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3)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在大陆主要是专科层次,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亦有部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从2008年秋季开始举办四年制本科教育。高职学生毕业时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等学校专科或本科毕业证书,并享受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一切待遇。
高职院校(3)1、早在清末1902-1904年的“壬寅-癸卯学制”中,就规定了“高等实业学堂”和“高等师范学堂”,这两种高等学堂就是中国近现代意义上最早的高职院校。
2、中华民国政府1912-1913年的“壬子癸丑学制”和1922的“壬戌学制”的专门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是中国近现代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影响最深远的1922年制定的“壬戌学制”至今仍然在台湾贯彻实施。
3、1949年后,中国的高职院校除了高等师范院校真正是在继续走高等职业教育之路外,其他的高等职业教育几乎没有或是名存实亡。
4、1980年,天津职业大学创办,这是1949年后在中国大陆出现的第一所师范院校之外的高职院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决定”颁布以后,全国先后建立起120余所职业大学,举办高职教育。
6、1991年,中国颁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决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方向、任务、措施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并再一次重申建立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问题,也再一次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
7、1993年,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后由国务院颁布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会议明确指出我国教育今后发展的两个重点,一是基础教育(重中之重),二是职业技术教育。“纲要”更加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有计划的实行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三级分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形成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共同发展、相互衔接、比例合理的教育系列。”“积极发展多样化的高中后职业教育和培训。通过改革现有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和成人高校以及举办灵活多样的高等职业班等途径,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8、1996年,召开了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同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职教会议提出,通过三级分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过“三改一补”(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成人高校改革;中等专业学校办高职班作为补充)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同时,《职业教育法》的颁布使职业教育走向了依法治教的道路。《职业教育法》的第13条指出:“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
高职院校(3)9、1998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在本法中非常明确地把高等职业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确定了下来。
10、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标准分类”将教育分为七个等级:学前教育为0级、小学教育为1级、初中教育为2级、高中阶段教育为3级、高中阶段与大学阶段之间有一段补习期教育为4级、大学阶段教育为5级、研究生阶段教育为6级。“标准分类”将大学教育(5级)分为学术性为主的教育(5A)和技术性为主的教育(5B)。“标准分类”对学术性为主的教育(5A)描述为:“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理论性的,目的是进入高级研究课程和从事工程要求的职业作充分的准备。”“标准分类”对技术性为主的教育(5B)描述为:“课程内容是面向实际的,是分具体职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业的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和资格。”从“标准分类”可以看出,5B就是中国所追求的高等职业教育,它的发展是世界教育的总趋势,而不是一个国家的现象。标准分类的颁布,使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权威性的确认。
11、1999年6月全国教育工作会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加快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12、2006年11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开始实施被称为“高职211工程”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力争到2020年中国大陆出现20所文化底蕴丰厚、办学功底扎实、具有核心发展力且被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界广泛认可的世界著名高职院校;重点建设100所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良在全国起引领示范作用的高职院校;重点建设1000个技术含量高,社会适应性强,有地方特色和行业优势的品牌专业。截至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财政部已经正式遴选出了天津职业大学、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和8所重点培育院校。自此,中国大陆的高等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历史时期。
1、使学生具备必要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基础,熟练掌握主干技术,侧重实际应用。
2、侧重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人沟通、合作共事的能力。
4、重视实务知识的学习,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
高中毕业生和中专、职校、技校的毕业生。
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2019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即目标是实用化,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等教育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
高职和高专同属专科
中国高等教育阶段分为两种形式:本科和专科。两者区别主要有两点:1、学制:本科4年(少部分5年),专科3年(少部分2年)。2、学位:本科可申请学士学位,专科没有学位。
专科包括高职和高专两种形式。
专科教育有两种实现形式:高职和高专。两者只是学校类型不同,无本质差别,高职是非师范类、非医学类、非公安类的专科院校,高专是师范类、医学类、公安类的专科院校。高职和高专同属专科。在中国,高职是主流,因为除了医学、师范、公安类这三类高专(专科)以外的其他各类专科院校都叫高职,高职包括的专科学校类型更多,比如综合类高职,理工类高职,财经类,艺术类等。
