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海区

瑶海区

别名 东市区
行政代码 340102
方言 江淮官话洪巢片合肥小片
机场 合肥骆岗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
中文名称 瑶海区
政府驻地 明光路1号
著名景点 李鸿章享堂、李氏祠堂、王亚樵墓
邮政区码 230011
地区生产总值 702.6亿元(2021年)
面积 62.8平方公里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瑶海区·瑶海区(2)1950年4月,遵照皖北行政公署指令,车站区派出所行政区辖职权转由新成立的合肥市车站区行使。该区辖境:东以淮南铁路线合肥段为界,西起合肥老城区东城门,南至郊区雷大郢,北至合肥老火车站前刘大郢。东西跨度0.75公里,南北跨度2.5公里,面积1.875平方公里。全区辖15个行政小组,居民2410人。

1960年,城市开展公社化运动,该区于当年6月5日改成立为东市区人民公社(区人委仍存留。中共车站委员会更名中共东市区人民公社委员会。)该公社时下辖三里街、和平路、胜利路、东方红、花冲、大兴集、明光路和红光等8个分社。

1968年5月18日,东市区人民公社撤销,改成立东市区人民政府。机关驻地蚌埠路472号。原东市区人民公社所辖的分社,于当年9月3日全部撤销,改设为18个街道委员会。其中有6个为工厂区居民街道。同年6月,该区下辖的21个农业、蔬菜大队划出由郊区管辖。

2002年3月,合肥市进行区划调整,该区更名为合肥市瑶海区。

瑶海区图册瑶海区图册(6) 瑶海区图册瑶海区图册(7)

行政区划

瑶海区图册瑶海区图册(6) 瑶海区图册瑶海区图册(7)

区划沿革

区划详情

·瑶海区·瑶海区(2)1953年,该区所辖的15个行政小组撤销,改成立胜利路、车站、格物街、坝上街、尚武街、河北街、崇德街、三里街等8个居民委员会。其后又于1954年增设中心、合浦路、茆公桥等3个居民委员会。

1955年,车站区人民政府更名为车站区人民委员会。其所辖范围、机构不变。

1956年,该区增设七里站居民委员会。同时将格物、坝上、崇德、尚武、河北等5个居民委员会分别更名为蚌一、蚌二、滁州路、巢湖路、雨花桥居民委员会。

1965年7月,根据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关于设立街道办事处和增设居民委员会的指示精神,该区增设胜利路、三里街、花冲、和平路4个街道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由前23个增至42个。另增设了合肥肉联厂、合肥造纸厂、合肥建材实验厂等3个工厂家属委员会。

1966年,“文革”运动开始后,该区于1967年5月14日被军管,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合肥市东市区军事管制小组,接掌全区的领导权。

1968年2月29日,军事管制小组改设为革命委员会。该区原辖街道属调整改设为9个街道革命委员会。即:七里站、和平路、大通路、车站、胜利路、明光路、红光、三里街、铜陵路等。街道以下各居委会全部实行连队军事建置。此设置于1973年改恢复为居委会建置。此间,该区共设有48个居民委员会。

1979年,经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批复意见,该区居委会扩展为55个。

1980年1月,该区恢复人民政府名称和建置。其下辖街道、居委会于当年3月全部恢复原名。

1989年,该区增设10个居委会和71个家属委员会,并建立安徽省第一个军人家属服务中心。

1999年5月,该区将所辖居委会调整为32个,其后又于2001年9月将所辖家属委员会和居委会整合改建成82个社区居委会。

2002年3月,瑶海区辖原东市区和平路、胜利路、大通路、铜陵路、七里站、三里街、车站、明光路、红光9个街道。从原郊区划入城东1个乡,七里塘、大兴2个镇,长淮、方庙2个街道。从原郊区划入杏花村镇板桥、望城店2个村,板桥河以东区域归七里塘镇管辖。从肥东县划入磨店乡(位于肥东县西部与合肥市原郊区接壤处,面积近50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将肥东县龙岗镇所辖的三合、刘大郢、油坊、大彭、罗岗、马岗、王岗、史城8个村和新站、大店2个居委会划归大兴镇管辖(注:实施交接的过程中,鉴于位于移交区域的龙岗开发区对肥东县经济的重要影响,根据肥东县委、县政府的请求,经市委、市政府协调,将罗岗、马岗、王岗、史城4个村及新站居委会暂缓移交瑶海区管辖,造成4村1居(现已改成5个社区)至今仍由肥东县管辖)。调整后,瑶海区辖城东、磨店2个乡,七里塘、大兴2个镇,和平路、胜利路、大通路、铜陵路、七里站、三里街、车站、明光路、红光、长淮、方庙11个街道。

