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家茶座

社会学家茶座

品牌 山东人民出版社
页数 640页
书名 社会学家茶座
语种 简体中文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定价 56.00
目录导航

 社会学家茶座:合订本

图书信息

书 名: 社会学家茶座:合订本

作 者:张立升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ISBN: 9787209051224

开本: 16开

定价: 56.00 元

内容简介

《社会学家茶座》既有正襟危坐、渊懿博雅之高文;也有谈古论今、回味绵长之小品;学界高人、文坛新秀,于斯雅聚:或冷眼观世,哀民生之多艰;或热心建言,忧社会之离散;书生报国,唯有一笔。有的蹊径独辟,胸中如具灵光;有的卓见直抒,风采惊倒一世。老树新花,千红万紫。更有世外闲人,文坛异类,或刻画儒林百态,或描摹众生世相,幽默精警,益人心智。此地茶语茗香,端的是引人入胜。举凡关心人心世道者,以人文一社会研究为业者,不可不读。

图书目录

《社会学家茶座:合订本(总第21辑 2007.4)》目录:

卷首语

江湖

随笔

嫁给上帝的男人

橄榄肚社会人士可以享受DIY

整旧如旧

并非“断裂”的社会

少儿不宜百姓不宜官员更不宜

社会

成王败寇的终结

网络时代的注意力问题

巴黎城郊骚乱的社会学诠释

节奏:理解当今社会的一把钥匙

说“运动”之四

聚焦

围绕李银河性言说的争议

众口论说性文明

性社会学家的社会责任

为什么要捍卫个人生活方式的自由?

人比我想象的要自由得多

社会思想

学术圈

文化

阅读

世相

资讯

封二

《社会学家茶座:合订本(总第22辑 2007.5)》目录:

卷首语

布袋和尚

随笔

理想主义意味着什么?——反思80年代怀旧热

藩篱

麻雀的玄机

人名种种(之一)

社会

人的身体能出租吗?

解读地域歧视——以东北人为例

现代社会保障:两个源头和两种模式

冲突与和谐的“澳门模式”——纪念“一二·三”事件40周年

说“运动”之五

聚焦

消费主义与《后物欲时代的来临》

时尚消费的辩证冲击力

欲望的起飞与节俭主义——社会双轨化中的欲望与消费

消费社会理论的外围问题

消费空间的重构——读郑也夫先生的《后物欲时代的来临》

社会思想

学术圈

文化

阅读

世相

资讯

《社会学家茶座:合订本(总第23辑 2007年第6辑)》目录:

卷首语

读书与行路

随笔

食之美

I服了YOU

进入“庸人时代”的知识分子

过期

身与言之辨

“亲亲互隐”的迷局

社会

帕金的“文化缓冲带”思想与中国的“社会缓冲带”

质疑在“顺应民意”大旗下政府权力的新一轮扩张

从全民幻想到集体意淫——中国定型化的社会结构

达坂城的姑娘(《浊世苍生》续写之十)

我们对赌博知道多少?

聚焦

游的社会学之眼

晋豫之行日记之一

原生态社会——洞庭东山实习札记

台湾社会观察

社会思想

打捞失落了的古代共和传统

匪寇的终结

学术圈

阅读

文化

世相

资讯

《社会学家茶座:合订本(总第24辑 2008年第1辑)》目录:

卷首语

循吏、干吏与酷吏

随笔

论人情世故

强迫吃辣椒

迷乱的称呼

贫困线与贫困周期

社会

中国的骚乱事件与管治危机——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演讲

风险社会与公益价值重塑

公民社会在中国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晋豫之行日记之二

更能消几番风雨?——反右斗争中的群众“参与”

聚焦

社会理论中的法

社会理论之法与中国语境——与海伦民先生的对话

韦伯的“理性铁笼”与法治困境

陆宇峰卢曼的生前与身后

阅读

阎连科的乡土批判——对《受活》与《丁庄梦》的比较阅读

梅毒问题谈片(疾病的社会史之一)

学术圈

文化

世相

资讯

……

社会学家茶座

图书信息

 

 书 名: 社会学家茶座

  作 者:张立升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1

  ISBN: 9787209047906

  开本: 16开

  定价: 14.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为2009年第1辑《社会学家茶座》,内中具体收录了:《最性感的历史私处》、《减税富民,启动内需之本》、《“官商传统”的盛世危机》、《思想的碰撞——2004台湾纪行(之一)》、《“知几”:历史中的另一种眼光》、《贫困、奢华和疾病(疾病的社会史之七)》等文章。 

  本书是一本以社会学知识分子为读者对象的学术论文著作。本期刊自开办之初,以轻松、休闲、高雅为独特定位,其清闲新的风格,平实的文风,亲近读者、贴近生活、关注民生的内容特点,很快为读者所接受。本辑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更加丰富了关于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和信息,进一步追求有趣、有识、有用。本书内容丰富精彩,具有较高的知识性及可读性,是您极佳的学术读物。

编辑推荐

《社会学家茶座(33-36辑)(合订本)》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文摘

版权页:

提醒方法之二,对他说,我去趟洗手间啊。这就是希望他在此空当反思一下,到底是谁召集的、到底谁该掏钱。

若从盥洗室折返回来发现还是未结账状态,可怎么办呢?那就只好掏自己的腰包了。这时候要先作掏包状,慢动作,以提醒他埋单的时候到了。冲啊,阿米尔。可要是他还是木讷不觉,可怎么好。拿出了钱包的手也不能缩,只好照单给钱,给钱之前还特别意味深长地审计着账单……

也根据前面这些预设的情景,才决定了到底该遵循怎样的埋单规则。其实关于谁埋单的规则、规矩还是有很多的:

(1)谁老是叫嚣要聚一聚。这样的人一般都是叫得很响,但总是在期待别人来叫他去吃饭,以便遵循下面的第三条规矩“谁是这餐饭的发起者”。但要是实在等不来,或许就是他来遵循第三条了。

(2)谁声称的要请客。有些时候,请客者会事先声明说,我请你们啊。这样的请客者是很明事理的,他了解别人的心理负担,他先为别人减了负。这样才好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啊。有时候,请客者是在别人的玩笑中答应请客的。这你得请客啊。请客就请客,哪天啊。而有些时候,请客者不是在饭前声明的,而是等到饭中或饭尾。这样的请客者就有些不厚道了,但不管怎么说还是给出了一个惊喜。

(3)谁是这餐饭的发起者。你把大家都忽悠来了,到结账的时候不忽悠了,下次还怎么忽悠啊。所以啊,还是你来结的好。有的发起者不结账,这样的心思让桌上的其他人颇费思量。有财大气粗的也就去结了。要是全都在那里喝茶、上洗手间地等着一个绿林好汉出现,那就要命了。这样的发起者确实打破了思维定式,因为中国人绝没有说出“该你结账”的传统。于是就有可能出现AA制了。

媒体推荐

名人推荐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