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是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由青岛农业大学(原莱阳农学院)举办的独立学院。学院设在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设在青岛农业大学莱阳校区,占地 1000亩,图书馆藏书105.1489万册,校舍建筑面积20.17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54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值4315.25万元。
在2006年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办学条件核查中,生均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生师比等指标均列全省12所独立学院前两位。2006年在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全国独立学院实力综合测评中荣获“中国最具竞争力独立学院”称号。2007年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授予“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2008年被现代教育报、腾讯教育网等单位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十佳特色教育示范校”;被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人事厅等单位授予“山东省学习型先进班组”荣誉称号。2009年被中国诚信万里行活动委员会、山东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授予“全国诚信和谐院校”荣誉称号。
2013年12月4日,由新华网主办的2013年新华教育论坛——“大国教育之声”活动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在此次活动中荣获“2013年度中国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称号。
莱阳农业学校(1951—1958)1951年6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办了莱阳农业学校,设农作物和果树蔬菜两个专业。是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最早创办的两所中等农业专科院校之一,为国家农业部重点中专学校,隶属山东省农业厅领导。
莱阳农学院(1958—1963)1958年8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改办莱阳农学院,设农学、园艺、牧医、植保4个系,开设农学、果树、畜牧兽医、植保四个专业,分设本科班和专科班,隶属省地两级领导。校址由莱阳城南迁至城东原莱阳地委旧址。
即墨农业学校、即墨畜牧学校、青岛农业学校、烟台畜牧兽医学校、崂山郊区农业技术学校、蓬莱农业学校畜牧班于1961年先后并入莱阳县农业学校(莱阳县农业学校于1963年并入学校)。1962年,莱阳农学院农业机械化系调出同山东农学院农业机械化系一起并入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今山东理工大学)。
莱阳农业学校(1963—1976)1963年9月,山东省人民委员会贯彻执行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决定停办莱阳农学院,与莱阳县农业学校合并改办莱阳农业学校,设农学、果树、畜牧兽医、会计统计、农机等5个专业,隶属烟台行署领导。1968年9月,山东省社会主义劳动大学二分校并入学校。
学院一角莱阳农业大学(1976—1978)1976年5月,经山东省委批准,在莱阳农业学校的基础上,改办莱阳农业大学,设农学、园艺、农机、畜牧兽医、水利等5个系,在校生1200人,教职工555人,其中专任教师177人。隶属烟台地区领导。
莱阳农学院(1978—2007)1978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莱阳农业大学改办莱阳农学院。2005年后莱阳农学院迁址青岛,成立青岛校区。
莱阳农学院海都学院(2005-2007)2007年莱阳农学院办学地址正式迁移青岛,原址成立莱阳农学院海都学院。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2007—)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青岛农业大学莱阳校区(2014—)2013年批准升级成为青岛农业大学莱阳校区,2014年正式成为青岛农业大学莱阳校区。
学院现设有工程系、食品系、生物科技系、人文艺术系、经济与管理系及基础教学部6个教学系部、44个本专科专业;设有
计算机、电工电子、机械工程、建筑工程、化学、食品科学、微生物学、动植物学、经济与管理学9个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83个。
系部 | 本科专业 | 专科专业 | |||
---|---|---|---|---|---|
经济管理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公共事业管理 | 财务管理 | 市场营销 | 财务管理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工程系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土木工程 | 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 |
人文艺术系 | 视觉传达设计 | 广播电视编导 | 环境设计 | 环境艺术设计 | |
生物科技系 | 动物医学 | 园林 | 园艺 | 畜牧兽医 | |
食品系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营养与检测 |
系部 | 本科专业 | 专科专业 | |||
---|---|---|---|---|---|
经济管理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公共事业管理 | 财务管理 | 市场营销 | 财务管理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工程系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土木工程 | 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 |
人文艺术系 | 视觉传达设计 | 广播电视编导 | 环境设计 | 环境艺术设计 | |
生物科技系 | 动物医学 | 园林 | 园艺 | 畜牧兽医 | |
食品系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营养与检测 |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全职专任教师491名,其中博士57人,硕士310人,教授97人,副教授100人,讲师151人。[1]
学院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适应社会人才需求、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办学定位和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特色办学、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积极倡导“博学 睿思 行健 至善”的学院精神与“和勤 竞 雅”的校园风尚,实施人本管理亲情服务、特色教学、定单培养三大办学战略。实行学年学分制以及“3+1”(本科)、“2+1”(专科)的教学模式和“架构+平台”的培养方案,突出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人文精神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致力培养品德高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社会适应性广、有思想、有个性、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院积极开展与国外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2012年经省教育厅、省外办、省公安厅审核批准,我院获得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院校资格。同时与美国、韩国、意大利、菲律宾、新西兰等有关高校签订交流合作协议。与韩国高校互派交换生项目已全面展开,每年选送优秀专科生赴韩国高校攻读本科、优秀本科生赴韩国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学院设有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省政府奖学金6000元/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设有综合奖学金:一等奖2000元/年,二等奖1000元/年,三等奖600元/年;设有单项奖学金,奖励在某一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设有企业助学金、自强奖学金、安邦奖学金,奖励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优秀学生。经济困难的学生还可以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一对一资助等形式完成大学学业。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校徽校标以“海都”首字母“h”“d”和“青岛”的首字母“q”变化成海浪的造型,寓意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的蓬勃发展与传播文化知识的职责。四条向上的曲线分别代表学院精神“博学 睿思 行健 至善”,同时绿色代表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依托,具有青春与旺盛的生命力。
标准字体是指经过设计的专用以表现组织机构名称或品牌的字体,标准字体是形象识别系统中基本要素之一,在组合规范的使用中更能起到整体协调的作用,应用广泛,常与校标一起使用,进而使校标形象显现更加强烈的视觉识别效果,体现了学院的特色和内涵。
为与校标的造型结构形成统一感,特规定隶书简体为中文字体全称,英文字体全称规定为 Arial Bold。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标准字
博学 睿思 行健 至善
主题词解释: “博学 睿思”两词取自于岳麓书院:“博于问学,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寓意在现代社会,学习是生存的基本需要,学习力就是竞争力,而思维能力是一个人个性和创造性的源泉;“行健”两个字取自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寓意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至善”取自朱子《礼记·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至善”指通过不懈的努力,以臻尽善尽美,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职务 | 姓名 |
院长 | 刘家尧 |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 张广伟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杨洲 |
院长助理、保卫处处长、后勤与资产管理处处长 | 邹吉文 |
资料来源:2022年5月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官网[2]
职务 | 姓名 |
院长 | 刘家尧 |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 张广伟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杨洲 |
院长助理、保卫处处长、后勤与资产管理处处长 | 邹吉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