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黄城际铁路是武汉城市圈内一条连接武汉市与鄂州市、黄石市的快速城际铁路。线路起自武昌站,终点是黄石大冶北站,全长97公里,桥梁和隧道所占比例为71%。行驶于城际铁路上的列车设计运行时速为200公里及以上,直达运行时间为26分钟。该工程估算投资169.1亿元。
武黄城际铁路起于武昌站,止于大冶北站,沿线所经地区构成的汉鄂黄“城镇密集带”,是湖北省重要的经济走廊。正线全长96.78公里,直达运行时间为26分钟。
线路走向正线全长96.78公里,直达运行时间为26分钟:
从武昌站起,经南湖东——流芳——花山——葛店南——华容南——鄂州城际场——鄂州东——花湖——黄石北,终到大冶北站。
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客运专线;
正线数目:双线;
设计速度:武汉枢纽内120km/h、区间正线200km/h及以上;
最小曲线半径:武汉枢纽内700m、区间正线4500m;
正线线间距:武汉枢纽内4.0m、区间正线4.8m;
最大坡度:20‰;
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
牵引种类:电力;
机车类型:动车组;
列车运行方式:自动控制;
行车指挥方式:调度集中。
项目总工期2.5年。
半年规划4条城铁 速度创全国之最
4条城际铁路同时开工,这在湖北省铁路历史上是头一回。湖北省铁路办透露,为了支持武汉城市圈发展,国家正式提出了“修建城际铁路”的举措。从规划到开工实施,仅用了大约半年时间,创造了“中国之最”。
湖北省铁路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08年3月,国家在编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时,提出修建武汉城市圈内的城际铁路。
2008年4月,国家相关部委委托铁四院和铁道部计划司共同编制规划。规划当时提出,总体建设里程1085公里,先期实施武汉-孝感、武汉-黄石两条。
2008年6月,初步方案在征求了湖北省发改委、交通厅、武汉铁路局以及城市圈内9个城市的意见并修改完善后,报送到铁道部。
2008年9月,铁道部和湖北省再次签署铁路建设协议,对2008年到2012年期间湖北境内的铁路建设进行规划。按照这个规划,未来四年,湖北省境内每年铁路建设的投资额超过380亿,相当于每天要完成1.04个亿。
2008年10月,湖北省考虑到从黄冈至武汉,要经过鄂州长江大桥,还差一条便捷通道;同时想到咸宁是湖北南大门,要与长株潭城市群连接,形成大的框架。于是提出,再建两条城际铁路即武汉-黄冈、武汉-咸宁。并与铁道部协商,开始做可行性研究方案。
2008年11月,国家正式批复把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纳入总体规划。至此,四条城际铁路方案正式浮出水面。
半年多确定四条铁路,这创造了全国之最。京津、广深两条高速铁路全长只有百余公里,做方案搞了好几年,而4条铁路线路超过300公里,规模之大、规划时间之短,前所未有。
2009年3月22日,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流芳火车站附近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备受关注的武汉城市圈武汉至孝感、黄石、咸宁和黄冈共4条城际铁路的开工仪式,同时在这里举行。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及时任湖北省长(现任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等各级领导出席了开工仪式。
上午10时许,随着罗清泉一声令下,4条城际铁路开工了。据武汉铁路局负责人介绍,这4条城际铁路是武汉城市圈内率先开建的城际铁路,一旦建成通车,黄石、黄冈、孝感、咸宁等4座城市与武汉市之间将构建成“半小时铁路圈”,通行时间全部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武汉至黄石26分钟
