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区

新北区

人口 常住人口89.5万人(2021年)
中文名 新北区
车牌代码 苏D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江苏省常州市、苏南地区
地理位置 常州市北部
火车站 常州站、常州北站、戚墅堰站、奔牛火车站
下辖地区 7镇3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综合保税区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特色产业 常州航空产业园、江苏国际塑化城
区委书记 周庆
电话区号 0519
面积 508.94平方公里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示意图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示意图国务院2002年4月3日批准:调整常州市部分行政区划,常州市郊区更名为新北区。新北区辖原常州市郊区的河海街道、三井乡和龙虎塘、新桥、百丈、圩塘 4 个镇以及原县级武进市的薛家、安家、魏村、罗溪、西夏墅、小河、孟河 7 个镇。区人民政府驻河海中路。

2003年10月,新北区由原有的11个镇、1个乡、1个街道调整为6个镇、3个街道:(1)将圩塘、魏村、百丈、安家4个镇合并设立春江镇,镇政府驻圩塘。行政区划调整后,春江镇行政区域面积139.12平方千米,人口11.26万人,辖2个居委会、41个村委会。(2)将孟河、小河两个镇合并设立孟河镇,镇政府驻小河。行政区划调整后,孟河镇行政区域面积为 88。26平方千米,人口为7。54 万人,辖3个居委会、39个村委会。(3)撤销三井乡,以其原辖区域设立三井街道办事处,办事处管理9个(社区)居委会。(4)撤销龙虎塘镇,以其原辖区域设立龙虎塘街道办事处,办事处管理10个村委会。(5)保留新桥镇、薛家镇、罗溪镇、西夏墅镇、河海街道原建制不变。  2015年5月30日,由常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宣布:将原武进区的奔牛镇划归常州市新北区管辖。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新北区地域面积为439.16平方公里,下辖6镇3街道,常住人口近70万人。

全区辖春江、孟河、新桥、薛家、罗溪、西夏墅六个镇和河海、三井、龙虎塘三个街道,共有115个行政村和43个社区居委会。

行政代码 面积 简介
河海街道 320411001 7.82km2 河海街道于1998年3月经常州市政府批准正式成立,辖区总面积7.82平方公里,总人口6.4万人。 街道于2000年全面完成撤村建社工作,现下辖富……[详细]
三井街道 320411002 三井街道位于江苏常州新北区。下辖: 320411002001 111 华山社区居委会 320411002002 111 飞龙社区居委会 320……[详细]
龙虎塘街道 320411003 龙虎塘街道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沪宁高速公路常州段出入口,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 街道一角距常州市中心7公里,距常州民航机场18公里……[详细]
春江镇 320411100 146.8km2 春江镇坐落在长江之滨,北枕长江,东接江阴市,南临沪宁高速公路,西至常州大外环;距上海165公里,距南京112公里,距常州机场、常州火车站均不足20公里,……[详细]新华村魏村村
孟河镇 320411101 88.26km2 孟河镇位于常州市西北部,由原小河、孟河于2003年10月合并成立。孟河镇地处常州西环线与北环线交汇处,238、338省道穿境而过,东枕长江,南临京沪铁路……[详细]固村巷村
新桥镇 320411102 27.15km2 新桥镇位于常州市新北区腹地,全镇总面积27.15平方公里,现辖13个行政村(社区),常住人口3.2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26万人。 - 历史沿革……[详细]
薛家镇 320411103 37.3km2 薛家镇坐落于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紧邻高新区(新北区)行政中心,航空、高铁、高架、高速纵横交汇,独享地理优势。全镇总人口3.7万,行政区域面积37.3平……[详细]
罗溪镇 320411104 53.51km2 罗溪镇位于常州市新北区西南部,是一座有着八百余年历史的、典型的江南城镇。岁月赋予了它悠悠古韵,罗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元末明初教育家谢子兰、古迹龙珠山……[详细]温寺村
西夏墅镇 320411105 51.96km2 西夏墅镇位于江苏省常州市西北部,北临长江,南靠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和常州机场,239、122、338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西夏墅镇总面积51.96平……[详细]

2015年5月30日,由常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宣布:将原武进区的奔牛镇划归常州市新北区管辖。

