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明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中文名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出土时间 1957年3月
馆藏地点 南京博物院
目录导航

出土过程

1957年3月,在南京市江宁县(今江宁区)东善桥响龙山附近,被当地农民叫作“娘娘坟”的土包上,发现了一座明代墓葬,出土了47件文物,这件岁寒三友纹梅瓶即是其中的一件。墓主人是明代洪武朝驸马都尉宋琥和安成公主。梅瓶是作为墓主人生前喜爱之物下葬的,也是墓主人高贵身份的象征。[2][3]

文物外形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此梅瓶为官窑出品,岁寒三友纹梅瓶高41.7公分,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岁寒三友指松树、绿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志向,是元代文人画的常用题材。也许是追求画面对称的缘故,明代洪武朝的岁寒三友纹饰都添绘一株芭蕉。这种情况沿袭明、清两代,甚至在清代岁寒三友纹中,芭蕉成为主要纹饰。[4]

坯体白而坚致,小口,短颈,溜肩,肩以下逐渐收敛,体形修长,底面有刮削痕。盖作钟形,火焰形钮。通体施白釉,白中略泛青,釉质细腻滋润,底露胎。盖为红地白花,满绘牡丹,颈部绘蕉叶纹,肩以下白地红花,分为五组纹饰,如意纹、卷草纹、缠枝菊花、海水、变体仰莲为辅助纹饰。腹部以较大的篇幅绘松、竹、梅,并以湖石、山茶、芭蕉衬托,组成了岁寒三友的主题画面。主题纹饰与辅助纹饰和谐得体,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4]

价值意义

釉里红瓷器色彩凝重华丽、纯正鲜艳,烧制条件要求高,烧制技术难掌握,所以十分珍贵。这件梅瓶美中不足的是其釉里红的釉色欠佳,但瑕不掩瑜,于1993年被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组定为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南京博物院。[1][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