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科

棕榈科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Palmae.棕榈科,单子叶植物,183属,约2300种。

世界最长(可达25m);世界最大的花序(6-12m);世界最大的种子(20kg);世界油王(果皮含油达四分之三);世界最长的叶裙;茎干可食。

棕榈科下分为5个亚科。

外形特征

棕榈科的茎单一或丛生,直立、攀缘或匍匐,通常不分枝,稀具二叉分枝。表面平滑或粗糙,具叶环痕或无叶环痕,具刺或无刺,残存叶基、枯叶或易脱落,稀形成叶裙,稀具支持根。叶大型,常螺旋状聚生于茎顶而形成“棕榈型”树冠,稀排成2列,或在藤本中呈散生。在芽时外向折叠或内向折叠。大多为羽状叶(一回羽状分裂,羽片单折或数折,稀为复羽状分裂、二回羽状分裂、近轴分裂或具羽状脉的二叉状羽状叶),少数为掌状叶(各式掌状分裂,具中肋或无中肋,常具戟突,稀不分裂为圆扇形掌状叶或菱形掌状叶)。叶柄长或短,稀无叶柄。叶柄基部常扩大成纤维质的叶鞘,全部或部分包裹着茎干,不开裂至明显纵裂而具三角状裂缝,形成或不形成冠茎。花小,常辐射对称,两性或单性,雌雄同株或雌雄异株,有时杂性,稀为阶段性的雌雄交替;于花轴上3朵规则地聚生(2雄(在两侧)1雌(在中央))或单生、成对着生、多朵簇生,稀纵向聚生或多朵横向聚生。常组成大型的佛焰花序,大多为分枝的圆锥状花序,少数为不分枝的穗状花序,稀有数个花序并生于同一节而形成复花序。常为离地性花序,多次开花结果,稀花序顶生、近顶生或为向地性花序,一次开花结果。总苞舟状、鞘状或管状,花序梗苞片有或无,花序轴苞片与花序梗苞片相似、不相似或退化,小花轴苞片显著、细小或无;小苞片有或无。花序梗短至长,花序轴短于或长于花序梗,小花轴短至长、细至粗。花梗常缺,小花生于小花轴表面或陷入小花轴,稀具短的花梗、梗状萼基或梗状花托。萼片、花瓣各3,稀为2或更多,乳白色或略带淡绿色、淡黄色,稀(紫)红色、(橙)黄色,合生或离生,覆瓦状或镊合状排列。雄蕊6,两轮,稀为3至多数;花丝直立或在芽时内曲,分离或合生,或着生于花瓣上;花药2室,常基着或背着,内向、外向或侧向开裂,稀孔裂;有时具退化雄蕊。心皮3,各式合生或少数离生,有时为仅含1胚珠的假1室,稀为离生心皮1或4,稀聚合心皮数达到4-10;花柱常短而不明显;柱头直立或下曲;子房上位,每室具1胚珠;有时具退化心皮。果为核果、浆果,稀紧密地排列成头状的聚花果。外果皮光滑或具瘤、具棱、具刺、具毛或被以覆瓦状的鳞片;中果皮肉质至纤维质;内果皮难以区分,或薄膜质至厚骨质,少数具3或更多的明显的萌发孔。种子常1,稀2-7,在聚花果的单果中则可达10,与果皮粘合或分离。胚小,顶生、侧生或基生;胚乳均匀或嚼烂状;少数具肉质外种皮。

种类介绍

省藤亚科

木质藤本、乔木状或灌木状,共有21属,主产亚洲热带。本亚科出产多种重要经济产品,如省藤为东南亚地区重要藤类资源,供编织各种精美家具、器皿,茎长达200余米,中国南方也产。藤血竭为著名的血竭原植物,其果实可提取红色树脂,作中药血竭或染色颜料用。西谷椰产东南亚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树干髓心可制成西谷米(西米)作主粮用。

分为三个族:

(1)厚壁椰族Eugeissoneae

仅1属,即厚壁椰属Eugeissona。

(2)鳞果棕族Lepidocaryeae

分为3个亚族,共7个属。   

(3)省藤族Calameae

分为6个亚族,共13个属。

水椰亚科

1属1种,即水椰,分布于亚洲热带、大洋洲,北延至中国海南岛和台湾,常生长于海湾泥沼地带或在红树林中混生;常有胎生习性;果肉可食或以盐渍后食用;花序轴流出汁液可制饮料;叶供编织、盖房等。匍匐茎,丛生。羽状裂叶,裂片外向折叠。花单性,雌雄同株,但雌雄花序异形,雌花聚生于茎顶成球状聚伞花序,雄花着于侧生的短穗上;花被片6枚,线形,雄蕊3枚,花丝合生成柱状;心皮3枚,离生。果实呈球形,由压扁具棱角的心皮组成,有或无种子。为热带海岸沼泽土生长的半红树、红树林的建群种,也是孑遗植物,对研究棕榈科的系统发育及起源,热带植物区系、古生物学、古地理学等都很有价值。佛焰花序上的汁液含蔗糖15%左右;种仁可食;其叶可盖屋及编织席篮等工艺品;还有防风浪、固海堤、绿化海岸、净化空气的作用。

