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都市圈规划范围三县(市);紧密层以100KM为半径,包括徐州市邳州、睢宁、丰县、沛县、新沂,宿迁市,商丘市的永城市,安徽的宿州市和淮北市,山东的枣庄市,滕州市,和济宁市的微山县。2003年,江苏省提出了建设三大都市圈的概念,南为苏锡常都市圈,中部是南京都市圈,北部是徐州都市圈。从地理位置上看,徐州拥有作为大都市的独特条件:徐州南至南京350公里,北至济南320公里,西至郑州380公里,东至连云港230公里,就连离得最近的淮安,距离也有220公里。毫不夸张地说,徐州周边方圆200公里范围内,是一片开阔的空白地带,这个地带内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大城市。这就为徐州都市圈的构想提供了有力的地理保证。
徐州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是江苏省徐州市。
徐州市,古称"彭城”。是江苏省第二大城市,淮海经济区第一大城市,东陇海线第一大城市,苏北第一大城市,也是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江苏省的“北大门”。徐州是国家重要的交通要道、军事战略要地,享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和政治地位。作为华东地区的门户城市,现为苏北重要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交通、旅游、工业、金融和对外贸易中心。徐州是江苏文艺第一城,江苏科教第二城,江苏旅游第三城。 有“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和“亚洲硅都”美誉。
徐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大城市,是国务院确定的拥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徐州市的行政级别虽为地级市,但其经济实力已经超越了部分省会城市。2011年全年实现GDP经济总量为3551.65亿元,继续超过南昌、昆明等省会城市。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工程机械 装备制造业
徐州都市圈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东部沿海和陇海兰新的交汇处,京沪铁路、京九铁路、陇海铁路、京沪高铁、商杭客运专线、徐兰客运专线、京台高速、连霍高速在都市圈内纵横交错,区位优势明显。
![]() |
![]() |
![]() |
![]() |
徐州都市圈土地面积48043平方千米,相当于江苏省的47.71%,拥有兖州、济宁、曲阜、滕县、新汶、肥城、枣庄、商丘永城、淮北、徐州等大煤田,莱芜铁矿。
徐州都市圈2000年GDP 1921.79亿元,人均GDP 5979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25.2:41.9:32.9,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已经形成了以机电、化工为主导产业,逐步形成机电、建材、食品、医药化工为主的优势产业集群。
徐州近期内要与跨国公司的组织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不断吸引跨国公司在徐州落户,争取成为跨国公司在陇兰带的管理中心,成为淮海经济区交通、信息和技术中心。
徐州都市圈内既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丰富的旅游资源、快速发展的城市群落、迅速崛起的现代化工业基础和规模初具的现代物流中心,又地处连接我国经济东西结合和南北交流的枢纽地带;既有优良海港、新亚欧大陆桥与国际经贸联通,又承接着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辐射和产业转移。这种多元活力,将在都市圈的广阔范围内形成强劲的区域增长极,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的共同增长。
目前徐州都市圈各市正在联动发展,2010年将进一步接轨“长三角”,迅速壮大自己,以参与国际经济圈的竞争!徐州都市圈内各城市要做的是打破交通的障碍和贸易的壁垒,加快产业的互补性投资与融合。在这方面,徐州已先行一步:一是与周边省市一起,建立一个徐州都市圈的交通大枢纽。“十一五”期间,徐州至郑州的电气化铁路将正式投入运营,京沪铁路的电气化改造也将进行。此外,徐菏铁路,徐枣(枣庄)、徐济(济宁)、徐宿(宿州)、徐淮(淮北)等一大批区域高速公路的建设将彻底拉近徐州与周边地区的距离。二是在旅游资源的共享上与周边城市加强合作。将徐州的两汉文化旅游、连云港的海滨旅游、商丘的古城旅游、台儿庄的军事旅游等连成一条条旅游线路,以整体优势吸引全国游客,做大徐州都市圈的旅游业。三是在企业投资的相互渗透上做工作,盘活整个徐州都市圈的经济。现在周边已有很多城市明确表示“主动接轨徐州都市圈”。宿州市在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正在规划建设徐州都市圈,我市要主动承接辐射、主动融入参与,要把融入徐州经济圈作为接轨长三角的起跳板和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