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

龙岗区

中文名 龙岗区
车牌代码 粤B
外文名 LonggangDistrict
别名 龙岗
火车站 深圳东站、坂田站、深圳坪山站
机场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人均生产总值 112211元(2021年)
政府驻地 龙岗区龙翔大道8033号
著名景点 环水楼、大芬油画村
地区生产总值 4496.45亿元(2021年)
区委书记 张礼卫
文物保护 璇庆新居、梅冈世居、大田世居
电话区号 0755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龙岗区域1979年3月前属宝安县管辖。

1979年3月撤消宝安县建制,在原宝安县的基础上建立深圳市,龙岗区域隶属深圳市管辖;1980年8月建立深圳经济特区,1981年10月恢复宝安县建制,龙岗区域隶属深圳市宝安县管辖。

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宝安县建制,成立龙岗区和宝安区,直属深圳市管辖;1993年1月1日深圳市龙岗区挂牌成立。[12]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龙岗区下辖14个街道。[13]

区划详情

14个街道:平湖街道、坪地街道、葵涌街道、大鹏街道、南澳街道、南湾街道、坂田街道、布吉街道、龙城街道、龙岗街道、横岗街道、吉华街道、宝龙街道、园山街道。[13]

自然环境

龙岗区位于深圳市东北部,东临大亚湾、大鹏湾,南接深圳经济特区、香港,西连宝安区,北通惠州市和东莞市,是深圳通往福建、惠州、汕头等地的必经之路。

气候特点

龙岗区气候宜人,四季温和,阳光充沛,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3°C,最高气温37°C,最低气温1.4°C,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降雨量1933毫米,年平均降雨日140天,无霜期为335天。

地形地貌

龙岗区自然环境优越,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地势属低山丘陵滨海区,区内最高的山峰是位于大鹏半岛的七娘山,海拔867米。

龙岗区依山傍海,海岸线长达133公里,沙滩、岛屿、礁石、海蚀崖、洞、桥、柱等海积海蚀地貌发育齐全,区内入选国家地质公园的大鹏半岛海滩。

水文特征

布吉河布吉河龙岗区河涌纵横,山塘水库众多,水资源十分丰富。河涌主要有龙岗河、坪山河、葵涌河、五母河、新大河、鹏城河、东涌河、沙湾河、布吉河等50多条。龙岗河和坪山河流域有大片地势平坦肥沃的川地,是龙岗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区。境内有山塘水库266座,总蓄水量1.5815亿立方米。主要有甘坑水库、赤坳水库、十坳水库、官井头水库、大山陂水库、松子坑水库和黄洞水库等。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龙岗区土地面积占深圳市总面积的43%,可建设用地331平方公里,已建成区200多平方公里,剩余可建设用地130多平方公里,其中坪山新区约60平方公里,开发强度仅为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生物资源

龙岗区森林覆盖率为50.2%,水源涵养林面积达2.9万公顷。区内有5个森林公园,其中海拔867米的七娘山是深圳市著名的郊野公园。入选国家地质公园的大鹏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130多公里,拥有21处沙滩,18个海角,半岛上山峦林立,沙滩、岛屿、礁石、海蚀崖、洞、桥、柱等海积海蚀地貌发育齐全。半岛生态资源保护完好,绝大部分处于半开发或未开发状态,岛上有植物1500多种、鸟类230多种、兽类37种、两栖类18种、爬行类40多种。

人口

人口详情

20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 401.53 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121.54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 30.27%;常住非户籍人口279.99 万人,占比69.73%。[2]

民族构成

2010年,龙岗区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政治

党委领导

区委书记:张礼卫[10]

区委副书记:王策飞、孙仲勇[11]

政府领导

区长:王策飞

副区长:谷更军、郑晓生、罗毅、姜文林、张玉庆、高峻、平原[11]

人大领导

主任:吴书坤

副主任:郭雁通、董吉孝、李一坚、罗丽娟、杨小文、李昆刚[11]