地理环境

行政代码 面积 简介
河海街道 320411001 7.82km2 河海街道于1998年3月经常州市政府批准正式成立,辖区总面积7.82平方公里,总人口6.4万人。 街道于2000年全面完成撤村建社工作,现下辖富……[详细]
三井街道 320411002 三井街道位于江苏常州新北区。下辖: 320411002001 111 华山社区居委会 320411002002 111 飞龙社区居委会 320……[详细]
龙虎塘街道 320411003 龙虎塘街道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沪宁高速公路常州段出入口,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 街道一角距常州市中心7公里,距常州民航机场18公里……[详细]
春江镇 320411100 146.8km2 春江镇坐落在长江之滨,北枕长江,东接江阴市,南临沪宁高速公路,西至常州大外环;距上海165公里,距南京112公里,距常州机场、常州火车站均不足20公里,……[详细]新华村魏村村
孟河镇 320411101 88.26km2 孟河镇位于常州市西北部,由原小河、孟河于2003年10月合并成立。孟河镇地处常州西环线与北环线交汇处,238、338省道穿境而过,东枕长江,南临京沪铁路……[详细]固村巷村
新桥镇 320411102 27.15km2 新桥镇位于常州市新北区腹地,全镇总面积27.15平方公里,现辖13个行政村(社区),常住人口3.2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26万人。 - 历史沿革……[详细]
薛家镇 320411103 37.3km2 薛家镇坐落于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紧邻高新区(新北区)行政中心,航空、高铁、高架、高速纵横交汇,独享地理优势。全镇总人口3.7万,行政区域面积37.3平……[详细]
罗溪镇 320411104 53.51km2 罗溪镇位于常州市新北区西南部,是一座有着八百余年历史的、典型的江南城镇。岁月赋予了它悠悠古韵,罗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元末明初教育家谢子兰、古迹龙珠山……[详细]温寺村
西夏墅镇 320411105 51.96km2 西夏墅镇位于江苏省常州市西北部,北临长江,南靠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和常州机场,239、122、338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西夏墅镇总面积51.96平……[详细]

自然资源

地理位置

常州市新北区地处常州市北部,北纬31°48'~32°03',东经119°46'~120°01'。

北濒长江,与泰州市隔江相望;东与江阴市相邻;西与扬中市、丹阳市接壤;南接常州市老城区。

地质地貌

常州市新北区大地构造属于江阴-溧阳复背斜、东台-溧阳地震带,基岩以上分布着140米~200米的第四纪冲积土层,属相对稳定地区。

地貌单元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面坡度小于0.5%,地面标高一般为3.61米~5.61米(青岛标高,下同),区内水网遍布,河流纵横,最高洪水位标高3.63米,内河设防水位标高3.91米。

人口民族

耕地

全区耕地面积17667公顷,常年种植小麦、水稻、大豆和油菜等农作物;沿江圩滩面积680公顷,主要生长芦苇。

水资源

全区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地下水位埋深在40米以内,单井出水量为每小时40吨以上。

政治

生活环境生活环境

2021年,年末常州新北区常住人口89.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3%;城镇化率87.6%,比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户籍人口63.0万人,比上年增长1.1%,其中男性30.5万人,女性32.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0.7%和1.3%;全年出生婴儿4434人,户籍人口出生率7.0‰,自然增长率0.6‰。[2]

总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侗族、苗族、土家族、壮族等。

经济概况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区委书记 周庆
区委副书记 石旭涌[8]

综述

职务 姓名
区委书记 周庆
区委副书记 石旭涌[8]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20.4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0%,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0.9和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2亿元,比上年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908.2亿元,比上年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892.0亿元,比上年增长8.7%。第二产业支撑力度增强,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48.9:49.9调整为1.1:49.9:49.0,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升1.0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20.5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3.2万美元。  

2021年,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1.6亿元,比上年增长6.6%,占GDP的比重为7.8%,其中税收收入118.3亿元,比上年增长4.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3.6%。税收收入中,增值税52.3亿元,比上年增长7.8%;企业所得税23.2亿元,比上年增长9.6%;个人所得税7.3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契税10.1亿元,比上年下降13.1%。[2]

第三产业

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

2021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3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农业产值19.8亿元,比上年增长4.1%;林业产值0.2亿元,比上年增长0.3%;牧业产值2.3亿元,比上年下降22.8%;渔业产值6.1亿元,比上年增长9.0%;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4.9亿元,比上年增长2.0%。  

