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和建国前称九和市,相传此地原名“九墩埔”,后刘和师设店开圩,后人为纪念他,将地名和人名合成“九和”。明代属古名都下黄沙社。清代属古名都下黄沙约、汤里社。民国18年(1929年)起属第一区下黄砂乡,民国34年为黄砂乡。建国初属第二区(蓝塘)下黄砂乡,1952年为第五区,1957年12月分属九和乡、热水乡,1958年10月成立九和公社,1961年分出瓦溪公社,1983年9月撤社设区,1987年4月设九和镇。
地势南北高,东西低。东南部双罗村黄蜂为最高峰,海拔945米。秋香江自东向西贯穿其间,支流有富竹河、在上河、双罗河。北回归线从境内黄砂、热水村经过。主要资源有木材、松脂、蜂蜜、水力及矿产等。其中无烟煤储量丰富。
经济以农林为主。1988年,有水田1.67万亩,水稻播种面积3.1万亩,总产0.75万吨;花生总产210吨;松、杉面积11.5万亩,产松脂820吨、木材120立方米;各类水果面积0.62万亩、总产318吨。镇办有千亩杉林场和200亩柑桔场,个体或联户办柑桔场10余个。镇内工业,有县办九和、热水两松香厂,镇办农修、综合、竹器加工厂及水电站等。1987年后家庭竹器加工迅速发展。 商业有九和、热水两圩场。建国前,共有店铺70间,至1988年,热水圩有店铺20余间,九和圩有店铺100余间;年集市贸易额446万元。惠水公路、九(和)乌(乌禽嶂)公路通过境内。
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8630亿元,比去年增加2.85%,其中,工业总产值0.49785亿元,比增6%,农业总产值1.79762亿元,比增6%,第三产业总产值0.49383亿元,比增-30%;完成税收780.22万元,比增-46%,其中国税162.37万元,地税617.85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7120元,比增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