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美景(2)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蒙语称“库库诺尔”应拼写为Koke nuur,藏语称“错温波”,意为“青色的海”、“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青海湖的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形成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
青海湖由于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遂演变成了闭塞湖。加上气候变干,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北魏时青海湖的周长号称千里,唐代为400公里,清乾隆时减为350公里。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缘约20公里处有古湖堤遗址;距湖东岸25公里处的察汉城(建于汉代),原在湖滨。东西两边已分别退缩25公里和20公里,水位下降约100米。青海湖呈椭圆形,周长300余公里。
1908年,俄国人柯兹洛夫推测当时湖面水位3205米,湖面积为4800平方公里;上世纪50年代的测绘资料显示,青海湖湖水面积为4568多平方公里;70年代出版的地形图量得湖水位3195米左右。湖面积为4473平方公里;1988年,水位3193.59米,湖面积为4282平方公里,2000年,通过遥感卫星数据分析,青海湖的面积是4256.04多平方公里。2013年8月,青海湖湖区面积为4337.48平方千米。湖水容积739亿立方米,最长约104公里,最宽约62公里,最大水深31.4米,湖水平均矿化度12.32克/升,含盐量1.25%。
2017年8月,青海湖面积为4435.69平方公里,较2016年同期增大60.19平方公里,较历年(2005~2016年)同期平均增大101.54平方公里。
2020年4月下旬,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水体面积为4543平方公里,较上年同期增大28平方公里,较近10年 (2010至2019年)同期平均偏大164平方公里
截至2021年9月底,青海湖水体面积为4625.6平方公里,比2020年同期增加36.8平方公里,达到2004年以来最大值。[4]
青海湖青海湖长105公里,宽63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和咸水湖,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西宁市的西北部,位于东经99°36′~100°16′之间,北纬36°32′~37°15′之间。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大通山,东面是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是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海拔3600~5000米之间。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青海湖水平均深约21米多,最大水深为3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离西宁约200公里。湖区有大小河流近30条。湖东岸有两个子湖,一名尕海,面积48平方公里,系咸水;一名耳海,面积8平方公里,为淡水。
青海湖青海湖水补给来源是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和降水。湖周大小河流有70余条,呈明显的不对称分布。湖北岸、西北岸和西南岸河流多,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湖东南岸和南岸河流少,流域面积少。布哈河是流入湖中最大一条河,发源于祁连山支脉的阿木尼尼库山,长约300公里,干流长92公里,支流有几十条,较大支流有10多条,下游河面宽约50~100米,深达1~3米,PH8~8.2。流域面积16570平方公里,约占湖区各河流流域面各1/2。年径流量11.2亿立方米,占入湖径流60%。
青海湖每年获得径流补给主要是布哈河、沙柳河、乌哈阿兰河和哈尔盖河,这4条大河的年径流量达16.12亿立方米,占入湖径流量的86%。是鱼类回游产卵和鸟类较集中地区。青海湖每年入湖河补给13.35亿立方米,降水补给15.57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4.01亿立方米,总补给为34.93亿立方米,湖区风大蒸发快,每年湖水蒸发量39.3亿立方米,年均损4.37亿立方米。
青海湖湖区鸟禽有163种,分属14目35科,总数在16万只以上,其中斑头雁2.13余万只、棕头鸥4.5万余只、鱼鸥8.74万余只、鸬鹚1.12万余只。此外有凤头潜鸭、赤麻鸭、普通秋沙鸭、鹊鸭、白眼鸭、斑嘴鸭、针尾鸭、大天鹅、蓑羽鹤、黑颈鹤等。
湖中盛产全国五大名鱼之一——青海裸鲤(俗称湟鱼)和硬刺条鳅、隆头条鳅。青海裸鲤平均年产量为5165吨,1949~1985年共生产裸鲤191180吨,随着时间推移,资源衰退,裸鲤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裸鲤每年6~7月回游源流河中产卵,为食鱼鸟提供丰富食物条件。1964年国家将青海湖列为保护对象,青海裸鲤列为国家重要名贵水生经济动物。
青海湖(3)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
光照
湖区全年日照时数大部分都在3000小时以上,较青海以东同纬度地区高出700小时左右;年日照百分率达68~69%。年辐射总量在171.461~106.693千卡/平方厘米·年,较同纬度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高10~40千卡/平方厘米·年。
气温
湖区东部和南部气温稍高,年均温在1.1~0.3℃之间;西部和北部稍低,年均温在-0.8~0.6℃之间,平均最高气温6.7~8.7℃之间,平均最低气温-6.7~4.9℃之间,极端最高气温25℃和24.4℃,极端最低气温-31~-33.4℃。
水分
湖区全年降水量偏少。但东部和南部稍高于北部和西部,东部全年降水量是412.8毫米,南部是359.4毫米,西北部370.3毫米,西部公360.4毫米和324.5毫米.全年蒸发量达1502毫米,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湖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大,降水多集中在5~9月份,雨热同季。