2004年,撤销城东乡设立城东街道办事处。

2004年底,瑶海区辖12个街道、2个镇、1个乡(包括由新站开发区管辖的长淮街道、方庙街道、七里塘镇)。

2005年,城东街道划出花冲社区、东七社区分别归铜陵路街道、七里站街道管辖,划入大通路街道合裕路社区、明光路街道大王庙社区;铜陵路街道来安路社区、天长路社区划归三里街街道管辖;车站街道三角线社区、红星村社区划归新站试验区管辖,新站试验区长淮街道赵仓坊村民组划归车站街道管辖(暂由新站代管);胜利路街道大窑湾社区四号门536号大院居民小组划归车站街道管辖,大通路街道铜陵三村居民小组划归和平路街道管辖。

2016年,将胜利路街道与车站街道整建制合并,新成立胜利路街道。将大通路街道与和平路街道整建制合并,新成立和平路街道。将长淮街道新蚌埠路及淮南线铁路以西区域划出,新设立嘉山路街道。明光路、三里街、铜陵路、七里站、城东、红光、方庙等7个街道及大兴镇与龙岗开发区行政区域保持不变。

自然环境

截至2021年,瑶海区下辖11个街道、1个镇,另设有1个开发区。[10] 区政府驻明光路1号。

瑶海区行政区划(截至2021年)

街道

下辖社区

三里街街道

临淮路社区、三里三村社区、铁路一村社区、凤阳一村社区、天长路社区

嘉山路街道

七里塘社区、板桥社区、三角线社区

和平路街道

当涂路社区、华业社区、荻港路社区、繁昌路社区、绿苑社区

明光路街道

填海巷社区、金大塘社区、全椒路社区

红光街道

枞阳路社区、钢北新村社区、土山南路社区

长淮街道

长淮社区、胜利社区、临泉路社区、火车站社区、元一社区

方庙街道

汪塘社区、万绿园社区、香格里拉社区、站塘社区、清河社区、香江佳元社区

七里站街道

春华社区、学苑社区、恒通社区、东七社区

胜利路街道

凤凰桥社区、建设社区、红旗社区、戴安桥社区、濉溪东路社区

铜陵路街道

五里井社区、合浦北村社区、泗洲路社区、铜陵新村社区、花冲社区

城东街道

唐桥社区、隆岗村社区、柳荫塘社区、合裕路社区

大兴镇

四岗社区、钟油坊社区、漕冲社区、兴集社区、双圩社区、伏龙社区、东岗社区、新海家园社区

备注: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合肥市直管,在行政上隶属瑶海区,截至2021年,托管七里塘街道、磨店街道、三十头街道、瑶海社区服务中心、站北社区服务中心。

地理位置

瑶海区行政区划(截至2021年)

街道

下辖社区

三里街街道

临淮路社区、三里三村社区、铁路一村社区、凤阳一村社区、天长路社区

嘉山路街道

七里塘社区、板桥社区、三角线社区

和平路街道

当涂路社区、华业社区、荻港路社区、繁昌路社区、绿苑社区

明光路街道

填海巷社区、金大塘社区、全椒路社区

红光街道

枞阳路社区、钢北新村社区、土山南路社区

长淮街道

长淮社区、胜利社区、临泉路社区、火车站社区、元一社区

方庙街道

汪塘社区、万绿园社区、香格里拉社区、站塘社区、清河社区、香江佳元社区

七里站街道

春华社区、学苑社区、恒通社区、东七社区

胜利路街道

凤凰桥社区、建设社区、红旗社区、戴安桥社区、濉溪东路社区

铜陵路街道

五里井社区、合浦北村社区、泗洲路社区、铜陵新村社区、花冲社区

城东街道

唐桥社区、隆岗村社区、柳荫塘社区、合裕路社区

大兴镇

四岗社区、钟油坊社区、漕冲社区、兴集社区、双圩社区、伏龙社区、东岗社区、新海家园社区

地形地貌

气候环境

瑶海区位于合肥市东部,地处北纬31°41′54″~31°57′59″,东经117°03′44″。其东与肥东县接壤,西南相隔南淝河、板桥河,与庐阳区相望,北与新站区毗邻。

