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庄镇

仙庄镇

中文名 仙庄镇
所属地区 河南省濮阳市
火车站 濮阳站
行政代码 410922103
政府驻地 河南濮阳市仙庄镇政府
邮政区码 457000
人口数量 32976人(2017年)
毗邻省 山东省
面积 68.4平方千米(2017年)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中国辣椒第一乡",河南省奔小康科普示范乡镇。

名称来历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仙庄村得名。

地理位置地处清丰县的东北部,东与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观城镇交界,南与瓦屋头镇相连,西与马村乡接壤,北与巩营乡为邻。人民政府驻仙庄南街,电话区号0393,邮政编码457311,距清丰县城23千米。

春秋属卫地。

至唐代属清丰县。

1956年,撤区并乡,设仙庄乡和巩营乡。

1958年,合并建立仙庄公社。

1984年1月,改建为仙庄乡。

2011年5月,仙庄乡撤乡建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辖南街、西街、北街、刘家、天云寺、河里赵、普马寨、周家、西位家、贾家、左家、张家、齐家、赵娄高、堤上刘、王毛集、王毛周、王毛孙、王毛刘、白家、袁家、七保安、米家、大杏树、杨庄、西阳町、宋庙、土塔、娄集、安唐、楚家、李庄、任家、马庄、司家、河町、五牌、高家38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496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346人,城镇化率10.78%。总人口中,男性25600人,占51.6%;女性24000人,占48.4%;14岁以下7936人,占16%;15~64岁27776人,占56%;65岁以上13888人,占2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苗族1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0.1%e,人口死亡率5%o,人口自然增长率5.1%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25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境域呈方形,地势自西向东略有倾斜,平均海拔47.1米。

气候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3.4℃。生长期年平均204天,无霜期年平均192天,最长218天,最短16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647.6小时,年总辐射127.4千卡/平方厘米。

水文

境内主要河流有理直沟南支、司家沟、天云寺沟、土塔沟和东二干,地下水源充沛。

自然资源

境内矿藏资源主要为石油、天然气。

经济

农业

耕地面积7.6万亩,人均1.5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7.3亿元,农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30%。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77万吨,人均769千克,其中小麦3.26万吨,玉米5048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辣椒。2011年,辣椒种植面积5万亩,产量3.5万吨。

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5万头,年末存栏2万头;家禽饲养量35万羽。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690元。

工业

以家具、服饰生产、商品流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92亿元,比上年增长40%,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60%。工业企业12家,职工2408人。

商业

2011年末,商业网点600多个,职工1890人。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21%;城乡集贸市场6个,年成交额10亿元,仙庄集已成为冀、鲁、豫3省交界处的物资集散地、商贸中心和具有区域性规模的省际边界小城镇。

金融

2011年,财政收入357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5万元,比上年增长9.8%。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7万元,增值税15万元,企业所得税1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71.97元,比上年增长10%。

2011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亿元,比上年增长30%;各项贷款余额1800万元,比上年增长21%。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文化站1个,书店1家,图书室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5个,农家书屋19个,藏书38万多.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达100余人。

教育

2011年末,幼儿园13所,在园幼儿1800人,专任教师89人;小学23所,在校学生3800人,专任教师18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初中在校学生900人,专任教师9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415万元,比上年增长18%。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23%,比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科技

2011年末,各类科技人才369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个,门诊部(所)90个;病床3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6张;固定资产总值36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0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9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0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体育

2011年末,学校体育场2个。12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6%。

广播电视

1998年12月建成仙庄有线转播台。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8000户,入户率80%。

社会保障

2011年,累计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16户,人数889人次,支出17.17万元,月人均190元,比上年增长18.8%;城市医疗教助1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4人次,共支出8000元,比上年增长13%。累计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38户,1.87万人次,支出151.03万元,比上年增长10%,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长16.6%。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00余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52万元,比上年增长10%。社会福利费18万元,比上年增长13%。敬老院1家,床位108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87人。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21万元,比上年增长17%;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25万人,参保率50%。

交通运输

209、302省道过境,其中209省道境内长5.5千米,通往马村乡、山东莘县观城镇;302省道境内长9千米,通往巩营乡、瓦屋头镇。

2011年末,镇区公交客运站1座,2011年,日发客运汽车60班次,日均客运量2000余人次。

  •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邮政所1处,邮政业务总收入680万元,其中纯收入256万元。报纸、期刊累计发行1万余份(册)。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10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万门,固定电话用户28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41%;移动电话用户2万户,宽带接入用户26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860万元。

  • 给排水

2011年末,镇区有深水井1眼,有下水道2千米,排水系统完善。

  • 供电

2011年末,镇区有变电站1座。

乡名由来

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张果老曾在此修炼并得道成仙,所以叫仙庄;战国时期最大的军事家孙膑曾在此摆过古战场,其迷魂阵至今尚存,与距此十几公里的马陵道并驾齐驱。果老墓、迷魂阵等神话和历史传说,使濮阳市仙庄镇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掐制草辫是该镇传统性家庭副业,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草辫制品久负盛名,畅销中内外,享有“草辫之乡”的美誉,故有“草帽子仙庄”的称号。