政协领导

区政协主席:龚祖兵

区政协副主席:王为理、刘峰、周丽、赵俊荣、刘高葆、卓伟华

区政协秘书长:陈健彪[14]

经济

综合

2021年,龙岗区实现地 区生产总值 4496.45 亿元,比上年(下同)下降 7.6%。分行业看,农林 牧渔业增加值增长 27.5%;工业增加值下降 13.2%;建筑业增加值增长 11.4%;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 7.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 值增长 13.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 5.5%;金融业增加值增长 1.1%;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 8.7%;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7.6%。分产 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1.12 亿元,增长 27.5%;第二产业增加值 2986.38 亿元,下降 12.5%;第三产业增加值 1508.96 亿元,增长 4.0%。三次产 业比例为 0.02:66.42:33.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12211 元,下降 9.5%。

2021年,全区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227.06 亿元、下降19.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49.53%。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 1764.54 亿元,下降 24.5%;数字与时尚产业增加值138.44亿元,增长 2.5%;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50.27 亿元,增长23.0%;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 172.56 亿元,增长 13.8%;新材料产业增加值45.08亿元,增长 3.6%;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加值50.97 亿元,下降0.4%;海洋经济产业增加值 5.20 亿元,增长 34.6%。[2]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 2.09 亿元,增长36.2%(按可比价计算)。蔬菜总产量 2.02 万吨,增长 23.6%;瓜果类总产量824吨,增长 139.5%;生产鲜切花 124 万枝,盆栽观赏植物10.56 万盆。[2]

第二产业

2021年末,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48 家(从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 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全年增加值下降 19.0%。共包含32 个大类行业,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龙岗区的支柱行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 79.4%。

2021年,按产品性质分,轻工业增加值下降14.2%,重工业下降19.6%。按经济类型分,股份制企业下降 21.7%;港澳台、外商投资企业增长3.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 9.3%。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下降17.1%,其中,出口交货值下降6.2%。

2021年,从效益指标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360.05亿元,下降 17.5%;利润总额 1145.06 亿元,增长12.4%;劳动生产率37.92万元/人,下降 15.1%;成本费用利润率15.36%,提高4.4 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 99.18%,下降 0.5 个百分点。

2021年末,全区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228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 249.81 亿元,增长50.5%。[2]

第三产业

商业

202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0.75 亿元,增长7.1%。

2021年末,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 万元及 以上的批发业法人单位和年主营业务收入 500 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 人单位)1443 家,实现商品销售额 2128.82 亿元,增长 14.5%。主要销 售商品中,粮油食品类增长 6.4%;烟酒类增长 15.4%;服装鞋帽针纺 织类增长 2.2%;日用品类下降 15.9%;家电和音像器材类下降 11.6%; 中西药品类增长 6.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 47.8%;汽车类增长 7.4%。

2021年,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 万元及以上的住宿餐 饮业法人单位)145 家,实现营业额 27.95 亿元,增长 16.0%。

服务业

2021年末,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878 家,实现营业收入996.23亿元,增长 11.7%。营业收入较大的行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分别为 265.93 亿元、228.05 亿元和 189.79 亿元,三个行业营业收入合计占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额的 68.64%。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2021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0.5%(从2011 年起,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 500 万元及以上项目)。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额下降 19.8%;非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额增长17.3%。

2021年,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下降24.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 3.2%。

2021年,分行业看,房地产业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1.53%。其他投资额较大的行业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制造业三大行业,分别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8.13%、13.01%和 11.78%。

2021年,全区房地产开发项目商品房销售面积133.01 万平方米,下降38.1%;销售额 534.54 亿元,下降 39.2%。

旅游

2021年末,全区共有星级酒店 5 家,其中,四星级1 家,五星级4家。全年累计接待旅游者 367.71 万人次,增长12.3%(2021年4月起,接待旅游者人数统计口径有调整)。其中,国内游客358.68万人次,增长 10.9%;海外游客 9.03 万人次,增长128.0%。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 45.72 亿元,下降 8.5%。

