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丘山

云丘山

中文名 云丘山
景区类型 自然生态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日8:00-18:00(4月1日-10月31日)、周一至周日8:30-18:00(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外文名 Cloudhill
著名景点 塔叠翠、玄门结胞、云丘书院、多宝灵岩寺
门票价格 旺季80元(4月1日-10月31日)、淡季40元(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美誉 河汾第一名胜
建议游玩时长 1天
所属城市 山西省临汾市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云丘山云丘山(3)景区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和石山森林环境形成了奇峰异景,[6]人文景观30余处,自然景观50余处。如神塔叠翠,玄门结胞、张公背婆、老君葫芦、双虎守院、栓马石桩、金鸡报晓和仰天巨神等。特别是蜡台夜光、石穴藏冰、鬼石自拍、桑揪换样、青鸟定风、礼泉揖让、地牛吼雨、毛头踏雪、阎王勾魂等自然奇观更是神秘莫测,让人称奇。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又给云丘山增添了精灵,从隋唐起就有佛徒在此凿窟造像,所遗玉天洞隋唐佛教文化之精品;多宅灵岩寺佛塔为晋西南仅见之明代浮图;玉莲洞为宋元道徒修行之圣地;唐代(佛)经刻、摩崖造像,宋代龙公龙母石刻,明代浮图,元代道宫,明清古建,无不引人入胜。八宝宫、五龙宫,一、二、三天门,祖师顶,玉皇顶点缀山巅,绘制了一幅"天人合一"之立体画卷,流芳溢彩,引人入胜.云丘与武当山齐名,历史上誉有"藐姑射山最秀之峰巅"之称和"汾河一代第一名胜地"之誉。云丘,山奇险、水清秀,春花、夏冰、秋红、冬云、地灵、人杰,是寻觅传统文化遗踪,领略天然奇景神韵的最佳境地。

主要景点

景点介绍

八宝宫

八宝宫因儒道佛三教以所拥之八件法器为宝而名,又因其地处云丘山后,创建时间晚于五龙宫而俗称后宫。有五层依山殿堂,始建于明朝嘉靖十年。此宫始祖高本质,原系五龙宫真人,初徒此,传仁义礼智信嘉祥宗八代。1938年10月被日寇纵火焚毁,1998年复修三祖殿。

八宝宫碑

云丘山云丘山八宝宫碑亭位于八宝宫前一石雕的飞檐斗拱歇山顶碑楼。碑上"贰拾叁世华山派法号永亮子王真人讳宗羲字纯修道德碑"字样清晰可辩。

碑文如下:昌黎韩氏曰:"莫为之前虽美而弗彰;莫为之后虽盛而弗传"。恒言也,实至言也。何者?莫为之前则倡导无人,无以植其基也;莫为之后则前功尽弃,无以竣其功也。况乎名园古刹万流之所仰镜,四方之所观瞻;强人墨客之所吟咏,羽衣缁流人之所盘桓。固,赖前人总管建筑尤贵,后人踵事增华以绍前,烈於无勇也乎!云邱山中之八宝宫与五龙宫前后映辉,为鄂汾绛稷诸邑巨观。五龙宫以雄伟胜,八宝宫以清雅著,每岁当桃张柳飞之辰,往来顶礼者相属于道。凡住持是宫者类多道行高洁之流,以维持宫事于不蔽,以余所知者,所则有戴真人智业;后则有王真人宗羲。戴真人以世家子捐弃,人民之纷华,高标物外之孤踪,如闲云野鹤,固已,难能而可贵,及来是客也!创建宫殿增修壁厨其有功于八宝宫也甚大,前已树表于墓,兹不赘述。王真人宗羲为河南怀庆人,先是为乡宁县城隍庙赞助一切劳绩,久已卓著。及清光绪之季卓锡是宫,益励前修划除崖岸而为之,非若世之盗名者流,借神牟利以肥己者,比及五龙宫候真人羽化两宫首事。以真人心精力果,律己精严,公推真人兼管两宫事务,真人感各首事之推诚相与,遂益发舒其精神,兼筹并顾规画两宫之事,不遗余力。八宝宫之第三界楼宫中久议建筑,以工程浩大无敢议与,是役者真人竭数年之心血经之营之百堵,皆与客冬功竣。事观厥成而且垒粉备神之殿宇,补葺宫中之残阙,非真人之力而谁之力与?又岂楼幽寂之地偷旦夕之安,补苴弥缝于目 前者,所不可同日而语也哉?盖真人之道行,卓真人之志气高矣!较之戴真人畸行硕德可称双美。除近人士称为八宝宫"中兴住持"遐迷均无间言,总之八宝宫之建筑非戴真人无以创于前,非王真人无以继其后,两美必合,相得益彰。昌黎韩氏之言至今犹信云。

五龙宫

相传,真武大帝在云丘修炼成道,舍身脱化之际,为五条龙相棒成仙,"五龙宫"因此而得名。据史载,五龙宫始建于隋唐,香火盛极明清,清末民国为山西河汾一带、五台山之外的第一大名胜。历经沧桑,反复兴废,规模渐次扩展,后因日寇强暴付之一炬,今虽断垣残壁,昔日五重宫殿依山相叠的骨架尚在:一层为无梁殿,二层为五龙棒圣殿,三层为梳头殿,四层为十帅殿,五层则为圣母、磨针、三清、子孙圣母四座殿堂。

黄金峪

黄金峪是马壁峪南端的一大支流,是云丘山脉中的一座主山脉。它是丁石与坂尔上两村之间的一条东西小河,与马壁峪呈丁字形。东西总长约十五公里,南北纵横也有十公里之多,总面积达十五平方公里至多不少。

圪台岭

黄金峪口北有圪台岭,南有冯儿岭,这好比是黄金峪两扇敞开的福字门。圪台岭是黄金峪的北扇门。从我的记忆中,当时圪台岭松柏常青,郁郁葱葱,山脉整齐,土地肥沃。正岭上面有一块四五亩地的宝地,当你站到那块地方的时候,视野开阔,心旷神怡,背靠松柏青山,南望龙王长岭,左边马首山收入眼底,右边祖师顶尽在眼前,站在这儿一切烦恼荡然无存....

冯儿岭

冯儿岭是黄金峪的南扇门。冯儿岭顶端长有二百米,宽约六十来米,属长方形体。四面石头林立,槲木茂盛。唯有当中约六十来米平方的地方,全是沃土,像是个元宝形。据说坂尔上村冯家的先人们早在明朝时期,把这儿成为他们家的坟茔。相传风水极好,后辈人鼎兴旺,聪明能干,曾出过五个诸侯。坂尔上村委前边的地里立石碑的坟茔,我想也就是他们的后人了。能立下如此精致高级的石碑,不是一般家庭能办到的,我记得石碑前面还有一对石旗杆。可见他们的家庭在当时也是辉煌马壁峪,红遍乡宁南大门。

卧牛沟

卧牛沟离黄金峪口大约有六百来米,是靠峪南边的一个小沟。为什么叫卧牛沟,我无从考察,可能从地形地貌上看,象是一头健壮的黄牛,头向东,尾朝西,俯卧在整个山卯中。

山沟内老百姓耕种的地田,与大寨田相似,整整齐齐地,一层比一层高地排列在沟内。卧牛沟虽然没有古老的传说,没有动听的故事,但站在卧牛沟的地边,去看对面的山崖,可是大有文章所在。

