山野拓展、向海上延伸、向古城挖潜”,连续五年门票收入在 5000万元以上,成为支柱产业。 山海关区已获得“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旅游胜地 40佳”、“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首批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全国教育先进区”、“全国大樱桃之乡”等称号。

2018年4月28日,被授予2017年度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先进区。[14]

城市排名

2018年4月份,山海关区以5.16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省县(区、市)中排第二十三名。

相关信息

河北秦皇岛山海关区消防大队接到当地公安转来的警情,有9名游客为误入深山被困。消防部门立即组织人员,按照被困游客在报警电话中反映的大致方位,到山海关燕塞湖望峪山庄一带的深山中搜索。搜救人员终于在燕山深处的燕塞湖边找到了被困的游客。

山海关区山海关区(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