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学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

中文名 南昌航空大学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
前身 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系
院训 厚德笃行博学泽人
目录导航

学院简介

学院[1]现有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精密仪器与机械、光学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4个二级硕士点;获准在仪器仪表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3个专业工程领域招收工程硕士。学院具有江西省首批研究生教育(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基地。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为江西省“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2011年经国家人事与社会保障部批准在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学院拥有无损检测与光电传感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中航工业航空检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三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学院现有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4个系及教研室,1个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另设有华油检测中心、光伏工程研究所和创新学研究所3个校级科研机构。

2004-2009,学院在科研的立项、获奖、发表论文、专利申请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院承担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项、国防技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国防基础项目、863子项目、973子课题以及校企合作横向项目等课题数百项,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及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各类成果奖10余项,获得省级本科、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等4项、承担教研教材及课程建设等项目数十项。我院学生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上取了一系列优异成绩,就业率在工科院系中位居前列。

学院通过专家互访、合作研究、召开国际会议等形式,与英、法、日、美等多个国家与地区1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2012年这几年,学院多名教师出席国际会议和到国外进行访问研究或讲学,邀请国外学者来校讲学交流80余人次,有多人次担任国际学术组织或学术会议的学术委员,主办或承办了“电磁、超声检测技术进展国际研讨会”、“光学检测国际研讨会”、“中英无损检测教育高等教育论坛”等双边或多边国际会议。

在国内学术交流方面,学院与国内多所重点大学、航空航天科研院所、中国特检院等单位建立了学术交流、科技合作和联合培养关系,并聘请一批知名学者作为学院的名誉教授和研究生导师。学院还与有关中航工业西航动力(430厂)、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621所)成立了无损检测产学研中心、与航天八院上海800所成立了无损检测联合实验室。

通过多年的发展,学院在校内外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在无损检测与工程、光电检测技术等方面业已成为行业内较为知名的单位,也是我国无损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

历史沿革

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是在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系的基础上升格和发展而来的。1999年4月为进一步发展我校测试与检测特色学科,由学校原电子工程系无损检测教研室、应用工程系电气教研室、电工教研室、大学物理教研室及电工实验室组建了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系。下设测控技术与仪器(无损检测)教研室、自动化教研室、电子科学与技术教研室、大学物理教研部、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电工电子教学中心。

2006年9月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系升格为自动化学院,下设测控技术与仪器(无损检测)、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四个系(教研室)、大学物理教研部、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电工电子教学中心、测控技术基础实验中心四个教学中心。

2009年7月经学校学科布局调整,原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和电工电子教学中心划归信息工程学院,并成立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下设测控技术与仪器(无损检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三个系(教研室)、大学物理教研部、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两个教学中心。

现任领导

院长:邬冠华

党委书记:周贤群

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牛馨

副院长:宋凯、 段军红、牛馨、伏燕军

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学岗

工会主席:龙盛蓉

机构设置

院党委行政

院长: 邬冠华[2]

党委书记:周贤群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牛馨

副院长:宋凯、 段军红、牛馨、伏燕军

学院办公室主任:葛爱英

工会主席:龙盛蓉

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陈果

院党委组织员:彭佳丽

教学系部

测控技术与仪器系主任:敖波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主任:吴涛

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江少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主任:万生鹏

大学物理教学部主任:肖文波

系部介绍

大学物理教研部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大学物理教研部(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成立于1952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建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教学内容新颖、特色鲜明,在教学条件、教学质量等方面,在国内高校中具有一定影响的大型教学与科研基地。《大学物理(含物理实验)》课程在1998年就成为江西省第一批省级优质课程,2009年《物理实验》成为江西省精品课程。2006年大学物理实验中心获得江西省实验示范中心,2009年获得“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2010年“大学物理及实验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012年《大学物理实验》成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3年获批“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2016年《大学物理》成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大学物理教研部(实验中心)现有专职教师20人,兼职教师34人。目前承担学校公共基础课,开设了《大学物理A》(112学时)、《大学物理B》(96学时)、《大学物理C》(64学时)、《大学物理D》(48学时)、《物理实验A》(56学时)、《物理实验B》(32学时)课程。教研部在教学改革方面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依托国家示范中心平台,促进创新能力培养;在大学物理精品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中,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启发式、案例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逐步进行中班上课、小班上习题和讨论课,加强过程管理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实验中心按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要求,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结合物理实验中心立足航空、面向国防的特色,构建一个在实验室建设、教学改革、学生能力培养上特色鲜明的示范中心。构建了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分专业进行个性化教学改革。在实验室建设上坚持自己的特色,不追求大、全、多,而是建立一批高标准、现代化的“标准实验室”。

大学物理教研部(大学物理实验中心)近年来共获得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获得江西省教改课题立项10余项;获批各类教改课题27项;出版教材13部,获江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1部;发表教改论文18篇(其中1篇论文获得全国实验物理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由教研部(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的科技制作项目70项,发表论文13篇,获国家专利16项;参与创新性实验80项,获得全国物理实验竞赛、挑战杯、全国光电竞赛等各类全国性科技竞赛奖励30余项。

生物医学工程系

生物医学工程系”成立于2002年,是我江西省最早设置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之一。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及相关硕士点的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本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以培养医疗电子仪器及医疗信息系统设计人才为主的工学本科专业。