卧牛沟的对面,是一付天生的,比历史有名的画家齐白石画的名画还要强几百倍的天然人生哲理图。这副美人图从东到西,从上到下大约有二千平方米以上。整个美人图由笔直的石崖组成。石缝里的松柏树、槲子树象点缀在银河里的星星一样耀眼。偶尔有喜鹊的窝巢、老雕的窝,垒在树叉上、石缝间。而它们自由自在的在这副图上飞来叫去,这副图画的精美之处是把人生最宝贵的东西给镶嵌在这块石崖之上。

圣母缝

它有老婆婆缝(女性生殖器)、媳妇缝、女儿缝、布酒窝(肚脐)、福娃(男性生殖器)。整个版图的排列是整齐有序,大小明细。女儿缝在最前边的山崖边。站在下面用目测的话,长约四米,宽约两米。由于年长日久,她的顶端长了一群槲子树和柏树。这也正好迎合了一个少女的羞涩之心。微风稍吹,时隐时现。象一个逗人的小白兔一样,时而跳到眼前,时而射到草丛。使人既想看个真切,又有一种朦胧的感觉。她的形状就象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一样,体面着细腻且含有青春活力的自然美。

媳妇缝距离女儿缝有一百多米,比起女儿缝,媳妇缝要大的多。顾名思义,媳妇的缝大也就不言而语心领神会了。缝长大约六米,宽约三米,看上去既具青春活力的,又有感人魅力。她生得很整齐,石头周围没有裂缝,好象是一个完整的、紧凑的瑕玉,也体现出一个中年妇女的隐蔽性。

紧靠媳妇缝的是布酒窝。它生得出奇的圆,象是一个大铁锅,当然要比铁锅大多倍。它的直径估计在五米以上。距离布酒窝的右下方,是福娃,看福娃的地方要选择在下边河里,它的直径大约在六米以上,高度在十二米以上,顶部还生有石板盖,和男性生殖器的龟头有点相似,它的根部生有松柏等树,整个情景能把福娃刻画的惟妙惟肖。

老婆婆缝是这张图画的最末端,长约十二米,宽约六米,平放到地面,里边装一百来人绰绰有余。从整个外形上看,它周围的石块松散欲坠,苍穷无力,颜色显得枯老发黄,苍白衰竭,就象一个老太婆,看透了人生,看透了红尘。缺乏了少女的羞涩和中年妇女的隐蔽,就赤裸裸,不加任何遮掩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小南凹

小南凹紧挨卧牛沟,在前庄村庄的对面。凹不深,传说当年南蛮子(我们这儿的人称南方人为南蛮子,我想当年南方人由于文化水平高,对地理结构研究得比较透彻,再做些对北方人不利的事,所以北方人用这个贬义词来称谓南方人为蛮子)在北方盗宝时,发现黄金峪这一带是出人才的地方,要么还会出皇帝之类的人物。所以南蛮子操心不善,就找来石匠在小南凹的顶部的一道岭上(据说这是黄金峪的龙脉岭),凿口断脉。但是很奇怪,第一天凿下去后,第二天早晨一看又长起来,第二天凿下去,第三天又长起来,数日都如此。后来南蛮子火了,就花钱雇了很多人,人不歇脚,马不停蹄的干了三天三夜,而且他还念了三天的咒语,这下龙脉岭元气大伤,以后凿下去的这个豁口再也没有长起来。因此黄金峪的皇帝大臣也没有出过一个,是否对这有关,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凿豁石上留下的痕迹依然存在。

前几年前庄有些村民反映小南凹也有和塔尔坡相似的冰洞,我们一行十来人上去看了一次,有冰洞但是冷劲不够,并且冷得范围很小,将来一旦开发形不成气侯,以我分析,那儿是一片乱石滩,石滩是怎样形成的呢?我想在若干年前此地有大的地震,山摇地晃,石崖上石头滚下来,就形成一片大石滩。大石滩里边必有空隙,它的深度有了之后,热天肯定能生出冷气,冬天能发出热气,这和深井是一个原理吧。

东旮旯

就在小南凹看冰洞的那天,在休息时,我突然发现对面山上,也就是前庄村的南上方,紧靠老婆婆缝的后边,有一个沟,它叫东旮旯。旮旯字典解释指偏僻的地方,我想古代人起地名的人都含蓄得很,巧妙得很。整个东旮旯,好象是一个美女仰坐的姿势,两条大腿毫无遮掩地微微上翘,胸部、头部都很明显,当时我和一个同行者开玩笑说:"东旮旯的山形象一个女子要做爱的姿势,她在挑逗男人向她撒野,向她冲刺。"但现在我也不敢肯定,要是一个真山神端坐在此,那我胡言滥语,岂不是小命呜呼,自找麻烦。安哉,乐哉!原谅我,等专家鉴定之后,方才能用笔头刻划一番。

前庄村

紧靠东旮旯往后,就是前庄村民居住的地方。他们住的大部分是紧靠山根打下的土窑,也有部分石窑和木材房。他们的窑顶上长着总有千年以上的槲子树稍夹有松柏树。粗的一人合包不拢,它那茂密的森林,古老的形象,反映当地村民祖祖辈辈生活的艰辛。别的地方的柴可以随便砍,但村子上边的柴,村民自觉地形成一条规矩,谁也不去砍。我想是为了防止村子上边数十丈高的石崖上,假如有飞石下来,那片森林无形地成了村庄的保护伞。

前庄村共有人口一百四十来口,分为赵、范、张、肖、陈五大家庭。前庄村历史悠久,人材辈出,虽然没有出过比较有名的大人物,但在我们云丘山能首屈一指的人还不少。前庄人的共同特点,脑瓜灵活反映快,能说会道,而且非常重视文化教育,现在能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隋唐英雄传全体讲述下来的人比比皆是。要不是南蛮子在此捣乱破坏风水的话,说不定前庄村还会出象样的人才。

范志坚老先生就是前庄村的一位代表人物,他毕业于新绛中学,一生喜欢写毛笔字,吃饭闲余时间都要在地上划它几下。在当时家家过年的对联、丧白喜事的对联都是他自编自写。字写得刚劲有力,正草合理;对联编得工整压韵,平仄得当。他的记忆力特好,对《论语》、《三字经》到老年的时候还能背如流水,出口利落。他对丧白喜事的礼节程序精通无比,既继承又发展,埋人站礼,腔调圆滑,抑扬好听。对天文地理、算卦打卜、测字观面、看日子定坟无不精通,在云丘山他是一位值得人们尊重的知识人。

龙王庙

龙王庙位于前庄村村南坡儿上的一块平地,龙王庙座西向东,虽然占地面积不到一百平方米,但庙小神多,庙修的小巧玲珑,别具一格。庙里共有四位神像,它们是东海龙王、西海龙王、南海龙王、北海龙王,各个张牙舞爪,活灵活现,两边各一个僮子(伺侯龙王的仆人)站立身旁。小庙的两角柱绣着两个不同的红龙和黑龙,绣工精湛,塑技高超。这座庙主要是用于老百姓祈求龙王,保全年五谷丰登,佑百姓平安富裕。每当大旱之年,全村男女老少,跪拜龙王庙前,焚香祈祷,遮眼摸水碗。只要老百姓有祈求,不到三五天,老天必然打雷下雨,以沐禾苗,以抚民安。但经文革后庙也拆了,神是否走,无人可知,但前庄人在心里边对龙王庙的怀念,对龙王的灵验还是赞口不绝,心服口服。

大南沟

一路走来,就到了前庄村后的四大沟之一大南沟。大南沟沟深三千米,沟宽一千余米。它的顶端就和玉皇顶相接壤。虽然这条沟没有过多的传说与故事,但这沟却是前庄及方圆百姓赖以生存的大沟。

石窑崖

沟的对面是一面象刀割的石崖,高有一百多米,气势雄伟,造形磅礴。凡到过此处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对这样天生的石崖发生一些感叹,好高呀!好齐呀!好雄呀!好奇呀!这真是大自然施舍给我们人间的美!