2013年08月18日上午11时许,武黄城际铁路新店特大桥工地,在轨道车牵引下,一条长500米的无缝长钢轨放在已经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轨道板上,“它”将和其他钢轨一起一路向东挺进,拼接起武汉到黄石的首条城际铁路线。这也标志着武汉—黄石城际铁路正式进入全面铺轨阶段。
城际铁路建设进度加快
武咸、武黄年底相继通车
继武咸城际铁路之后,武黄城际铁路是湖北省第二条进入铺轨阶段的城际铁路线。按照预定计划,2013年底,武咸、武黄将相继通车。
而在武汉城际铁路的“版图”内,除了武汉至咸宁、武汉至黄石外,还包括武汉至孝感、武汉至黄冈的城际铁路。
从湖北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截至2013年8月份,武咸线本线铺轨已经完工;武黄线全线路基、桥梁全部完成;武冈线路基、桥梁全部完成,预计2014年上半年通车;汉孝线除机场段和0—5公里外,其他线下工程全部完成。
在武汉城际铁路的“版图”内,除了武汉经鄂州至黄石、武汉至咸宁外,还包括武汉至孝感、武汉至黄冈的城际铁路。
正线全长96.78公里,直达运行时间为26分钟武黄城际铁路:全线设10个车站,分别是南湖东、流芳、花山、葛店南、华容南、鄂州(城际场)、鄂州东、花湖、黄石北、大冶北。
正线全长61.263公里,直达运行时间为30分钟汉孝城际铁路:
全线设10个车站(不含汉口站,含预留两站),分别是后湖、金银潭、盘龙城、天河机场、天河街、闵集、王母湖、毛陈、槐荫、孝感东(其中盘龙城、王母湖为预留站)。
正线全长35.9公里,直达运行时间为28分钟。
全线设华容东、黄冈、路口、黄冈东4个车站。
正线全长77.037公里,直达运行时间为28分钟武咸城际铁路:全线设11个车站,分别是汤逊湖、庙山、普安、纸坊东、乌龙泉东、土地堂东、山坡东、贺胜桥东、横沟桥东、咸宁东、咸宁南。
武咸城际铁路由武昌站至咸宁南站,正线全长77.037公里,直达运行时间为28分钟;武冈城际铁路从葛店南站至黄冈站,正线全长35.9公里,直达运行时间为28分钟;汉孝城际铁路由汉口站至孝感东站,正线全长61.263公里,直达运行时间为30分钟。
武咸线本线铺轨已经完工;武黄线全线路基、桥梁全部完成;武冈线路基、桥梁全部完成,预计2013年年底通车;汉孝线除机场段和0—5公里外,其他线下工程全部完成。
武黄城际铁路将延伸至江西九江,连成武九客运专线。
武九客运专线规划起于武昌,途经鄂州市、黄石市、大冶市、阳新县、九江瑞昌市、九江县,终点是九江市。项目全长198公里,近期设计时速200公里以上。
短期规划中,武九客运专线武汉至黄石段利用武黄城际铁路,新建黄石至九江段,接入九江地区九江站。远期规划,武汉至黄石段新建双线,与武黄城际铁路分线运行。短期规划的武九客运专线,正线从武黄城际铁路终点站大冶北站引出,跨越大冶湖,经小箕铺镇、白沙镇后抵阳新县城。
按规划,该专线横向位于沪汉蓉线和沪昆线之间,纵向位于京九线和京广线间,是国家规划的“五纵五横”综合运输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线路建成后,既大大便利于中西部地区快速抵达安徽、江西、浙江等省,同时也在长江中下游形成一条沿长江快速客运通道,帮助鄱阳湖城市圈对接武汉城市圈,使武汉与九江、南昌间形成快速城际交通圈。
目前,武汉-黄石、武汉-黄冈、武汉-孝感等3条城际铁路正如火如荼建设中。其中,武汉-黄石城际铁路,8月初可实现铺轨,10月份进入联调联试,2013年底前开通运营;武汉-黄冈城际铁路,有望11月份开始铺轨,2014年初全线贯通,4月份开通运营;武汉-孝感,则需要等到2014年底实现全线贯通。届时,从武汉可搭乘城际列车直达鄂州、黄石、孝感、咸宁、黄冈等5城市,最快只需一刻钟。[1]
沿线居民享“同城化”成果
“半小时经济圈”呼之欲出
“以后陪老婆回汉口红旗渠路娘家,城际线转地铁线就可以到了,真方便。
方便,是武汉城际铁路设计的一个便捷之处:与市内轨道交通无缝对接。据湖北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称,4条城际铁路将穿越城市中心和人口密集区,与地铁、公交有序衔接,极大地缓解进城和市内交通压力。
