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经济技术学校

安徽经济技术学校

目录导航

安徽经济技术学校

  安徽经济技术学校(原省合肥粮食学校)是一所公办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始建于1964年,占地396余亩,校舍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2万多册,计算机800余台。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高、中级职称教师达9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0%。 学校办学规模与层次:现有在校生近5000人;办学层次有五年制高职、三年制中专和成人专科与本科学历教育。学生毕业后可以参加对口升学和专升本考试,升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学校开设高职和中专层次近20个专业。 学校拥有优良的教学和生活设施。每间学生宿舍楼内配有国内直通电话。有计算机房、多媒体电教室、多功能学术报告厅、语音室、闭路电视录制播放系统、英语调频发射台和电工电子、制冷与空调、油脂化工、粮油检验、粮食工程、形体、餐饮实训、钳工与焊接、仪器分析、食品制作、机电、数控中心等十多个专业实验实训室等一批先进的电化教学设施。

  

  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通过校园文明创建,形成“文明、诚信、求实、创新“的校风,铸成团结、勤奋、务实、进取“的校训。 学校根据市需要,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实行定单招生,建立一套完善就业网络,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合芜马等到就业基地。

  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 该校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新思路,通过深化改革,近几年来各方面均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品牌效益日趋明显,为行业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安徽经济技术学校(原安徽省合肥粮食学校)创办于1964年,隶属于安徽省粮食局,是省直三优文明单位。1993年4月被评为省级重点中专,1994年12月被国内贸易部授予部级重点中专,2004年3月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05年9月被国务院七部委表彰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5年3月被省社会和劳动保障厅批准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2006年三月被中国教育联合会表彰为“中国一流职业学校”。近几年,学校紧紧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开拓创新,奋力前进,特色日益显现,知名度稳步提高。作为行业办学,学校不仅争创安徽粮食系统的优秀单位,而且已成为安徽中等职业学校的龙头之一,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技能人才。

  一、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面对国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省粮食局、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的领导下,积极落实全国全省职教会精神,统一思想,转变办学理念,确立了“立足粮食、面向社会、适应市场、服务‘三农’”的办学思路,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人为本、争创一流,打造品牌、办出特色,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在办学定位上,坚持面向市场,努力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社会适应性好、认同度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强,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在正确观念的指导下,全体教职工积极融入市场,经过2003年和2005年两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学校事业的快速发展。从2002年开始,学校由在校生仅700人发展到目前学历教育人数近5000人,拥有四个校区、多所分校,实现了“三年三大步”的跨越式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近三年来,学校还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面向社会进行培训。作为行业办学,学校立足于为行业服务,在2003年、2004年安徽省粮食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为省内粮食企业进行了大量的职工岗前培训;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每年义务举办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班。据统计,2002年培训1890人次、2003年培训2005人次、2004年为2600人次。多年来安徽经济技术学校在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积极开设各种技能鉴定培训班。学校举办过制油、制米、制粉、中西面点、制冷、粮油储检等中、高级工的培训班,培训人数达4000多人。2000年被省粮食局表彰为“全省粮食系统教育培训先进集体”。

  为解决校区分散、老校区占地面积过小等困扰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学校2005年在安徽省合肥市北郊征地320亩,学校的整体规划已完成,基本建设于2006年开始,一期工程预计2008年完工。新校区建设必将为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提供可靠的硬件保证。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凸显职业教育本色。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是学校建设发展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保证学校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几年来,学校围绕“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优质职教品牌”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以开展“中专教育质量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一)专业建设

  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认真论证的基础上,按照“长短结合、宽窄并存,按需开办、灵活设置”的原则,几年来学校一方面积极适应社会需求,打造了制冷与空调、航空服务、北大方正数字出版、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等特色品牌专业,另一方面根据技术进步和职业岗位变化的要求,逐步改造了油脂工程、食品工程等传统专业。2004年《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被列为省级示范专业。与市场需求直接对接的专业设置,把学生的实习与就业有机结合。

  (二)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制订并实施了“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以适应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几年来,通过公开招聘、外出培训和校本培训等方式,着力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0余名,其中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人数占专业课教师的80%,各级各类国家级职业技能考评员已近达20人,具有研究生(含在读)学历的青年教师比例超过20%。几年来,先后12名教师荣获全国及省市级优秀教师称号,2004年学校樊林同志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一支师德高尚,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已基本形成,为高素质学生的培养创造了关键条件。