气候

瑶海区全境处于燕山期断隔盆地之中。工程地质主要为软地基和膨胀土,适合置建轻型建筑。若建高层建筑,需采取加固和防震措施。全区地势总体低缓平坦。

水文

··(2)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个小时。

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夏季: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节。秋季: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冬季: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

人口

瑶海区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个小时。 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夏季: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节。秋季: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冬季: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

政治

南淝河流经瑶海区,与包河、银河、雨花塘、琥珀潭、黑池坝及杏花公园、逍遥津公园水体形成合肥市环城水系。作为合肥市“母亲河”的南淝河发源于大别山余脉的南部,是巢湖水系的一大支流,全长70公里,由西向东南穿合肥而过,为合肥市提供主要的工业及生活用水。

经济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瑶海区(不含新站区)常住人口862043人。[11]

综合

党委领导

区委副书记:童友好[12]

政府领导

区长:童友好[13]

副区长:沈校根、姚军、陆翊、张燕、张明、张彩云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2)瑶海区是合肥市的传统工业区。境内汇聚了马钢(合肥)公司、氯碱化工、胜华铜业、绿宝电缆、金钟纸业、华源纺织等一批大中型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钢铁化工、机械电器、纺织服装、家具建材、造纸五大支柱产业,是全市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

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700亿大关,达702.6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同比增长-10.4%,二产增加值同比增长4.8%,三产增加值同比增长6.7%。三产比例为0.02:33.67:6.31。

2021年,全区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4992元,同比增长10%,高于GDP增速3.9个百分点。 [9]

第三产业

2002年,瑶海区共实施退耕还林362.8公顷,完成一产增加值0.63亿元。

2004年,全年瑶海区实现农业总产值8960万元,增长21.5%;粮油生产增产增收,蔬菜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涌现出畜禽水产养殖大户20多家;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瑶海农业科技示范园二期工程全面启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共开挖当家塘坝7口,硬化渠道10公里,完成农村改厕157户;合磨路2.5公里三级油路工程已经竣工,自筹资金3000万元建成的瑶海大道已成为拉动瑶海东北部地区发展的富民路、小康路;完成市级公益林800多亩。

社会

瑶海区是合肥市的传统工业区。境内汇聚了马钢(合肥)公司、氯碱化工、胜华铜业、绿宝电缆、金钟纸业、华源纺织等一批大中型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钢铁化工、机械电器、纺织服装、家具建材、造纸五大支柱产业,是全市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

··(2)

2021年,全区2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36.3亿元,同比增速为11.7%;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3.7亿元,同比增速为9.7%。

2021年1-12月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9.1亿元,增速23.8%。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增速为16.7%。

截至2021年年末,新增企业累计入库3家,另有1家成长性企业拟于2022年3月份入库,年度拟退库企业为五家,预计明年在库企业数量为25家。

2021年,瑶海区建筑业实现总产值增速8.5%。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13.2亿元。

2021年全年,建筑工程产值730.5亿元,增长7.5%,占总产值比重为88.4%;安装工程33.8亿元,增长47.1%,占总产值比重为4.1%;其他产值61.8亿元,增长61.7%,占总产值比重为7.5%。

2021年全年,特级资质企业4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08.06亿元,增长32%,占总产值比重为61.5%;一级资质企业49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5.8亿元,下降2.7%,占总产值比重为27.3%;二级资质企业57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1.2亿元,下降3.5%,占总产值比重为5%;三级及其他资质企业80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0.98亿元,增长68.9%,占总产值比重为6.2%。[9]

综述

瑶海区是合肥市的市场物流区。现有装饰建材、汽车配件、糖酒百货、花鸟古玩、粮油干杂、家具等8大类41家市场及15家大中型商业网点、12家物流配送企业,已成为全省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3%,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2.1%,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0.7%。

2021年1-12月,全区投资增速13.3%,其中项目投资增速35.5%,房地产投资增速-9.1%。全年新增入库项目60个,其中投资项目56个,房地产项目4个。投资项目释放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0%,对瑶海区投资增速稳定高速增长有较大的积极作用。1-12月,全区建安投资增速23.1%,超投资平均增速9.8个百分点。本年完成投资过亿元项目22个。

自2021年8月起,全区房地产投资增速连续5个月负增长,1-12月房地产投资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9.1个百分点。1-12月,全区房地产销售增速20.4%。

