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熊科

浣熊科

目录导航

简介

这是一科体形较小的动物,身体较粗壮而四肢短,前、后肢均具五趾,踪行性。昆长超过头体长的一半,且往往有环纹。头骨吻部显短而倾斜,下颌冠状突高而圆。上裂齿不发达,形状类似第一上臼齿伊臼齿2/2。树上或地栖生活,一般夜行性,杂食。本科动物产于美洲,唯独小熊猫分。分布于我国的西南山地及缅甸、锡金和尼泊尔等地。

形态特征

食肉目的1科,通称浣熊,体型较小,尾长于体长的一半;臼齿2/2,上臼齿阔度较长度为大。共5属18种,分布于南北美洲。其中浣熊,因进食前总是先把食物浸入水中,然后食用而得名。体长65~75厘米,尾长25厘米,体重7~9千克;全身毛色为灰棕色混杂,面部有黑色眼斑;尾部有多条黑白相间的环纹;裂齿和臼齿的形状与熊类相似。取食各种果、菜、鱼、蛙、鼠、小鸟和昆虫等。白天蜷伏窝内,夜间出来觅食。喜在溪边、河谷的近水处捕食鱼、虾和昆虫。亦喜上树,以树洞为窝。妊娠期65~70日,春季产仔每胎4~5只。在北方寒冷地区,有冬眠习惯。

成员介绍

1、浣熊procyon lotor,浣熊科最著名的成员当属浣熊procyon lotor,分布于中北美洲,最北到达加拿大南部,是浣熊科分布最北的成员。浣熊外形与小熊猫非常类似,但食物中动物性食物的比例要大些,进食前要将食物在水中浣洗,因而得名浣熊。浣熊在中南美洲和加勒比海诸岛有一些同属的成员,它们有时都被并入浣熊一种。

2、南美浣熊,浣熊科另外一个比较常见的属是南美浣熊属nasua,包括分布于巴拿马到巴西北部的南美浣熊(赤豿)nasua nasua和分布于美国西南部到中美洲的白鼻浣熊(白鼻豿)nasua narica。长鼻浣熊身体比浣熊瘦,吻部很长,是浣熊科长吻的代表,主要吃昆虫等各种小动物,也吃果实和蜥蜴等较大的动物。

3、蜜熊,美洲的浣熊中最特殊的是蜜熊potos flavus,蜜熊分布于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从墨西哥东南部直到巴西。蜜熊喜欢吃果实和昆虫,特别喜欢甜食,会去蜂巢盗吃蜂蜜。蜜熊的树栖性很强,尾巴具有缠绕性,在食肉目中,只有两种动物的尾巴有缠绕性,另外一种是分布于东南亚的猫型类的熊狸,二者无论是分布还是亲缘关系均较远。

科属分类

浣熊科Procyonidae有6属19种。分布于美洲。因多数种类进食前总是先把食物浸入水中,然后食用而得名。体型较小,尾长于体长的一半;臼齿2/2,它们的上裂齿都有较大的原尖和次尖。臼齿多呈方或长方形,具半封闭的外耳道上窝。浣熊Procyon lotor体长65~75厘米,尾长25厘米,体重7~9千克;全身毛色为灰棕色混杂,面部有黑色眼斑;尾部有多条黑白相间的环纹;裂齿和臼齿的形状与熊类相似。取食各种果、菜、鱼、蛙、鼠、小鸟和昆虫等。白天蜷伏窝内,夜间出来觅食。喜在溪边、河谷的近水处捕食鱼、虾和昆虫。亦喜上树,以树洞为窝。春季产仔,每胎4~5仔。在北方寒冷地区,有冬眠习惯。

浣熊亚科 Procyoninae

浣熊属(Procyon)

食蟹浣熊(Procyon cancrivorus)

特岛浣熊(Procyon insularis)

浣熊(Procyon lotor)

南美浣熊属(Nasua)

南豿(Nasua nasua)

柯岛豿(Nasua nelsoni)

白鼻豿(Nasua narica)