传说在这高崖上是南蛮子盗宝的前洞门,当地流传的一句盗宝的口诀:打开前大门,蜜拉一千斤。实际就是那半崖上有个小洞,洞里住着许多蜜蜂,到了采蜜的季节,里边的蜜满了,自然地往溢。到底洞有多大有多深,蜜有多少,那都是个未知数。因为是悬崖峭壁,上边下不来,下边上不去,那就只有凭想象罢了。

后庄村

后庄村共有八十来口人,主要有张、肖、陈、李五大家族组成。村子四面环山,一座比一座高,一座比一座伟。住在这山旮旯,真是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真是有知识、有文化人的修道养身之地。

后庄村一个最奇之处就是一天见两次太阳,这是很多村庄没有的自然规律。

人常说富到深山有远亲,穷到街头无人问。后庄虽地处偏僻,但深山凤凰,原来的老书记肖根明,现任的村书记张连生都在该村。老书记肖根明胆识过人,工作魄力大,在他任职期间,坂尔上村委样样工作走在前。张连生接任后,坂尔上村支部连年获得县级、市级的红旗支部。他们的政绩有目共睹,将永远载入坂尔上村委的历史史册。这跟后庄村的风水龙脉是否有关?可待!可查!

关女庙

关女庙位于后庄村东边大槐树下,它的历史也无从考究。反正老年人从记事到现在,他们村就供献的关圣老母,村里人有什么七灾八难就到庙前祷告,谁家生的小孩身体欠佳,就把小孩认到关女老母跟前。年年正月十五,全村人都要到庙前打着花鼓,放着焰火,跪拜祈祷,望关女老母保佑各家平安幸福,子女健康成长。

数百沟

过了寺儿庙,一路走来,还有许许多多的沟沟凹凹,东路门沟、西路门沟,东椿树沟、西椿树沟,三叉坟、新庄村的井子沟、十牛沟(第二大沟)、红坡村的北沟、小南沟、大南沟、靳家岭村的安儿沟、小麻油沟、大麻油沟、留金沟、大渠、小渠等,真是数不胜数,这数百个沟沟凹凹给黄金峪装点着无数的风景线。

土地庙

大渠快到陈家山的顶部,最先由后靳家岭、前靳家岭、红坡、新庄(叫四刹)组织一起修了一个土地庙。以后红坡靳家岭人数变少后由前庄、后庄合为一刹。

修这个土地庙也有一段传说。古明、清朝代除马壁峪是一条驮运之路、商业之路外,在黄金峪往上走,一直到土地庙,再到现在的尉庄乡直至乡宁也是一条不亚于马壁峪的运输通道。河东一带的人用牲口把粮食驮上到山上换煤烧,或者把布料食盐驮到山上搞生意买卖。但是年长日久,这一代的树木长高了,林子长大了,虎豹豺狼有了藏身之地。所以就在现在盖土地庙的地方伤人无数,直至最后中断交通。现在快到土地庙有一道岭是坂尔上村委和梁坪村委的分界线,当时因虎患而叫其地为"断口岭"。

据说当时河津龙门某寺院的一位高僧,听说此事后,专程到靳家岭一带了解走访,最后和四刹的头领们拍板定案:以高僧带头举旗,这四刹村民作为基础力量,在发生虎患的地方盖一座土地庙,以镇邪恶、除虎患。方远百姓知道此事后,奔走相告,捐资捐料者络绎不绝。果然土地庙修成后,老虎有所收敛,但还偶尔出现。但凡见过老虎的人在马鞍上来不及下马给土地爷瞌一个头,老虎就无影无踪。到后来虎患也就慢慢消失了。此事传开后,凡路过此地的人,不管有无野兽都要给土地爷升香瞌头,所以当年这儿香火旺了很长时期。

土地庙究竟是什么样子,无从知道。我上学到乡宁每路过此地都给土地爷瞌几个响头。记忆中因多年未修,土地庙已成残垣断壁。只剩石头垒的墙了。从建的地方看,位置优越,视野开阔,往南看能看到黄金峪的沟沟凹凹以及祖师顶、玉皇顶。往北是石景山韩山纪鸾英练兵之地;东能望到关王庙的关山之岭的山山水水,真是神仙住的地方。

这四刹老百姓每年对供献土地神都形成了一套规矩。四刹每个村轮流交替,每年到二月初一,四刹的老老小小领着花鼓队,抬着神架,挨着那个村,该村就到土地庙里把土地爷抬上(土地神是用木头做的)抬回村,这叫迎神。回来后把神放到村子最聚中的地方,或者村里有庙的话就放到庙里进行供献,有钱的刹还雇大戏给土地爷唱一台戏。

主办的这个村必须要管别的村迎神人的饭,生火锅、吃花馍、枣花。有时候还摆上几个碟子,喝上自己酿的柿子酒,以图迎神之快。

当时还留传着一句顺口溜:"五香五表一壶酒,花鼓鞭炮齐上手,十八个鸡蛋用头发分,七十二个凹凹抬着山神运。"到了二月二这天,各村的花鼓都要在土地神前表演一番。年青小伙头裹白毛巾,腰缠白沙布,有时还上两个打小鼓的。四个敲小锣的由男人装扮成姑娘,头戴花冠,身穿大红袄,扭着漂亮的身段和打鼓的小伙来回穿插。有的花鼓还派上一个丑角,鼻梁间抹着一块白颜色,手拿着拨浪鼓出些洋相,以逗人快乐、高兴。

到了晚上打完花鼓,接着放烟火,让寂寞一年的土地神享尽了人间的快乐。到了二月初三日,各刹又抬着神架,打着花鼓把神送到土地庙接着行使他一年管天管地,哺育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的职责。

云丘古道

马壁峪云丘古道是在马壁峪中,接坂儿上村中坡、前坡,经坂儿上村、过崔段二庄、至贾家大坟茔,岔分东西两道,北上山顶,交汇陈家山,一直北向韩山、桥上......延伸的古道。岔分的东西两道:东道有前金甲岭、后金甲岭两村,以及安耳沟、土地庙等古代历史遗迹;西道有辛庄、史牛沟、红坡等村。

这条古道上,商帮驮队们早晚必经的坡称"晚早坡";铁蹄踩踏石坡声音最响的沟称"铁雷沟";马眼石(花岗岩)踩陷最深处可没马腿;为祈求路途平安修建的"山神土地庙"......等遗迹仿佛还在见证着古道的历史。

马璧峪云丘古道不知何代何人起始。从传说中略知:晋献公时称此古道为"马壁峪云丘"古道;介子推割股奉君于安耳沟,弃甲处称"金甲岭";薛仁贵力杀贼寇护道;纪鸾英途寻韩山练兵;土地庙护佑商民、普泽众社;"乡川号"贾家创立并汇接古"丝绸之路";肖氏父子阻击日军北上、血泊红坡;后庄山峰忽悠启明错时,兵败后稷......