行政区划

410922103201121西街村

410922103202122刘家村

410922103203121北街村

410922103204121南街村

410922103205122天云寺村

410922103206220河里赵村

410922103207220普马寨村

410922103208122周家村

410922103209122西位家村

410922103210122贾家村

410922103211122左家村

410922103212122张家村

410922103213220齐家村

410922103214220赵娄高村

410922103215220堤上刘村

410922103216220王毛集村

410922103217220王毛周村

410922103218220王毛孙村

410922103219220王毛刘村

410922103220220白家村

410922103221220袁家村

410922103222220七保安村

410922103223220米家村

410922103224220大杏树村

410922103225220杨庄村

410922103226220西阳町村

410922103227220宋庙村

410922103228220土塔村

410922103229220娄集村

410922103230220安唐村

410922103231220楚家村

410922103232220李庄村

410922103233220任家村

410922103234220马庄村

410922103235220司家村

410922103236122河町村

410922103237220五牌村

410922103238122高家村[2]

乡镇产业

全镇辖38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区域面积68.4平方千米(2017年),总人口32976人(2017年),该镇地域广阔,土质肥沃,总耕面积7万亩,是传统的农业大镇。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辣椒、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其中辣椒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70%以上,主要品种有三樱椒、新一代、子弹头、益都红等,辣椒成为全镇的主导产业,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依托丰富的辣椒资源引进了2个投资分别在5000万元以上的从事辣椒和其它副产品的收购、深加工、速冻保鲜、出口销售,产品全部出口韩国、日本的两大龙头企业先锋实业公司和长沙五誉庄食品有限公司清丰分公司,已成为冀鲁豫三省交界处辣椒集散地和收购中心。是清丰县“红、白、绿”“三色”农业的红色支柱产业。被国家辣椒新品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2007中国(长沙)第一届国际辣椒产业博览会组委会授予“中国辣椒第一乡”。

近几年来,仙庄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要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新农村为目标,把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全乡人民收入,保持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作为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立足乡情,发挥优势,科学决策,克难攻坚,开拓进取,有效拉动了全镇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09年财政收入完成241.9万元,占目标的206.6%,农业总产值完成7.5亿元。非公有制经济产值18.8亿元,占目标的1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54元,较上年增长10%。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2亿元,较上年增长15%。计划生育工作连续12年保持全市一类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科技工作连续6年被市评为先进乡,荣获市“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先进单位,市文明乡镇。连续6年被中共濮阳市委授予“五好”乡镇党委荣誉称号,连续6年被清丰县委评为“五好”乡镇党委、好班子、农村“双基“工作先进乡、重点工作先进乡,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乡,综合评比先进乡,信访工作先进单位,文明乡镇;连续5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招商引资先进乡,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乡。

农业发展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辣椒是仙庄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70%以上,主要品种有三樱椒、新一代、子弹头、益都红等,沿省道302、209线已形成红色收购长廊,使仙庄成为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的辣椒收购中心和集散地,豫北地区最大的辣椒无公害生产基地。2007中国(长沙)第一届国际辣椒产业博览会组委会授予仙庄“中国辣椒第一乡”。基本建成以明月草种植加工为特色效益农业鸿泰农业示范园、宋庙村千亩红桃、苹果、核桃为主的优质水果种植基地、杨庄村无土栽培仙丰现代农业园。[1]

城镇建设

城镇建设加速推进。街道绿树成荫、夜间灯火辉煌。医院、学校、光纤、有线电视、自来水等配套设施完善。新铺设迎祥步道砖6000平米,新建祥和嘉园社区拥有高档电梯房住宅楼9栋。2014年仙庄被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七部委列为全国重点镇。

商贸流通发展迅猛。北街农贸市场改造项目鑫源商贸城计划2015年6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可容纳固定商户60余家。百姓量贩仙庄店是全市乡镇做大的零售超市,还有其他大型超市15家,大型餐饮住宿宾馆10家。一个功能齐全、适宜人居,集商贸、休闲、购物为一体,独具特色的新兴城镇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今天的仙庄已经发展为一个颇具现代气息又具地方特色的商贸流通中心镇,明天的仙庄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海纳百川的襟怀和后发赶超的气势,奋力拼搏,跨越崛起,建设成为一个人居的乐土,一个绿色的家园,一个独具地方特色的新兴城镇,开放美丽的仙庄热诚欢迎社会各界前来仙庄投资兴业。[1]

仙庄镇机构设置

设三大办公室和四个中心。三大办公室即:党政办、社会事务办、经济发展办。四个中心即:农业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村镇发展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

仙庄镇民心淳朴,勤劳朴实,投资环境优良。全乡社会稳定,政治文明,经济突飞猛进,群众安居乐业。

仙庄本着“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制定了十分优惠的政策,为五湖四海宾客投资兴业提供了无限商机。

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优越完善的基础设施;净畅洁美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的沉积渊源,敦厚朴实的乡风民风,丰富的资源,为你营造着投资创业、发家兴业的黄金宝地。

欢迎八方有识之士前来仙庄一展宏图,共创大业,共同发展,共铸辉煌。[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