2021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1万亩,比上年增长0.7%,其中新增水稻田0.1万亩;粮食总产5.0万吨,亩产452公斤,比上年增产0.5公斤/亩,其中稻谷亩产632公斤,比上年增产1.6公斤/亩,小麦亩产313公斤,比上年减产7公斤/亩。挖掘兴华牧业楼房猪场生产潜能,年末生猪存栏4.6万头,比上年末增长334.1%,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593头,比上年末增加1900头,产能回到合理水平。全市首单生猪价格“保险+期货”“家庭农场综合保险”落地启用。新建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8个,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1个,增补市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个。新建绿色优质水稻基地2个,绿优占比达54.6%,新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村级服务站15个,1000亩养殖池塘生态化完成改造。  

2021年,全年两批180个宜居村完成创建,村庄长效管理考核在全市年度考核中排名第一。东南村、老西庄等美丽乡村试点盘活闲置农房2万平方米以上,稻田理想精品民宿开业,梅林村夏家成功入选第六批次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名单,奔牛史陈家村、任葛村老西庄等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成功揭牌。204家家庭农场通过省、市、区示范家庭农场认证,累计发放股权证书11.61万份,发放率达98.14%。农业保险覆盖面扩展至100%。[2]

区领导参观粮田区领导参观粮田

社会

新北区现代化工业园新北区现代化工业园

2021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8.5%;产品销售收入357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利润总额298.2亿元,比上年增长23.2%。规上工业迈上新台阶,1292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9.5%;产品销售收入3059.6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利润总额229.6亿元,比上年增长25.3%。民营企业引领增长,全年千家规上民营企业实现产值1667.0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占规上工业比重为55.3%,占比比上年提升3.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15.0亿元,比上年增长20.4%。骨干企业支撑有力,491家规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比上年增加75家,实现产值2651.9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8.1%,比上年提升2.5个百分点;其中47家企业超10亿元。  

2021年,全年733家“两特三新一智能”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128.6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占规上工业比重达70.7%,拉动常州新北区规上工业增长14.2个百分点。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量质并举,全年实现产值402.4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对规上工业贡献率达17.7%;新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37.8%、22.6%和17.0%。  

2021年,全年233家十大产业链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628.5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4.1%,占比高于全市平均7.6个百分点。全年规上高新技术产业(省口径)实现产值1842.6亿元(上报数),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61.2%,比上年提升1.8个百分点。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716.4亿元(上报数),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7.0%,比上年提升3.3个百分点。  

2021年,星宇车灯获评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捷佳创精密机械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宏微科技等22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累计拥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4家;508家企业进入江苏省“千企升级”培育库。新增市级以上智能车间(工厂)23家,累计达128家;新增“星级上云”企业104家,总数达267家,其中新增五星级企业3家,总数达9家。常州高新区获批江苏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江苏省“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等多项荣誉。  

2021年,全年134家列统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业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39.9亿元,比上年增长8.2%;实现营业收入208.2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实现利润总额10.2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完成房屋施工面积805.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5%。建筑业按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6.6万元/人,比上年增长23.0%。[2]

科技事业

服务业

2021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4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其中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分行业看,限上批发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7.8%,限上住宿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9.9%。长江塑化、长贸中心、万商商贸等8家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350.2亿元,比上年增长5.6%。万达商业广场、江南环球港2家城市综合体实现营业收入55.3亿元,比上年增长8.4%。  

2021年,全年364家重点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9.0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两大门类规模不断壮大,营业收入占常州新北区比重已超五成,分别比上年增长60.7%和16.8%。创意产业园区、人力资源产业园获评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永安行等8家企业获评市级“两业”融合示范企业,筑森设计等5家企业获评市级现代服务业领军企业,乐萌压力、江南环球港获评市“三新”经济示范企业。永安行、四海商舟等10家企业获批2021-2022年度常州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总量全市第一;华夏艺博园、创意产业园获批2021-2022年度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永安行、融商智投获批2021年省级数字商务企业。

2021年,全年重点旅游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3亿元,接待游客1033万人次,其中5A景区环球恐龙城实现营业收入7.0亿元,接待游客728.2万人次。区智慧全域旅游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成功创建为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单位;常州环球恐龙城先后获得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便捷支付示范区等称号;中华恐龙园被列为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试点单位,入选中国主题公园竞争力十强;维景国际酒店、奥体明都酒店成为“常州礼遇”品牌饭店。