大风和沙暴
青海湖湖区大风、沙暴日数是全省较多的地区之一。每年2~4月,午后至傍晚多出现大风,且盛行西北风。以刚察为例。大风(≥17米/秒)年均47.3天,2~4月最多,平均5.9~9.3天之间,最多3月份达19天之多。沙暴历年平均为14天。重点保护区布哈河口——鸟岛区多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由于湖区海拔高,湖西风多,高空气影响极大,全年多在西风控制之下。冬春风速最大,夏秋季较小。在风力作用下,一般波浪为2~3级,最大为7~8级,全年波浪6级以上的日数为40天左右。
水温
青海湖的水温随季节而变化。夏季湖水温度有明显的正温层现象,8月份最高达22.3℃,平均为16℃;水的下层温度较低,平均水温为9.5℃,最低为6℃。秋季因湖区多风而发生湖水搅动,使水温分层温度现象基本消失,冬季湖面结冰,湖水温度出现逆温层现象,1月份,冰下湖水上层温度-0.9℃,底层水温3.3℃。春季解冻后,湖水表层水温又开始上升,逐渐又恢复到夏、季的水温。
冰情
青海湖因含水量有无机盐类,湖水冻结的温度比0℃稍低。每年从11月中旬开始,湖区气温下降到0℃以下,到翌年1月份气温为最低,全湖形成稳定的冰盖,封冰期年平均为108~116天,最短为76天,最长138天。冰厚度一般为40厘米,最大冰厚90厘米。封冰后,冰面平坦,由于猛烈狂风,往往出现裂缝和沟隙。在冬时来观赏湖光山色,满目皆白,银光闪闪。3月中旬,冰盖破裂,湖面出现浮冰,在风力作用下,形成巨大的冰山飘至岸边,最大冰山体积约10立方米,4月中旬后,湖内冰块完全消融。
青海湖水位每年平均以12.1厘米的速度下降,水位下降最快的2000年,1年内下降了21厘米,以这样的速度,青海湖年平均减少湖水4.36亿立方米,正在从单一的高原大湖泊分裂为“一大数小”的湖泊群。造成青海湖不断缩减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加剧以及降雨量减少等原因,特别是在青海湖周边盲目开荒,破坏了注水河流的水源,青海湖50%的注水河流已经干涸。据统计,由于水源补给河流大量减少,与20年前相比,入湖水量也因此减少了60%。
近几十年来,受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青海湖水位持续下降,流域内生态系统退化加剧。据监测,近50年来,青海湖水位下降了3.78米,水面面积减少了362.3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杭州西湖。
青海湖有专家预测,如果按照现在的速度不断萎缩,平均水深18米的青海湖将在200年后完全消失。由于气候暖干和全流域生态系统退化,青海湖水位下降的总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为了保护青海湖,青海省省长宋秀岩于2008年5月26日宣布,正式启动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投资近16亿元,在10年内最大程度恢复青海湖原生态。
这是青海省继“三江源”生态保护项目后的第二个大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中国农业部畜牧司司长王智才说,这个项目的实施,将有效保护和恢复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逐步缓解青海湖水位下降的趋势,对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安全意义重大。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为15.67亿元,规划实施期为10年,将在青海湖流域的刚察、海晏、天峻、共和4个县进行,覆盖整个青海湖流域。
这个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湿地保护、退化草地治理、草原鼠虫害防治、沙漠化土地治理、生态保护林建设、退牧还草以及生态移民等工程。
根据规划,将实施天然草地退牧封育85.47万公顷;湿地保护27.66万公顷;重度沙化型退化草地治理9.15万公顷;黑土型退化草地植被恢复9.11万公顷;毒杂草灭治33.86万公顷;草原鼠虫害防治130.24万公顷;沙漠化土地治理3.94万公顷;生态林建设3.44万公顷。
同时,对环青海湖流域的881户、4157人进行移民,减少各类畜牧量折合近一百万只羊,整治布哈河等6条入湖河流200公里,并拆除石乃亥电站水坝。
陷“垃圾之战”的青海湖(8)全部工程总投资中,湿地保护与环境治理、退化土地保护与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设投资占总投资的92.8%;另外的投资将用于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与移民安置和技术支撑与管理工程。
工程实施将以人为保护和自然恢复相结合,前5年以恢复和建设为主,后5年继续建设并巩固成果。总体目标致力于促进整个流域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功能恢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有关监测表明,青海湖近年来水位持续上升,水域面积在持续增大。
此外,有消息称青海湖水位十年后将会持续回升。做出这一判断的是中科院南京分院副院长李世杰研究员。李世杰和他的博士研究生历经三年,利用数值模型进行反复计算,结果表明,青海湖水位在2010年前处于波动状态,其后达到稳定状态,2016年后持续回升,2030年左右水位将恢复到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升高3米多。
李世杰解释,青海湖在过去数十年是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流域内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水位逐年下降。而未来十年间虽然气候可能继续变暖,但来自印度洋的季风有望增强,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降水会有所增加,从而实现水位的回升。“未来青海湖水位回升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时间上的迟早而已”,李世杰说。尽管如此,但我们还是要对青海湖予以大力保护。人类的保护对于青海湖必定会有很好的帮助。未来,我们必将拥有一个更美好的青海湖的!
