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出生于吉林通榆。
1988年,吉林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于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
施战军1992年,考入山东大学。
1994年,提前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3]
2001年,在韩国东西大学任交换教授。
2003年起,任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2005年,被评聘为教授。
2007年,获得山东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
2009年,调入鲁迅文学院担任副院长。
2012年,当选《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18年5月,担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5]
2020年10月,担任第六届郁达夫小说奖终评委成员。[6]
2021年1月,担任第三届丰子恺散文奖终评委员会委员;[7]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8]
长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文学评论。[9]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艺报〉与当代中国文艺思潮》、教育部人文基金项目《〈人民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等科研课题。[3]
在《文艺研究》《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等杂志发表文章400余篇,300多万字。
时间 | 奖项 |
---|---|
2007年 | 中国文联理论评论奖[2] |
首届齐鲁文学奖 | |
第一届刘勰文艺评论奖 | |
第二届刘勰文艺评论奖 | |
《当代作家评论》奖 | |
《南方文坛》优秀论文奖 |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 |
山东省图书奖 |
时间 | 荣誉 |
---|---|
2007年 |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2007年 | 被评为“2007年度青年批评家” |
中宣部文化名家及四个一批人才[1] | |
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
时间 | 奖项 |
---|---|
2007年 | 中国文联理论评论奖[2] |
首届齐鲁文学奖 | |
第一届刘勰文艺评论奖 | |
第二届刘勰文艺评论奖 | |
《当代作家评论》奖 | |
《南方文坛》优秀论文奖 |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 |
山东省图书奖 |
时间 | 荣誉 |
---|---|
2007年 |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2007年 | 被评为“2007年度青年批评家” |
中宣部文化名家及四个一批人才[1] | |
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
任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施战军曾担任鲁迅文学奖、新概念作文大赛等奖项终评委。
作品名称 | 出版信息 | 备注 |
---|---|---|
《世纪末夜晚的手写》 | 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 | |
《碎时光》 | 黄河出版社,2003年 | |
《爱与痛惜》 | 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 | “e批评丛书”第一辑 |
《活文学之魅》 | 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 | |
《林斤澜研究资料》 | 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年 | |
《桃花刀》 |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0年6月 | |
《新活力作家文丛》(三辑,16本) | 大型丛书 | |
《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甲、乙两种共18卷24册) | 与孔范今、雷达、吴义勤共同担任总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