2021年,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89.3亿元,比年初增加130.5亿元,比上年增长9.6%。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54.5亿元,比年初增加24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新增制造业贷款45.7亿元,增量列全市第1位。存贷比为104.4%。优化升级“园区保”银政担合作方案,年末在保余额首次突破8亿元,达8.3亿元,支持企业226家,累计放款金额25.9亿元。营造安全和谐的地方金融发展环境,获评省政府“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营造诚实守信金融生态环境”督查激励。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增长5.7%,其中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6.8%,服务业投资比上年下降8.8%。高技术投资占比不断提高,占全部投资比重达24.8%,比上年提升4.7个百分点;技改投入力度加大,比上年增长19.2%。高耗能投资持续减少,比上年下降8.2%,占工业投资比重为10.3%,比上年下降3.9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比上年增长29.0%,拉动常州新北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0.2%,比上年提升1.8个百分点。  

2021年,全年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175.8亿元,比上年下降15.7%。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36.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8.5%,其中住宅面积85.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5.8%;商品房销售额189.4亿元,比上年下降36.9%。根据区住建部门房产信息系统统计,商品房可售余量为30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8%;其中住宅库存面积85.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4%。  

2021年,全年5个省重大项目开工率100%。80个在库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1.7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9.8%,新增入库项目27个,竣工投产项目20个,开工在建项目66个。196个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4.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9%,特雷克斯、普拉迪等73个项目竣工投产。

开放型经济

2021年,全年新增外资项目(含增资)115个,协议注册外资17.7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1亿美元;其中新增协议外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18个。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到账外资企业80家,其中产业类项目完成到账外资6.2亿美元,占比68.0%。世界500强企业累计有32家在区内投资设立外资企业46家,总投资35亿美元。  

2021年,全年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090.4亿元,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25.2%,占全市比重36.1%。其中,出口总额756.5亿元,比上年增长22.9%,进口总额333.9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常州新北区外贸进出口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共2594家,新增109家;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387.2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占常州新北区进出口的比重为35.5%;外商投资企业实现进出口682.8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占常州新北区进出口的比重为62.6%。对欧盟进出口243.7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对东盟进出口15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对日本进出口136.7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对美国进出口131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对韩国进出口92.0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17.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2021年,常州高新区获批江苏省首批中日韩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中日(常州)智能制造产业园认定为第三批江苏省国际合作园区,均为全市唯一;意特麦琪、百尔罗赫分别获批江苏省第十二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功能性机构,常州新北区累计共有13家,占全市比重为50%。经贸活动创新开展,举办“跨贸融合 起航CND”新北区跨境电商暨外贸新业态工作系列活动,邀请业内专家解读税务、信保、海关等最新政策,惠及企业200余家。成功开通省内首条常州至马尼拉跨境电商全货机航线,全年实现跨境出口2.27亿元。天合光能、豪凌车业获批市级海外仓。[2]

教育事业

文体事业

高楼林立、现代繁华的常州高新区高楼林立、现代繁华的常州高新区

2021年,全年组织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200余项、科技部“百城百园”行动专项项目1项、省级项目73项。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632家,认定302家,累计达840家;累计培育瞪羚企业118家,潜在独角兽企业9家。新建省级工程中心21家,占全市比重42%,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全市唯一。新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家、企业研究院3家、重点实验室2家,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8家。规上高企研发机构覆盖率达85.1%,与省产研院共建联合创新中心达10家。  

2021年,全年新增省级孵化器2家、众创空间4家、加速器1家,数量列全市第1位,众创空间和企业孵化器专业化达到50%。常州电信5G创新生态实验室、常州先进陶瓷智能传感技术研究院、江苏中科聚合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入驻,南师大常州创新发展研究院软件测试公共平台通过CNAS认证,南大常高新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孵化的龙城英才企业恩宜瑞公司销售近亿元,江苏天汇空间信息研究院获省发改委省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及投资计划5600万元,常州人工智能与仿生机器人研究中心成立1年即入驻孵化项目12家,江苏集萃安泰创明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完成融资1亿元,培育独立业务企业2家。  

2021年,全年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人才3名、入选省“双创计划”6名、入选省引智计划1名、入选江苏省政府友谊奖1名、入选市“龙城英才计划”133人、入选市“顶尖人才”4人。全年完成发明专利授权1324件,期末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1.6件,列全市第1位;截至年末新增完成国家标准46项,行业标准24项,列全市第1位。与中国银行、江苏银行等6家金融服务机构签署了36亿元额度的“创新积分贷”授信协议;联合江苏银行开发线上快速审批科创积分贷产品,服务小微科技企业40家,融资额3100万元;与金融机构深度合作,形成覆盖不同成长阶段科技企业的金融产品链,帮助科技企业融资5.2亿元。[2]