长鼻浣熊属(Nasuella)

长鼻浣熊(Nasuella olivacea)

蓬尾浣熊属(Bassariscus)

蓬尾浣熊(Bassariscus astutus)

中美蓬尾浣熊(Bassariscus sumichrasti)

蜜熊亚科 Potosinae

蜜熊属(Potos)

蜜熊(Potos flavus)

犬浣熊属(Bassaricyon)

秘鲁犬浣熊(Bassaricyon alleni)

毛尾犬浣熊(Bassaricyon beddardi)

巴拿马犬浣熊(Bassaricyon pauli)

加氏犬浣熊(Bassaricyon gabbii)

毛犬浣熊(Bassaricyon lasius)

分类介绍

浣熊亚科 Procyoninae

浣熊属(Procyon)

食蟹浣熊(Procyon cancrivorus)

特岛浣熊(Procyon insularis)

浣熊(Procyon lotor)

南美浣熊属(Nasua)

南豿(Nasua nasua)

柯岛豿(Nasua nelsoni)

白鼻豿(Nasua narica)

长鼻浣熊属(Nasuella)

长鼻浣熊(Nasuella olivacea)

蓬尾浣熊属(Bassariscus)

蓬尾浣熊(Bassariscus astutus)

中美蓬尾浣熊(Bassariscus sumichrasti)

蜜熊亚科 Potosinae

蜜熊属(Potos)

蜜熊(Potos flavus)

犬浣熊属(Bassaricyon)

秘鲁犬浣熊(Bassaricyon alleni)

毛尾犬浣熊(Bassaricyon beddardi)

巴拿马犬浣熊(Bassaricyon pauli)

加氏犬浣熊(Bassaricyon gabbii)

毛犬浣熊(Bassaricyon lasius)

犬浣熊属

蜜熊属

包括5种:秘鲁犬浣熊Bassaricyon alleni、毛尾犬浣熊Bassaricyon beddardi、巴拿马犬浣熊Bassaricyon pauli、加氏犬浣熊Bassaricyon gabbii、毛犬浣熊Bassaricyon lasius。分布于南美。

浣熊属

仅1种,即蜜熊Potos flavus。分布于墨西哥、中美、南美北部。体长40~76厘米,尾长39~57厘米 体重1.4~4.6千克。树栖性很强,尾具缠绕性。

南美属

包括3种:食蟹浣熊Procyon cancrivorus分布于巴西、哥伦比亚、巴拉圭、委内瑞拉、巴拿马。特岛浣熊Procyon insularis分布于墨西哥的特雷斯—马里亚斯群岛。浣熊Procyon lotor原产于北美。因其进食前要将食物在水中浣洗,故名。眼周黑色,体灰色或棕黑色。长65~75厘米,尾长约25厘米。杂食性。生活在都市近郊的浣熊常会潜入人类住处偷窃食物,加上眼睛周遭的黑色条纹特征,因此常被称为“食物小偷”。

长鼻属

包括3种:南美浣熊Nasua nasua、柯岛浣熊Nasua nelsoni、白鼻浣熊Nasua narica。分布于美国西南部至南美洲一带的森林地区。多白天活动,5~6只乃至40只一群。尾细长,有深色环带,行动时竖立。善爬树,在树上和地面觅食果、种子、卵和各种小动物。雄体全长可达73~136厘米,其中尾长近1/2,体重4.5~11公斤,雌体略小。吻部长而坚韧,毛粗,灰色至微红或褐色,腹部色浅,面部有浅色线纹,妊娠期约77天,每产2~6仔。

蓬尾属

仅1种,即长鼻浣熊(山豿)Nasuella olivacea。分布于委内瑞拉西部、哥伦比亚、厄瓜多尔。

浣熊科家族

包括2种:蓬尾浣熊Bassariscus astutus分布于美国西南各州、墨西哥、中美各地;中美蓬尾浣熊Bassariscus sumichrasti分布于墨西哥南部至巴拿马西部的中美洲。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