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仙岩风景区位于会昌县筠门岭境内,为赣南最为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自古以来就有“虔南第一山”和“江南小蓬莱”的称誉,其自然景观可以跟龙虎山和武夷山媲美,是镶嵌在闽粤赣三省边境上的绿明珠。由羊子岩、汉仙岩、盘古山、羊角古城和会仙温泉等部分组成,集碧水、丹山、古建、温泉、森林于一体,核心景区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面积为75平方公里,发源于寻乌县的湘水贯穿其南北。外围景区目前尚未界定,普遍认为应该包括周田等乡镇的部分地域,总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1995年,汉仙岩风景区被江西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虎头羊角从水上看这座山,像不像虎视眈眈的虎头?!从山上看这弯弯溪水,像不像一对羊角?!这就是羊角水的由来。明朝中丞大夫郭子章称这一景观为“虎头羊角之聚”。
汉仙岩“虔南第一山”之称,明朝中丞大夫甘士价把它誉为“小蓬莱”,与山东的名山蓬莱相提并论。相传八仙之一的汉钟离在这座山中得道成仙,汉仙岩因此得名。
白莲池
民间传说何仙姑漂海之后,把莲花放在这口池塘中,因为水浅,所以莲花很快就扎下了根,隔日便盛开满池白莲花。后来有人在池塘下面又开凿一口池塘,移栽白莲。奇怪的是,从此白莲全部枯萎凋谢。据说,仙家留下遗言:要想栽活白莲,等到太平盛年。
玉笋峰
新春季节,峰尖冒绿,就像呼呼拔节的春笋。秋去冬来,它又像巨大的笔架,所以又叫笔架山。相传当年曹国舅看破红尘,追随吕洞宾云游名山大川,来到汉仙岩后,就写下了给当朝天子的断交信。
试剑石
相传吕洞宾在汉仙岩炼剑,十年才炼成一把寒光闪闪的宝剑。他用这块巨石试刀锋,举剑一劈。巨石齐崭崭裂成两半。
僧帽石
传说古时候几位僧人凡心不尽,被蓝采和化作美貌村姑戏弄。一个个把僧帽抛掉,钻入洞中想与她(他)寻欢作乐。一个个被蓝采和戏弄得晕头转向、神魂颠倒。凡顶僧帽成了耻辱的象征。所以元末明初诗人张光烈作诗调侃:“锡飞云外竟忘返,僧帽依稀翠霭间,欲觅禅宗何处是,只留明月满苍山。”
鹰蹲石
相传张果老豢养的一对雌雄老鹰,受不了仙规约束,结伴私奔,被张果老抓获后重加处罚,雄鹰留在这里反省思过,雌鹰贬在湘水河边晒羽,翅首企盼。
石罅泉
泉水大旱不干,大涝不满,泉水清冽,甘甜爽口。民间传说,铁拐李因口渴难耐,就用铁拐杖在这里捅开一个窟窿,于是清泉涌流,供给八仙饮用。当地人又叫它“长命泉”,常年饮用这里的泉水,可以益寿延年,长命百岁。民间传说《仙画》中的李子乡就在这里遇上铁拐李,得到一团宝贝,能画出会活动的动物,成为一绝。
千手观音
“家家有弥陀,户户有观音”。观音,又称观世音、观音声、观自在,是家喻户晓的菩萨。千手观音,又称“千手千眼观音”或“千眼千臂观音”。他普渡众生,救人于危难之中。据密宗经典所记,观音菩萨曾立下誓言,要“利益安乐一切众生”。于是长出千手千眼,“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表示遍观世间。这棵树长出的枝叉,用“千手观音”来描述非常恰当。
合掌门
进入汉仙岩的第一道山门。有人说它形状像神仙合掌,所以叫合掌门;另一种说法是,人们来到这里朝拜神仙,必须虔诚合掌,所以才叫合掌门。哪种说法比较贴切,各位游客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左边石刻“虔南第一山”,据清朝同治十一年版《县志记载》,它是明朝赣州知府王廷臣书写的。右边石刻“汉仙岩”,史籍上没有说明是谁的手迹。
鞠躬门
进入汉仙岩的第二道山门。过了这道门,就进入仙岩胜地,所以人们必须虔诚鞠躬,不能趾高气扬,冒犯神仙。否则,把守山门两边的“狮”、“龟”将给予惩罚。“狮”、“龟”二字笔力雄健,“龟”字象形,为何人所书写,还有待考证。
人头石
又叫美女峰。传说吕洞宾在山中发现一位采药美女,就上前与她调情,不料美女变作一条大蛇张口吐信。吕洞宾早有防备,手指一点,口念咒语。美女蛇蜷缩在地,又变回美女,僵化为石。
