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寿泉

温寿泉

中文名 温寿泉
逝世日期 1955年
籍贯 山西省洪洞县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1902年温寿泉考入山西武备学堂,接受了康梁变法思想影响,决心走革新道路。[1]

1904年,以优异的成绩被选送赴日留学。

1905年与阎锡山等人一起加入中国同盟会,后又加入中国同盟会中的军事组织铁血丈夫团。铁血丈夫团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直接指示总会,选择军事骨干参加的团体。这些成员不参加一般的社会活动,保持着秘密身份,将作为回国后各省军事运动的骨干。

1909年温寿泉回国。辛亥革命太原起义前,温寿泉曾参与起义的准备和决策,成为革命先锋。起义成功后,在省咨议局召开的会议上,阎锡山当选为都督,温寿泉被选为副都督。在随即组成的军政府中,温寿泉又被任命为军政部长。

太原起义后,满清政府即派兵入晋镇压革命,12月9日,两军在娘子关附近交战,12日清军占领娘子关。山西军民退返太原后,阎锡山等率部北上。温寿泉等则率部南下,经平阳、河津等地向运城进军,沿路集合兵众1000人,并与陕西军民配合,光复运城,随后又派兵光复绛州向平阳(今临汾)进军。

1912年1月2日成立了山西河东军政府,在温寿泉的主持下由民政长遴选同盟会员接替各县知事,宣布豁免旧欠钱粮,释放在押犯,取消县衙三班(早班、壮班、快班)六房(吏、户、礼、工、刑、兵),废除跪拜礼节及县官坐轿出衙鸣锣开道的恶习,辞退衙门里的绍兴刑名师爷。河东气象,一时更新。

温家大院内悬挂着一块匾额,是温寿泉父亲六十寿庆时收到的贺礼。这块匾额的落款人名依次为:孙中山、黎元洪、黄兴、阎锡山等。从这个名单中足以看出温寿泉当时的身份和地位。

南北议和达成协议后,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温寿泉曾致电孙中山,请求联师北伐,以除袁逆。电文慷慨激昂:“敝省自阴九月初八日起义后,即联合吴禄贞攻取北京,奈兵单械少、吴又被害,袁贼远交近攻之策,阳与晋议和,暗调第三镇全部第六镇混成协,于十月十八日晚猛攻娘子关,连攻四日夜,我终以兵单弹光败归太原……清军有意违约,袁贼居心奸险,望早日联师北伐,除彼妖孽……”

1912年3月15日,袁世凯任命阎锡山为山西都督,温寿泉撤去在运城的军政分府后,率部回太原担任副都督兼军政司司长。由于受阎锡山压制,于是通电下野,解职北上举家定居北平,任傅作义的高等顾问。

抗战期间,侵华日军曾多次威逼利诱,要其执掌山西,但其坚决不当汉奸,均予以拒绝。其间,还曾掩护了许多共产党人开展革命活动,更加彰显其“铁血丈夫”之谓。

抗战胜利后,温寿泉还曾利用人事关系,设法营救过开明绅士刘少白,及其女儿刘亚雄等人脱险。

1948年,解放军解放北平期间,温寿泉利用与傅作义的师生关系,与傅作义多次商讨,极力向其进言起义,和平解放北平。

1949年后,温寿泉当选为第一届山西省政协委员,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邀请,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

1955年逝世。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