2018年4月1日,青海湖开始解冻,解冻时间较历年平均推迟了14天,周边气温较低是导致解冻推迟主要原因。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宝康介绍,从3月22日开始,青海湖西南部小范围冰面出现裂缝,黑巴河及布哈河入湖口一带有零星水面出现,至4月1日,青海湖西南部、尕海和东南部出现大面积湖冰融化解冻,解冻的水体面积达到749.5平方公里,约占湖体面积的16.7%,表明青海湖已经进入开始解冻期。[5]
湖面增加
2008年青海湖的水体面积为4317.69平方公里,比07年同期增加了46.38平方公里,是青海湖水体面积自2004年以来连续第四年持续增长。这是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卫星遥感中心于近日对青海省大型湖泊、水库水域面积监测显示的结果。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和重要湿地,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青海湖水体面积不断减小、湖水水位持续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2004年,青海湖水体面积缩小至四十多年来最低点。据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卫星遥感中心数据显示,2004年青海湖水体面积为4186平方公里,2008年青海湖水体面积较2004年同期,增加了131.69平方公里,是面积逐年增加以来,增加幅度最大的一年。6月至7月中旬,由于青海湖周边大部分地区气温正常,使得水面蒸发量较为稳定,仅青海湖主要支流布哈河上游天峻一站在6月份的降水较往年就偏多13%。其次,1月份至3月份青海湖流域大范围的降雪天气后,山区积雪融水注入青海湖,使得青海湖水体面积得以连续增大。此外,近年来我省加大了对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的力度,并开展了人工增雨工作,使降水量增加,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根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最新遥感监测数据表明,2011年9月,青海湖面积为4353.72平方公里,比同期增加了32.65平方公里,较2001年以来10年同期平均面积增加了76.31平方公里,与面积最小的2004年相比,面积增加了109.22平方公里,达到近11年来的最大值,连续7年呈递增态势。
强化保护
青海湖日前,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监测表明,青海湖面积自2004年降至40多年来最低点后已连续3年增长,青海湖水域面积较上年同期增大43.81平方公里。青海湖水量不断增加,生态环境日益好转,很大程度上为改善江河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其中凝聚着青海省政协的聪明智慧和辛勤汗水。
面积4300平方公里的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和重要湿地。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湖近年来受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湖水水位持续下降,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牵动着青海各族人民的心。省政协立足省情,从着眼大局的高度出发,以青海湖生态保护与建设为重点,下大力气持续调研建言。
水是制约青海经济发展的最大因素,也是治理生态的拦路虎。然而,陆地水资源缺乏,水从哪里来?青海省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增加自然降水的潜力很大。为此,在省政协九届一次全会上,部分委员提交了《关于加强人工影响气候,大力实施人工增雨》的提案,建议环青海湖地区实施人工增雨项目,“开采”空中云水资源。省气象局采纳政协委员的建议,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青海省在黄河源头投资1200多万元建立了人工增雨基地,几年来实施的人工增雨作业,增加了降水量,形成河流的径流量大大增加,转为地表径流汇入青海湖,其余部分滞留在土壤中,使环湖草原植被得以改善。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青海湖地区陆续开垦了75万多亩优良牧场为农田,后因种种原因被逐渐撂荒,多数成为荒漠。随着人民生态意识的加强,“救救青海湖”的呼声日渐高涨。2003年,在青海省政协全体会议上,一份《环青海湖部队农场应率先退耕还林还草》的委员联名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省政协将这份提案列为重点提案,进行了重点督办,并将提案内容以社情民意形式报送全国政协。全国政协采用这份社情民意后,送交中央有关部门,引起了高度重视。当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央军委办公厅就有关环青海湖地区部队农场移交青海省的有关问题作出复函,要求环青海湖地区部队农场地移交青海省。随后,青海省政府按照属地化原则,将环青海湖地区占地面积为72271亩的部队农场进行了移交,要求做好这些区域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同时,将一个农场划拨出2000亩的耕地和一个营院的房产给林业部门,建立起青海湖自然保护区保护站和普氏原羚救护基地。如今这里绿草如毯、山花烂漫、百鸟放歌。
青海湖青海湖裸鲤(简称湟鱼)是青海湖中唯一一种鱼类,在咸水和淡水均能生长,每年4至7月溯河产卵,是青海湖生物物种中最重要的因子,在环湖生物链中起着核心作用。省政协在视察时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入湖河流水量减少甚至断流,造成裸鲤亲鱼上溯产卵搁浅,有时成百吨搁浅死亡。为此,省政协提出建议,呼吁尽快抢救和保护青海湖裸鲤资源,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疏导河床,合理取水、为鱼让水等多项措施,使青海湖的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据监测显示,青海湖渔业资源量为15274吨,比2002年增加了12681吨。