消费市场

202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0.3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实现限上零售额238.5亿元,同比增长9.3%。

2021年全年全区累计通过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20.4亿元,同比增长70.1%,拉动全区限上零售额增长4.3个百分点,申请规上企业中有6家企业是电商企业。

2021年1-12月,全口径批零住餐四行业累计增速分别为16.0%、9.6%、1.3%、21.4% 。全年新增住餐业企业8家,占全区新增企业9.4%,全区在库住餐业企业同比下降15家,占全区在库住餐业企业38.5%。

服务业

2021年(错月统计,1-11月份),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35.4亿元,同比增长28.8%;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9.9亿元,同比增长14.0%;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0.5亿元,同比增长23.4%。

2021年(错月统计,1-11月份),瑶海区高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9.9亿元,同比增长14.0%,拉动全行业增速4.3个百分点。其中,前十强高技术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4.2亿元,占规上服务业总量的85.7%。

2021年1—11月全区亿元以上企业24家,实现营收97.5亿元,占全区的72.0%;同比增长22%,拉动全区规上增速15.5个百分点;户均规模达4.1亿元,是全区户均(5861万元)的7倍。从盈利看,亿元以上企业实现营业利润1.5亿元,占全区的54.2%。从盈利面看,亿元以上企业盈利面达75%,高于全区平均水平(57.3%)17.7个百分点。

2021年,全区规上服务业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11月营收占比35.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2.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1.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8.1%)为主导行业,合计87.2%。分门类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电信占比88.9%,增速17.9%;软件占比9.8%,增速-8.0%;互联网占比1.3%,增速-31.2%。软件行业中,软件开发67.1%,增速8.2%;集成电路设计3%,增速46.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中,专业技术92.9%,增速16.1%,其中工业与专业设计及其他专业技术服务48.4%,增速13.7%;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43.0%,增速20.7%。[9]

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

瑶海区先后被评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全省信访工作责任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全省地方志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区”。

2005年,瑶海区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切实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580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7025人,其中安置持证“4050”人员3436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143%、130.1%和312.4%

医疗卫生

2004年,瑶海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获得成功。

2006年,瑶海区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举办了瑶海区第六届科技活动周,制定了《瑶海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文化事业

2018年,瑶海区投入资金5.63亿元,交付站塘学校、恒大广场等中小学、幼儿园12所。新招聘552名教师。扩展实施幼儿看护点“明厨亮灶”工程,全区C类看护点全部取缔。

城市建设

2004年,瑶海区开展“非典”和禽流感防控及生产生活资料市场专项治理工作,乡镇卫生院上划管理工作全面完成,曙光医院改扩建工程已经竣工;开展争创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全区人口出生率为9.03‰,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99.74%。

2006年,瑶海区初步建立了以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中心和市二院为主体的惠民工程三级网络,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到2006年底,已建成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1个乡镇试点)和3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城区10个街道30多万人口。同时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对街道的考核,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专项补助经费44.68万元。坚持基本国策,新建瑶海生育文化广场和文化风情园,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人口和计生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人口出生率8.69‰,连续13年被评为“合肥市计生工作先进区”。社会保障能力逐步提高。约1.2名参保人员接续了养老或医疗保险。低保工作实现应保尽保,累计保障11.7万户29.5万人次,发放低保金2421万元。积极开展城市医疗救助,共救助369人次,发放救助金80万元。

生态建设

2006年,瑶海区成功举办第二届歌咏大赛,组团参加全市万人大合唱。

2012年文化教育活动成果丰硕,瑶海腰鼓队、民乐队享誉江淮,特奥教育、青少年足球表现出色。涌现出了三里街街道及和平路街道党工委2个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一批基层党建示范点,打造出“爱心110”、“快乐家园儿童俱乐部”、“零距离服务”等10多个特色创先争优品牌。新建农家书屋及乡镇公共电子阅览室84个,区、街文化场所、设施实现免费开放。

社会保障

2018年,瑶海区全区实施征迁项目66个,完成征迁面积236万平方米,位列全市主城区第一。其中扫尾项目36个,完成轨道4号线、大众路等项目征迁19个,启动新项目30个,完成轨道6号线、瑶岗路等项目征迁17个。大兴镇、龙岗开发区等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征迁有力。在建开元府、板桥花园等复建点22个,总面积364万平方米,29500套。安置和寓家园、吉泰家园等复建点5个,总面积63.4万平方米,5598套。上市成交经营性用地8宗456.7亩,成交额33.1亿元。累计投入资金约17亿元,实施轨道交通3、4号线、裕溪路高架东延等项目7个,推动长江东路、广德路等项目7个。实施乐水路、站西路等支路项目31个、23.7千米,其中17条建成通车。完成芜湖路、和平路等道路慢行系统改造项目4个。完成罗马巷、香樟小巷等小街巷综合改造项目52个。