从站点上可以看出,武咸线发于武昌火车站,武黄发于武汉火车站,汉孝发于汉口火车站,而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已经通车的地铁2号线与汉口火车站相连;年底通车的地铁4号线一期在武昌火车站和武汉火车站均有站点。
据介绍,待四条城际铁路相继通车后,武汉城市圈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又一个拥有密集城际铁路的地区。通过武汉城际铁路线,从武汉到达咸宁、黄石、黄冈、孝感四个城市,均只需半小时左右。全部建成以后,武汉城际铁路将会实现公交化运行模式,根据客流量,可以做到5-10分钟发一趟车。
武汉城际铁路在满足旅客出行的同时,也发挥着促进和引导城市圈经济一体化的积极作用,武汉至周边城市“半小时经济圈”呼之欲出。
同时,城际铁路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发挥,使沿线居民分享“同城化”的成果。据悉,当前城际铁路客站的人口聚集效应已经直接拉动了周边地区的商业价值。
湖北省发改委铁路办主任王祖建接受荆楚网记者专访时透露,武咸城
铁新建铁路77公里,投资72亿元,目前已完成68.9亿元。当记者问及城铁盈利情况时,王祖建坦言,“可能50年都不会有盈利”。
“4条城际铁路开通后每年亏损预测在22亿元左右”,王祖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运营管理、水电等费用每年约需10亿元,银行贷款每年要付利息10亿元,城铁本身的折旧费用每年10亿元,而4条城际铁路的售票收入每年只有8亿元左右。其中武咸城际铁路客流量是4条线中最小的,但投资又比较大,预计50年内都可能不会盈利,武冈城铁情况与武咸类似,也是50年不会盈利。另外两条情况稍好,武黄城铁预测2018年即可扭亏为盈,汉孝城铁则预测2020年实现扭亏为盈。[2]
据了解,武汉城市圈在建或完工的4条城际铁路,总投资约420亿元,其中包括210亿元资本金,由湖北省和原铁道部各出资105亿元,另外210亿元由湖北城际铁路公司贷款。既然账面上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如此的“吃力不讨好”,为何还要上马城际铁路项目?“当时测算城际铁路时,社会效益是非常高的,城际铁路建成后对沿线开放开发、城镇化发展、承接产业转移都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反复权衡之后,还是觉得利大于弊,值得去做。”王祖建一语道破天机。
“在城际铁路沿线发展一站一城,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湖北城际铁路公司副总经理郭铁峰告诉记者,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省联投及地方政府将围绕城际站,进行2公里范围内的有控制开发,规划周边20万人口规模的卫星城建设,进行产业转移,并为周边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谈到亏损情况,郭铁峰表示,一方面,将通过加强经营管理,开源节流;另一方面,将寻求类似于公交车的政策补贴,“因为城铁票价不可能很高,毕竟要为老百姓服务”。
坐上城铁,每到一站下来走一走,看一看,尤其是当贺胜桥、普安等车站周边火热的建设、生产场景映入眼帘时,或许能更加直观地理解“社会效益高”、“利大于弊”等这些字眼。在普安站,附近连片的厂房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站长郑胜文介绍,目前当地已经有多个科技园、产业园及房地产项目进驻,正在成为武汉城市圈产业转移的聚集地,教育、医疗等各方面配套也越来越完善,未来的发展前景让人充满期待。
“风物长宜放眼量”,可以想见,尽管面临长达50年的连年“亏损”,武汉城际铁路投资所换来的将是沿线城镇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及武汉城市圈各条经济带更为长远的发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