在全省各族人民群众期盼及政协委员的呼吁下,青海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自此,青海湖有了自己的“护身符”,但省政协保护青海湖的工作并没有停止,他们又陆续开展对青海湖生态环境进行调研视察,并召开“湖泊保护暨青海湖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提出大量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同时,省政协还呼请全国政协的重视和支持。2003年,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率团对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情况进行调研,并将有关情况反映给国务院,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重视。2005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率民盟中央调研团对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情况再次进行调研,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反映,得到国家的重视。青海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已报国家发改委,正式立项日趋成熟。
2018年4月24日,青海省已注销青海湖矿业权。[6]
青海湖中有5个岛屿。
鸟岛
鸟岛(2)又名小西山或蛋岛(因鸟蛋遍地故名)。位于布哈河口以北4公里处,岛的东头大,西头窄长,形似蝌蚪,全长1500米,1978年以后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在一起。鸟岛坡平缓,地表由沙土、石块覆盖,岛的西南边有几处泉水涌流。主要植物有二裂季陵菜、白藜、冰草、镰形棘豆、西伯利亚蓼、嵩草、早熟禾等。鸟岛是亚洲特有的鸟禽繁殖所,是中国八大鸟类保护区之首。是青海省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地点。每年3~4月,从南方迁徙来的雁、鸭、鹤、鸥等候鸟陆续到青海湖开始营巢;5~6月间鸟蛋遍地,幼鸟成群,热闹非凡,声扬数里,此时岛上有30余种鸟,数量达16.5万余只;7~8月间,秋高气爽,群鸟翱翔蓝天,游弋湖面;9月底开始南迁。为保护鸟类供人观赏,1975年8月建立鸟岛自然保护区,1980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省政府拨款60万元,兴建了暗道、地堡、瞭望台等设施,供游人观赏等,南北均有公路到达鸟岛。
海心山
位于青海湖中心略偏南,距鸟岛约25公里,岛形长,中部宽而两端窄,长2.3公里,宽0.8公里,面积1.14平方公里,岛上最高点海拔3266米,由花岗岩、片麻岩组成,岛东缘有一泉眼,可供饮用。南部边缘岩石裸露形成陡崖,东、西、北为平缓滩地。岛上大部分为沙土覆盖,生长着冰草、芨芨草、镰形棘豆、嵩草、披针叶黄花、西伯利亚黄精等,植被覆盖度在50%以上,鸟禽集中在岛崖边及碎石滩地栖息。
海西山
又名海西皮,位于布哈河口以北的6公里与鸟岛同处在布哈河冲积滩地的顶端,岛的东北缘有断层陡崖紧靠湖边,陡崖外有一近似圆柱形的岩石屹立于湖中,是鸬鹚的繁殖场所,岛上植被覆盖度在90%以上。
沙岛
于湖东北,海晏县境内,曾是湖中最大的岛屿,长约13公里,最宽处约2.8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岛上最高点海拔3252米,是湖中砂垄突出水面受风沙堆积形成。1980年沙岛东北端与陆地相连而成为半岛,并围成33平方公里沙岛湖,表面均由沙砾覆盖,无植被,是鱼鸥栖息繁殖地。
三块石
又名孤插山,位于湖西南,是由7块密集在一起的石灰石、礁石组成,高约17米,面积约0.056平方公里,距鸟岛、海心山20公里。岛上仅在碎石块间隙生长有牛尾蒿等。植被覆盖不到5%。
日月宝镜
1000多年前,唐蕃联姻,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临行前,唐王赐给她能够照出家乡景象的日月宝镜。途中,公主思念起家乡,便拿出日月宝镜,果然看见了久违的家乡长安。她泪如泉涌。然而,公主突然记起了自己的使命,便毅然决然的将日月宝镜扔出手去,没想到那宝镜落地时闪出一道金光,变成了青海湖。还有的说,是当年东海龙王最小的儿子引来一百零八条湖水,汇成这浩瀚的西海,因此他成了西海龙王。还有说是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被二郎神追赶到这里,二郎神非常口渴,就发现了这个神湖。
西王母
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为中国古代昆仑神话中的重要人物,传说青海湖是其最大的瑶池,每年农历六月六西王母会在此设蟠桃盛会,宴请各路神仙。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内设有王母娘娘雕像屹立于青海湖畔,供游客瞻仰。
水怪传闻
“海怪”在环湖土著牧民中流传了几百年。清乾隆初年编修的《西宁府新志》中具体记载称有:“青海住牧蒙古,见海中有物,牛身豹首,白质黑文,毛杂赤绿,跃浪腾波,迅如惊鹊,近岸见人,即潜入水中,不知其为何兽也”。水怪的出现地点都是在海星山与湖的东岸之间,曾目击湖中怪物者尚有数十人,据称其特征是:形体较大,颜色呈黑黄色。
祭祀(2)祭海就是祭祀青海湖,最初是蒙古族的传统。蒙古族人原来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尤其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神。在元代,蒙古族就有祭天、祭山、祭海之风俗,清代以来对青海湖的祭祀活动更具规模、更加富有宗教色彩。与此同时,环湖地区的藏族人也参加了这项祭祀活动。青海湖祭海,不仅是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一种民俗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其间包含着众多民风民俗,同时表达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望。2008年,青海湖祭海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赛事介绍
2002年,由青海省人民政府提出并发起,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广电总局和青海省政府联合打造环湖赛,每年7至8月在青海省举行。经国际自行车联盟批准,环湖赛为2.HC级,是亚洲顶级赛事,也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国际性公路自行车赛。
环湖赛彩票
以“环湖赛”和“大美青海”为主题的中国首套单项体育赛事即开型体育彩票在青海诞生,开中国单项体育赛事与公益彩票联姻之先河。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选自《中国风景散文三百篇》(华夏出版社1992年版)
作者:冯君莉
青海湖高原奇特的梦境
我们同启明星一起上路了。和我们一起上路的,还有那各种各样的扑朔迷离的关于高原的梦。
汽车在青藏公路上行驶,但没有往日的颠簸。窗外,是一片漆黑和寂静,细细的雨丝斜打在车窗玻璃上,雨丝中夹杂着几声遥远的犬吠。我在轻轻的摇晃中,又接上了刚才在温暖的兵站未完的梦。
……黄色的山峰,黄色的波涛,我在翻卷的波涛中吃力地游着,几乎抵挡不住一个又一个更高的浪峰……波涛忽然间平息了,变成一片灰色的死海,真大呀,无边无沿的,这是茫茫的戈壁。我又吃力地走着,干渴疲乏,几乎拉不开双腿。那是什么?天边一片朦胧的绿色,树木在摇,溪水在淌,岸上有房子,房子像在走动。这究竟是沙漠绿洲,还是海市蜃楼?去,看看究竟,可是,怎么也迈不开腿了……
身子猛地朝前一倾,我从睡梦中惊醒,不解地望着身旁年轻的司机,这个自从上路就没有说过几句话的铁道兵战士,此时轻轻地说了声:
“青海湖到了,下车看看吧!”