历史文化

2018年,瑶海区成立区生态环保委员会,建立生态环保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推行街居环保巡查工作机制。市下达4处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全部完成。启动园林绿化项目38个,新增、提升绿化面积94.75万平方米,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63.3%。一环路精品道路提升工程推进雨污分流整治重点排口46处,检测管网240千米,整改混接点191处,南淝河、板桥河等4条重点河流断面水质平稳。

交通

2018年,瑶海区实施18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2.45亿元。完成老旧小区整治项目12个,惠及3500户。三联小区、采石路等11处公共停车场1034个泊位投入使用,明皇、红光等11个菜市场完成提档升级。城镇新增就业11549人。拨付巢湖市帮扶资金300万元。建发放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7470万元,购买居家养老服务60万人次。新建11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29个养老食堂。荣获“全省2018年度老龄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完成社居委换届选举工作。建成全市首家街道志愿者服务中心。

旅游

铁字书法

铁字书法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工艺精湛著称于世,始于明末清初的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它将民间剪纸、雕刻、镶嵌等各种艺术的技法融为一体,是纯手工锻造技艺。它以铁为原料,经红炉冶炼后,再经锻、钻、抬压焊、锉、凿等技巧制成,充分表现了钢铁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是一种独具风格的艺术。[14]

郑小良葫芦烙画

郑小良的作品以葫芦为烙画平台,以纯烙画手段专攻人物、山水,在技法上从国画入手,秉承国画之精髓,同时吸取西洋画的写实技巧,从而突破了传统烙画风格。他博众家之长,潜心研究国画及西画精品,力求国画的含蓄、西画的写实。在烙画艺术创作二十多年历程中,郑小良努力探索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典雅,人物形象生动传神。

著名人物

瑶海区是合肥市的交通枢纽区。座落于区内的合肥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合肥新港,穿境而过的合徐、合宁、合芜等高速公路,只有10分钟车程的合肥骆岗机场,以及通江达海的南淝河水运。

荣誉

瑶海区是合肥市的旅游休闲区,境内有李鸿章享堂、李氏祠堂、王亚樵墓等人文景观和安徽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安美文化艺术中心。另外还有和平广场、胜利广场、新海广场以及瑶海公园、花冲公园、生态公园,鸿章美食文化街徽派建筑群、少荃湖景区、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等场所。

词条图册

包拯(999-1062) 北宋著名清官,政治家。

杨行密 (852~905年),字化源,庐州府合肥人。

李鸿章(1823-1901) 清末政治家,洋务派首领。

刘铭传(1836-1895) 清末淮军重要首领,首任台湾巡抚。

李经羲(1859-1925) 肥东人,1917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

段祺瑞(1865-1936) 北洋军阀皖系首领。

龚心湛(1869-1943) 1918年任安徽省省长,1919年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国务总理。

贾德耀(1880-1940) 1926年任段祺瑞政府总代理,总理。

范鸿仙(1882-1914) 民国时期《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主报》三报的创办人之一,“铁血军”总司令。

吴 谷(1883-1911) 中国同盟会筹建人之一,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时曾领导了安庆起义。字春阳。合肥(今属长丰县)人。

倪映典(1885-1910) 1906年参加同盟会,在广州发动新军起义,兵败牺牲。

王亚樵(1887-1936) 1908年组织正气社,加入同盟会,曾以“暗杀党”、“斧头党”首领闻名于上海滩。

蔡炳炎(1902-1937) 黄埔军校毕业,参加过东征,1937年参加凇沪抗战罗店保卫战,壮烈牺牲,1985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杨宝森(1909-1958) 京剧表演艺术家,30年代末与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并称“四大须生”。

张劲夫(1914- ) 肥东人,曾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省长、国务委员兼国家经委主任等。

包玉刚 (1918-1991) 英籍香港实业家。 世界上最大的航运业巨头之一。

杨振宁(1922- ) 著名美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董庚初 印尼归国华侨,实业家,曾当选为致公党第九届中央主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