今天,这条古道已失去昔日南来北往、蹄铃声急的繁忙与荣光,但生活在云丘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却深深记得发生在这条古道上,代代相传、口口礼赞的动人故事。

诸侯之地

坂儿上村原名"返儿庄"(八宝宫中重修土地庙碑记,西社返儿庄)。此村因公元前656年,晋文公重耳避难返转之处而命名(也因祖师弃修、经神仙点化,祖师回心转意往返重修折回之地而得名)。

传说,坂儿上村红豆凹山顶有一块宝地,就是五诸侯之地。地势平而森林茂,地下天生石门石窗,中间黄土立顶。葬于此处者,后辈可出五诸侯之大官。可是有一点毛病:东西埋,出官快、官运短;南北埋,出官慢、官运长。

村中一户冯氏听后,十分动心,心想:"先东西埋,出官后再重新南北埋,岂不出官快,官运长两全其美吗?"

不久,冯氏家中丧丁,坟茔果择于此。先东西埋,谁料埋后,家人随着商队马帮四处迁徙,其后下落不明,坟也没动过。当地人们猜想说,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兴许就是该村冯氏的后裔。

卧牛沟

坂儿上村后有一条沟,酷似一头卧牛。故名为"卧牛沟"。此沟有水井、石水槽等原本属坂儿上村所有,井上有碑为证。

传说,古道上的商队驮帮们饮完牲畜后,见到石碑,饮水思源,都要小恩小惠坂儿上村人。久而久之,崔庄(前庄)人看在眼中嫉妒在心里,心想,不如把此井争为己有,于是挑起了与坂儿上村争井的故事。

很快,该事讼到公堂上。在开堂前夜,崔庄人把木箱浮于井水面,人载箱上,将"崔段二庄"四个大字凿刻在盖井的大石条下面,并把坂儿上村的证碑转放到上沟路旁。

第二天,公堂对执,堂审官不问青红皂白,将该井错判给了崔庄。说来也怪,等坂儿上村人找回证碑时,碑下也渗出了泉水,这就是卧牛沟上井。

五阴崖

俗言:康家坪窟窿单个个,黄金峪家伙结伙伙。"窟窿"与"家伙"都是古人对生殖器诙谐的说法。"黄金峪家伙"指的就是位于前庄村(古称崔庄)前大山峭壁上天然生成的五阴崖。即:婆婆缝、媳妇缝、女儿缝、布酒窝(肚脐窝)、肌肌溜(阴茎溜)等五件人类生殖自然景观。其形象逼真、引人入胜,相传为人类最早求生祁育的崇拜圣地。

走在云丘古道上,仰望此观,发人深思,令人感叹:人是由父母所生,父母又是人生子生女后才可为。天苍苍、野茫茫,滚滚尘世上,探求人类之源,究竟先有父母、还是先有子女?难矣!且母生子生女,不久子女长大,互配鸳鸯,而又生子生女,亦为人父为人母。转眼,其子其女忽又长大,各结鸾俦,再生子生女......父父母母、母母父父、子子女女、女女子子,人类这条生生不息,传承繁延的生命链,最早从何而来,最终又向何而去呢?

寺儿上

寺儿上有寺儿庙。坐落于后庄村后的一山洞中。此洞坐西面东,十分高大宽敞,洞下有泉。

寺儿庙有一道门,二道门。北庙南戏台、庙台间有泉水潺潺涓流。

此庙与传说中《黄金峪的来历》以及金牛、金车、金砖、金香炉的故事有关,诸多见书,概不赘述。但笔者从收集到的资料中对其亦有新考。

来历新考

笔者为云丘人,酷爱云丘文化。多年来,从考证的古碑记中,看到"黄金峪"亦名"红金峪"。据分析其位于马壁峪云丘古道上。黄金峪到后庄村后百米处,分为两条大峡谷。西为柴家沟,仅黄家岸一处有村落。交通不便,被古代穿行于古道的人们所忽略;东为古道,人畜繁忙。至贾家大坟茔处岔分东西两道,而两道与陈家山一带山巅交汇。陈家山为一分水岭,东南流域起点村落,西为红坡(亦称黄坡),东为金甲岭,古人取其两村名首字"红"(或"黄")与"金",合称"红金"或"黄金"。此流域峪谷当然该称"红金峪"或"黄金峪"了,又因此峪在古道上,古道不同时代用途不同。古时人畜繁忙,红红火火称"红金峪";黄金乃行之古道商贾们心中之盼,固亦称 "黄金峪"。

贾家大坟

贾家大坟茔位于古道岔分口,北依崇山峻岭,面临二道交汇河谷,从风水来讲,是典型的"二龙戏珠"宝地,就是这块宝地,功阴贾家后代近三百年的辉煌历史。近年来,此茔多次被盗,令人痛心。

贾家原居住于金甲岭。靠得天独厚的古道优势,起家致富,创立了"乡川号"票号。后移居铺头、小河等村,成为云丘山一带走西口的著名晋商。如今还流传着当年呕歌贾家脍炙人口的顺口溜:"铺头村,靠峪(you)口,出了贾家大财主,生意买卖过兰州,夜夜(ya ya)黑了是店主......"

从顺口溜中,我们遥想当年,从马壁峪云丘古道到古"丝绸之路",绵绵几千里的黄河中上游流域,"乡川号"高高林立。贾家商人穿梭在古道上,无论早晚,都可以歇息在自己的商铺中,都是这里的主人,是多么的伟大和自豪呀!

据老人们回忆:每到逢年过节,有好多素不相识的商贩,驮着白花花的金银来到贾家,贾家人也不知何故,问其因都说是挂"乡川号"发家后,滴水酬谢。由此可知,贾家开创的"乡川号"在西口的路上,其他的商民们又把"乡川号"辐射到周边,甚至更远更远......

安耳沟

安耳沟,位于云丘古道金甲岭村东南河旁。此沟天生石岸,石岸坐东面西、南北长、东西窄、高丈余,岸顶平如石砥。东北方有一狭洞,举目见天,俗称"天洞"。相传其可洞知天子、天象。石岸中央崖壁上凸立奇石,形如站佛,惟妙惟肖。该佛身北面南,脚步玉莲,横立于岸中。莲旁云舞兽贺,特别壮观。

传说,该莲佛为天地孕生,晨食云谒,午浴阳光,暮宿地胆,苦修多年。他日正当中午,太阳高照、莲托佛身,从崖壁内,面壁浮云而出,准备180°后转身登正。岂知刚转到90°时一道白光(白光当地人称丧煞)射进岸中,顿时浮云速散,顺着天洞飘飘而起。从此莲佛定身不动,横于岸中。

再说那道白光。原来。晋献公之子重耳外逃多日,受不了饥饿与疲惫折磨,介子推把铠甲弃掉,身着麻衣(古时用麻做的衣服)掺扶重耳前行,麻衣上的白光反射进岸中。介子推和重耳看到岸中白烟(白云)袅袅,以为有人家,前来讨饭充饥。岂知此处一无人家二无饭食,希望的火花突又破灭,重耳更是饥饿难忍。于是,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以食奉君,安顿了重耳。重耳充饥后,看到此地有天洞洞天,莲佛让位感慨地说:"千里耳安地,两车(ju)佛洞天,天意也!"从此转危为安最后终成霸业。后来人们把介子推割股奉君的地方叫做"安耳沟";弃甲的地方称"金甲岭"。

