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士

贫士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诗名:贫士

作者:郑板桥

体裁:五言诗

创作年代:清代

作品原文

贫士

贫士多窘艰,夜起披罗帏。①

徘徊立庭树,皎月堕晨辉。

念我故人好,谋告当无违。

出门气颇壮,半道神已微。

相遇作冷语,吞话还来归。②

归来对妻子,局促无仪威。③

谁知相慰藉,脱簪典旧衣。

入厨燃破釜,烟光凝朝晖。

盘中宿果饼,分饷诸儿饥。④

待我宝贵来,鬓发短且稀。

莫以新花枝,诮此蘼芜非。⑤

注释译文

注释

①罗帏:床帐。

②吞话:有言未敢出口。

③局促:不安的样子。

④宿果饼:指上餐留下的食物。

⑤“新花枝”比喻年轻美貌女子,“蘼芜”比喻“鬓发短且稀”的结发妻。汉乐府民歌:“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译文

贫士生活窘迫,夜半起来掀开帷帐。在庭院的树下徘徊,看到皎洁的月亮渐渐在晨光熹微中落下。想我以前的好朋友,如以求助之意相告,可能不会遭到回绝。刚出门时觉得很有把握,所以很气壮;可是中途又狐疑、精神不振起来。相见后说话冷淡,借贷的话没敢说出口就回来了。回来后面对妻子,局促得坐立不安。不料妻子却好言安慰,并典当簪衣以解脱眼前困境。下厨烧起破锅,在晨光中点燃了柴火。剩下的食物先分给几个儿子充饥。等到我宝贵了,妻子也老了。千万不要喜新厌旧,抛弃旧妻是不正确的。

作者简介

郑板桥(1693~1765),即郑燮(xiè),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郑板桥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擅画竹、兰、石。又工书法,用隶体参入行楷。他的诗、书、画,人称为“三绝”。生平狂放不羁,多愤世嫉俗的言论与行动,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

郑燮所作诗,如《悍吏》《私刑恶》《逃荒行》《姑恶》《孤儿行》等篇反映社会黑暗,同情人民疾苦,富有现实意义;《扬州》《自遣》《游焦山》《野老》等篇自抒所见,表现真率性情;大量提画诗都有寄托。他诗歌的特点是,不傍古人,多用白描,明白流畅,通俗易懂。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