经过10年的建设与发展,建设了国内先进水平的具有特色的本科实验教学平台,包括:生理与解剖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室、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实验室、生物医学信号检测实验室、生物医学传感技术实验室和美国德州仪器(TI)联合实验室,共6个实验室。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本专业同韩国建国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2009年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已开展了2期的共10余人交换生学习活动,取得了较好反响和效果。

生物医学工程学生在学校各类科技活动中立项34项,总资助金额达78200元。申请专利12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项,授权10项;“三小”及挑战杯等科技制作活动中获奖15项(省级4项、校级11项)。

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级项目5项(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江西省自然科学奖励二等奖1项,江西省高等学校2007-2008年度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余篇,其中在生物医学工程权威杂志IEEE T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发表论文1篇。

生物医学工程系现有共有教师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教师4人。教师队伍中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

生物医学工程作为朝阳行业,已被国家十二五计划列为重点发展行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依托于省级重点学科“光学工程”和校级重点学科“物理电子学”;“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和“光电检测技术及仪器”三个硕士点,以及国家级科研平台“无损检测与光电传感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光电检测技术工程实验室”。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本专业是我校从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的“物理学”专业,以及1993年设置的“应用光电子专业”基础上发展沿革而来。从1999年起招收四年制本科生。本专业为教育部1998年第二次重新修订调整本科专业目录后,我省最早设置的“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2008年批准为江西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获批江西省“光电技术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013年获批南昌航空大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4年进入一本招生专业。在省内甚至国内有较好的影响。通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逐步形成了现代电子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有特色的专业方向。

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建设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且特点鲜明的本科实践教学平台。现有集成电路/EDA设计、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光电检测及应用、光纤通信、光电传感技术、全息技术等6个专业实验室,承担微电子和光电子的各门课程实验和技能训练。实验室面积约5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约600万元。可开出实验项目上百个、技能训练项目约100个。建立了10个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拓展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及自我发展。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科研成果斐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863项目1项,国防基础研究重大项目3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0余项,科研及咨询课题合同额达3000余万元;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达15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5项,其中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5项;省部级以上教改课题10项;发表教改论文3篇;获批发明专利20项等。

依托高水平的科研团队组建教学团队,以具有高素质科研精神的学术带头人作为教学团队的主持人、课程组长,建设省级精品课程,每个课程组的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而且在教学中给予学生科学精神、实学理念的影响。“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 为江西省省级精品课程,并获批2015年度江西省高等学校(本科)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现代电子技术课程群教学团队”为南昌航空大学首届优秀教学团队。现已经形成了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教学课程组长,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近年来出版教材6本,自编讲义10余本。

测控技术与仪器系

测控技术与仪器系前身为无损检测教研室于1980年创建,是我院历史最为悠久的优势特色专业,也是国内高等院校中最早设立的无损检测本科专业的专业系部,旨在培养培养从事无损检测与评价、无损检测传感技术、科学仪器与测控系统设计制造等研究和应用的高级技术人才。三十多年来,测控系始终坚持“无损检测”特色不动摇,历经了艰苦创业、调整充实、提高发展等几个阶段,探索走出了一条面向国防和区域经济、注重应用、以实践为导向的育人之路;建构了新的课程体系、新编了一套高质量教材、组建了科研实践复合型师资队伍;:在学科建设上,凝练研究方向,形成了声学检测评价与仪器、电磁检测技术与仪器、智能测试技术及仪器装备研究团队,在科学研究上,在研和完成了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科技部重大仪器开发专项子项、航空基金和重大国防技改等项目,同时发表出版了一批高水平论文。

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基础,1999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被评为江西省首批省级品牌专业,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在研究生培养上,1995年申报获准“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二级硕士点,而且“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硕士点是江西省“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和首批省级示范硕士点,2005年再获“精密仪器与机械”二级硕士点。2011年获得“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同年,该一级学科获批为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测控技术与仪器系现有教师3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9人。教师队伍中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

测控系的发展目标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强化和发展无损检测技术特色,努力把我系建设成国内一流的从事无损检测技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基地。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简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旨在培养能在光纤通信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及仪器、光电器件、航空光电等领域从事科研、设计、技术开发和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光电系始终坚持“光电检测”特色,历经了“大学物理教研部”、“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等机构设置的变迁和拓展。在长期的发展中,光电系始终坚持面向区域经济和面向国防的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宗旨;坚持走重实践、厚基础的育人模式,组建了光纤通信技术、光电检测及信号处理技术、激光技术及应用、光电传感及网络技术、新型能源技术等6个专业实验室,与电科系一起,打造了“光电技术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立了稳定对口的企业实习、实训基地;构建了激发学生潜能、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体系、组建了科研教学复合型师资团队;取得了丰硕的学科建设成果,与电科系一起,拥有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示范硕士点“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光电检测技术及仪器”及“物理电子学”二级硕士点,打造了省级科研平台“江西省光电检测技术工程实验室”,与电科系、测控系、生医系一起,打造了国家级科研平台“无损检测与光电传感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上述平台大大提升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大大提升了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能力;走出了一条科研与教学互相激励的机制,科研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承担了包括973、863、国防基础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落地计划在内的科研项目,提升了科研基础条件和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拓宽了青年教师的专业视野;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教学成果,获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航空科学技术奖1项,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省部级以上教改课题5项;出版教材5本,自编讲义10余本等。

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人。教师队伍中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

本系的发展目标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强化和发展光纤通信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及仪器方向,努力把我系建设成在国内有影响、省内领先的从事光电检测技术及仪器、光纤通信等光电技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基地,在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