医疗卫生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拥有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常州工学院、建东学院等三所高校,公办民营常州国际学校教学成绩斐然,占地500亩的常州体育中心已经启动建设,部分场馆已投入使用。

2021年,年末常州新北区共有中小学51所,其中高中2所,完全中学1所,初中14所,小学2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十五年一贯制学校1所,特教学校1所;中小学专任教师总数6169人,其中普通中学2543人,小学3626人;中小学在校学生总数93422人,其中普通中学32113人,小学6130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均达100%。全年推进新龙实验学校、龙城初级中学等学校建设项目30个,年内竣工项目8个,新增幼儿园学位1350个、小学学位2800个,新建校教学设施均达省教育技术装备一类标准;对32所学校共1200个教室推进照明系统改造,开展常州新北区中小学生视力筛查,降低近视率;加快13个常州市信息化重点项目的建设,奔牛实验小学、河海实验小学获市级优秀奖。新增省特级教师3名、市级名教师108名、市级名校长14名、市级名班主任25名;2家幼儿园通过省市优质幼儿园验收,5所学校通过市新优质学校评估,6所学校被评为市主动发展示范校,50个项目被列为省、市、区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等内涵建设项目。有力落实“双减”政策,常州新北区接受课后服务中小学生6.6万名;严格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机制,严控培训时间,规范服务行为,义务教育阶段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列全市第1位。[2]

应急管理

文化旅游文化旅游区内相继建成了一批宾馆、写字楼、公寓、别墅、旅游休闲设施。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型主题乐园——中华恐龙园已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商贸、金融、教育、医疗、信息服务等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2021年,着力打造5家别具特色的秋白书苑,数量及投入均列全市第1位。秋白书苑龙虎塘街道中心馆、临平书院、梅林村匠心铺(秋白书苑西夏墅梅林村馆)被列入2021年度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名单;开展常州市2021全民阅读春风行动启动仪式、江苏省“9·28经典诵读”常州分会场活动、全民阅读大咖分享等多场大型阅读活动,发布新北区全民阅读地图,引导市民“每天阅读一小时”;开展农家书屋提质增效,配送价值20万元的书籍。全年开展公益培训120场,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周“百首红色金曲传唱活动”“百场精品文化下乡活动”“百团颂百年 永远跟党走”群文广场演出三个“百”系列活动,送戏400余场、送电影1000余场、送书9.6万元,成功举办森林音乐节、青氧艺术节等文旅节庆活动5场,原创的红色锡剧《刘胡兰》走进校园进行巡演,动画电影《恐龙飞车》在各大院线上映,四集电视文献纪录片《常州三杰》在央视《国家记忆》栏目播出。区文体旅游管理服务中心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孟河鳝丝面制作技艺》等6个项目被认定为第五批常州市非遗名录项目,4件作品获评首届常州市公共文化“青果奖”,两支基层团队获评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在常州新北区132个健身点新建1010件健身器材,新建智慧社区体育公园1个、健身步道5公里。[2]

社会保障

2021年,年末常州新北区医疗卫生机构数239个,拥有床位数3138张,卫生技术人员4543人。疫情防控扎实推进,全年累计开展核酸检测132.1万人次,建成区级核酸检测基地并投入使用,最高日监测能力可达3万管;设置新冠疫苗接种点14个;截至年末,18岁以上人群全程免疫接种70.65万人次,接种率97.1%。有序推进5家规范化发热门诊的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区疾控中心业务用房建设和奔牛新住院大楼建设,薛家镇卫生院创建成二级综合医院,3家医院(卫生院)基本建成江苏省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与市级医院新成立3家专科医联体,新创建3家市级特色科室,创成7家三级以上中医馆,村(社区)中医阁覆盖率48%。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37个,总签约29万人,4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家庭病床试点服务。婴幼儿照护服务持续优化,建成2家省普惠托育机构和1家省示范性托育机构,新增普惠托位120个。老年人健康服务后劲增强,新建2个“康养服务中心”,增设60张护理型床位。[2]

