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930亩(其中:水田1353亩,旱地577亩),人均耕地0.6亩,主要种植水稻、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1549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771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4亩,主要种植黄金梨、核桃、板栗、梨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47亩,其中养殖面积43亩;草地0亩;荒山荒地25亩,其他面积3312亩。无矿产资源。
截止2012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311户通自来水,有466户饮用井水,有466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59.98%)。有777户通电,有75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72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96.92%和92.67%);安装 固定电话或拥有 移动电话的农户数74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17户(分别占总数的96.01%和92.28%)。 该村到镇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 公里,无集贸市场。全村共拥有汽车63辆,农用运输车12辆,拖拉机80辆,摩托车493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461亩,有效灌溉率为75.7%,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353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3亩。 到2012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0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484户;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16户。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已通自来水;有8个自然村已通电;有8个自然村已通路;有8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8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0个自然村已通路灯。有7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 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08户居住 砖混结构住房;有22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4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该村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046万元,其中: 种植业收入1434万元,占总收入的47.07%; 畜牧业收入790万元,占总收入的55.09%(其中,年内出栏肉猪4119头,肉牛107头,肉羊68头);渔业收入15万元,占总收入的0.49%;林业收入22万元,占总收入的0.72%;第二、三产业收入378万元,占总收入的12.40%;工资性收入371万元,占总收入的12.17%。农民人均纯收入6201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7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32人(占劳动力的11.31 %),在省内务工206人,到省外务工26人。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等,主要销售往县内。2012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23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40.38%。该村正在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烤烟产业。拥有企业0 个,其中县级龙头企业 个;专业合作组织2个,其中,已登记注册2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数140户。
该村现有农户777户,共有乡村人口3169人,其中男性1600人,女性1569人。其中农业人口2994人,劳动力2052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族、彝族、回族、苗族混居地),其中汉族3019人,彝族106人,苗族2人,其他民族42人。 到2012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573人,占人口总数的18.09%;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080人,参合率97.20%;享受低保142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84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人,该村距离乡(镇)卫生院5.5公里。该村建有公厕2个,建有垃圾池5个,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0户,占农户总数的0.00%。
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1254平方米,拥有教师11人,在校学生327人;距离土官镇中学5.5公里。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27人,其中小学生181人,中学生146 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5个、图书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2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村务、财务公开。主要以黑板报等方式公开。 到2012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777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93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0元(人均0 元),一事一议筹劳0个(劳均0个)。年末集体总收入5万元,有固定资产166.4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黑板报方式公开财务。
该村建有党总支1个,下设党支部5个,设党小组13个,共有党员160人,少数民族党员0人,其中男党员126人、女党员34人。该村党支部2007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被评为先进集体。 村委会由书记、主任、副主任、委员等7人组成,下设阿车铺、中寨、指挥营、胡家山、白龙村、尹家冲、大冲、小洼8个自然村 13个村民小组。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共有团员137人。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1、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体系沿未建立,农业结构调整幅度不大。2、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休闲、娱乐体系公共设施缺乏,居住环境还有待改善。3、生产渠道单一,经济来源于农业,农民增收渠道单一。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1、改变以粮食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发展思路,提高农业产业水平,发挥产业化经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推动作用。2、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3、培育劳务经济,增加非农产业收入。4、加大培育优势产业的力度,扶持养鸡、培植烤烟、优质梨等特色产业,尽快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到“十二五”期末,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6201元增加到8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