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滩镇

谢家滩镇

人口 7万(2013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 赣E
地理位置 赣东北
下辖地区 辖19个行政村
中文名称 谢家滩镇
行政区类别
电话区号 0793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谢家滩镇系 鄱阳北陲重镇,南濒 九景高速公路,北邻安徽省 东至县,处昌、九、景金三角腹地。省道 碧石线穿镇而过,谢彭线(谢滩—— 九江 彭泽)水泥路面纵贯全境,西河蜿蜒流经本镇汇入 鄱阳湖。距景德镇市机场60公里, 昌北机场15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总面积227平方公里,13000户,近7万人口。现辖22个 行政村,1个居委会,344个 村民小组,3个林场。谢家滩镇 面积:229.4k㎡ 人口:66769人 邮编:333113 代码:361128101 
  辖谢家滩居委会,化民、莽塘、泥湾、桥头、前杨、杨塘、 郭贺、芦林、东堡、大畈、广畈、 义门、福山、余畈、 田铺、大田、大岩、 晚禾、三潼镇9个村委会。
  耕地 面积54000余亩。主要作物有优质水稻、烟叶、棉花、大豆、红薯、油菜、芝麻、花生等。山林面积204000亩,大部分为 天然林,植被茂密,绿化面积达33%以上;可养水面达7000余亩。据初步勘探查明地下矿产有: 刘家山铜矿、虞家坞 铅锌矿、大岩石灰矿、东堡磷矿及余坂 高岭山大理石等。
  人文自然景观有:淮南王英布墓、 汉墓群, 出土文物有剑、铁鼎、陶器,已被县博物馆列为一级收藏品;有位于大岩石峡内深不可测的龙潭及溶洞,已发现潭内有极为珍贵的“ 白甲鱼”;更有明朝 朱元璋与 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日战鄱湖,夜宿 檀溪”的景观——檀溪渡,现存古 石板桥,河床马蹄印,碑文等。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面实施了农网改造。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相继在本镇设网点,全镇基本达到了无盲区。 中国电信在本镇已设三个电话端局, 装机容量达6300门之多,通信极为方便。本镇现有二级沥青路16.5公里; 水泥硬化公路22.65公里,是全省硬化路里程较多的农村乡镇之一。
  谢家滩镇人文荟萃、民风淳朴,教学质量声名远播,在外工作和创业人才济济, 劳动力资源丰富。
经济状况

农业

  谢家滩镇耕地面积近6万亩,主要作物有优质水稻、烟叶、棉花、大豆、红薯、油菜、芝麻、花生等。山林面积204000亩,大部分为天然林,植被茂密,绿化面积达33℅以上,可养殖水面达7000余亩。地下矿产有:刘家山铜矿,虞家坞铅锌矿,大岩石灰矿,东堡磷矿及余畈高岭山大理石等。谢家滩镇位于 鄱阳湖平原与丘陵区交界处,北部为低山丘陵,南部为平原,海拔多在20米左右。谢家滩镇区位于南部平原区,谢家滩镇地势北高南低,丘陵面积占总面积近60℅,农用面积占16℅,其余为河湖等其他面积。谢家滩镇域土壤除水稻田外,主要由红壤和黄壤土覆盖,厚薄不均。植被茂盛,大部分为天然林, 绿地面积达33℅以上。

工业

  谢家滩镇坚持“第一要务”,加快经济发展,为建设文明村镇打好雄厚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 外向型经济,连续两年实现招商引资亿元以上。2007年为县工业园成功引进了投资5000万元的 加西亚电子电器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的 万仓电工材料有限公司,以及在镇内落户投资5000万元的鑫丰源矿业公司,均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产生税收。2008年引进了投资2000万元的浙江 杭州恩豪米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的 江苏宜兴振兴 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的 瑞阳油茶种植加工项目、投资4000万元的晚禾农业科技生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二是努力壮大民营经济。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在 鄱阳县乡镇中率先创办了“民营经济 创业园”,并成功引进了江西华创纺织器配件有限公司、三潼 服装厂、谢家滩 编织袋厂等100余家企业,安置 富余劳动力2800余人。企业每年创税350万元以上。三是突出发展 农业产业化。立足“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让群众树立“办企业是创业,搞种、养、加工小项目也是创业”的观念,大力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通过“龙头带、政策促、政府帮”等措施,促进了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优化升级。谢家滩镇在确保粮食稳产高产的同时,打造了 梅花鹿、烟叶、 速生林、蚕桑、畜牧、水产等一批特色种养基地,并成立了水禽生产、高峰米业、义 木工艺品加工、随缘薯业生产等4家较大专业合作社,走出了一条“公司+协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谢家滩镇正着手筹建5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使全镇初步形成“村村有产业,户户上项目,人人搞经营”的生动局面,全面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农民人均纯收入均保持较快增长,2007年达到3680元。

养殖

  鄱阳县谢家滩镇义门村菁润鹿业养殖场内,42只梅花鹿在园中奔跑、嬉戏,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梅花鹿以其长出的 鹿角、 鹿茸等珍贵药品,为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 经济收益,年收入将高达15万多元。为合理使用有利的饲料资源——野生纯天然草,谢家滩镇鼓励内屋组村干部带头饲养梅花鹿。梅花鹿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好,有广阔的商机,不断探索实践,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 养殖技术。为做好 梅花鹿养殖这一 特色养殖项目,养鹿场还与吉林省养鹿场签订了购鹿和鹿崽交易合同,定期来收购鹿角、鹿茸,给养项目上了购销保险。