梦境的继续
青海湖我扑向七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着雨后甜润的空气。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失去了中心和方向。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色种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正当我折服这蓝色的魅力,而又苦于找不到恰当比喻的时候,我突然记起少数民族对青海湖的称呼。在蒙语里,它被叫做“库库诺尔”,在藏语里,它被叫做“错温布”,都是“青颜色的大海”之意。为什么要叫做“青色的海”,而不叫做“蓝色的海”呢?莫不是出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俗语?其实,青海湖水所以如此湛蓝,因为湖面高出海面3197米,比两个泰山还高,湖水中含氧量较低,浮游生物稀少,含盐量在0?6%左右,透明度达到八九米以上,因而,湖水就显得更晶莹明澈。我明白了,难怪青海湖水要比其他的蓝色显得更美,更醉人啊!
再顺眼望去,在青海湖所能目极的尽头,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它翻滚着,好似奔腾的骏马。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垂向一片碧绿的草滩,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而我的脚下,银色的公路像是一条哈达,逶迤着伸向遥远的地方……一幅多美的画卷啊!而这其中的一切,又都浸透了黎明的生气,浸透了晨雨的滋润,显得这么清新,这么幽静。
那晶莹的雨珠隐隐约约地闪露在草丛中、花瓣里、湖面上,以及山峦顶端和空气的分子之间,只要轻轻地吸一口空气,甜丝丝的,凉爽爽的。我几乎醉了,想跑,怕破坏这画卷的安谧;想喊,又怕惊动这画卷的宁静。我看着不远处那位年轻的司机,他仍旧那么肃穆,默默地望着远处的一个地方,丝毫没有交流感情的意思,而草滩上那几匹漫步的牦牛,更是分外的悠闲。我只有独自默默地伫立着,任大脑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东湖的清丽,南湖的庄严,太湖的辽阔,以及鄱阳湖的帆影,玄武湖的桨声,昆明湖的笑语……
青海湖可是此时,也许是偏爱的缘故,我却被青海湖的质朴所震慑,原先那些华丽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我幻想着,当年大自然这真正的造物主在创造青海湖的时候,面对偌大一块画帘,一定毫无犹豫地甩下那些精细的刻刀、酣畅淋漓地挥舞着最大的画笔,一抹黄,一抹绿,一抹蓝……大笔泼洒勾勒,因此,留下这没有丝毫粉饰和雕琢的湖,留下这粗犷的美、自然的美、质朴的美。
谁说一见钟情总是轻浮的呢?在某种机缘下,突然遇见自己或朦胧向往或苦苦追求而又始终未能获得的美好事物,怎能不一见生情呢?
是啊!我不曾领略过如此醉人的美,我甚至怀疑这是否又是那高原奇特的梦,是那梦境的继续?