贝叶棕亚科

乔木状或灌木状,决不呈木质藤本,共46个属。叶为扇形或近圆形、近心形,掌状分裂,少数种类不分裂(如泰氏榈属)或羽状分裂(如刺葵属);裂片向内折叠,少数外向折叠(如石山棕属)。花两性、单性或杂性,雌雄异株;花在花序分枝节上单朵或2朵并生(合轴状分枝),花序外由苞片组成的佛焰苞所包围或部分包围,绝无3朵并生现象(即中间1朵雌花,两侧各1朵雄花);雄蕊多枚或6枚;心皮3枚,离生或各种合生。核果含种子1~3粒。分布于热带各地及地中海地区。常见如我国原产的棕榈属Trachycarpus、石山棕属Guihaia、棕竹属Rhapis、蒲葵属Livistona、轴榈属Licuala、琼棕属Chuniophoenix以及刺葵属Phoenix等,和外引种的丝葵属Washingtonia、贝叶棕属Corypha、箬棕属Sabal、糖棕属Borassus等。不少种类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最常见的用途是叶片供编织各种器具,叶鞘纤维作填充物等。巨籽棕(海椰子、双籽椰、复椰子、塞舌尔椰子)Lodoicea maldivica,原产非洲塞舌尔群岛,果实硕大,每果重逾20千克,内有种子2粒,每粒种子各有一面盆大,是世界上最大的种子。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和棕榈(棕树)Trachycarpus fortunei都是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植物,两者区别在于:棕榈最高仅十米左右,而蒲葵长到二十米高都是很常见的,且蒲葵叶较大,茎杆较粗,生长较快。棕榈叶柄上只有许多连续分布的小钝刺;而蒲葵叶柄上是相互分离的尖锐倒刺。棕榈叶片不仅小,叶裂较深,而且正常情况下(未受外力伤害)叶裂末端不下垂而挺直;蒲葵叶则较大,叶裂较浅,叶裂尖端自然下垂,因此我们常用的蒲扇一般是用蒲葵叶加工而成的,棕榈叶不但产量少且小,叶裂深,不适合做扇子。蒲葵茎杆上的纤维较棕榈的少,且易脱落而露出树干;棕榈的则浓厚而密,不易脱落,有些地方为生产棕皮或为美观将其人为剥落,棕皮是我国传统出口物资。棕榈雌雄异株,蒲葵雌雄同株,可从花序上辨别,但较难。棕榈可耐-10°C低温,北到陕西南部、黄河中下游,南到华南、越南均产;而蒲葵耐寒力差,国内仅见于华南和西南某些地区。刺葵属Phoenix有17种,分布于非洲和亚洲热带地区,是常见观赏植物。其中椰枣(海枣)Phoenix dactylifera是热带干旱地区的重要植物,是西亚、北非的重要食品,常见于沙漠绿洲,有生命之树之称,干果从中东输入,称伊拉克枣。

分为8个族:

棕榈科棕榈科(1)菜棕族Sabaleae

仅1属,即菜棕属Sabal。

(2)叉刺棕族Cryosophileae

共10个属。

(3)枣椰族Phoeniceae

仅1属,即枣椰属Phoenix。

(4)棕榈族Trachycarpeae

共18个属。

(5)琼棕属Chuniophoeniceae

共4个属。

(6)鱼尾椰族Caryoteae

仅1 个属。

(7)贝叶棕属Corypheae

仅1 个属,即贝叶棕属Corypha。

(8)糖棕族Borasseae

分为2个亚族,共8个属。

蜡椰亚科

乔木状、灌木状,共8个属,分为3个族:

(1)樱桃椰族Cyclospatheae

仅1 属,即樱桃椰属Pseudophoenix。

(2)蜡椰族Ceroxyleae

共4个属。

(3)象牙椰族Phytelepheae

共3个属。

槟榔亚科

乔木状、灌木状,稀为木质藤本,共107个属。分布于世界热带各地,椰子广泛栽培于世界湿热地区,特别是海岸地区,果实为重要水果、食用油料;果皮为填充纤维,中国南方也产。油棕原产西非热带,种子富含油脂,为棕榈油来源,中国云南和广东有栽培。槟榔为亚洲热带重要药材和咀嚼品,男女老幼皆用之,有护齿、助消化、杀虫之效;中国云南、广东有栽培。王棕属植物的幼嫩茎尖可作蔬菜;王棕是热带普通的观赏树木。乔木或灌木,稀为无茎植物,单生或丛生。叶羽状全裂,裂处外向折叠,稀少内向折叠(如长穗鱼尾葵)。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稀少两性,花在花序分枝节上常3朵并生,中间1朵雌花,两侧各1朵雄花;花序为1枚大型佛焰苞所包围,花被片退化;心皮3-7枚,稍合生;子房1-3室。核果,含1至数枚种子。我国原产常见如桄榔属Arenga、鱼尾葵属Caryota、瓦里棕属Wallichia、槟榔属Areca、山槟榔属Pinanga、椰子属Cocos等,引进如王棕属Roystomea、荻棕属Dypsis、假槟榔属Archontophoenix、油棕属Elaeis、皇后葵属Syagrus等。槟榔Areca catechu果皮纤维质,含有槟榔碱,在中医学上是常用的内服驱虫药,南亚和东南亚及我国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省有栽培。长期嚼食槟榔除了使牙齿变黑、磨损、动摇、牙龈萎缩造成牙周病,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及口腔黏膜白斑症外,还会导致口腔癌。据调查,88%口腔癌患者有嚼食槟榔的习惯。