财政

2021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2.22 亿元,增长8.1%。

2021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380.71 亿元,增长6.7%。占预算支出比重较大的项目是教育、城乡社区事务和卫生健康,其比重分别为37.28%、24.16%和 10.44%。[2]

文化

龙岗区龙岗区经过22年的建设发展,特别是历经大运会的洗礼,龙岗城区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日趋完备,发展环境全面优化,城市化、现代化水平得到极大提升。近几年龙岗交通发展突飞猛进,形成“七横六纵”的干线路网格局,次干道以上的道路总里程达到532.1公里,机荷、深汕、惠盐、水官、盐排、博深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广深、京九、平盐铁路以及厦深铁路在此汇集,华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平湖南铁路编组站以及客运枢纽站深圳东站、厦深铁路深圳新城站均在此布局。轨道3号线、5号线穿境而过,10号线已开工建设,与深圳机场、港口码头和香港各口岸均处于半小时交通圈内。

2013年,龙岗大力实施“高端引领、创新驱动”战略,产业发展定位和规划布局逐步明晰,高端项目和重点区域加快布局推进,初步形成了“钻石型”的发展格局,钻石的塔尖是深圳国际大学城,东北部有国际低碳城,西部有坂雪岗科技城和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西南部有阿波罗未来产业园,东南部有新能源基地。

龙岗区历史文化悠久,已发现的文物古迹多达400余处。

龙岗区内有以大鹏咸头岭遗址为代表的咸头岭文化,该遗址是1981年在考古普查中发现的,是一处典型的沙

龙岗区龙岗区(3)

丘遗址,出土的遗存有新石器时代和商时期的,其中新石器时代的遗存最为重要。根据碳十四测定的数据,该遗址应距今7000―6000年。发掘表明该遗址是当时规格很高的对周围遗址有较强辐射力或者控制力的一个中心性聚落遗址,也是惟一一处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珠江三角洲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考古学文化面貌的典型遗址,是环珠三角地区史前人类活动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鹏所城在600多年前的明清时期就是南中国海最重要的海防军事要塞,是深圳市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深圳被称为鹏城就是源自这里。

交通

龙岗区是深圳市东北部的交通枢纽,拥有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龙岗区公路通车里程722公里,路网密度达86公里/百平方公里。

机场设施

G15沈海高速机荷段,深圳机场-荷坳。

公路设施

G15沈海高速深汕段,深圳-汕头、G25长深高速惠盐段,惠州-盐田港、盐坝,盐田港-葵涌坝光、S28水官高速,布吉水径-官井头、清平,深圳清水河-龙岗平湖、盐排,盐田-排榜等8条高速公路跨区而过。横坪,横岗-坪山、沙荷,沙湾-荷坳、龙沙,龙景立交-沙湾、东部通道等干线道路。

铁路设施

广深、京九、平盐和厦深高速铁路等4条铁路,区内拥有2个火车站:深圳东站、坪山站。

地铁设施

深圳地铁3号线、5号线穿境而过。

社会

科技事业

2021年末,全区经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10 家,增长12.3%。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934.79 亿元,下降19.4%。全年全区专利授权量 49859 件,增长24.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 9924 件,增长 29.6%。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7504 件,增长2.1%。[2]

文体卫生

龙岗区文体卫生龙岗区文体卫生(3)2021年末,全区电影院(非政府投入)60 家,全年电影观众665万人次,增长 125.4%。公共图书馆(室)130 家,比上年增加15家;藏书 497 万册。博物馆、出版物零售点分别是10 家和335 家。

2021年,全区拥有全民健身广场 123 个,标准体育馆30 个,标准体育场75个。国民体质测定结果显示,总体合格率为90%。

2021年,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1290 间,比上年增加100间。市属公立医院 4 间,区属公立医院 10 间,社会办医院20 间,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155 间,个体诊所 909 间。医院床位14585 张,增长19.1%。卫生工作人员 2.55 万人,增长 10.4%,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05万人,增长 8.6%。区属公立医院全年诊疗人次达1430.58 万人次。[2]