梦一般的传说
阳光越来越明媚,那蓝色的镜面上摇摇曳曳倒映出三五个岛屿的轮廓,也似乎倒映出那许许多多关于青海湖的神话传说。有的说,这是当年东海老龙王最小的儿子引来一百零八条江河的水,汇成这浩瀚的西海,因此他成为西海龙王;有的说,这是当年文成公主在进藏途中,行至日月山口,回首汉宫,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潸然泪下,泪水汇成这蓝色的湖,随后,文成公主又毅然决然地上路了;还有的说,这是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把二郎神追赶得逃到这里,二郎神又饥又渴,发现了这个神泉……
仅仅这些神话般的传说,就有多么迷人啊!而蓝色湖面上那微微泛动的波澜,又似乎在悄声叙说着青海湖遥远的历史、变迁的过程:早在两亿三千万年以前,这里整个是一片浩瀚的古海,甚至和现在的太平洋连在一起,后来,在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中,喜马拉雅山的隆起把全部海水逼走了,古海变成为内陆盆地。又经过一段漫长的岁月,一些河流、湖泊和沼泽形成了这个青海湖,然而那时它还是“活”的,它的水流入黄河。
到了大约距今十三万年,在地质学上称为“第四纪”的时候,又一次地壳运动,一下子把青海湖的出口堵得严严实实了。那条输出湖水的河流也来了个首尾大掉头,倒流入湖了,这就是中国罕见的、自东向西的倒淌河。至于青海湖中的海心山、海西山、海东山、石义岛,以及那驰名中外、像一尾顽皮的黑蝌蚪似的鸟岛,娓娓动听的传说就更多了。
青海湖这是鸟儿的世界,是个绝妙的世外桃源,不然,为什么会一年又一年地吸引着数万至数十百千万不同种类的水鸟呢?那红的、蓝的、花的鸟儿,甚至那洁白的天鹅、美丽的凤头潜鸭、欢快的云雀、优雅的黑颈鹤都年复一年地从中国江南,从东南亚,从尼泊尔,从印度,飞到这里,在这里飞旋荡漾,悠然自鸣,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后代。只有这神奇、美丽、和平的得天独厚的地方,才能够成为生气勃勃的鸟的世界,成为繁荣昌盛的鸟的王国啊!还有那满湖欢快地畅游着的鱼儿,恐怕谁也说不清究竟有多少储量吧。
据说,到了盛夏时节,一群群、一层层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浮游着,金灿灿,红艳艳,美极了。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次捕鱼队拉网捕鱼,网特别重,全体人员都上了阵还拉不动,最后不得不将十匹马也派到“前线”,才把网拖了上来。一称,足有三万多斤。就是在用机船捕鱼的今天,也必须两艘大船协同作业,“四万斤鱼一网拉”,那是常有的事。而到了冬天呢,只要在冰面上凿开一个个洞,然后在洞口点燃篝火,那成群结队的鱼儿便会飞快地涌来,一条条自动地从洞口跃出,这就是脍炙人口的青海“冰鱼”呢。那情景,那气氛,该会换来多么欢畅的笑声。
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
这梦一般的传说,梦一般的景色啊!
追求,而不是沉湎于梦境
青海湖我们沿着绿色的草滩,沿着蓝色的湖畔,继续赶路了。尽情的美的欣赏,已使我从虚无缥缈的梦境中彻底解脱出来,我拉开车窗的玻璃,留恋地朝外看着,想把青海湖的美,深深地印在心里。此时此刻,我产生了一种深深的遗憾和惋惜的心情,如此一个美丽的湖泊,竟默默地珍藏在如此遥远的地方,我真想告诉所有的人们,都来观赏青海湖独特的美,都来领略这大自然的魅力。但是,我又很矛盾,我不敢想像,当成千上万的钞票像一条支流似的流向青海湖,青海湖畔因此而筑起西式的小楼,撑起遮阳的花伞,荡起阿波罗乐曲的时候,今天这醉人的青海湖会变成一种什么景象呢?不,还是让它自然而然地生存吧。现代文明固然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然而美的领域,是不是应该留下一席原始的纯自然的位置呢?因为审美是有差异的,时髦女郎虽然引人注目,而清雅自然的少女不也令人爱慕吗!
比如,我身旁这位年轻的司机,不就偏爱这种纯真的美吗?虽然他现在仍然是一脸肃穆的表情,可我不再觉得他陌生和冷峻了,倒隐隐地感觉到我们心灵之间相通的东西,我感谢这“严肃”的大兵,把我引向美丽的青海湖,引向这令人陶醉的美。我知道,他是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把自己所喜爱的东西介绍给旁人,否则,我不是仍在梦中去寻求那永远无法到达的海市蜃楼吗?是他将我从梦中唤醒,告诉我,真正的美就在人间,就在地上,即便你至今尚未发现,然而它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要珍惜、要觅寻,不要错过,更不要在梦中追求。
我会再来的,青海湖。
人口
2004年青海湖流域总人口数为8.56万。其中,农牧户总数1.38万户,人口7.09万;牧业户1.26万户。人口6.50万。农业户(含半农半牧户)0.12万户,人口0.59万。陆地人口平均密度3.4人每平方公里。
湖区属多民族居住地区,有藏族、汉族、蒙古族、回族、土族、撒拉族、满族等12个民族。其中藏族人数最多,约占人口总数的68.61%,是湖区的主要民族。
农业
青海湖青海湖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生产也有着广阔的前景。当地人民在优先发展牧业的同时,还有计划地开垦饲草饲料基地,办起了国营农场,发展以油料、饲料为主的农作物生产,并且在昔日荒凉的寂寞的草原,相继建起了倒淌河等一批新兴城镇,接着还办起了一批工厂、矿山,其中有煤、建材、机械修理、皮毛加工、民族用品等。
畜牧业