三空胜地
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僧人明圆和他的徒弟真宁,由宁都来这里“卓锡”,建筑念经庵堂。知州胡金池题名叫“圆宁庵”。由于明园、真宁师徒极力开拓,从此岩迹更为显著,香客和游客日益增多,汉仙岩进入鼎盛期。这块平地四周曾建有不少建筑,被后人称为“三空胜地”。
壁立万仞
每字高约七尺。宽四尺多,古朴遒劲,枯笔绝妙。据说是明朝万历(1573—1619)年间奉政大夫、吏部员外郎邹元标所写。下方石壁上刻着这样一首诗:壁立万仞冲九宵,云封雾锁尺难描。谁书万仞流千古,模糊字迹题元标。
秦王读书岩 这里石壁凿成的“眼”就是以前建房架梁用的。可见秦王读书岩并不是毫无依据。可惜至今我们都闹不清,这个秦王到底是谁。前秦“举鞭断流”的苻坚?战国时七国之雄秦国的某个王?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前称帝前也称秦王,会不会是他?唐太宗称帝前也叫秦王,他是否来过江西会昌?如果哪位博学之士获得考证结果,不但能得到不菲的奖金,而且将轰动一时,成为风流人物。
天子万年 民间传说这四字是南宋民族英雄、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所写。文天祥曾经领兵由梅县北上收复会昌,他在途径汉仙岩时,因忧患南宋王朝岌岌可危,因此写下“天子万年”,期望力挽狂澜,延续南宋王朝。可惜历史给文信国公开了个玩笑,南宋王朝很快被成吉思汗弯弓射倒,文天祥自已也成了阶下囚。民间还有种说法是:“天子万年”四字是南宋另一位民族英雄岳飞所写,依据是此字迹与于都罗田岩岳飞所书字迹十分相似。
我们看到的“天子万年”四字是横批,它两边还有副对联。这副对联中有几个字已模糊不清,哪位聪明的游客能辨认出来,也算得上英雄人物,古话说:英雄所见略同嘛。
九倒洞
意思是倒来倒去,千回百转。“九”不是确数,极言其多。民间通俗说法是“狗牯洞”,意思是这个洞很难钻过,只有狗才能顺利通过。因为含有贬义,我们不能把自已比喻成狗,所以才称“九倒洞”。其实并不尽然,当今国家审计署署长自称是“看门狗”,并没有很多人视为贬义,只不过更形象化一些。
仙人桥
民间传说,这是八仙度人成仙的仙桥。在紫云缥缈时,如果有谁奋力登攀,登上山顶,过得这座桥,就可以成仙。可惜凡人都没有这种胆识,宁做凡人,也不愿冒死成仙。清朝嘉庆(1796—1820年)进士赖泽霖就望而却步,写诗感叹:“竞道明圆咒石开,梯云更上雨花台,石桥只许仙人过,俯瞰悬崖却步回。”根据诗意,赖进士这个文弱书生,曾经攀登山顶,俯视下面的悬崖,才胆战心惊却步而回的。而今天,能够登顶的人也多数不多了,大家就不要爬了,搞得不好就要成仙了。
汉钟离得道处
相传汉钟离原是汉朝的一位有赫赫战功的将军,因为性格耿直,得罪权贵,遭到贬谪,于是看破红尘,跟随铁拐李云游四海。来到汉仙岩,他觉得这里是块修身养性的宝地。铁拐李就留他在这里悟道,暗中却指使山神夫妇化作一对新婚夫妇,时常在汉钟离眼皮底下卿卿我我、交欢作乐。汉钟离目不斜视,终于修成正果,得道成仙。玉皇大帝指责山神夫妇违犯天条,将他俩点化为石,男的成了“天根”,女的变成“月窟”、“天根”。“月窟”是生殖崇拜的反映。
仙人弈乐
相传是王梓看汉钟离跟韩湘子下棋的地方。这个故事最早见于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主人公是王质。“王质”、“王梓”读音相近。究竟是这个故事流传到干宝耳中,整理成文,还是先有《搜神记》,再衍化成这个故事,我们目前还很难下结论。清朝进士赖泽霖可能也无法判断,所以写了这样一首诗:看弈曾闻烂斧柯,此间原说是仙窠,天根、月窟等闲住,谁得钟离妙招多。
当地人说:仙人弈乐下盘棋,不成神仙也沾仙气。烧炷线香敬敬神,一年到头行好运。
这里的确很神奇,再热的酷暑,这里仍然清风拂面;再热的盛夏之夜这里也不会有一只蚊子出现。
猴子望月
几只猴子拉成一串在水中捞月,只有这只猴子聪明,抬头望见了天上明月。它劝猴子们:别捞了,月亮还在天上。几只猴子悻悻地离开了它,只留下这只猴子形单影只。它呆呆地望着天上明月,至今没有悟出其中三味。各位游客,这则寓言是不是值得玩味?