教育事业

2021年,区属各类全日制学校 200 所,比上年增加4 所。在校学生和专任教师分别为 39.32 万人和 2.45 万人,均增长5.0%。2021 年全区高考上线人数(大专以上)为 8047 人,增长 7.2%。幼儿园496 间,在园儿童15.57万人,增长 8.7%。[2]

城市建设

2021年末,全区公路总长度 188.584 公里,增长1.6%,其中,一级公路 78.36 公里,高速公路 109.724 公里。市政道路1342.391公里。全区公园 246 个,比上年增加 19 个;公园面积2687 公顷,增长7.6%。森林覆盖面积 1.21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1.19%(2020 年末数据)。市政道路路灯 11.02 万盏。垃圾焚烧发电厂3 家。[2]

环境保护

2021年,全年供电量 193.33 亿千瓦时,增长12.3%;自来水供应量3.73亿吨,增长 9.0%。

2021年,全年环境空气优良率为 92.4%。二氧化硫日平均值为4微克/立方米,减少 2 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日平均值为25 微克/立方米,减少3微克/立方米。PM2.5日平均值 19 微克/立方米,减少1 微克/立方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 100%,与上年持平。[2]

民生保障

2021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0474.91 元,增长9.0%。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38867.20 元,增长 9.5%。恩格尔系数为30.5%。

2021年末,全区居民登记失业人数为1866 人,下降22.1%。职业技能培训人数为 3.99 万人,增长 42.6%。

2021年末,全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195.94 万人,增长8.8%;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 199.90 万人,增长4.0%;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94.74 万人,增长 3.9%。全年共征收基本养老、工伤和失业保险基金160.58 亿元,增长 94.4%。

2021年,全年结婚登记10506对,增长13.4%;离婚登记3422对,下降47.9%。社会救助 1003 人次,全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404 人,下降8.4%。民政事业费支出为 1.20 亿元。[2]

政务服务

龙岗区龙岗区

龙岗区在全国率先编制区级政府权责清单,梳理权责事项12934项,精简710条权责事项,压缩办理时限4379个工作日;制定社区事项清单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构建了以社区综合党委为核心的“一核多元共治”基层治理体系;大力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共有社会组织1331家,被民政部确认为首批“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将城区安全、治安维稳、违建防控作为“底线”死守严防。5年来全区刑事警情下降64.56%,八类暴力案件下降80.5%。获评“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区”、“2014中国十佳法治化建设城区”。

旅游

深圳市文博宫

深圳市文博宫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西环路88号文博宫建筑是国内唯一跨越七个历史朝代的建筑融合体,秦汉和唐宋两条购物街古韵悠长,汇集中华56个民族风情艺术品的明清大街为国内唯一。

大芬油画村

大芬村是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下辖的一个村民小组,占地面积0.4平方公里,该村原住居民300多人。1989年,香港画商黄江来到大芬,租用民房招募学生和画工进行油画的创作、临摹、收集和批量转销,由此将油画这种特殊的产业带进了大芬村。

龙城广场

深圳龙城广场位于深惠公路边,龙岗区政府大楼正面。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是区政府投资兴建的大型市政广场,该广场1997年6月建成。是全国第三、广东最大的综合性文化广场。

大万世居

大万世居座落在深圳市龙岗区坪山街道大万路33号坪坏社区西南的客家村,为古堡式客家围龙屋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占地1.5万平方米。围墙上有走马廊相通。围龙屋大门向南,门楼上塑有“大万世居”4个大字。

横岗园山公园

园山风景区位于深圳市龙岗区横岗东南部的惠盐公路东侧。景区占地达10平方公里,以山峦起伏,沟谷弯延幽深,植被基本保留原自然生态,被誉为“都市的后花园”。

荣誉

城市排名

2018年9月,《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在京发布,龙岗区排第4名。[15]

2018年11月,龙岗区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排名第1位。[6]

2020年9月,龙岗区入选2020中国百强区;排名第四。[5]

2020年12月,入选“2020中国城市创新百佳示范县市”。

[16]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