青海湖岸边有辽阔的天然牧场,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对发展畜牧业和农业有着良好的条件。早在遥远的古代,这里就是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产地。青海湖一带所产的马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很出名,当时被称为“秦马”。古代名著《诗经》曾描写过“秦马”的雄壮和善驰。以后,隋唐时代,这里产的马经过与“乌孙马”、“血汗马”交配改良,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良马。它不仅以神骏善驰而驰名,而且以能征惯战而著称。
交通
青海湖的南北两岸曾是丝绸之路青海道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109国道在青海湖南部自东向西横穿湖区,315国道则从青海湖北部穿越湖区。此外湖区还有相当数量的低等级公路及各种简易公路遍及各乡镇,形成了可通达湖区各处的公路交通网。
青海湖环湖及周边主要景点为日月山、倒淌河、湖里木沟岩画、橡皮山、茶卡盐湖、茶卡寺、伏埃古城、鸟岛、海心山、北向阳古城、舍卜吉岩画、尕海古城、金银滩草原、原子城西海镇、沙岛、西海郡三角城。
青海湖去鸟岛最通常方法是从西宁乘汽车过去,长江路和西关大街路口设有售票点;另外,西宁的青海交通旅行社每天都有去鸟岛的汽车,每人收费130元(不包括伙食费和门票),早上七点出发,晚上十点回来;当然,你也可以租丰田面包车去那里(租金约在1200元左右)。途中经过日月山时,可让司机停一停车,那里有一些宗教膜拜地和塔可以看看。
青海湖食宿:青海湖附近的帐房宾馆,但住宿条件不是很好。
离黑马河镇50分钟车程的地方有鸟岛宾馆,带浴室的双人房40元/人,还算干净。从该宾馆继续往前15公里就是两个观光点:海滩和鸟岛。
到青海湖景区旅游一般都住宿在鸟岛宾馆,也可以自备帐篷在湖边过夜。鸟岛宾馆价格标准间168元/天,环境一般,周边有其它旅社,三人间15元一床。据说能在湖边管理人员住的房间里留宿,就在湖边,当然得和他们搞好关系,不用钱(比较困难,看交际手腕)。
当地的青海湖帐篷宾馆是2星级宾馆。距日月山倒沿河景区30-50公里。房间类型有:蒙古包280元/间;甲等双标间240元;160元的标间没有卫生间;另外还有三人间90元、四人间80元,都是公用卫生。
在鸟岛附近还有一些当地人经营的帐篷宾馆,其实就是在帐篷里面搭几张床铺,提供简单的膳食
费用:青海湖门票旺季100元,4月15日到10月15日;淡季为50元10月16日到次年的4月14日。乘坐游船45元,冬季不能坐船。日月山门票25元。海滩门票22元;鸟岛门票100元左右。沙岛100元左右
提示:湟鱼本是青海湖特有的鱼种,近年来,由于地质生态变化以及人们的大量捕食,湟鱼资源正面临枯竭的危险,当地政府已下令禁捕。与此同时,渔政部门还与环湖各餐馆、饭店签订了“禁止销售青海湖湟鱼及其制品”的协议书。如果在湖边有人向你兜售湟鱼,那一定是非法所得,敬请注意。
酥油茶不太适合内地人肠胃,不能多吃。
土特产:
甑糕 - 是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早点食品,是以糯米和红枣为原料制成的一种甜糕。其特点是:枣香浓郁、软糯粘甜。而且大枣还具有益气补血、养肾安神之功效,是一种滋补养身食品。
肋巴 - 很多旅游者会对西宁一种独有的叫“肋巴”(Kebab)的烤肉印象非常深刻。这是一种先把羊排骨煮到半熟,然后再刷上酱,在炭上烧烤的风味肉串,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土耳其烤肉,甚至Kebab这个词也是源自土耳其语。
小贴士:坐车从鸟岛管理处到观鸟台12元,(距离是17公里,估计还能低很多)从停车处骑马来回5元(不足两百米,不可上当)。坐游艇每人10元,2人以上起航。骑马照相10元左右,可讨价还价。
青海湖绕湖一周公路约360公里,环湖途经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都是路况极好的高等级公路,而且车少人希,唯一要注意的是那里的警察查超速极其严格,另外也要注意牛羊群通过公路。在该地区旅行无高原反应。
青海湖是藏区圣湖,环湖最好按照顺时针方向尊重当地习惯。沿途基本都有政府架设的铁丝网阻隔在公路和湖区牧场之间,但仍有很多地方没有铁丝网或者极易翻越,可以亲近青海湖。
环湖的主要乡(村)镇和住宿点为:151账房宾馆、江西沟、黑马河、石乃亥、鸟岛镇、沙陀寺火车站、泉吉、刚察、西海镇、湖东种羊场、青海湖渔场。其中由泉吉至西海镇一段穿行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界内,人烟相对集中。
饮食以面食(尕面片、拉面等)和牛羊肉为主,沿途也有青海的特色酿皮和酸奶,并且消费较低,面食都在10元以内。青海湖湟鱼是国家禁捕鱼种,为了保护物种请不要吃!这里随处都可以喝到熬茶。用湖南的伏茶煮制,色泽类似红茶,里面仅仅放盐。如果是在牧民家里喝这种茶还会加入奶或者酥油。
青海湖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藏族,其次是蒙古族和回族。该地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当地人基本都可以用青普话和你交流。
环湖及周边主要景点为日月山、倒淌河、湖里木沟岩画、橡皮山、茶卡盐湖、茶卡寺、伏埃古城、鸟岛、海心山、北向阳古城、舍卜吉岩画、尕海古城、金银滩草原、原子城西海镇、沙岛、西海郡三角城。
青海湖
景区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儿童票:身高1.2~1.4米之间儿童购儿童票50元,1.2米以下免票