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国家示范性高职的优秀专科毕业生要掌握5000个词汇(高标准),能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College English Test Band 4)(425分以上),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专科毕业生要掌握4000个词汇量,能够通过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三级(PETS-3)(60分以上),省重点高职的专科毕业生要掌握3500个词汇量,能够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A级考试(60分以上),普通高职院校的专科毕业生要掌握2500个词汇量,能够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B级考试(60分以上)
专业技能方面:最少通过2门的技能考试的鉴定
1、教育部明确规定:高职院校要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为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高职院校在办学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招生、就业、毕业文凭及待遇等方面普通高等教育的院校完全一样。
2、统考统招的高职生毕业时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与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毕业证书完全一样。
3、高职生所取得的毕业证书在含金量和效力上与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4、高职生毕业证书上面应明确注明学历层次为“专科”(包括“三年制专科”和“五年一贯制专科”)或“本科”(四年制或五年制)。
5、除了毕业证书以外,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报到证和学历电子注册上面,也应注明学历层次为“专科”或“本科”。
6、高职毕业生可以继续参加省统考的专升本考试,也可毕业1年后的下半年报考全国统招研究生考试(本科毕业或具备本科同等学历者。专科毕业当年不得参加)。本科同等学力是指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但业务水平能达到或基本达到本科毕业生水平的生源。凡不持有国家教育部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的考生,均属同等学力。国家教育部规定:同等学力考生在报考研究生时必须具有本科毕业的水平。同等学力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是:获得国家承认的专科学历,毕业后2年(从专科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或者2年以上,达到与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这个规定是必要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专科毕业两年(含两年)是报考研究生的基本条件,各招生单位还将在此基础上对同等学力做出具体的规定和要求。也可自考或成考本科。
高职院校(3)人们困惑的原因是没有搞清楚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即教育类型和学历层次的概念,高职和高专是教育类型的名称,而专科是学历层次的名称,包括高职和高专。高等教育学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高职作为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一类教育类型,分为本科和专科这二个学历层次,事实上一个完备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就是应该由本科和专科构成,高职教育比较完善的中国台湾地区就是如此,不仅仅有高职专科,还有高职本科。中国大陆地区当前的高职教育正处于由专科层次向本科层次的过渡,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会发展高职本科教育。
一、心理定位要明确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具有一定高等教育知识专业技能知识的技术型人才,不是输送高级科研人才,教学上更突出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动手能力一定要强。所以,学生对未来要有明确的心理定位,就业时不是白领而是蓝领,要放得下架子。
二、选择专业要有预见性
很多高职校跟随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但大家都一窝蜂办热门专业,供过于求,热门也会变冷,建议考生选择专业时,可先上网查看国家公布的紧缺人才目录。
与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全民教育相互渗透
20世纪90年代后,发达国家间的贸易争夺愈演愈烈,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从根基上产生了动摇。美国劳工与经济界经多方调研后一致认为,美国大多数工业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劳工素质低下,而在失业率不断增加的形势下高新技术尤其信息发展所需的技术人员却严重缺乏,新增劳动力则普遍缺乏就业的基本技术。针对新增劳动力职业素质不高的问题,美国教育部和劳工部共同推出《由学校到就业法案》,要求学校,在职业教育基础上贯彻企业培训的学习计划。凡完成“由学校到就业”计划者,可同时获得高中毕业文凭和职业技能证书。
许多国家特别重视在职业教育中实施以开办小企业为目标的创业教育。以澳大利亚为例,其教学重视学生潜能的挖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采用模块化课程,通过大量的案例启发学生,教会学生分析研究市场,设计创业方案,开展考核评估,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让所有的人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准备就业,是人的基本权利,同时通过职业教育又能促进社会的凝聚力和整合作用,这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如:德国对残疾人、妇女和外籍子女接受职业教育的培训采取特殊的资助措施之外,还在世界上首次将普教领域的英才促进措施引入职教领域,自1992年起实施“职业英才促进项目”,每年向3000名高技能型青年提供每人3000马克的资助,采取重点辅导、出国学习等办法,培养职业领域和劳动世界的“行家里手”。
这一趋势要求各国着手建立全国统一的技能标准,并将其作为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目标。如:1991年,英国工业协会将国家职业资格纳入行业培训大纲与目标中,1993年,该体系正式纳入到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目标之中。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制度基础上,英国又制定了各种文凭和证书课程标准,然后又统一制定了各种课程的必修核心的单元与选修单元或模块课程,以此规范各级各类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1994年,美国政府通过《2000年目标法案》,按照该法案,美国政府设置了联邦一级的全国职业技能标准委员会等机构,其职责是通过资助促进行业规范技能标准,以作为国家认可的资格标准。
各国开始建立“合作式”职业教育模式。如:欧盟总结了德国与奥地利对150种专业的职业教育证书互认的经验,在不改变欧盟各自职业教育体制的框架内,通过评估与考核,承认各相关专业的各国职业教育证书等值性,制定了适用欧盟各国的,用英、法、德三种文字印刷的“欧洲职业教育通行证”,为欧洲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为解决欧洲青年的失业问题作了有益的尝试。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终身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将职业教育体系中职前与职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一个终身教育的完整连续统一体已成为世界性趋势。如:芬兰在合并85所职业教育机构的基础上,组建22所高职院校,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毕业生均有机会升入高职院校深造。韩国举办二年制的初级职业学院,所有具有高中学历的青年,通过国家资格认证的技师以及符合国家规定工作年限的工人,都有继续学习的机会。世界各国职业教育逐渐融入终身教育体系,其表征之一,是职业教育不再被看作是终结性教育而是一种阶段性教育。
