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风景

石林风景

中文名 石林风景
广义 各种石柱风景地貌
目录导航

正文

狭义的指石林岩溶风景地貌,广义的还包括各种 石柱风景 地貌。   石林风景不论是孤立石柱,还是成片石林,常因造型奇特,成为某一 风景名胜区的主景或重要构景。石林风景要顺应自然加以规划,不宜作过多的人工雕琢。   石林岩溶风景地貌主要由 石灰岩构成。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含有 二氧化碳的流 水,沿 石灰岩裂隙向下渗透,将裂隙溶蚀扩大,便形成高低起伏、犬牙交错的地貌。突起部分称为 石芽,凹下部分称为 溶沟。溶蚀作用不断扩大,溶沟之间形成众多的高大 石柱,这些石柱千姿百态,景观奇特。中国最典型发育的石林地貌为 云南 路南石林。路南石林是在 云南 高原还未上升,处于热带平原湿热气候下形成的古石林地貌。这里众多的岩石拔地而起,千柱竞秀,崔巍峥嵘(见彩图)。路南石林区分为大石林、小石林、外石林、 灵芝石林四个景区。大石林景区石柱密集,造型多样。有的石柱之上,还分布着一些上叠的危石,由于分布在天际线上,故称为天际石。最著名的天际石是落雁峰上的“落 雁”。此外,“象踞石台”、“ 凤凰梳翅”是两块造型酷似动物的大天际石。小石林位于大石林东北,石柱分布比较分散。这里最著名的石柱峰──“ 阿诗玛”,造型酷似 撒尼人的农家 姑娘,而被认为是传说中的善良、聪明、美丽的 阿诗玛的化身。外石林的石柱造型,以“母子偕游”“阿斯玛”最为逼真。灵芝石林有许多上大下小的灵芝状石柱而得名,其中以“万年 灵芝”形状最为奇特。  石柱风景地貌由于流水侵蚀、 风蚀、 海蚀、崩塌、人工开山采石等形成,分述如下。   流水侵蚀 除了 石灰岩的 岩溶地貌可以形成石柱之外,红层地貌又称 丹霞地貌,也可以形成 石柱。最典型的是 广东 仁化 丹霞山,由 红色或 紫色的 砂砾岩构成。其中大部分岩层含有 钙质,在风化剥蚀、流水侵蚀和溶蚀、崩塌的作用下,形成峰柱林立的地貌。例如 承德 磬锤峰和 双塔山、粤湘交界坪石 金鸡岭、 江西 弋阳 圭峰、 湖南 大庸 张家界等地,都是红层地貌,局部地区也形成石柱地貌。 风蚀 因岩石节理、晶体、矿物成分不同,抗蚀程度有差异,经过天长日久的风化,逐渐形成形似 人物、走兽、 飞禽的形象,如 黄山“ 仙人指路”、“ 猴子观 海”、“ 仙鹤孵 蛋”, 九华山的“ 观音峰”等。西北 沙漠地带有风蚀的 蘑菇石等。    海蚀 常在海蚀崖前方形成孤立的石柱,如 烟台 芝罘岛的 石婆婆、 山海关的“ 孟姜女 碑”等。   人工开山采石 采石剩余部分,往往呈石柱、石墙、石门状,也会形成石林风景。如 浙江 绍兴吼山、 柯岩、石佛寺等处,都是典型的例子。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