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营村位于北京市 通州区 漷县镇,全村现有户籍人口316户,780人,流动人口达200人,占地1350亩。凉水河、京杭运河都经过该村,水系较为发达。村南是小靛路,村北临近京沈高速公路,交通也相对便利。该村以生态农业为特色产业,主产小麦、玉米,产蔬菜、西瓜;饲养有肉牛、猪、羊、鸡、鸭、鱼等。
吴营社区隶属于通州漷县镇辖区,位于 103国道西侧。目前,吴营村社区实行以村带居的管理模式,村委会下设社区服务站,在村委会和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面向社区企业和居民提供服务。
吴营村位于通州区西南14.4公里,本镇政府驻地4公里处,临近靛庄。该村地势东高西低,受水塘影响成不规则形状。主街两条成十字形,村庄位于103国道西侧,村南是小靛路,村北临近京沈高速公路,,交通较为便利。
吴营村土壤为两合土, 凉水河、 京杭运河都经过该村,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吴营村环境优美,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民风淳朴,村民善良好客。
去过吴营村的人曾经这样写道:“刚走入吴营村,街道两边各种大大小小的店铺,店主热情好客。春天,田里绿油油,充满生机与活力。慢慢的转眼秋天了,田野里一片金黄,一阵微风吹来,感受与城市截然不同的轻松和愉悦。特色农场让城市人体会与众不同乡间生活,收获自己种植的粮食。每当夜晚降临,夕阳把天空染成橙色,与凉水河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走在乡间小路上,时间仿佛停止,不需要再想城市的喧嚣与急迫,吴营村为你停留。”
可见,吴营村有着良好的旅游发展前景。
该村以生态农业为特色产业。村里的北京众德通红福居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农业技术开发、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改良。免费培训普通农民推进科学发展、实习生/志愿者的培养,合作经济、生态农业、生态建筑、乡村文艺、实现社会支农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成为国家战略、农民合作社与互助金融之列入国家法律,以及传统农业的生态环保功能之作为现代农业内涵等,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红福居的宗旨是:坚持“人民生计为本、互助合作为纲、多元文化为根”的行动原则,倡导“发展生态农业、支持健康消费、促进城乡互助”的行动理念,推动食品安全、生态文明与城乡良性互动,促进中国城乡统筹和 可持续发展。红福居的主要业务是:生态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培训,生态社区、生态园及市民农场、家庭农场的设计与建造,生态厕所与生态猪舍的研发与实践,社区支持农业(CSA)及生态农业技术的咨询与推广,进一步推动农村生产合作与城市消费合作平台的建立,在维护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基础上确保食品安全并让有机农产品实现真正的可追溯!所经营的 绿蜻蜓家庭农场,让会员在农场有一块自己的菜地,并可以在菜地上种植自己喜爱的各种蔬菜,体验田野劳动,收获全家健康。同时该村还有一些其他企业,如北京仁合力拓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慧琦园林有限公司,,这些公司在业界也享有良好的声誉。
近年来,吴营村党支部立足发展政治民主,推动经济发展,不断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党支部为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力求做到基层党建有创新有魄力,经济发展有特色有活力,五好支部有成绩有说服力。
吴营村有着较为完善的村政建设体系,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书和,村委班子有涵盖支委、妇女委员、会计、党支部书记助理等职务的3名男成员和3名女成员。村委会是其办公场地,成员们竭诚为百姓服务。同时该村重视妇女工作,推广妇联基层组织和妇女工作的成功经验,表彰党建带妇建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及个人,激励先进。加大督查指导力度,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妇女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带妇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该村近年来获得过多项荣誉,如漷县镇吴营村党支部荣获2012~2013年度通州区“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又荣获漷县镇委员会和漷县镇人民政府联合授予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谐稳定先进村”和“先进单位”的称号。同时,该村党支部在支持企业建设上也成果突出,北京仁合力拓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慧琦园林有限公司、北京众德通红福居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先后为该村党支部送来锦旗。
吴营村在清代已成村,吴姓首先在此定居,原为驻军之所,故曾名吴家营;1936年前后,简称为吴营村,至今沿用。吴营村1984年2月设 村民委员会。
参考资料有改动,但已经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