山神庙

山神土地庙耸立于陈家山顶,坂儿上与梁坪两村委交接的山巅古道上。坐北面南,宽约六尺,长约九尺前后临空。据说山神土地神像约有二尺来高,两侧有虎豹守卫,均为木雕。距庙不远西侧建有戏台,面积约有两个土地庙大。

传说,古代商队驮帮穿行古道,每到庙东一块俗称"断山口"的大石前,有虎豹静卧于此,驱而不动。磕头后忽而不见,众人畏,云:"虎豹者,山神土地之犬也。"群议下,商队驮帮们集资集力而建此庙。说来也怪,自庙建成后虎豹再也没挡过道。随后,附近的村舍前金甲岭、后金甲岭、红坡、史牛沟四村分四社轮流恭奉。时节定为每年农历二月二。

后来,由于人口的变迁和村社的变化,四社庙也变成由前金甲岭、后金甲岭为一社;红坡、辛庄为一社;前庄、后庄加入为一社的三社庙。

五大奇观

云丘山之所以誉为名胜,是奇特二字。它的奇特体现在这样五个方面:

云丘山五大奇观(12张)

第一奇观

云丘山是上古时期羲和观天测时之地。夏历二十四节气的发源地,华夏农耕文化的始发地,夏人朝山拜顶之地全国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中和节庙会,在这里延续至今。云丘山一带是黄河文化的大摇篮,是汉民族文化以致华夏文明诞生和繁荣的原始载体。 

第二奇观

中国最大的反季节冰洞群、风洞群。夏季洞口挂满冰凌、冬季腾起热气的自然奇观。 

第三奇观

国家一、二级珍稀动植物宝库,特别是世界珍稀濒危、中国特有的翅果油树生长在这里。翅果油经科学研究发现,是一种最佳的天然营养品。富有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作用。 

第四奇观

国内面积最大、最具观赏价值的红叶观赏区,每年9-10月,云丘山红叶漫山遍野,妖冶无限,令人陶醉。

第五奇观

古村落建筑群和唐代古城(吕香县)具有极高的建筑价值,完整的保存了古代先民的居住理念。保存有石头城门、县衙、监狱、石头院落、石头巷道、石墙、石堡、石楼、石窑、水塘、石磨、石碾等独特景观。

历史人文

综述

据说羲和制定历法的地点选定在云丘山麓的高距村(稷山东庄村周围)。云丘山俗称北顶,高天之榘。山顶(元大镇)设有祭坛,确定南北(子午)线,现存遗迹有待考证。

另外,云丘山谷的马壁峪中,还保留着与考察历法有关的地名、村名以及遗迹。比如,鼎石(丁石),就是立竿见影确定的石标杆,或是天干的定位石(丁:天干第四位);老鼠拉木锨,就是确定的子午线,或是观斗定分(春分、秋分)定至(夏至、冬至)后人为记载的标书;斗勾洼,就是测斗柄有关的地方;夏历,就是观测者汇集整编历法的地方。据说在云丘山完成了二十四节气中的二十二个节气的制定(二十四节气最后完成于襄汾陶寺),为指导农耕生产和人民生活起决定性作用。与夏历紧挨的地方叫厦子廊,兴许就是当时的一个中心。

"厦子廊"与"夏历"这块地方,靠近河谷。受季节的影响较大,由于马壁峪河水泛滥、战火云烟,古代的模样难以窥探。从老人们的回忆中可知,该地有庙,但不知恭奉何神。庙附近有大槐树,多人才能合抱过来,砍伐后运往汾河造船用。

庆幸的是,2009年夏,修安大公路时,在"夏历"附近的河床石砺下7m深处挖出一个石人。石人身长约1.7m ,面部丰园,双手合于胸前,酷似岩画禹的相形(疑后人为纪念而作)。

学过中国古代史的人都知道,从尧、舜、禹时代到夏,中国先民活动的中心在山西、河南一带。云丘山位于其中心位置,有川、山、峰、原、河、谷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便于观察、便于测汇,为历法的制定更是锦上添花。

中国历法肇始于远古,滥觞于夏商,完善与明清。历经数千年,五次大更易,是集数理、物理、天文、哲理等门类的总和学科。是根植于云丘大地展放出的奇葩。是让众人解读人生的贝叶。

正如八宝宫中那副对联所云:自剪芭蕉写道经,涧翻贝叶添新藏。买本新皇历翻翻,也许还能嗅到古人智慧的气息,把握自己日子的贝"叶"......

中和文化

文化价值

云丘古称北顶,位于禹疆正北。所祀真武上应北斗建,系古人定南北、划四时和分节令制历法的天象依据。是人们不违农时,顺应自然法则,与天地同和,和调相处的"历书"。合"中和"之本意,是上古天文科学家和农业生产发展互相协和的见证。"鬼蛇拥抱"之象,是"天地生殖之神","象征天地精灵","男女拥抱象"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偶像。"中和"文化的民俗化石。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诠释历史遗产,是每个文化和文物工作者的义务。

云丘在历史上有"河汾--带第一名胜地"之誉,有"姑射最秀峰巅"之称。春树葱茏,夏林苍翠,秋枫丹染,冬松傲霜,四时山花吐香,常年流水潺潺,佛寺道宫依山而建。形叠五重,输焕巍明。掩映云表,灿月耀日。"羽流朝夕步虚,钟之声相闻",每到二三月间,"迁客骚人随喜者络绎不绝,缁流羽士拜祷者驱驰满道"。为"天人合一"宇内之佳作,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典范。然自日寇侵华以来,却变为古迹毁于人祸,翠山秃于斧斤,河道清流断,满峪煤尘覆,良田焦炉占,十有九年旱,让人不忍目睹的景象。如何提高人们的环保觉悟,让人们维护生态平衡,不吃祖宗饭,造福万万年,用举办文化节的方式,宣传"中和"思想,提高"中和"意识,寓教于乐,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

和平、民主、共生、团结、和解、友谊,国家和平共处,是世界发展的主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亦"中和"文化精神之继承发扬。

弘扬民族文化遗产,继承优秀文化传统。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关系,推动社会文明和经济繁荣,为乡宁的未来鸣锣开道,打鼓助威,是党和人民赋予每个鄂邑儿女的历史重任。是为举办"中和"文化节的目的意义之所在。

文化遗产

云丘山中和节云丘山中和节2011年5月云丘山中和节正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二月十五数十万人汇集于云丘山,规模空前。成为云丘山一年一度的盛会。

文化特色

云丘山山水秀丽,气象万千,文化深厚,源远流长。具体来讲,它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古老性。云丘山中和文化的内涵,最远可以追溯到夏代。相传,在几千年前,云丘山就是夏人朝圣祭天的神山,至今百姓登山依然俗称"朝顶"。同时,云丘山也是夏人生殖崇拜的圣地。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开山门,到三月初一关山门,"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人流如织,男欢女爱。它除了有益于人口的繁衍,还关系到农作物的丰稔和禽兽的繁殖。其俗称"野合"或放野,实际上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群婚"、"乱婚"等现象拖入后期的一条尾巴。今保留除神塔,缝缝崖等自然生殖崇拜外,还有"鞭杆"、"花篮"、"摸娃娃"等古老习俗为证。