分为14个族:

(1)王根柱椰族Iriarteeae

共5个属。

(2)袖珍椰族Chamaedoreeae

共5个属。

(3)凸花椰族Podococceae

仅1 属,即凸花椰属Podococcus。

(4)喙苞椰族Oranieae

仅1 属,即喙苞椰属Orania。

(5)硬籽椰亚族Sclerospermatinae

仅1 属,即硬籽椰属Sclerosperm。

(6)王椰族Roystoneeae

仅1 属,即王椰属Roystonea。

(7)窗孔椰族Reinhardtieae

仅1 属,即Reinhardtia。

(8)椰子族Cocoeae

分为3个亚族,共18个属。

(9)袖苞椰族Manicarieae

仅1 属,即袖苞椰属Manicaria。

(10)菜椰族Euterpeae

共5个属。

(11)唇苞椰族Geonomeae

共6个属。

(12)扁果椰亚族Leopoldinieae

仅1 属,即扁果椰属Leopoldinia。

(13)银叶凤尾椰族Pelagodoxeae

共2个属。

(14)槟榔族Areceae

共59个属。

分布范围

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我国东南至西南部有Arenga、Calamus、Livistona、Pinanga、Rhapis、Trachycarpus等16属,约80种,主产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和台湾,福建、四川、湖南、江苏、浙江、贵州、西藏、香港等也有分布。

繁殖栽培

种植棕榈科植物的场地,土质若不好,可用山泥或垃圾土或有机肥拌土垫底改良。棕榈植物的种植宜在春季气温18℃以上时进行,此后温度渐升,水分蒸发较小,有利于植株复壮生长。秋季种植要预留2个月以上的持续生长时间,才能进入冷冬季保暖,否则最终仍容易导致死亡。冬季忌移苗,移后若遇低温,景观树棕榈科植物茎干需用草袋或塑料薄膜包扎保温,使之顺利越冬,否则遇寒害生育受阻,恢复较困难,尤其是单干物种,如大王椰子、红棕榈、假槟榔等,移植时要特别注意保护茎生长点,不可折断或受到伤害。景观树棕榈科植物夏季虽不是种植与移植棕榈植物的最佳时期,但若苗木壮实,植后加强水管,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棕榈科植物物种植或移栽时,尤其是大棵苗木种植或移栽时,为减少植物蒸藤,提高成活率,要剪去一些叶片,仅留3—5叶,甚至仅留1—2片心叶,其余均要剪去。但这样要恢复到完整树冠所需要时间较长,一般要2—3年。若要很快起到绿化布置的效果,可不剪叶,但要在栽后采取补液措施,或用稻草包裹树干或搭棚遮荫等,且每天早、中、晚都要喷水。或提前3—6个月断根,即沿干基周围挖成环形沟,干基附有大土球,断根后经常给干基浇水,促使新根萌发与断根生长分枝。起苗时土球高度要比直径大,成圆柱形,景观树棕榈科植物移栽时要带土球,且土球要完好无损,树穴要深挖以防伤害下胚轴入土较深的种类的根部。此法也可有效地减缓或克服大棵树木移栽常发生的生长停滞现象,提高绿化效果。定植时通常土球面要比种植的低;但若种植地的地下水位较高,棕榈科植物种植时其土球面则要比种植穴高些,以防止基部积水多而烂根。茎干较高的植株还需用竹子固定,防止风吹造成根部松动,影响成活。

主要价值

棕榈科是具有独特造景功能(“棕榈景观”)的植物类群,也是世界上三个最重要的经济植物类群之一,包括被誉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十种树木之一的椰子、被誉为生命之树的枣椰、在世界食用油贸易荣居榜首的油椰。此外,桄榔和有些种类的茎内富含淀粉,可提取供食用;砂糖椰子和某些鱼尾葵种类的花序刈伤后可流出大量的液汁,蒸发后制成砂糖或经发酵后变成烧酒;有些种类的木材很硬,可为建筑材料;叶可为屋顶的遮盖物或织帽或编篮等;蒲葵的叶可为扇;叶鞘的纤维(即棕衣)和椰子的果壳的纤维可编绳或编簑衣或为扫帚;槟榔子入药或为染料。棕榈科也是最为奇异的家族: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