石龙升天
又称龙洞,石壁飞灵。传说古时候一条石龙日日受八仙仙气熏陶,终于修成正果,飞升上天。所以明朝有位大官周元赋诗咏赞:洞口石移开混沌,崖巅龙卧隐云霓,漫夸吴会饶形胜,还汉仙岩迹与齐
杨文广石像
相传杨文广兄妹与蛮精交战,最终战胜蛮精,迫使蛮精躲到福建鹅叫山下的深潭中。为了让蛮精不再作崇,杨文广就在鹅叫山印了像,又在这里塑了石像,吓唬蛮精。如果有勇气攀登崎岖山路,登上后山,就可以看到悬崖陡壁上的石禾仓,还可以看到当年杨文广逃跑时来乘坐的神象,同时还可以领略后山迥然不同的险峻风光。
一线天
赣南名山多有一线天,但以这里的一线天为佳。前人描述可以说是恰到好处:“两岸将合愁难渡,一线斜开别有天”、“一痕界破青天色,岩底乾坤别有情”。
天台 又称炼丹台,相传是八仙炼丹的地方。又传王梓曾在这里炼丹三年,丹成服后羽化升天。这里是避暑的好地方,明朝万历(1573—1619)年间曾任会昌知县的崔允升赋诗咏赞:“古洞天开入翠微,仙踪古迹更多奇。巍峰坐啸风生腋,绝壁高扳云满衣。白酒盈樽欣共倒,黄花满地笑忘归。生平最喜寻幽胜,指入天台一解颐”。
小天台
这里原来有座北极院,富丽堂皇,是游人歇憩的好地方。如今院毁,只剩下一扇石门框,门框上刻有“天台之外有天台,造化安排真异哉”。明朝官周元的诗歌《登小天台》写出了这里的昔日胜景:曾闻采药到天台,万树夭桃夹树开。此日天台可相仿,御风恍若上蓬莱。
舍命烧香 旧时曾经存在过求子亭,后遭毁,不复存在。这里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位妇女结婚多年,没有身孕,因此受到家婆和丈夫的虐待。这位妇女日日祈求八仙救苦救难。忽一夜梦见八仙许诺说:只要去烧香亭烧炷香,就可以早生贵子。第二天,这位妇女带着香烛去上小天台,一看,神坛还在对面,虽然相隔不过五六尺,但无桥可渡,低头一看,下面白雾茫茫,不知深浅。这位妇女想起无子的凄苦,横下心舍命一跳。她正好踏在烧香亭前面,烧过香,返回时脚下居然有了一座石桥。这位妇女回去不久就有了身孕,生下一子,后来中了状元。其实,邹元标并不是真正的状元,他中的是会试第一。在当时,只有皇帝钦点的殿试第一,才称状元。不过,民间的说法也很有道理,由主考官评出的第一,未必比皇帝老子钦定的第一差。主考官是以才取人,皇帝则是以貌取人。
问天台
相传这里是僧人参禅悟道的地方,因为天台在上,所以称“问天台”。也有人说这里是向天地神明鸣冤叫屈的地方,往往十分灵验。还有人说是扪心自问的地方,“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为人做了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谭三姑求仙》的传说,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会仙亭
相传汉钟离在山中得道成仙之后,经常邀请曹国舅、张果老、铁拐李、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在这里聚会,海阔天空,纵论仙术,指点河山,笑谈尘世。所以有缘份的人们往往能看见这座山头不时有五彩祥云飘忽。后来亭子坍塌,从此仙迹杳然,元末明初诗人张光烈作诗咏叹:天连危石石连天,籁静亭虚聚八仙,黄鹤归时空寂寂,斜飞孤鹜晚霞前。
2018年8月起,赣州市发行赣州旅游年卡,年卡资费200元/张一年(电子卡),可畅游会昌汉仙岩(景区最高一年内可游玩12次),年卡自办理日期,到景区绑定掌纹使用开始计算有效期;三个月内未到景区绑定掌纹使用的,将在三个月后自动开始计算年卡有效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