走综合化发展道路,加强研究性和开放性
随着职业教育体系由封闭走向开放,世界许多高职院校开始走向综合化发展道路。
一是高职院校由单一的正规教育向复合综合多样化的正规教育并存方向发展;
二是由单一的学历教育向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存方向发展;
三是单一的职前教育向职前与职后教育并存方向发展;
四是单一的育人就业向产教结合的教育方向发展,使高职院校成为一个资源开发中心。
如,印度学生在完成8年义务教育后,可升入二年制的高中阶段学习。完成10年学业的学生,如考不上高等院校,可以进“工业教训学院”和“职业学校”接受二年制职业教育,或进入“综合工业学校”接受三年制技术教育。普通教育的完全中学毕业生如果他们不想就读普通高等教育也可以通过双元制职业教育与企业继续教育成为职业人才。英国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的沟通以课程为连接点,如接受过第三阶段技工培训的技工通过过渡课程的学习后可以进入高级国家证书或文凭课程学习,二年后可以再进入普通高等学位教育学习。中国台湾地区技职院校的入学方式也很有参考价值:
一是实施预修甄入学。技职学生可以在校期间预修高一层次学校课程,成绩优秀学生经甄试后录取入学;
二是确认校外学习成绩及进修成果入学。加强技职院校与校外学习机构的结合,建立教育伙伴关系,并相互设立各种可以累计、转移的学分制课程以及建立相互认可学习成绩的机制。这样,学生在校内外学习成绩的总和,可以成为入学的条件;
三是对职业资格证书作学力鉴定,凭此可取得入学资格。学校允许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工作者,通过学力鉴定,取得相当层次的入学资格。这样,就承认了学生入学前的工作经验与学习成果,体现了多元证书价值观。
在迈向综合化的道路中,世界各国高职院校加强学校的研究性和开放性,主要体现在:
第一,建立加强职业教育和方法以及相关的教学方法等研究组织,增强学校的研究性。如:德国不莱梅大学的技术与教育研究所、汉堡大学的职业教育研究所的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教育工作者,通过各自的教学实践,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组织方式。这一思想为欧洲10个国家所接受。德国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提出了“获取信息、指导计划、实践计划、评估计划”的四阶段教学过程,就是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具体体现。美国也由7所从事职业教育的高校,包括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伊利诺斯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加利福尼亚兰德学院、弗吉尼亚工业学院与州立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共同组建了隶属于联邦政府的美国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高度重视创新职业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该中心向美国劳工部提出的包括“资源合理支配、人际关系处理、信息获取利用、系统分析综合、多种技术运用”的五种能力以及“技能、思维、品行”的三种素质,有可能在职业教育领域里产生新的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学习理论。
第二,加强学校的开放性,成为国际性开放大学。世界各国高职院校打破大学与社会相隔绝的状态,实行在学校内部以及向社会、国际三方位的开放。一是学校内部的沟通、开放。社区学院的普通教育和职业培训教育是根据社区的需要和利益而灵活调整制定的。社区学院的教育分为转学教育和职业培训教育,分别开设学士学位二、三年级课程和直接为就业作准备的教育课程。其中转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本州内所授予学士学位的公立大学前两年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以便于学生学完两年后转学到那些大学继续攻读学士学位。而职业培训教育则集中开设与职业相关的技能课和知识课,往往应当地工商企业的实际需求而开设。二是向企业开放。如:英国多科技术学院实施的“三明治课程”。多科技术学院属高等职业教育之列,其学位课程是前两年在学院学习,第三年到相关的企业实习,最后一年又回到学院学习;文凭课则是第一年在学院学习,第二年到企业接受实际培训,第三年再回学院学习课程。多科技术学院作为教育的基础结构,为社会培养了有技术、能适应职业需要的职工。
借鉴与探索,从比较研究引发的思考
第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进,经过几年连续扩招,学生规模有了很大发展,整个社会发展对高职生的要求由数量转向质量,高职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第二,随着高等教育体系的开放,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渠道的多元化,高职生面临生源市场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双重竞争;第三,高职院校自身由于投入不足,阻碍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面临着沦为二流、三流大学的困境。高职院校发展路在何方?从上述比较研究部分,从世界各国高职院校的发展经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可资借鉴之处。
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简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也是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党的十七大对教育问题有一系列重要的阐述,其中提到的“: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是中国高职教育事业发展中永远不变的主题。
高职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形式,承担着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其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无可置疑的,目前在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人工智能与全自动化的发展,高职教育最终会淹没在历史的尘封中。而在目前,中国政府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职教育也同时实现了自身规模上的快速发展。在中国的高职教育规模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提出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适时转型的一系列指导思想,确立了高职教育要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这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使高职教育既注重基础性理论知识的传授,比以往更侧重实践知识的要求,强化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进而让高职院校与社会上广大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扩大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推动了教育公平和区域统筹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职业教育并列三大战略重点,职业教育在法律上被确认为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