60岁以上老人持身份证,老年证购老人票50元、军官证70元
青海湖门票旺季100元,淡季为50元。注:青海湖票可在购票期间3天内有效,购买青海湖票可任意游玩二郎剑,鸟岛,沙岛三个景区,其余景点只能当天游玩。
青海湖鸟岛门票:115元/人。
青海湖沙岛门票:70元/人。
日月山门票25元。
海滩门票22元。
鸟岛门票100元左右。
沙岛100元左右。
乘坐游船45元,冬季不能坐船。
小贴士:坐车从鸟岛管理处到观鸟台12元,(距离是17公里,估计还能低很多)从停车处骑马来回5元(不足两百米,不可上当)。坐游艇每人10元,2人以上起航。骑马照相10元左右,可讨价还价。
2018年12月31日开始,河南籍游客参观青海湖景区享受五至八折的优惠。[7]
公路
青海湖海湖北岸的315国道条件良好,南岸公路条件同样较好。
从西宁和格尔木每天都有好几班开往拉萨的卧铺班车,经过茶卡盐湖和青海湖,你可以在西宁问清大致经过的时间。想在青海湖多呆的话,你也可以在西宁包车去青海湖,桑车要400元。也可以在西宁参加青海湖一日游,费用100~400元/人。
从西宁长途汽车站坐长途汽车到离鸟岛约50公里的黑马河,时间要将近5小时,30元左右。然后再租当地的小面包车去鸟岛,费用大约是50元/车。
西宁到青海湖的公路距离约80公里,4小时的车程,途经日月山,在青海湖旅游区看日落,夜晚可宿青海湖。环湖一周约400公里。
八一路客运站每天都有发往青海湖二郎剑景区的车,时间大概三小时。最早早上7:30
每天早上7点45分,从西宁火车站南边的长途汽车站会有去青海湖西边的鸟岛的中巴,票价35元。
西宁有很多旅行社在火车站和旅店里招徕去青海湖鸟岛的生意,一般一日游的费用在200元左右,二日游的费用在400元左右。里面不包括食宿及门票费用。在5月到9月的旅游旺季,每天都会发车。
铁路
青海湖青藏铁路的车站与村镇之间一般较远且火车很少(单向每天3次)。
上海到西宁的直快T165、K377,全程约24个小时
北京到西宁的特快T151次,运行约24个小时;到拉萨的T27次,运行时间20个小时
郑州到西宁的K889次,下午是17:31开车,第二天上午11:35到站
成都到西宁的T22,K1058,运行分别为20个小时和24个小时。
乘火车在哈尔盖下车,可以达到青海湖的南岸,但是由于鸟岛在北岸,这样的选择也不是很好。
『注意』西宁车站不允许进站接人,所以不管是旅游还是探亲最好不要带太多的东西。
从西宁至青海湖雇车站职工的摩托车去湖边,尽情领略青海湖的湖光山色。
另外的办法是自己租车去青海湖,环湖的费用需要约800~1000元。
一:当地是每年6月左右西宁会有郁金花节,在原子城(西海镇)会有王洛宾艺术节,羔羊节等。还可以在去青海湖的路上绕道去原子城看看,这里以前是两弹的研发地,可以看到很多有关原子弹的纪念物,这里离青海湖很近,出了西海镇走东环湖路可以直接到青海湖,但去151较远,走这条路沿途有“观景台”“班禅行院”“沙山划沙”(可以去尝试,一般从山顶划一次20元左右)“海神庙”(藏族人祭海的一个地方)等地也是不错的选择,走东环湖路,离沙岛也很近,沙岛上有好都沙雕。
二、5-6月间鸟岛鸟蛋遍地,继而幼鸟成群,热闹非凡,数里之外,鸟鸣声可传入耳际;充满生机。是青海湖观鸟最好的时候。
三、7月-8月的青海湖边将不但盛开大片的油菜花,而且黄色的花海和一望无际的蓝色湖水相配衬,景色绝佳。青海湖边是游人最好的扎营地,那时的气温不过18℃左右,气候凉爽宜人。
同时环湖赛从2002年开始,每年7至8月在青海省举行。经国际自行车联盟批准,环湖赛为2.HC级,是亚洲顶级赛事,也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国际性公路自行车赛。仅次于环法赛、环意大利赛、环西班牙赛等职业巡回赛。每年比赛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20支左右运动队10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总距离1300公里,平均海拔3000多米,赛程9天,奖金总额25万美元。比赛线路设计以碧波浩瀚、鸟翼如云的青海湖为中心,并向周边地区延伸,沿途自然风光雄奇壮美,旖旎迷人。
九龙吸水
10月20日9时50分,青海湖海心山北侧出现“龙吸水”壮观场景。目击者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游轮公司经理恒秀才让称,在约40分钟内先后共有九条“龙吸水”白色水柱从天空垂直与湖面相接。青海省气象专家表示,只有当短时内强对流天气出现时,“龙吸水”才可能出现。2014年,青海省对流天气出现的频率、次数均较往年多,大气中能量明显强于前几年,这可能是青海湖出现九次水龙卷的气象原因。
冬日美景
大天鹅(3)一群大天鹅沐浴在青海湖冬日的晨光中。冬日清晨,青海湖上水雾缭绕,近千只来此越冬的大天鹅在青海湖西岸翩翩起舞。
青海湖2016年6月20日,“2016中国人眼中的丝绸之路旅游十佳”榜单发布,青海湖获“2016中国人眼中的丝绸之路十佳旅游景区”。[8]
2011年,青海湖景区荣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成为青海省第一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2]
青海湖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咸水湖;中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拥有多项中国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