二、独一性。关于中和节的来历,《周礼·春官宗伯》曰:"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这是与其相关的最早内容,至今云丘山中和节仍然保留了这一形式。明确定为中和节的是唐朝贞元五年(790年)。此年正月十一日德宗皇帝诏曰:"......朕以为春方发生,候维仲月,勾萌毕达,天地同和,俾其昭苏,宜均春茂。自今以后二月一日为中和节......"。"是日民间以青囊盛百谷瓜果种互相赠送,称为献生子......百官进农书,表示务本"。由此可见其活动内容和夏人朝顶有着诸多的联系,这是云丘山中和节得以延续至今的根本原因。但据许多史书记载,中和节活动"唐后不举",后世民间将其与"二月二龙抬头"相混淆,有称其为"青龙节"的,真正把中和节习俗完整的保留至今,恐怕只有云丘山一处了。所以我们说云丘山不仅是古代祭祀和生殖崇拜的活化石,更是中和节的活化石。

三、包容性。云丘山中和节延续至今,其涵盖古今的包容尤为关键。纵观今日中和节的内容,有远古时期的朝项祭天、男女狂欢、生殖崇拜,也有唐朝时天地同和、务农祈丰等中和节的内容。元末明初道教的融入更为其发展繁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民间俗神的祭祀如送子娘娘,土地、玉皇等使其更为百姓接受,三教合一也有体现。时至今日,甚至融入了对抗战车亡将土的祭拜。我们可以这样说:云丘山中和节如一条涓涓不息的河流,从远古一直流到今天。一路走来,一路吸纳,适时令,遂民心,广收兼取,包容万千,万集大成,千古不朽。

四、广泛性。一个民间文化节日千年繁盛,必然源于民间的广泛参于。史载,云丘山中和节,每年四方云集,虽以新绛、乡宁、稷山、河津、万荣、运城等晋南县市为主,但豫西北、陕东等地百姓也风尘仆仆,远道而至。尤其是近十几年来,乡宁县委、县政府致力开发,广泛宣传,云丘山中和节名播四方,每年二月十五,朝山拜圣,流连山水者络绎不绝,车塞河道,人满山壑。研究涉及范围,恰涵盖了夏人活动中心区域,由此可见"夏人朝顶"之说并非虚妄。我们相信有政府推动,百姓参与,云丘山中和节这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节日,必将日益发扬光大。

节日习俗

民族有民情,地方有风俗。现将云丘山地方传统节日习俗罗列如下,以飨读者。

先从腊月二十三说起。整个中华民族称腊月二十三为小年,云丘山一带也不例外。"二十三爷(ya)上天,媳妇不回耐桅杆"。意思是说家里供献的各位神灵,到二十三全部上天,为主家下一年如何安排给玉皇大帝作一番交待。住娘家的新媳妇一般都要在二十三以前回到男方家操劳磨面、蒸馍等家务准备过年。二十三晚上给各神位前摆放的祭品有糖瓜、面食是烙的圆椭椭,上面用刀切成旗花形状。然后升五柱香,烧五张表纸,敬三盅美酒,欢送各位神灵上天言好事。

过了二十三,各家就可以扫刮、清理卫生。接着磨面、磨豆腐、蒸枣花馍、枣山馍及寿桃。云丘山当地还有"查访生日做(zou)满月"一说,就是打听谁家有了小孩或者到齐头的(30岁、40岁、50岁、60岁......)。各家自动地不需要对方通知,就拿些礼品登门庆贺。除了30岁蒸一个石榴形态的馍之外,40岁以上全是寿桃。到了正月就给亲戚家送去。

准备油炸的食品也很多。油糕、油椭、麻花、麻叶、丸子、豆腐、红薯等。近些年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烧鸡、烧鱼、烧鸡腿、烧红肉的家庭比比皆是。

花馍是云丘山一大产物,它是用白面用酵子发酵好后再用手把面压成圆椭形态,一般不用擀面杖压,上面用刀子轻轻地切成方块或旗花形的印迹,然后放到热坑头上让其发虚。发虚的过程要掌握好,面虚过头了或者欠虚都不行,总之要恰到好处后放到油锅里遇热自然就鼓起来了,所以炸花馍是一门技术性极高的活儿,鼓的越圆,说明这一家在这一年里的运气是不错的,鼓的不圆的或者是纯粹不鼓的人家,说明这一年的运气可能不佳。

年三十以前还有一项大任务,就是到山下赶集置办年货。我记得小时候过年赶集,每家只买2斤食油,称上一斤粉条,再买上两颗白菜就把年给打发了。我们穿的衣服都是母亲自己织的土棉子,能穿一身就算不错了。现在无论大人小孩,里里外外一暂新,皮鞋袜子好几双,吃的东西除在家里准备之外,还要在集市上置办带鱼、虾、木耳、花生米、牛肉、猪头肉、海蜇、香肠等。反正每家招待亲戚一般都是九个碟子。随后上个火锅,火锅是用木炭火加热的,它的底层装得是海带、白菜;中层装的是炸豆腐、白豆腐、炸丸子;上层摆一圈红烧猪肉。

到了年三十,过年的气氛就浓了。各家打扫院子、张贴对联、抹洗玻璃、挂红灯笼。女的在家准备肉馅包饺子,这些肉馅有牛肉的、猪肉的、羊肉的、鸡蛋伴韭菜等;男的上坡砍柏叶挖柏疙瘩,然后把柏疙瘩劈成小块准备凌晨迎神打篝火用。

晚上一家人一边吃着饺子一边看着新春联欢晚会,其乐融融。年夜饭多做一些,必须剩下,表示连年有余。当地还有年三十要守岁,哪个人守的时间越长,那个人的寿命就越长。另外不让小孩打闹,不骂人,不说脏话。反正是一切行为要规范,意思是家里的各位神灵将要下凡,全家人必须严肃等待,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图个吉利。

过去接神的时候大约都在后半夜四点到五点,据说接的早的家来年就能人财两旺,光景旺盛。这几年大部分家到十二点就开始接神了,接回来后到了凌晨才进行供献。

接神的程序,先放开门炮,穿衣之后,门未开对着门放一个炮,如果这一炮响得声音大,那么这一年的运气是顺当的,如果这一炮没有响,说明这一年的运气欠佳。随后就是供神,在供神之前先要洗手洗脸,洗脸的时候不能让水溅到地下,否则家里来年雇人干活爱下雨。

供神的顺序先是天地、土地,它们的牌位分别是:"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土地老爷之神位"这两位神一般都供在院子的北方,天为左,地为右。随后供家里面的神位。它们分别为"全堂老爷之神位"、"财神老爷之神位"、"灶君老爷之神位"、"门神老爷之神位"及本家的祖先"×门祖宗三代之灵位"。

供神是先明烛,再升香,然后摆放供品、供品有:水果、糕糕、枣花及花馍。最后烧纸火、敬酒。神前是五柱香、五张黄纸、三盅白酒;祖先堂前是四柱香、五张五色纸、两盅酒。全家在神前九叩首,祖先堂前四叩首。初一早上敬三次香,下午一次,初二、初三、初四下午各一次,初五早晚各一次。

