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山街

珞珈山街

中文名 珞珈山街
主要民族 汉族、回族、壮族
行政区类别 街道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珞珈山街辖区位于武昌区东部。东至东湖村与洪山区接壤,南至湖北省军区大院与 洪山区 珞南街相连,西至茶港与水果湖街辖区交界,北濒东湖。街道办事处驻八一路。解放初,辖区属长春区公所。

1950年属洪山区武珞乡。

1951年属武汉市第八区武珞乡和莲溪乡。

1952年底,武珞乡改属东湖区,莲溪乡改属南湖区。

1955年改东湖区为洪山区,武珞乡属 洪山区。

1956年改为洪山区珞珈山街办事处。

1957年划归武昌区,1959年复归洪山区。

1960年成立城市人民公社时,改为珞珈山分社。

1961年分社撤销,恢复珞珈山街办事处。

1964年又划归武昌区。

1967年改名红卫山街办事处,1968年改为红卫山街革命领导小组。

1971年,武红街辖区(原名武珞路街办事处)石牌岭、洪山村以东划归红卫山街,并改街革命领导小组为街革命委员会。

1972年改名为珞珈山街革命委员会。

1978年恢复珞珈山街办事处。

1986年,将原辖27个居民委员会划归洪山区珞南街办事处管辖。

珞珈山

珞珈山,原名罗家山,亦名落袈山。珞珈山现在这个名字,是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改的。珞,是石头坚硬的意思;珈,是古代妇女戴的头饰。“落驾”与“珞珈”二字谐音,寓意当年在落驾山筚路蓝缕、辟山建校的艰难。

珞珈山坐落在在湖北武昌东郊。巍峨横亘,冈峦连绵,花木葱茏,建筑明丽,地处东湖之滨,山光水色,交相辉映,成为一组胜景,远近传闻。海拔93米。其东部山脚高低起伏,吞吐曲折,湖水拍击,喷珠溅玉;山腰佳木交碧,奇花织锦,篱笆错落,房舍雅致;每年樱花盛开时,落英缤纷,令人陶醉。从山腰至山顶,林深茂密,摇苍飞翠,遮日蔽月,深幽秘邃。珞珈山之上下,巨岩层现,奇石峭立,小径曲绕,异鸟时鸣。

武汉大学坐落在珞珈山之西部,依山构造,建筑富丽。近山湖水中有浪淘石,累累罗列,附近还有六一纪念亭、六一烈士墓等革命纪念建筑物和航海俱乐部、游泳池等体育设施,使此山更显辉煌瑰丽,益增游人欣赏雅兴。武汉大学的樱花道,位于前理学院和老图书馆的下方。道两旁的樱花树枝干壮实、排列整齐。每年的3月至4月初,繁花满枝。樱花花期仅为一周,每到落花时节,落英缤纷的樱花又为大地铺上了一层浅浅的“花毯”。每年开花时节,赏花的游人络绎不绝。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