城乡环境

城市建设城市建设2021年,全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比上年下降46.3%,死亡人数比上年下降44.4%;其中工矿商贸企业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比上年下降42.9%,连续六年实现“双下降”。全面开展“危污乱散低”出清提升行动,累计排查生产单位14657家,发现“危污乱散低”企业1231家,其中已整改完成790家。在全市范围率先启动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形成“1+26”公共安全体系规划。修订完善常州新北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全年完成部门应急演练308次。积极推进安全宣传“五进”、新《安全生产法》宣贯等活动,累计宣讲230场、4800余家企业25600余名员工参与;举办二员、三员等各安全生产类培训212期,培训21010人次。[2]

人民生活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

202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4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781人,创业带动就业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落实春节期间稳岗奖励、职业技能培训券等政策“大礼包”,发放企业社保补贴、富民创业担保贷款等1.42亿元。举办线上线下招聘对接活动82场,提供就业岗位近7万个;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696人,帮助2000余家重点企业解决用工需求5万余人。  

2021年,全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净增缴费20049人,企业养老保险征缴收入累计47.38亿元。民生养老多点发力,全年完成养老机构适老化改造12家、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01户,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数比例提高10%,享受居家上门援助服务老年人18468人;深入推进医养融合,推动镇(街道)敬老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共建“康养服务站”4个。100%落实低保对象、困境儿童、困难残疾人保障,发放低保救助金1769.2万元、特困供养资金741.1万元、临时救助资金28.2万元、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贴307.3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5244.5万元。[2]

交通运输

2021年,以统筹实施“综合交通规划研究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专班”为重点,滨江多式联运中心、中低运量轨道等各项交通规划有序推进,云河路、北海路等8公里市政道路建成通车,紫金山路、叶家码头大桥等项目加速建设。完成长江公寓等10个老旧小区改造,大力推进6000套人才公寓的建设,完成83个人防工程约52.3万平方米的标识出新改造。积极探索城区临街建筑退红线区域停车规范管理的“新北模式”,新建公共泊位3643个、完成公共停车泊位接入“常州市智慧停车管理平台”10952个,完成情况均列全市第1位。通江路、河海路等16条城区重点路段景观全面升级改造,常州汉江路国际街区盛大开街,太湖东路、龙锦路、团结路等12条区镇精品街道有序建成,以点带面持续促进常州新北区市容环境品质整体性提升。新孟河工程全年完成投资3.76亿元,完成23处防汛隐患整改,成功创建市级“五好河道”2条、市级“小微水体河长制示范村”3个、区级“小微水体河长制示范村”2个,完成220个问题小微水体整治,建设33条农村生态河道,实施沟塘清淤426个。

2021年,全年累计优良天数276天,优良率75.6%;PM2.5浓度再创有监测数据以来历史同期新低,为37.8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9.6%;国、省考断面连续5年保持或优于Ⅲ类水质,达到Ⅱ类水占比再创新高,占比87.5%,为全市各辖市区中Ⅱ类水占比最高的地区。“绝美氧吧”小黄山盛大开放,三江口公园等23个公园绿地建成,沿江一公里范围内3000亩生态复绿和5公里生态廊道全面建成,生态岸线占比全省第一;全年新增绿道6公里,新增绿地面积750亩,绿化覆盖率达39.6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7平方米。环卫设施管理加强维护,全年安装32处气体治理喷淋设备,实现常州新北区中转站全覆盖;率先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完成35个达标分类小区创建,新建10座智慧公厕。[2]

城市荣誉

2021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148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710元,比上年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16元,比上年增长10.5%,城乡收入比为1.86:1。常州新北区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130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242元,比上年增长19.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564元,比上年增长25.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8.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0.1%。[2]

城市排名

2021年,全年规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8.9亿元,比上年增长44.5%。常州港实现货物吞吐量5196.9万吨,比上年下降4.5%,集装箱吞吐量35.5万标准箱,比上年增长1.2%。常州国际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292.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6%;实现货邮吞吐量2.01万吨,比上年增长6.4%。常州聚盟物流园获评省重点物流基地,达实久信获评全市唯一省重点物流企业,奔牛港务、录安州码头、安邦物流获评市级示范物流企业。[2]

陆路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38省道、常澄路以及京沪高速铁路、镇南铁路、常泰高速公路等穿区而过。

海运

藻江河、德胜河、新孟河三条等级河道纵贯全区,连通京杭大运河和长江,拥有常州市全部长江岸线,具有建立深水良港的天然条件,已建成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常州港,并已开通国际远洋运输航线。

空运

位于区内的常州机场已开通至国内20多个城市的航班。

词条图册

2018年6月5日,被全国普法办公室评为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9]

2018年10月,新北区被确定为“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