初一在供神之前先点篝火,篝火烧得通红,柏叶的烟越浓,噼噼啪啪的声音越大,就越吉祥。据说点篝火能驱邪。在点火的同时鸣鞭放炮,这也就把新年的气氛推到了最高潮。

祭完神后,在篝火堆边烤些花馍和枣花,全家人各吃一份。据说吃了烤下的馍一年牙不疼。随后是吃饺子,吃饺子的时候,看谁能把包钱的饺子吃中,就是有福气,有前途。

饭后全村人相跟到八宝宫、五龙宫供献神灵,以求全年五谷丰登,身强体壮,万事如意。

过了初一就开始访亲探友。人常说先姑姑后姨姨,舅家放在最头里。初二走舅家,初三岳父家,初四姑姨家,初五我们这儿叫破五,这一天谁家在去年操办丧事,这家的亲戚朋友就到这家来供献亡灵。

在过去走亲访友,一般都带的是花馍、枣花,主家只收一个枣花一个花馍,如果有小孩还给回一个糕糕,给三块五块压岁钱。现在访友拜亲都带一箱奶或者高级饮料。

正月十五元霄节,各村花鼓都开始拜年,每到一家至少打三场花鼓,主人家准备碟子、酒、花生、糖块、香烟等慰劳打花豉的人。

芦院沟、康家坪、前庄、后庄、丁石、塔尔坡这几个村都有花鼓。云邱的花鼓也是历史悠久,一个男孩背花鼓,四个女孩敲小锣,外加一面大锣、四面大钹。打起来节奏感强,声音洪亮,热闹非凡。每场完了后不是说四句祝福词就是唱一段古曲,颇有吸引力。

到了晚上这几个村都还有焰火。从前的焰火都是老百姓自造,就是用一个铁花筒,装一些火药,点着后喷出的金花倒是好看,但是喷的声音怪吓人的,有时装的太实在了,还可能爆炸伤人。近几年都是到集市上购买烟花,既轻便,又安全,且好看,花样繁多。

二月初一是五龙宫、八宝宫开宫之日,这一天信男信女携子带孙到两宫朝拜,河津、稷山、新绛也有相当的人数来朝顶。从此两宫每天朝拜的人络绎不绝,一直延续到四月初一。

二月初二,流传着咬蝎子尾巴的说法。从这天开始万物复生,各种动物蠢蠢欲动,早晨不起床在被窝里吃麻花或麻叶为咬蝎尾巴,据说这样一年不受毒虫的伤害。

"三月三,吃枣山",这是当地流传的一种说法。在腊月蒸馍的时候,各家蒸一个枣山,这枣山就是用很多的小枣花凑成一个大馍,形状上看,有头、有腰、有腿、有脚。正月初一放到灶君前一直到三月三才开始吃。由于放得时间长,先用凉水泡一泡,搅些白蒿,伴成骨粒,挺好吃的。

到了五月端午,老百姓虽然不知道这个节气与屈原有什么关系,但都知道到了这个节气能吃粽子。有的还用江米、红枣放到盆里蒸出来放上白糖也是一种胜好的佳肴。这一天一大早,各家把采集的艾叶放到大门、小门、窗台、各位神前,以图吉利、驱邪。这些艾叶时间长干了之后还可以治疗几湿性的骨病。另外在早饭前每人都必须喝醺黄酒,以示不受蛇一类毒虫的伤害。

另外当地还流传着一种风俗是送端午。就是无论哪家上一年娶下新媳妇后,第二年端午节媳妇的娘家及亲戚要给婆家送端午。送的馍有老虎形态、狮子形态、大圆馍;送的东西有凉席、电风扇、竹门帘,还有几身衣服。

六月十五是各家凉被褥、衣服、毛毯、陈货及有价值的东西。

七月十五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云丘一方叫这一天为"鬼时节",各家在这一天蒸些白馍在老祖先堂前烧些纸钱,升些高香,祝老人们在阴曹地府不愁吃穿,不当野鬼。有的媳妇还到娘家给娘家逝去的老人给以祭祀。有些年龄大的老太婆走不动就到十字路口烧些纸钱祭奠,以示孝心。

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各家准备月饼,这些月饼有在集市上买的,有在家里蒸里的,有在铁熬是烙的。花样繁多,品种齐全。到了晚上再备些葡萄、苹果、石榴、香蕉、月饼等摆放到院子中央的小石桌上等月亮升起来后,各家都燃香放炮,给月亮老人瞌一个响头,接着大家一面美食,一面赏月。

十月一日思亲节。到这一天各家都在祖先堂前拜香烧纸钱,摆贡品,以示对逝去的老人进入冬季换衣换被不受牺惶,另外还炸油糕以作贡品。

腊月初五吃五豆,腊月初八吃闷饭(小米粥加南瓜)一直流传至今。

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云丘人民根据自己的生活习俗,一直生养、繁衍在这块土地上。

庙会侧记

根据现存碑志所载:"五龙宫旧有圣殿一座,不知始于何代,殿宇巍峨辉映,神象庄严雄伟。故墨客骚人随喜者络绎不绝,缁流羽士祈祝祷者驱驰满道。"

清康熙十三年九月二十三日,圣殿忽罹祝融之灾,一炬焚废墟。又经僧侣道人奋力募化,仁人志士皆力捐输,募得千金为资,重建青庙为五龙宫,历时五载,于一六七九年初具规模。

一六七九年始云丘山庙会正式兴起。民国版《乡宁县志》载:"岁二、三月,则山旁数百里结伙而来,俗言朝山,远则中州,川、陕亦有至者。"每年古历二月初一开宫门,四月初一闭宫门,庙会历时两个月,二月十五被定为中和节,是央会的高潮日。一九三八年十月起,日本侵略军将殿宇焚烧,古庙会渐次清冷。

一九八六年,在当地智者策划下,五龙宫原三层遗址上建起一简易小庙,从此进香朝山之风重兴,游人一年多似一年。一九九四年二月十五日,民间发起,政府支持,召开了"云丘山旅游开发暨古庙会恢复在会"。云丘山庙会正式走兴复兴。

朝山拜祷者络绎不绝[6]

九九八年二月十五日--中和节,在八宝宫三祖殿落成剪彩后,五龙宫"真武顶"是日落成剪彩,前来云丘山庙会朝拜旅游者达五万人之众,商贩达百余家。正是朝山拜祷者络绎不绝,驱驰满道。大小车辆数排二里多长,人如蚁,旗如海,歌如潮,鼓喧天,炮震地。云丘山庙会规模之大,在毗邻晋南各县绝无仅有。

柿文化

红柿子是云丘山一大特产。由于气候地形的特点,特别适宜柿子的生长。往南稷山新绛一代虽也有柿子树,柿子皮也薄,但不宜长时间存放,容易腐烂。云丘山的柿子在树上要不摘的话,它能过一个冬天,相比其它地方的柿子则不然,如果不摘,它也会自己掉下来。东交口往后也有柿子树,但因光照时间短,柿子达不到成熟的顶点,总难免青涩。

云丘山的柿子特别很多,听我一一道来:

云丘山的柿子[7]

能充饥

我和共和国同岁,五八年大跃进、集体食堂饭、六一、六二年天灾(自然灾害)人祸(苏联逼中国还债),我都亲身经历,全国人民在饥寒交迫的死亡线上挣扎。食堂饭拿票领饭,限菜限量,每人只能吃个半饱,最严重的时候还吃过桃叶窝头、玉茭心窝头、柿子叶窝头,国家的救灾物资是红薯片。吃不饱的百姓自然要想办法,于是摘些柿子在温水中浸泡(俗称温柿子),去除涩味后充饥。现在好多上岁数的人提及过去的生活,对柿子还念念不忘。