  (三)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近年来,学校加大了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力度,目前学校教学设备价值达1300余万元。学校拥有技术水平与生产现场接近的先进的数控实训中心、油脂实习工厂、粮油储检实训中心、电子电气成套实验设备、制冷与空调实训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餐饮服务模拟实验室、形体训练房等一批硬件设备。与此同时,学校还与北京华学公司、江苏雨润集团、蒙牛集团、大连华农集团、安徽丰原集团、海信合肥空调公司、美菱集团、深圳五洲宾馆、北京四海集团等二十多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产教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的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教学管理

  学校按照科学、规范的要求,严格教学各环节的管理。为配合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学校自2000年开始就着手进行学分制的试行工作,在充分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制定了《安徽经济技术学校学分制实施办法(试行)》,并于2003年开始在新生中全面;实行,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源状况,学校于2005年上半年出台了《教学过程考核办法》,加强对教与学的全程监控,为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提供了保证。

  (五)创新教育模式

  为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学校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大力推行勤工俭学和半工半读制度。在工科类专业实施了“学校(理论)—工厂(实践)—学校(理论)—工厂(实践)”的“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增强了就业竞争力;与深圳机场、首都机场、深圳五洲宾馆等单位密切合作,在航空服务专业实施了“联合培养、共同考核、双向选择、企业使用”的校企全程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还广泛推行“双证制”和“多证书”培养,分别组织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制冷工、制油工、电工、NIT、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及普通话水平测试等技能鉴定,近几年学校毕业生的“双证书”率达到98%以上。

  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学生在知识、技术、能力和职业心理等层面上,在理论与实践动手能力的结合等方面为将来的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全面加强德育工作,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德育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培养质量,同时也是学校有效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基础性工作。

  长期以来,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方针,把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教职工的身上,加强了校园安全和学生管理工作。常年举办业余党校,学生参加业余党校学习的比例达到30%;在学生中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创三好”、“创优良学风、校风”、“践行‘八荣八耻’”等活动,并采取入学教育、军训、警民共建、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勤工俭学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团队精神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校十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计划中特别安排了每周2课时的综合素质教育课,并在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安排了10%左右比例的选修课,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挥学生的特长;学校成立有二十多个学生社团,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舞台;每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四、建立就业网络体系,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努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

  为突出能力培养,有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坚持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训练、表达能力训练、实践操作能力训练三年不断线”的综合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毕业时普遍具有了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这一方面使学生在就业时拥有了较强的比较优势,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同时也在社会上树立了学校优质职教的品牌。

  学校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把学生就业工作视为学校的生命线。在学生就业实习前,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发展”的就业观,切实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不断巩固和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学校已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及合肥为中心的四大就业基地,拥有协议企业近200家,为毕业生就业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由于专业设置贴近市场,按企业用工需求实施教学计划,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自2003年以来,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部分专业达100%,为粮食行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职业教育的特殊功能。

  面对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形势,学校将按照“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树立品牌”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快学校的建设发展,为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540号(老校区)已拆

          

新校区

          在2010年搬至合肥市肥东县大众路与学林路交叉口。可从火车站乘坐301路公交车至学林路东站台下车。

由于学校新校区在不断建设中,学校面积约300亩,师资力量不断创出新高。就业率不断提升,现已能正式使用,学校分生活区和教学区,生活区有超市,宿舍,食堂,洗衣间,澡堂等等。教学区有图书管(正在建设预计6月底份月份完工)、教学楼、办公楼、实验室、机房、报告厅等等。

我校正开始迈向一个新的起点。

从2009年开始我校校长王刘旺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和所有老师向省领导申请大专院校。省领导非常重视曾多次派专家组前来视察,访问,经过全校老师,教官,和学校的不断努力领导也是赞赏。作为学校的一员我很骄傲。相信2011年我校必加入大专院校。

 

                我校学生宿舍楼,宏伟壮丽。  

我校学生人数颇多,学校有数名教官从事军事化管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学生会干部也是非常热情,我也是曾经的一员,深有感触,期待您的加入。。(2011年4月4日)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