城镇建设

  2007年,谢家滩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全国经济工作 会议精神,始终围绕“抓招商,强工业;抓城镇,旺商贸;抓特色,促农业;抓基础,谋发展;抓教育,着长远”整体工作思路,巧借谢家滩镇远离中心城市这一地域“优势”(注:离鄱阳、九江、 景德镇中心城区60公里以上),依托 中国文明村镇金字招牌及被列为鄱阳县“1+1+9+X”的九个重点建制镇这一战略机遇,确立了“举谢家滩镇之力,倾力打造鄱北边贸区域生态中心重镇”这一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按照 经营城市的理念,对行政中心实施整体搬迁(镇政府、派出所、计生大楼),新建了司法大楼、土管大楼、谢家滩交警中队大楼,形成了新的行政中心。实施“东扩、北沿、西连”战略举措,东扩即向田铺村委会延伸;涉及人口2000余人;西连即向郭贺村委会延伸,涉及人口3200余人。按照“依托碧石线,做强 明新街,打造华民路,拉长产业链,完善功能配套设施,辐射西河两岸”的城镇建设框架,快速推进及做亮“11235”工程。1园即华民公园;1区即居民小区;2路即华民南路、华民北路;3街即明新街、精品一条街、建材一条街;5功能即车站、宾馆、集贸市场、幼教中心、 大型超市。做到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拓展一片。集镇人口也由2003年的4500余人急增至2007年1.2万余人,年均增长近2000人,预计2008的中心集镇人口将增至1.5万人,至十一五期末,中心城镇规模2.8平方公里,集镇人口2万以上。

气候特征

  谢家滩镇属 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特征分明。年平均气温17.6℃,月平均气温4.8℃,七月平均气温29.7℃,极端最低气温-8.5℃,极端最高气温39.8℃,年平均降水量1582毫米,平均无霜期280天。辖区内 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空气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地表水质达国家1类,噪声场界值符合国家标准。

历史文化

  谢家滩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主要的人文自然景观有淮南王英布墓、汉墓 群、 出土文物有剑、铁鼎、陶器等,已被县博物馆列为一级收藏品;物别是位于大岩岭内深不可测的龙潭及溶洞,已发现潭内极为珍贵的“ 白甲鱼”,龙潭周围山高水陡,怪石峭壁到处可见,景色险而怡人;还有明朝 朱元璋与 陈友谅大战 鄱阳湖时“日战鄱湖,夜宿 檀溪”的景观——檀溪渡,现存有 石板桥及河床马蹄印、碑文及凉亭等实物。谢家滩镇成立有老年 歌舞队和农民 铜管乐队, 赣剧团等娱乐团体。其中谢家滩镇业余赣剧团创办于1975年,现有演职人员40人,保留剧目38本,设备资产20万元,年演出300余场,年创收28万元,是一个既能演现代戏又擅长传统 赣剧( 饶河调)的农民剧团。剧团坚持扎根农村,面向基层,业余演出,服务“三农”,创作演出了几十个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现代歌舞、小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农村文艺骨干。改革开放以后,剧团像火红的 山茶花盛开在 赣东北的 红土地上,创新思路,开辟市场,将一批优秀的赣剧(饶河调)奉献给“赣、皖、浙”三省200多个乡镇的人民群众,既传播发展了优秀的赣剧(饶河调)艺术,又走出了一条很有特色的自我发展新路。剧团多次参加省、县汇演并获奖。 《 江西日报》、 《 上饶日报》、 《大文化》 (省文化厅刊物)、《鄱阳报》曾载文推荐剧团经验。

自然景观

  淮南王英布墓、 汉墓群,出土文物有剑、铁鼎、陶器,已被县博物馆列为一级收藏品;有位于大岩石峡内深不可测的龙潭及溶洞,已发现潭内有极为珍贵的“ 白甲鱼”;更有明朝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日战鄱湖,夜宿檀溪”的景观——檀溪渡,现存古石板桥,河床马蹄印(现今仍可清晰的在河床看到),碑文等。

华民公园华民公园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面实施了农网改造。 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相继在 本镇设网点,全镇基本达到了无盲区。 中国电信在本镇已设三个电话端局,装机容量达6300门之多,通信极为方便。本镇现有二级沥青路16.5公里; 水泥硬化公路22.65公里,是全省硬化路里程较多的农村乡镇之一。   谢家滩镇人文荟萃、民风淳朴,教学质量声名远播,在外工作和创业人才济济, 劳动力资源丰富。

人口数据

  
总人口 54506
28304
26202
家庭户户数 13487
家庭户总人口(总) 54472
家庭户男 28273
家庭户女 26199
0-14岁(总) 15625
0-14岁男 8243
0-14岁女 7382
15-64岁(总) 35555
15-64岁男 18452
15-64岁女 17103
65岁及以上(总) 3326
65岁及以上男 1609
65岁及以上女 171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53957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