红柿子的吃法多种多样。对于已经成熟的柿子,前一天晚上在温水中浸泡,第二天早上加热一下,捞上几大碗,全家人围着一圈,再加上一些干馍,就算一顿早餐了。柿子随着土壤而变化,有的地方的柿子吃起来匝甜,有的地方的柿子吃起来匝绵,有的地方柿吃起来匝脆,有的地方柿子吃起来匝染。

对于尚未成熟的柿子,就不能用水温着吃了。常言道: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的柿子红了皮。这个时期要吃的话,需要用苹果、梨等水果来温它。程序是:用一个瓷罐,在它的底放上三至四个苹果或梨等水果,上面把柿子放上,紧封罐口。过一个星期,柿子的颜色变得红润,柿肉变得稀软,吃起来既甜蜜又爽口。

对于成熟变软的柿子,还可以搅面一起吃。云丘山当地,每年冬季,各家都用小麦、玉米、谷子、豆子放在锅里,炒熟后磨成面,俗称熟面(因其性热,适宜冬季食用)。早晚舀半碗熟面,掰几颗软柿子,去皮,与面充分搅匀,吃起来不仅甜酥,而且油香,口感更好。

柿子是一种补品

云丘山一代留传着一句话:千年的古槐问老柿。意思就是说柿子树寿命很多,甚至会超过槐树的寿命。由引可见它的果实肯定是人们延年益寿的大补品。据医这界人干提供,经常吃柿子可以润化皮肤,使皮肤为得更细腻,更有水色;经常吃柿子可以降血压、活血、生血;经常吃柿子可以生精补肾;经常吃柿子可以利尿,养胃。柿子最大的特点可以涩肠,制止拉肚子。可以说柿子是一种绿色补品。

柿子酒

柿子酒是云丘山人民的一项专利。

由于云丘山沟深山高,生长的柿子树一般树形又高又大,这对采摘柿子增加了许多难度,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柿子是通过摇树枝使其坠落的,破损程度很严重,既不便于贮存,也不能制作柿饼,先祖们就发明了一种用破柿子酿酒的办法,具体操作步骤是:

先把破柿子放在石槽里,用石头槌将其捣碎至浆状,然后用大罐装起来(装前应先在大罐底部放一些谷秆和蒸馍使用的酵子)。起先放入大罐的柿浆不要过多,等发了酵,柿浆起了小气泡之后,就用丁字形木棍开始打,等把发了酵的柿浆打到原来的位置,再放入新的柿浆,就这样轮返打,轮返装,直至把罐浆满。装满后罐里的柿浆不停地发酵,就需要不停地打,这也是最辛苦的一个工作程序。要是打上好几罐柿子,有时候连觉都睡不成,要守到罐前不停地打,打的不再往上发酵为止。然后和些泥把罐口封实,等到农闲或者下雪不能外出干活就开始烧酒。

烧酒,各村都有酒械,酒械跟尺八圈相似,但酒械的高度能有三个铁圈那么高。圈上边是一个铁揭盖,这个铁揭盖和老百姓蒸馍的铁揭盖相似,所不同的是蒸馍用的揭盖是口朝下,烧酒用的揭盖是口朝上,用来盛水。把酒械放在尺八锅上面,里边放上蒸馍用的铁箅子,然后把发酵好的柿浆捞出来与麦秆相搅和放在酒械圈里边,再把铁揭盖口朝上盖上,铁揭盖里边倒些水,然后下边开始发水烧酒。

据说烧酒的关键在于掌握最上边铁揭盖里边的水泥。水温太高,酒会蒸发掉的,水温过低酒出不来,这得有一定的技术。

当地人把刚酿出的酒头淋酒,头淋酒的度数比较高,大约酒精度在55度以上,一般只酿到三淋酒就不再酿了,倒出糟粕又重新开始。

因柿子是补品,柿子酒的功效自然不言而喻。特别是对于腰腿疼痛,可把柿子酒用火点着,在身上擦,轮返多次,疗效明显。

柿子醋

柿子醋也是云丘山一大特产。柿子醋的制作没有柿子酒那么繁琐。只要把破碎的柿子放在瓦瓮里,瓦瓮的底部有一个象烟头大的小窟窿, 过月儿半载,瓦瓮里的柿子发酵了,就可以淋醋了。柿子醋酸里带甜,也是一种纯天然食品。

柿饼

柿饼柿饼柿饼在乡宁这块土地唯有云丘山的柿饼是首屈一指的。云丘山的柿子品种很多,有窝头柿子、拳头那么大;有火蛋柿子,核桃那么大;有碟儿柿子,形状扁圆;有耧疙瘩柿子,形状象种麦耧疙瘩,顶部尖圆;大部分柿子是圆锥形。

柿饼制作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摘除柿子尾部的萼片,再削它的皮,削皮的过程,当地称旋柿饼。家家都有旋柿饼的车子,一头是用铁打成的三个叉,把柿子插到上面,刀子往上一放,左手一搅,转一圈,皮就脱光了。这也是个技术活,旋得快的人一个钟头能旋一百来斤。削皮之后的柿子要放到用棋子杆编制的蒲席上晾晒,晒二十天左右用手捏上去软了就行。然后又堆放在一起,用麻袋之类的东西捂盖好。捂一个星期后,用手一个一个捏成扃圆形状再次放到蒲席上晾干。晾得程度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然后又收起来,用麻袋或者谷草之类再次捂盖。在捂的期间要不停地观察,太潮太湿可以掀起麻袋晾一晾,捂上一个多月它就开始出霜了,柿饼也就成功了。

云丘山的柿饼是一绝,又甜、又绵,尤其是窝头大的柿饼特好吃,更是送朋友的绝佳礼品。

希望在开发云丘旅游业的同时,抓好栽种柿子这一产业,使其发扬光大,使相关的柿子文化成为吸引旅游者的另一招牌。

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日8:00-18:00,停止入场时间:17:30(4月1日-10月31日);

周一至周日8:30-18:00,停止入场时间:17:00(11月1日-次年3月31日)。[4]

门票价格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

成人票价:80元/次。

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成人票价:40元/次。[4]

自驾路线

自驾游交通路线:

临汾——云丘山

自驾车出行 临汾口上高速(运城方向)——大运高速河津、西安方向上候禹高速——稷山口下,延路标指示牌行驶20公里即到

运城——云丘山

自驾车出行 运城口上高速(临汾方向)——大运高速河津、西安方向上,候禹高速——稷山口下,延指示路标行驶20公里即到

西安——云丘山

自驾车出行 西安口上高速(绕城高速)——西禹高速——京昆高速——稷山口下,延路行驶20公里即到

太原——云丘山

驾车出行 太原口上高速(绕城高速)——大运高速(临汾、运城方向)——大运

火车路线

太原——云丘山

每日从太原乘坐1163次列车到稷山站下,乘车到云丘山

临汾——云丘山

每日从太原乘坐1163次或6045次列车到稷山站下,乘车到云丘山

西安——云丘山

每日从西安乘坐1096次列车到稷山站下,乘车到云丘山

北京——云丘山

每日从北京乘坐1163次列车到稷山站下,乘车到云丘山

荣誉

2020年12月16日,拟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7]

2020年12月30日,文旅部确定山西省临汾市云丘山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8]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