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宜合道

和宜合道

中文名 和宜合道
起点 荃湾区城门谷和宜合交汇处
目录导航

历史

和宜合道以荃湾和宜合村(古称「狐狸峡村」,即现时城门隧道转车站桥下的乡村)命名,于1960年代至1970年代兴建,道路连接青山公路-葵涌段及城门道象山村,以配合北葵涌及荃湾东部的发展。

政府在1987年2月兴建城门隧道,将交界点扩建为和宜合交汇处,连接城门隧道公路,于1990年正式启用。此后,和宜合道成为葵涌往返沙田、大埔和北区的主要道路,从而使葵涌居民毋须途经狮子山隧道前往。

分区

1985年,葵青区议会成立,葵涌从荃湾区分割出来,和宜合道是分界线之一,以和宜合道、昌荣路及城门道城门水塘一段为分界线,西面归荃湾区管辖,东面则归葵青区管辖,故此梨木树等地方属于荃湾区,而石荫东邨等地方则归葵青区。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