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3月,设立“热处理科”、“表面处理科”两个专业。
1978年4月,成立“材料工程系”。
1998年7月,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2000年7月,成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研室,开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
2004年12月,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6年3月,学院设立金属材料工程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材料成型与控制系、焊接工程系,撤销各教研室。
2006年7月,学院整体搬迁至前湖校区。
2006年12月,学院设立铸造工程系、塑性工程系、焊接工程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系、腐蚀与防护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撤销金属材料工程系、材料成型与控制系。
2008年,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中设立“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方向。
2009年6月,在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础上组建新了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9年9月,学院成立复合材料与工程系。
2011年3月,教育部批准学院设置“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2011年5月,学校批准学院成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
2014年,教育部批准学院设置“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2]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5个系、4个本科专业。[1]
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系、腐蚀与防护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复合材料与工程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
专业: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1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个、1个国防特色学科、1个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2个江西省高校“十一五”重点学科、1个江西省一流学科。[1]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表面与界面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
校园活动(3)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材料工程
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江西省高校“十一五”重点学科: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
江西省一流学科:航空材料表面科学与工程
国防特色学科:军用关键材料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共有教职工102人,专任教师90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80人,占专任教师的88.9%;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57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双千计划”人才3人、省“青年井冈学者”1人、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和杰出青年基金培养计划入选者各1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1]
教育活动(2)享国务院特殊津贴:杜楠[3]
国家科技进步奖与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获得者:杜楠[3]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彭晓
江西省“双千计划”人才入选者:黄军同[3]
江西省教学名师:艾云龙[3]
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薛名山[4]
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鲁世强[5]、薛名山[6]、艾云龙[3]、罗军明[3]
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黄军同[3]
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周建萍、罗军明、艾云龙[3]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1个江西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西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院获得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优质课程6门、省级教改课题10余项,出版教材6部。[1]
江西省优秀教学团队:“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江西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复合材料专业方向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江西省优质课程:模具CAD、材料科学综合实验、材料科学基础(金属学)、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基础、金属腐蚀学、焊接理论基础[7]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8项。[1]
江西省高校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金属材料工程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江西省高校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分析测试技术实践基地的“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8]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2个江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江西省产学研示范基地、2个江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江西省创新实践基地、1个南昌市重点实验室。[1]
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等学校“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金属材料微结构调控”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工程研究中心:“航空材料”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航空材料表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江西省产学研示范基地:江西省“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研示范基地
江西省创新实践基地:江西省博士后科研创新实践基地
南昌市重点实验室:南昌市“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重点实验室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项,获批江西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20多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等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多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3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1]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开展了“变废为宝”创新大赛、“振兴杯”篮球赛、“我的寝室我的家”寝室文化节等课外活动;召开了“女性心理健康”、“春晓班”等系列讲座。开设了“基层党校培训班”、“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等组织建设项目。[9][10]
职务 | 姓名 |
院长 | 彭晓 |
党委书记 | 梁红波 |
党委副书记 | 董利飞 |
副院长 | 郑海忠、刘光明、谢小林、董利飞[11] |
职务 | 姓名 |
院长 | 彭晓 |
党委书记 | 梁红波 |
党委副书记 | 董利飞 |
副院长 | 郑海忠、刘光明、谢小林、董利飞[11] |
向巧:1983届,航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
唐军:1983届,航空材料腐蚀与防护专业毕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特级专务。
李骏:1993届,航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毕业,四季沐歌集团总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