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3)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建筑制图与识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应用电机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气CAD、建筑供配电、智能建筑环境学、建筑设备与自动化、建筑信息设施系统、公共安全技术等。
核心知识领域:电路理论与电子技术、电气传动与控制、检测与控制、网络与通信、计算机应 用技术、建筑设备、土木工程基础、建筑智能环境学、建筑电气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工程技术基 础、建筑节能技术。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理论(88学时)、电子技术基础(104学时)、自动控制原理(64学时)、计算机原 理及应用(48学时)、建筑设备(28学时)、计算机网络与通信(48学时)、智能建筑环境学(72学 时)、建筑供配电与照明(72学时)、建筑电气控制技术(40学时)、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50学 时)、公共安全技术(36学时)、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36学时)。
示例二:电路理论(9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78学时)、数字电子技术基础(54学时)、 自动控制原理(54学时)、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72学时)、数据通讯及计算机网络(54学时)、 电气控制技术(40学时)、建筑设备(32学时)、建筑智能环境学(72学时)、建筑供电与照明(72 学时)、建筑设备管理系统(46学时)、公共安全系统(36学时)、信息设施系统(40学时)、建筑智 能化系统集成技术(30学时)。
示例三:建筑概论(36学时)、电路分析(76学时)、脉冲与数字电路(60学时)、信号与系统 (50学时)、线性电子线路(56学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80学时)、非线性电子线路(73学 时)、建筑智能环境学(30学时)、电机与电力拖动(40学时)、建筑设备(60学时)、智能建筑概论 (24学时)、建筑识图(24学时)、自动控制原理(64学时)、建筑电气(65学时)、安全防范系统 (42学时)、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设计(32学时)、照明技术(36学时)、网络与综合布线(54学 时)。[1]
培养掌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工程实践应 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与该领域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 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3)“建筑电气”是在土木工程学科背景下,研究以建筑物为载体的对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利用的专业。“建筑智能化”所涉及的相关技术是随着20世纪末智能建筑的兴起而发展的,需要由设备自动控制、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微电子信息技术等配合交叉实现。
"建筑电气工程"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它是介于土建和电气两大类学科之间的一门综合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它已经建立了自己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下设"工业与建筑电气应用专业委员会",其出版刊物为《电气工程应用》。"中国建筑学会"下设"建筑电气分会",其出版刊物《建筑电气》。教育部2000年新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已把"建筑电气工程"列为新的专业化方向。"建筑电气工程"主要包括:建筑供配电技术,建筑设备电气控制技术,电气照明技术,防雷、接地与电气安全技术,现代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现代建筑信息及传输技术等。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物理环境和环境控制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建筑设备系统之设计、调试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并初步具备这方面的工作能力。
内容包括:认识实习、电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建筑学(080701/080701H)、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080704)、建筑设施智能技术(080710S)、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80601)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建筑行业工程单位、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企事业单位或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施工及规划管理等工作。毕业生能够在智能建筑类专业公司、大中型设备安装公司、智能化工程设计、文化/金融/宾馆饭店/大型商厦以及政府机关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电气与智能化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组织与管理、设备安装与调试、运行维护等工作。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就业岗位为:电气工程师、电气施工员、弱电工程师、水电工程师、机电工程师、机电设计师、弱电项目经理、安装工程师、项目经理、中级工程师、建筑智能化项目经理、弱电设计工程师等等。[3]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国民经济对数字化城市、绿色与智能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各行各业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是大势所趋,而建筑智能化是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朝阳产业,社会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职业前景将主要是面向建筑行业工程单位,从事建筑电气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是大势所趋,作为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建筑智能化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办公和生活环境,并带来空前的效率和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建筑行业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有着不可限量的前景,社会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就业前景广阔,该专业所属的行业被广为看好的朝阳行业。建筑电气专业方向具有良好的人才需求前景。
近十多年来,现代生活和工作方式促进了智能化建筑的出现,并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快速和大规模的发展,也对现代建筑电气技术专门人才的数量和层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工学类中的土建类,其中土建类共15个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在土建类专业中排名第8,在整个工学大类中排名第70位。截止到 2013年12月24日,72438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4897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519元,0-2年工资3945元,10年以上工资4945元,3-5年工资5690元,6-7年工资7268元,8-10年工资9214元。
据统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有:1、上海、2、北京、3、广州、4、深圳、5、南京、6、杭州、7、武汉、8、福州、9、天津、10、成都,平均薪酬在2999元。[3]
四川旅游学院、闽南理工学院、唐山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同济大学、山西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河南城建学院、湘潭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东南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重庆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华北科技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盐城工学院、安徽建筑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天津城建大学,浙江科技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江苏建筑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湖南文理学院,金陵科技学院、长春工程学院,吉林建筑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商丘工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南华大学,苏州科技大学,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工程大学,皖西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铜陵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