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蕈录

惊蕈录

中文名 惊蕈录
作者 佐滕成裕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书名:《惊蕈录》

类别:食用菌栽培、园艺学

作者:佐滕成裕

出版地:日本

出版年代:1796年

内容简介

1796年,日本人林学家佐滕成裕,参考了我国《广东通志》关于“惊蕈术”的185个字记述,总结、完善与整理成日本香菇栽培的第一本书——称为《惊蕈录。原书称《五瑞篇》、《温故齐五瑞篇》亦名《惊蕈录》,温故齐是该书作者佐藤成裕的别名,佐藤在写作此书时,封面上签上了“惊蕈录”三个流畅的汉字,故本文以“惊蕈录”称之。《惊蕈录》是作为一个技术指导材料而编著的。《惊蕈录》在当时只有手抄本,而未印刷出版。佐藤的亲笔手稿现存日本水户历史馆。此书手抄本现已成为日本国宝,存于日本水户的历史馆中。佐滕成裕专以《惊蕈录》三个汉字为书名,亦正为崇奉中国菇民在香菇栽培的伟大创造与奉献。这三个字正是我龙、庆、景菇民砍花法栽培“秘技”,也是方言,其意在多年砍花之成就菇木,不出菇时,以软木击拍,经震动使其菌丝活跃而出菇的一种特殊技艺。这一技术在800年后科学昌明的今天,仍有其十分重大的实用价值。

公元1209年,即宋嘉定元年,在龙泉人何澹所著的《龙泉县志》中,记叙了香菇砍花法栽培的185个字。800年前,留下这185个字可谓无价之宝。它叙述了香菇栽培从择时、选场、选树、砍花、采菇到烘干的整个栽培与加工过程。其后:明代浙江参政陆容(1436-1494),在任上所著《菽园杂志》卷十四中,将《龙泉县志》中香蕈的185字以及制陶等五项转记其中。特别注明,以上五项出自《龙泉县志》。1209年,何澹《龙泉县志》所写香蕈的“蕈”字,曾为“葚”及“荨”二个同意字,是陆容将其一律改为“蕈”字,他对此特别作了说明。又过了一百多年,到明嘉靖37年(1562年),在黄佐所编《广东通志》中,将陆容《菽园杂志》中香蕈砍花栽培185个字,引入其中。其时,广东各地已有大批浙江菇农(过去龙、庆、景三县菇农不分各县,而概称浙江菇农,以便一致对外),以后的所有广东通志版本均在物产等栏记叙这185个字。

作者简介

佐滕成裕(1762—1848),日本人,林学家,别名温故齐。

社会影响

《惊蕈录》在日本问世后,被日本称为“铊目法”的香菇栽培技术迅速推开,为以后的香菇科技革命——纯菌种段木栽培奠定了良好基础。使日本九州的熊本、群马、大分等地成为逸闻全球的菇业中心,给日本山区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成就,成为所有其它农林产品在效益上无法相比的项目。接着日本人又于1906年和1909年分别在韩国的济州岛及台湾省台中的浦里乡推广香菇的段木栽培,所产香菇全部运回日本,经长琦向全球出口。

由于香菇给日本二战后的山区经济恢复带来巨大贡献,日本视香菇为傲视全球的项目,在日本大分县设有专为日本天王祭祀香菇的敕祭社(寺庙)。日本农林省每年都对香菇产业进行评比奖励,至今已达50余次,这在日本对农产品的崇拜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惊蕈录》对日本香菇的划时代意义日本在宽政八年,即1796年,产生了历史上第一部香菇栽培专著。在《惊蕈录》问世前,日本国内虽无香菇专著,但是作为一种产物,记载的材料却不少。最早对“菌”的记录出现在日本。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